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暗黑大宋- 第7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大臣反对,但赵煦不听。

这时候赵煦万分感谢他的父亲与王巨,正是他们的安排,狄咏这一将特别地大,整整十营官兵,三营骑兵,七营步兵,正好能完成皇宫近卫的需要。

不过还有一个要害没有解决,那便是入内内侍省与内侍省,又叫前后省,也就是皇宫的太监部门,其中的入内省最为重要。

于是赵煦派亲信小黄门带着秘诏,前往洪州,让在洪州监酒的李祥立即秘密返回京城。

李祥接到秘诏后会意,刻意装病,买通了一些手下替他掩饰,然后悄悄骑马迅速北上,来到京城后,立即被赵煦授为内侍省都知,这时候赵煦才感到他有了安全感。

消息立即传到几位宰相耳朵里,范纯仁等人一起傻眼了,小皇帝这是想干嘛,难道想将他的奶奶干掉?

于是大家集结,强行闯入内宫。

高滔滔在帷幕后说道:“老婆子将要死了,这几年保佑圣躬,粗究心力,区区之心,只是想不坠先烈基业,保佑大宋平安,不知官家知之否?相公及天下知之否。”

赵煦很恭敬地答道:“祖母,孙儿知之。”

但他手却攥成了一个拳头。

其实还好哪,如果不是王巨,在高滔滔折腾下,赵煦虽然亲政了,可身体也彻底垮掉了。但就是有了王巨安排,这几年赵煦也被高滔滔折腾得不轻,不能练习五禽戏了,连王巨留下的那几十篇策论也全部被太监烧掉了,甚至都不敢随便说话!

高滔滔继续说道:“我因为受到了武宗临终托付,才和官家升殿,数年过去了,你们说说心里话,我给了娘家什么好处?只因为要做到公正,我一个儿子一个女儿死掉,都没有见到(指赵顼四弟赵頵,长女陈国公主,因为他们成年,必须在皇城外开府或嫁人,高滔滔又不便出宫,于是死了,高滔滔无法亲自吊唁)。”

然后又絮叨地说了许多她的功劳,吕大防等大臣随声附和,赵煦越听越气愤,最后忍不住说道:“大防等出去!”

奶奶的,宋朝都折腾成这样,还有脸在这儿互相自夸!

不久高滔滔病逝。

宋朝朝堂忽然变得很安静,没有一个人争吵,整整一个多月,赵煦一言不发。范祖禹忍不住了,便上书,皇上你在想嘛,不管你想用谁,必须从国家角度出发(不要胡思乱想,再用新党,俺们可是不同意的)。伟大的太皇太后死了,必须象仁宗对待刘太后那样,下令百姓不得议论天圣是非,以保障政局稳定,更维护了太后名声,也全了仁宗仁孝美名。

奏子递进皇宫,但传来的消息是赵煦启用了六名大太监,这也是必然,君王更递之时,特别是内宫必须要掌控起来,仅凭李祥一个人,还不能掌控两省的。

范祖禹更急了,这趋势不妙啊,他连连上书,结果却听到一个霹雳般的消息,章惇也被赵煦用秘旨从英州调回京城。

章惇走是瞒不住英州官员的,但皇帝刚一亲政,便启用章惇,英州官员那个敢向京城宰相们打小报告,所以章惇快到京城,才被朝中大臣们得知。

所有大佬们都急了,吕陶带着一大群大臣,不断地上书,皇上,你不能这么干。为何呢,想任命宰相,必须得用朝廷正式的诏书,也就是皇帝下口旨,或者写草书,经两制官或门下审议后,重新写制书,方可成为诏书。

你用这个秘诏,任命一名太监那也罢了,但任命宰相,这道任命无效。

可是无论他们再怎么闹,赵煦都没有给任何回应,相反的,赵煦又让狄咏派出一部亲卫,前去亲迎章惇,以免半途有不测发生。

范纯仁黯然,说了一句,都别争了。

将皇帝逼到这份上,比当年韩琦逼赵顼还要过份的,再争下去,难道想将皇帝拉下马去不成?

苏东坡见势不妙,拨腿离开京城。

他能逃,范纯仁吕大防不能逃,章惇来到京城,这一群大臣们不顾脸面,一个个亲自来到十几里外东水门码头,迎接章惇回归,章惇看着这一群不要脸的大臣,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呵呵两声。

随着朝廷下诏,将蔡确、张商英、李清臣等人陆续调回京城,张商英接到朝廷用特脚递送来的诏书,人还没有走,便用特脚递上奏,武宗盛德大业,都被一群奸臣逆贼败坏了,因此我请求朝廷将京城各部司所有文件一起封档保存,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调动查看,以勘查每一个官员的清奸忠邪。

准备清算了。

而且朔党又做了一件天怒人怨的事,张荐进京述职,向朝廷汇报原委,朱垓等不及,又亲自来华亭查问。

在华亭他无意中看上了一个叫兰兰的行首,十分恩宠,在她的馆中逗留了十几天,然后返回秀州。

这个王县尉又看到了一个机会,在他挑唆下,兰兰带着婢女,找到段天水,妾身也要地。

与张荐长袖善舞不同,段天水脑筋可没有那么活络,他一听气乐了,你只是一个妓子,不是刘娥的伎,而是真正的妓,凭什么向我要地?

而且就是其他的乡绅,他们虽然分配了许多耕地,但都是用钱变相购买下来的,你一个小妓子,嘴一张,什么都不出,凭什么向老子讨要几十顷耕田?

一怒之下,将衙役将这个兰兰笞了五十下,拖了出去。

这下捅了马蜂窝,兰兰跑到朱垓面前哭诉,朱垓大怒,立即用与“逆贼”王巨通谋的罪名将段天水押到秀州州衙,一顿毒打。

为了河工,段天水这几年可以说是呕心沥血,身体本来就不好,一顿毒打之下,被活活打死了。

然而朱垓为了掩盖其罪名,又继续派人去那三十名商贾家中抓捕,不过那三十名商贾不在家中,于是将他们家中的仆役一起抓来,用严刑逼供,不是也是!

张荐就在这种情况下返回华亭县的,但是他很精明,听到相关风声,立即隐蔽起来,又利用当地乡绅的关系,查出了相关的真相,不过他也不敢说什么,正准备“畏罪潜逃”向彼岸,就听到朝堂的变动。

因此冒着两浙路抓捕的风险,又潜回京城,击登闻鼓鸣冤。

赵煦看到章惇送上来的奏章后,立即将所有重臣召集,大怒道:“仅动用了朝廷少许物资,几乎凭借一己之力,修浚了这么庞大的利国利民的水利,只剩下最后三十里,这样的社稷功臣,堂堂的紧县主薄,却被一名妓子活活逼死了,吕大防,这几年宋朝究竟怎么啦!”

PS:开了新书,请大家支持一下。仙破,。

第865章黑暗之剑,光明之心(上)

“据解密的一些文件,永和年间,朔党之疯狂,有可能也有圣祖秘密派人在背后推动之故。”讲台上的教授讲说完这段历史,然后说道。

“这种说法有待考证,但当年银行司的一些失措之举,确实是圣祖派人唆使了孙觉。”

“但不能因此否认圣祖的伟大,当年朔党力量太强大了,加上武宗一直想用平衡之道,异论相搅的祖宗之术,导致王介甫与圣祖一直不断地妥协。不破不立,只有彻底地让他们破掉,才可以树立新的秩序。”

“所以有人论述圣祖,是用黑暗之剑去持光明之心。请大家注意这一点,手段可以黑暗,心却不能黑暗……”

永和党争过去了近两百年,在这两百年中,彼岸一直坚决执行着王巨的政策,不认同中原者中国者,一律杀无赦,这也是彼岸最重要的制度。绍圣后,宋朝也有意与彼岸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甚至诸王多迎娶宋朝公主,这使得彼岸百姓一直将宋朝视为正朔,事实上彼岸虽分裂三国,但明确规订这三国是中原王朝的羁縻国,三国之主只称王,而非是皇、君、帝。尽管大家对王巨很尊敬,只是说圣祖,而非是圣皇。

当然,彼岸这种君主立宪制度,君王的权利无限的下放,宰执又改为换届制度,大伙失去了称王称霸的雄心,加上王巨立下的制度,也就没有对中原王朝产生野心的土壤了。

在这种良好关系下,宋朝也鼓励着无地的百姓向彼岸迁徙,使得彼岸迅速繁荣,当然,这也缓解了宋朝的人口压力。

但宋朝在彼岸帮助下,以及交通的改善,先后灭掉辽国,黑汗,花剌模子,以及吐蕃各部,使疆域超过了唐朝鼎盛之时。

然而因为立国时久,宋朝政治再次恶化,兼并严重,贫富严重分化,大臣将士们文恬武嬉,几乎到了病入膏肓之时,即便彼岸不断帮助,都阻止不了这种趋势蔓延扩大,相反的,宋朝内部有许多人认为彼岸以臣凌君,认为彼岸是干涉宋朝内政,凌驾于宋朝之上,导致许多大臣对彼岸越来越排斥。

以至彼岸渐渐放弃了宋朝,有一些眼光长远的人都开始为新王朝准备了。

不过因为王巨留下了一些预言,彼岸对于宋朝今天,早就有了心理准备。

但又不能否认这段基业,正因为宋朝前面很长时间在强大着,彼岸依附着宋朝,才得以迅速发展。也因为这两百年的一统,宋朝经济迅速发展,各项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与彼岸几乎联手进入工业文明的初期阶段,宋朝内部资本主义也正式萌芽,为后面的新王朝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其中的得值得借鉴,其中的失也值得借鉴,三洲惩戒宋朝的局面,先后将遗产税提高百分之二十,每户标准财产内不用交纳遗产税,但超出部分,必须交纳等值的两成钱帛,或者由官府派人核算,割出两成财产由官府处理,才可以继承父辈遗产,用来打击世袭、垄断与兼并。

这个遗产税是王巨自绍圣年间陆续发起的税赋改制,首先改革的是商税,商税中过税没有动,但往税大幅度做了调整。关系到民生方面的,往税只有百分之二到百分之四,比如粮食,只有百分之二。各种坑矿在百分之四到百分之八之间,各种酒类与奢侈品则达到了百分之十。市舶司的对外或者进口商货也进行了调整,民生方面的只有百分之五,奢侈品如宋朝的基率,百分之十,但逃税者会苛以严厉的处罚。宅地税也与宋朝不同,彼岸制订了一个标准,普通的民宅不征税,高于这一标准则每年征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的税率,千分之一则是对某人进行评估,对国家与社会有贡献的人,就可以享有这个资格,否则就是千分之二。

其次就是遗产税,王巨将其提高到了百分之十五,但也制订了一个标准,按照此人家中的宅、地、以及其他所有资产进行评估,普通人家则不必交纳这个遗产税,但高于这一标准,则必须交纳百分之十五的遗产税,不过有的人家全部是不动产,因此可以按照银行最低贷款率,准其在十年内陆续偿还。超过十年,那么则派人强行切割其财产,进行拍卖处理了。

这些制度是针对所有人的,包括王巨本人,如果他死了,将其财产分配给三个儿子,那怕是王室的财产,同样得交纳遗产税。同时进一步下调两税,一些烈士户、孝子、善人、老师等,则全部免其两税,但这不包括官员。

然后又做了一条规订,官员子弟相互联亲者,其子女则不可能进入官场,官员子女相互联亲,或者与当地豪强富人相互联亲者,官员本人则不可以进入行省级别的官场,也就是想担任行省级别的官职,其子女必须与寒门子弟联亲,以打击世袭。

这些制度推出后,一些有钱的人开始回流,遗产税太高了。

彼岸也不阻拦,但正是这些人的回流,开始将彼岸的情况带到了中原。

这时候宋朝与彼岸关系越来越好,彼岸有意放开四五十个州,准许宋朝派驻官员,因此宋朝有意地派出多名官员前来磨砺。

看看彼岸的官多难做,再看看你们这个官做得多舒服,那么应不应当更加为朝廷效力?

其实并没有宋朝所想象的那般艰苦,只要不贪不犯下严重错误,只要一代出现一个差不多的官员,就可以保障三代人过上比较好的生活。即便是彼岸这种制度,官终是官,还有许多优越性的,只能说比宋朝的官要好得多。

但经过彼岸的磨砺,只要派过去的官员认真学习,一般回来后,都会成为不错的官员,以至在后来的宋朝“超黄金”一百年中,有九个宰相,有着去彼岸为官的履历。不过自绍圣过了一百年后,宋朝茫茫然没有了对手,又渐渐走向腐败。

而且随着对彼岸的厌恶,宋朝做了一个更错误的举动,再次诏令,不得百姓移。

这才是致命的错误,虽然在彼岸帮助下,出现了许多新技术,包括各类粮食种子进行了改善,辽东也全面开发,但这时候宋朝达到了近六千万户,加上官吏豪强的剥削,种种矛盾激化,终于导致这场大起义的爆发。

也不是彼岸制度就完美了,主要还是彼岸过于广袤,虽然自身人口在迅速繁衍,中间一百年,又陆续从宋朝迁徙过来几百万户百姓,但人口基数太少了,到现在总人口还不足两亿人,以及粮食产量的增加,也就是最少还要四百年时间,才可能发生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