《苏联1991》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苏联1991- 第2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或许他们是冲着我们来的也不一定呢,1993年12月,在限期结束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当时我们坚持提出的视听产品例外条款。逼迫着美国作出了让步,现在也终于轮到美国人来对我们进行报复了。”朱佩分析道,这位马迪翁大厦的新主人对美国人的一举一动都尽收眼底。他知道如何对付这个难缠的盟友,就如同戴高乐坚持法国独立自主的那样,法兰西从来不会被别的国家指手画脚。
  “当务之急是难民的问题,将他们拒绝在国门之外是不可能的了,毕竟全国上下已经有不少人开始反对我们。”朱佩开始担任起国家智囊团的角色,为希拉克总统出谋划策,“但是我们也不可能将难民放进来,法国的经济已经够拮据的了,我们政府可没有钱去养这么庞大的一帮人。所以最好对放入法国的难民进行选择性进入。”
  “选择性进入?”希拉克不明白总理的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是的,选择性进入,我们可以允许携带儿童的妇女进入法国,允许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进入法国,只要他能出示证明……”
  “但是朱佩总理,你要知道这一切都是可以伪造的,护照,年龄统统都可以伪造。”希拉克不耐烦的打断朱佩的发言,在他看来这是一个非常不明智的做法,因为一切法国政府无法通过难民手中的证件来证明难民手中的信息是否准确。
  “所以我们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拒不承认了。如果对方无法证明证件是真实的,那么我们就不准他们进入法国,并且在边境将他们遣送到其他的国家去。”朱佩微微一笑,他早就想好如何对付自己旁边的那位“百年世仇”邻居。
  “将他们遣送到德国去,我想德国是最没有勇气痛下杀手的国家。”朱佩得意的指着地图上的柏林,“毕竟德国拒绝了难民的话,我们,苏联和美国就抓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宣扬德国纳粹论的机会。”
  “朱佩总理。”希拉克总统深吸一口气,抬起头微笑的说道,“真没想到最后背锅的,还是德国人。”


第三百六十五章 左右为难德意志
  法国总理朱佩提出了损人利己的嫁祸转移政策之后,立刻得到了法国高层的一致赞同,虽然法兰西民众之中存在着不理性的呼声不代表法国政府是一群没有远见的蠢货。他们都知道接纳了这些难民会有什么样的下场——起码南斯拉夫的给了法国一个大教训,永远不要接纳将信仰看的高于一切的国家。
  法国总统希拉克假惺惺的发布新闻发布会进行表态,首先法国政府非常关心难民的身体健康,愿意让部分民众进入法国进行安顿,但是必须满足法国政府提出的苛刻条件,那就是必须能够证明自己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必须能够证明携带的孩子是自己本人的,否则可能将会被遣返回他们的家园。
  除了一小部分在法国有亲戚可以证明的难民之外,其他人都被法国政府拒之门外,他们无法证明自己的年龄和身份,因为入境的海关官员一律用你无法证明真实有效护照来搪塞那些满怀希望奔向福利社会的难民。
  就在难民怨声沸腾的时候,法国政府又恰到好处的重新站出来,假心假意的说明虽然法国暂时不会放宽政策,但是他可以用火车将难民送往德国,德国的政策与法国相比,要宽松了不少。重要的是法国政府允诺难民如果没能进入德国的话,可以重新返回法国边境部分,进行审查等待。
  就这样连哄带骗的,不少的难民拖家携口开始踏上前往德国的路程,法国人当然非常信守承诺,给他们提供了丰厚的餐食,还有温暖的卧铺,只求他们待在德国千万别再回来了。
  “正是精彩的嫁祸转移,估计现在科尔气的脸色都发青了。法国这一处是要将德国往右翼的方向发展吗?这两条新闻倒是蛮精彩的,德国艺术学院的美术系学生因为发表驱逐穆斯林难民的极端话题而遭到开除,有人在酒吧内行纳粹礼,发生警察与民众之间的打架斗殴事件,并造成了严重的伤亡,这叫什么,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亚纳耶夫看着提供的西欧形势报告,他有些越来越期待事情会往怎样的方向发展了。
  按照原本的历史线,欧洲向左走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但是德国却充满了不可确定性。同样是一塌糊涂的经济,在对待难民问题上软弱无能的政府,还有一群盯着德国想要看他吃亏的帝国主义列强,怎么看具备了历史重演的所有条件。
  但是亚纳耶夫怎么可能就此收手,德国形势越乱,他才能有机会从德国手中拿回苏联失去的那一部分,同样也是苏联介入西欧的跳板,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起码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拉方丹已经开始跟前东德共产党眉来眼去了,作为欧洲自由阵营最危险的一位政治家,他还是未来最“红”的左翼党缔造者和领袖。这样一来,亚纳耶夫就有机会利用难民来做文章了。
  法国,苏联和美国的枪口都对准了德国人,他们当然不会宣扬德国如何接纳难民,而是宣扬德国如何阻止难民。舆论这种东西一旦控制在某些人手中,将会发挥出非常可怕的一面,例如挑边欧洲的苏联宣传部,他们正用一种全新的社会主义模式进行宣传。
  《德国政府正在“屠戮”孩子》,《希特勒回来了?难民在德国的悲惨待遇》,《无声的沉默:穆斯林在德国》等标题耸人听闻内容更加耸人听闻的文章正通过那些发行量巨大的莫斯科报,纽约报或者媒体法新社和路透社,将信息传达到民众的认知之中,让他们造成一种错误的观念,难民的悲惨正是由德国的拒不接纳造成的,并不是因为战争的缘故。
  一时之间德国人又成为被世界各个国家声讨的对象,简直就像是一战谢幕之后,站在失败者立场的《凡尔赛条约》签订重现。
  德国的拒绝难民入境,将矛盾直接指向德国总理科尔。以至于他跟他的合作伙伴,总理副部长奥斯卡·沙尔平不得不做出仓促的回应。
  “德国并非拒绝为难民提供庇护,事实上德国现在为难民提供充足的淡水和食物保证,并非向其他国家的新闻媒体描述的那样,放任难民自生自灭不管。联邦政府首先会保证难民的身体健康等人权,其次才是看待他们难民的身份。”沙尔平所说的每一句话都经过仔细的斟酌,他可不希望被这群眼睛雪亮的记者逮到了把柄。
  当记者问及到如何看待这是政府作秀这个新闻的时候,沙尔平部长只是小声的回答了一句,无可奉告。
  美国方面当然不会就此善罢甘休,他们发动了人权组织对德国政府现在的人权问题进行调查,马里奥的态度也非常的坚决,就是要将欧洲的局势搞乱,虽然他无法带领美国走向辉煌,但是起码在对外问题上他可以做一个搅屎棍,搅乱浑水。
  这在亚纳耶夫眼中利益是一致的,一向被德国诟病人权的苏联反过来指责科尔的行为比希特勒还要糟糕,完全是没有同情心的暴政。
  三言两语,将德国钉在了全民公敌的份上,让科尔有口莫辩。美国是铁了心要从德国身上打开一个缺口,让汹涌的难民侵占德国。让幕思林成为下一个被屠戮的犹太人。
  以德国现在的舆论范围和对纳粹的厌恶,短时间内出现希特勒式的右翼人物将这些宗教信仰的难民送进毒气室是暂时不可能了,所以正好为难民在德国的扎根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科尔非常的头疼,面对沙尔平呈现上来的每一封关于难民的文件,都在挑战着他的耐心。他的双手伸直有些颤抖,握不住那张薄薄的A4纸。
  “法国看透了我们政治的正确性,所以这群混蛋才会想出这样的方式坑害我们。还有同样准备落井下石的国家,德国永远都不会忘记你们!”
  当科尔看完报告之后,总统办公室内部传来的最凝重的一声叹息。


第三百六十六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当德国总理科尔还在对难民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与德国持续低迷的经济左右为难的时候,摆脱了经济困难阴影的苏联已经开始重新呈现出复苏的态势。亚纳耶夫将经济交流和贸易放在意识形态对立远比欧洲薄弱的亚太地区,企图与他们合作重新实行新经济的政策。表面上苏联将重点放在了欧洲,实际上却是一声不响的换了重心,明知道在欧洲讨不到便宜的时候,经济迅速发展的亚洲就成了他们的首选合作对象。
  在社会主义不会圈养懒汉的口号之下,经过一两年的福利削减,苏联已经基本完成了高额福利社会所形成的弊端,为了制造能够刺激经济发展和为人民提供就业岗位,苏联政府鼓励工厂和公司的发展,推出了一定的政府补贴。有了对外贸易的刺激和需求,苏联对外转型的经济开始运转了起来,即使在某些地区还残留着共产主义时期的痕迹,但是基本上已经和南方那位邻居的状况持平了。
  改造计划已经大部分完成,亚纳耶夫总算可以松了一口气,从1991年到1995年中旬,历时将近四年六个月的摸索和完善让苏联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光,哪怕是面临加盟国分裂,政治动乱等各种因素,亚纳耶夫依旧坚挺了过来,没有让社会主义的旗帜从红场上缓缓落下帷幕。
  “敌人一日不死,战争就不会停止。”亚纳耶夫对苏尔科夫说道,“现在是时候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了。苏尔科夫同志,这是一项长期的宣传和舆论攻势,哪怕之后你不在宣传部长的位置上,我也希望你的继承人能够将这项计划坚持下去。”
  亚纳耶夫双手撑着桌面,这几年来的政事繁杂已经让他出现了心力交瘁的症状,但是他很清楚现在自己还不能倒下,在没看见欧洲向苏联低头,东欧曾经的势力重归莫斯科怀抱之前。亚纳耶夫依旧是苏联这艘庞大轮船的舵手。
  只要他还在一天,苏联在复兴这条艰难坎坷的道路上就会更进一步。
  “长期的舆论攻势计划?难道是之前的赤化欧洲的政策?煽动工人游行示威,颠覆他们的国家,甚至是在国家出现不稳定的时候。在内部进行暴乱和暗杀?这些东西在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就已经证明并没有多大的效果,尤其是在政权成立之后,反而匈牙利危机和布拉格之春时期险些遭到了欧洲的反扑。”
  “而现在,原来的东欧国家已经对共产主义失望了,经过戈尔巴乔夫的糟糕政策之后。他们不再相信我们的制度,当然这几年全球性的经济低迷也让他们对之前向往的自由主义保持着怀疑的态度。”
  “所以苏维埃的经济必须变得强大,同样人民生活水平也必须提高。苏联每年通过军火贸易赚取的外汇不是供那些官僚阶层腐败用的,而是真正的落实到人民,落实到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之中,当我们拥有了比美国还要繁荣的经济,当我们实际的生活水平真正超越美国人的时候,也就是伟大的社会主义梦想实现之时。”
  “不搞军备竞赛,专注于经济发展,的确这种做法已经扭转了前两任领导人犯下的各种错误。我们并不是输在了制度上,而是因为沉重的负担压垮了经济,就如同当初各种高昂的支出一样,为了显示我们的优越性而大肆的为人民实行各种高昂的福利,为了能够实现赤旗遍寰宇的目的而加快了军队建设的步伐,却忽略了最基本的经济建设。等到我们回过头的时候才发现脆弱的下层建筑支撑着摇摇欲坠的上层政治,这简直就是在自掘坟墓,而死亡不属于共产主义。”
  死亡不属于共产主义。
  苏尔科夫反复咀嚼着这一句话,他隐约从亚纳耶夫的言论中找到了舆论战争的立足点。苏尔科夫抬起头,看见亚纳耶夫以一种鼓励的眼神望着自己。这一瞬间,他感觉到肩膀上使命的重量沉甸了几分。
  “配合着苏联经济建设的发展,宣传的主题着重在这一点,我们要让西方。让自由世界,让战火纷飞的中东,让经济困难的南美看到这一点,让全世界的人民都知道,贫穷不属于共产主义,我们会创立一个真正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亚纳耶夫的心中依旧燃烧着理想主义的火苗。并没有因为现实而放弃了最终的理想,这些年来他一直在探索两种制度之间的平衡点,光是靠一向不完善的制度并不能保证社会的发展,罗斯福的新政,邓论,无一例外都是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平衡点的一个总结。
  基于国家立场的不同,亚纳耶夫也在完善着苏联的新经济理论,在修改了列宁新经济政策中的某些缺憾之后,例如加强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保证各项法律落实的同时,加大对市场自由化的落实,形成了苏联形势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