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让他心惊的是,若是颜珠早有预谋,那京师现在如何了?
一想到此,一想到背后可能存在的手,一想到那双手可能的主人,康熙只觉得万箭穿心。
即便情况已经如此危及,但康熙面上依旧镇定自若。
他居高临下地对颜珠说:“朕可以饶你不死,只要你说出谁是背后的主谋,还有京城,你们预备把朕困在大漠再对京城如何?”
颜珠神色一暗,在谁都没有预料到的时候他突然跳了起来,往阿灵阿身上一扑。
阿灵阿以为他是要抢火铳,护着腰上的火铳就往后退,谁料颜珠的目标根本就不是火铳。
他伸手一抓,“哐啷”一声,把阿灵阿别在腰上的遏必隆腰刀给抽了出来。
无数火把的光照在刀身上,光亮晃得人眼睛都难以睁开,康熙身边的人群之中有一个人大喊了一声“住手”冲了出来。
法喀正想扑在那刀上,可留给他的只有几滴溅在脸上的鲜血。
…
胤禛想的另一个人此刻揣着一封信坐在大批的货物中,李念原正在大口地往嘴里塞些油腻的肥肉。
徐承志皱眉问:“老李,你用得着么?”
“我担惊受怕地吃不下,但我现在可不能瘦回去,会让人认出来的。”
徐承志还是皱着眉头问:“老李,咱们可是去卖命。”
“你要不想现在就跳车,赶紧走还来得及!”
徐承志立即就闭上了嘴,隔了良久,在李念原又吃完一大块荷叶蒸肉后才说:“老李,我是担心你。”
“咱们现在还是担心担心大清江山吧。”
徐承志默了一瞬后提示道:“老李,你以前可是支持天地会的。”
“我现在支持四阿哥,我这人素来水性杨花,当年对水莲都能变心。”
徐承志捂了捂额头,又指了指李念原身边的包裹问:“你觉得这信能管用吗?”
“管用,我好歹花了一百万两,出城总能出得去。”
徐承志说的信乃是当年李念原为了买国子监贡生时,花了巨资请索额图党人噶礼写的荐信。这信交一留一,目下还有一封留在李念原手里做凭据。
他那日趁乱从神武门逃出后,直奔国子监旁徐承志的住所,靠着多年研究“二姨太”(也就是书画)的本事,把噶礼这封信上写的推荐之人改成了徐承志。
所有人都知道李念原中了榜眼,却没人发现陪读的徐承志也中了三甲吊车尾。
和李念原中了一甲即刻赐官不同,徐承志作为三甲同进士出身还要进翰林院学习三年才能授官。
徐承志当然不乐意,他本来就是来陪李念原“一考游”,于是就拒了入翰林院预备回去继续做富贵商人。
李念原现在拉着他,揣着那封带着噶礼花押的信,装作不知京城动乱要回江南赶秋收。
实则是要潜出京城,再装作山西的行商摸到独石口或是杀虎口,贿赂那些蒙古人再往归化一带去。
徐承志觉得,认识李念原是他这辈子最坑的事情,先是拉着他要做天地会金主,现在又拉着他要支持满洲的皇四子。
他虽然心里骂骂咧咧,但还是跟着李念原上了车。
马车行到了去南方走的广渠门,广渠门外租一条小船,一个时辰就能到通州的大运河渡口。
徐承志揣着信、腰牌和银票下了马车,朝正在阻拦来往商客的官兵走去。
他保持着一如既往的和煦笑容,递上东西说:“麻烦行个方便,小人徐承志想回扬州府一趟。”
守门的兵丁拿过他的腰牌瞧了眼问:“盐商?怎么在京城?”
“今年想考个功名的。”
“考功名?”那兵丁是个粗莽的满人,看着文质彬彬的徐承志问,“考中了怎么还经商啊?”
“想考个身份,行商不如官老爷您这样的体面。”
兵丁翻着徐承志的行商腰牌,上面写着他的姓名、籍贯、年貌,都一一符合。
他翻了翻眼皮子,想着上头交代这几天轻易别放人出城,于是说:“你过些日子再走,反正也有钱,京城里找个客栈窑子逍遥几日吧。”
徐承志做出一副急不可耐地样子,塞了一锭银子在官兵手里,“这位老爷行个方便啊,秋收就这些日子,我要不回去看着,今年的盐引都领不出来了。”
他又悄悄附在官兵耳边说:“我可是替噶礼大人去办事,您不看僧面看佛面吧,啊?”
“哟,噶大人?”
“是啊是啊,噶大人嘱咐我回扬州备齐炭敬,过年前送到一个兴化寺街那儿去,我这要是耽搁了可就……”
李念原不善应酬,这么多年和江南官员打交道都是徐承志替他包办,这时候忽悠起一个看门的官兵简直是手到擒来。
京城的满人谁不知道,兴化寺街就是索相府邸。果然听见这话,官兵的口风便不那么紧了。
“唉,也不是我放你走,我这上头不好交代。”
徐承志又塞了个玉佩在人袖子里,“没事儿,我这儿有噶大人的亲笔信,您放心……”
官兵的手搓了搓那块玉佩,脸上露出了笑意。
作者有话要说: 评论都有红包。
清代辨别身份就靠腰牌,会写性命、籍贯、相貌等等信息。
感谢在2019…11…13 00:12:57~2019…11…13 23:47:2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胡椒粉君、四月桔梗 20瓶;蛀书虫子 10瓶;芳无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 205 章
“行吧,早去早回啊。”那官兵又暗戳戳拉着徐承志的袖子问; “这兴化寺的爷冬日炭敬都用点什么啊?”
徐承志装出一份为难的样子; 支支吾吾不肯回答。
那官兵嫌弃地说:“瞧你这德行; 我这不是看城门的没见过世面; 找你这大富商开开眼嘛!”
徐承志又换上那笑脸; 弄得偷偷摸摸地样子; 拉着官兵说:“官爷啊; 小人实在是不敢多言语上头的事儿; 咱替人办事,您懂得……到时候回京正好也冬天了; 官爷到时候别嫌弃我带来给您过年的礼啊!”
那官兵眉毛一样; 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哟; 怪不得生意做的大呢,好了好了; 赶紧出京吧。”
徐承志心中大喜,赶紧跳回车上。刚掀开帘子,那官兵又追了上来; “等等; 你里面怎么还有一个啊?”
徐承志回道:“这是我的家仆,负责管账的。”
那官兵不疑有他,随即给徐承志的马车放行。
车一出广渠门,他们便租了一条小船,让船家赶紧往运河码头去。
舟行半个时辰,就接近了通州码头; 他们刚雇上两个挑夫要将东西挑到码头去时,后方隐隐听见了马蹄声。
李念原回头望了一眼,朝徐承志说:“不好,快想个地方躲一躲。”
“怎么了?”徐承志伸长脖子一瞧,也觉出了不对劲,“他们是发现了?”
“不知道,可能后悔了,也可能还想再查一遍,也有可能……”李念原催促道,“通州府有你熟悉的地儿吗?老徐你快想想,你平日里不是最会结交人的嘛!”
李念原脾气怪、嘴巴贱,素来不喜欢来往应酬,而徐承志性格四平八稳、待人亲和,这些年没少广交友为两人的生意开拓门路。
果然他稍稍一思索边说:“走,咱们租辆马车,那家人离这儿不远。”
两人出京装模作样就带了点金银首饰、貂皮和人参,他们捡了最值钱的金银首饰,把其他东西都甩给一个船家,立即就上了辆马车一路往通州城里奔。
通州乃是大运河终点的水路交汇之地,有皇家码头与皇家粮仓,来往商贾密集,也吸引了许多达官贵人在这里置办退休后的休养之地。
徐承志敲开的就是这么一家的大门,徐承志报上名头后不一会儿,这家人的管家就请他们进去。
李念原拉着他问:“这是谁?”
徐承志悄声告诉他:“这里是李士桢李大人的宅子,他过去做过两淮盐运、浙江布政使,他的长子现在是新任的苏州织造,他家还有一个姻亲是江宁织造。两家还都出过皇帝的乳母,这些年在江南也没少帮衬咱们。”
李念原一听就明白了,当过两淮盐运的官那就都是他和徐承志的“亲人”,逢年过节给他们送孝敬比给自家祖宗上贡还积极。
管家引他们进了一间密不透风的书房,里面一个老人咳得上气不接下气,却还是喜悦地说:“老徐来了啊,咳咳咳,听说你中了同进士,当年怎么说来着,同进士就是如夫人,哈哈哈!咳咳咳咳……”
他身边一个中年模样的男子端着药碗说:“父亲都咳成这样了还要打趣人,徐老爷都不想接您的话!”
“不是我今日不想接话,是我有要事想求。”
徐承志一拱手,朝两人拜了拜,“京城有些事端,李大人在此养病怕是不知道。”
那位老李大人还没做出反应,他身旁的人倒是急问:“京城?京城怎么了?”
徐承志也朝他作揖,“我竟然不知小李大人也在通州。”
小李大人便是苏州织造李煦,他道: “父亲不适,我向万岁告了假才回通州,徐老爷,您快告诉我,京城怎么了?”
徐承志把李念原告诉他的事大略复述了一遍,然后才介绍李念原说:“这位是我的至交李念原,原也是扬州盐商,今年中了榜眼被点为皇四子的师傅,四阿哥在急中派他偷偷潜出。他身上还有四阿哥匆忙下写的信件。”
徐承志看着李念原说:“老李,你还不拿出来给李老爷过目?小李大人可是皇上的近臣。”
李念原犹豫了下,迟迟不敢交出来。
直到那李煦说:“李先生信我,宫中德主子身边的太医刘长卿就是我从宁波荐去的,我李煦对万岁一片忠心,怎能眼睁睁看着叛逆之事!”
李煦说的清楚,李念原也想起当年珍珍摔得头破血流时,确实有一个叫刘长卿的太医常被派到适安园看病。
他于是解开自己的外袍,他最贴身的里衣内侧有个小口袋,他小心翼翼地先从里面掏出一块玉佩。
玉佩便是当年李氏被虏去东北时含在嘴里的那块,李氏认回李念原后把这玉佩给了他,李念原极为珍视一直贴身携带。
他在出京前给这块玉佩加了个穗子,配上一个翠玉套管,再把四阿哥的信卷到最小塞在翠玉套管里。
他举着玉佩说:“李大人可有尖细的针?我好讲纸挑出来。”
李煦立即去寻,而那位老李大人李士桢却一直瞧着那块玉佩。
“李先生这块玉佩看着极好。”
李念原下意识地握在手里说:“李大人见笑,这是我家家传的东西,不值什么……”
“家传?”李大人“啊”了一声,又问,“倒不知李先生是哪里人?这样不俗的东西,必是世家了。”
李念原也不掩饰,他有些沮丧地说:“听说我外祖家过去的确人口众多,可惜早就败落了,如今只有我与姐姐尚在,还有姐姐一家也在京城。”
徐承志是个圆滑的人,趁此机会和李士桢介绍说:“说来也巧,念原兄前些年才认回姐姐,才知道姐姐还有个孙女如今就是德贵妃娘娘。这事说来话长……”
这时李煦寻了针来,李念原赶紧挑出那封信给李煦。
李煦看过后沉着脸说:“父亲,这一定是索额图那些奸人挑唆!”
李士桢此时却神态有些游离,他被李煦催促了两声才惊醒,他说:“你们不能从山西走,山西有索家的人,你们很难安全到杀虎口。要出山海关,装作内务府的人从山海关出去直奔科尔沁。”
李煦眼睛一亮说:“对,科尔沁亲王班第!他对万岁最忠诚,我与他过去有私交,我陪你们去!”
装内务府人对李煦来说驾轻就熟,他拿了内务府的关牒带上两人立即就要出发。
三人再加上李煦带着的一群家奴,匆匆从通州经遵化直扑山海关。
而李士桢在书房内不停地咳着,他的病躯已经没有多少时日,可他觉得老天最终还是开眼,让他再能遇见二十岁时那些熟悉的人。
他颤颤巍巍地走到书房暗处,打开一个暗格。里面有一块牌位,他一直不敢光明正大地放在家里。
李士桢本来姓姜,在被清军俘虏前娶了自己的表妹王氏,两人青梅竹马,婚后情投意合。
那年被俘后,王氏和她生的儿子刚到盛京便双双病逝。李士桢为了活命认了一个包衣将军做义父,入关后又遵从义父的命令娶妻生子。
再后来妻子被选为皇帝乳母,再后来他冒姓的李氏飞黄腾达。
李士桢自嘲:我就是个怕死的怂人啊……
他轻轻摸着那块牌位,取出牌位后一块小小的白玉荷花。王氏的女儿们出嫁时,嫁妆中一定会有这样一块白玉,他的夫人也是如此。
他轻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