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李非常严肃的摇了摇头,“不,实际上如果可能我希望这些战役从来没有发生过,更不要说重新再来一遍。”
“噢?”李富贵有些奇怪,说实话他觉得李在南北战争中输得有些怨,因为他不是输在自己的能力上,“您真的认为自己输给了格兰特。”
罗伯特。李黯然的摇了摇头,“那并不重要,在这场战争中我们死了七十万人,我实在无法回首去面对那些死去的人。”
“我很抱歉,如果知道您这样看待那场战争我就不安排这场战役作为演习的背景了。”李富贵选择这场战役和罗伯特。李没有什么关系,要知道这场演习早就开始准备了。
“没关系,我们都是军人,总结以前的战例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这场战役非常典型,拿来做演习的确很考量官兵的能力。”
“将军是因为内战损失惨重才后悔参加这场战争的吗?”
“不是,实际上我从一开始就反对这场内战,之所以拿起剑是为了保卫弗吉尼亚,如果时光重来我还是会做这样的选择,但是如果可以避免这样我会无比的欣慰。”
“明白了,战争的主动权在北方,可是你认为不借助武力美国真的会重回统一吗?”
“我不知道,虽然我认为弗吉尼亚退出联邦是错误的,但是我不认为联邦就有权力因此而动用武力,哪怕只有一线的机会我也希望能用和平的方法来解决这件事。”
“和平的统一,有意思,说实话我也希望能够让中国和平的统一起来。”
“中国现在是分裂的吗?”罗伯特。李有些奇怪。
“处于分裂的边缘,因为有不同的利益。”李富贵当然不会说是他自己把中国带到这种局面的。
“有不同的利益就会分裂?”这话对罗伯特。李颇有启发。
“是啊,说起来你们美国人也算是够宽容的了,要是我们国内的差别有你们那么大早不知道打成什么样了。”
“和平的统一很难。”
“这我知道,我还是希望试一试,我还很年轻,可以用十年或者二十年的时间来寻找一种妥协的方法,不过就算最后仍然必须使用武力我还是会赦免其他的诸侯。因为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和平统一的先例,也就不存在统一后能以非主流的身份继续政治生涯的先例,所以如果他们真得不能理解我而不惜一战我也不会怪他们,他们都是中国最杰出的人,如果仅仅因为站错了立场我还是希望能给他们一个机会。”
李富贵的口气相当大,不过看过昨天的阅兵之后罗伯特。李并不认为他在吹牛,来到中国之后他所见到的给了他许多的惊奇,实际上他很难将自己看到的与以前听到的联系起来,就这个问题他也向本地的美国人了解过,得到的答案是他听说的中国也是真实的,只不过是他看到的中国之外的地区,他知道两江以经成为中国最繁荣、强大、富裕的地区,几乎所有在华的外国人都认为李富贵很快就会成为中国的皇帝。
“亲王阁下能有这样的胸襟实在让我敬佩,如果林肯能像您这样我们的内战就打不起来了。”
“总统先生缺乏时间,我不但本身就有时间,而且时间还站在我这一边,我相信越往后我和其他诸侯之间的差距就会越大。”
“那我祝亲王阁下早日达成心愿。”罗伯特。李决定延长自己在中国的行程,他相信在这里能够找到一些心中失落的东西。
就在他们谈话间演习正式开始了,虽然不愿意再面对曾经经历过的那些战役,但是罗伯特。李毕竟是一个优秀的军人,当两边的部队开始行动之后他还是非常认真仔细的观察起战场,很快他就发现自己面前的这两支军队的行动异常迅速,尤其是南军,总是非常快速的包抄、穿插,想尽一切办法打击对手的侧翼。军队在机动的时候也非常果断,他有些难以相信这真的是士兵们在执行指挥官实时下达的命令。
在场的大部分人对军事不是很懂,不过这样一场战役的规模却足以震惊每个人,在午餐的时间那些外国人把罗伯特。李硬是从看台上给拉下来,李因为看得太过投入完全没有下去吃午饭的意思,但是这些外行心里有太多的问题要向他请教,在看台上的时候两个李将军不断的交换着意见,别人完全插不上嘴。
肯特递给李一杯白兰地,“我看将军一直说了一上午,来杯酒润润嗓子吧。”
李道了谢,肯特接着问道:“以将军的眼光来看中国军人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
“您怎么看呢?公使先生。”罗伯特。李反问道。
“这两天我看到的东西让我对这个国家有了很大的改观,不过中国人一向是表面工作的好手,我觉得他们大概能达到欧洲三流陆军的水平。”肯特把心中给富贵军打的实际分数再降了半级,因为他害怕被面前的这个职业军人嘲笑没有见过世面。
罗伯特。李轻轻一笑,“我对欧洲的一流陆军有些研究,不过三流陆军是什么样我就不太清楚了,如果拿美国的军队来对比的话,这支军队完全可以与美国陆军相媲美。”
这个赞誉相当的高,欧洲各国对美国的内战都很关注,对于美国陆军的表现也有很高的评价。巴夏礼觉得这是李将军在恭维这里的主人,他到现在为止还是听不得别人说中国的好话,“如果是那样的话美国的陆军就实在让我太失望了,要知道几年前我们刚刚用一支两万人的部队击败了这个国家。”
李的眉毛跳了一下,“你们击败了李亲王的部队吗?”他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还是很了解的,所以直接就把问题的关键说了出来。
“那倒没有,李亲王一直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
“那你们真是太幸运了,因为我相信在中国的陆地上没有人能够击败他,即便是大英帝国也不行。”
“很遗憾,我们不会有机会来验证您的预言,李亲王对外国友人一直非常友好。”巴夏礼虽然一直对中国抱有敌意,不过对于李富贵的救命之恩还是记在心上的,当其他人已经开始考虑要如何应对一个全新的李富贵时他仍然抱着老观点不放。
“看来亚洲的格局会有些变化啊。”肯特对自己说道,就这两天他所见到的来说肯特觉得有必要提醒政府改变对中国的政策了,压制或者合作二选其一,以往把中国当作一块蛮荒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李泰国的下场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在下午的演习过程中肯特就此事征求了巴夏礼这个中国通的意见,“您担心李富贵会独霸中国?我听不懂您的意思,他本来就是中国人。”巴夏礼被肯特弄糊涂了。
“如果从李亲王是一个中国人的角度他的确和我们的在华利益没有冲突,可是现在的两江越来越像一个现代化的国家,你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对华的出口虽然还在年年上涨,可是商品的结构却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巴夏礼耸了耸肩膀,“我们的布卖不动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前些年我们连欧洲市场都填不饱,东亚市场几乎就完全丢掉了,现在想要重新占领当然不容易,而且中国人现在还从美国进口棉花,布的质量也上来了。”
“在十年前,你能想象中国会进口棉花、硝石这些东西吗?两江的工业体系已经逐渐成型。迟早会和我们的商品展开竞争的。”
“两江会像美国一样形成工业品输出的能力?”巴夏礼太了解中国了,所以他从来没有想过有这种可能,一想到自己会穿上一双中国生产的皮鞋他就觉得这个想法太荒唐可笑了,“我无法相信您的预言,中国人不适合成为工人,更没有能力开办大型的工厂,他们不可能对我们产生威胁。”
“我会把你的意见考虑进去的,”肯特还在思索着这个问题。
“如果两江真的像美国一样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强国怎么办?他的人口恐怕比美国还多。”巴夏礼觉得这个话题十分有趣,演习已经进行了六七个小时,他已经丧失了开始的新鲜感。
“一个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当然更符合大英帝国的利益,但是一个强大的中国就不一定了,问题是我们有没有能力来逆转这样一个过程,李亲王并不缺少盟友,相信你还记得我们是怎么失去北美洲的。”
“那帮该死的高卢人。”
二鬼子汉奸李富贵 第一百三十二章 平局
规模宏大的演习同样也让各路诸侯看的心惊胆寒,树字营是不是达到了富贵军的平均水平李鸿章现在还没有把握,可是就规模上来说已经让他感到了一丝绝望,他是第一次看到真正的现代化军队之间的对抗。李鸿章如此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北方的那些代表大部分坐在主席台上面如土色。在中午的时候曾国荃问起这次大赛的花费。
“这次大赛一共要花多少钱?”李富贵掰着手指头算了算,“也就一百万两出头。”李富贵报了不少虚头,因为征用土地,兴建演习用的场地都是一次投资、终身受益的事情,不应该算作这次大赛的支出
他那种轻描淡写的口气差点让曾国荃昏过去,“一百多万两?”他从牙缝里挤出了这几个字,“这也太浪费了吧,那么多枪弹炮弹就这样打个响就完了?”
“演习对一支军队有很大的作用,可不能说浪费,再说一百万两也不算多。”因为花钱的地方太多,所以两江的财政收入盈余都很少,李富贵基本上是有多少花多少。可是收入每年以百分之二十的速度递增,基本上四年不到就能翻上一翻,这让李富贵现在说起话来的确是财大气粗。一开始他还担心这种增长不会长时间的持续下去,后来向魏无极请教了这个问题之后才算放了心,原来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会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尤其是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商业社会转型的时候更是明显,所以国民生产总值只要有百分之十以上的增长就能支撑李富贵的钱库,而虽然两江并没有完善的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不过李富贵拿两江和他前世的中国作了一个比较后就确信保持十几年百分之十以上的增长并不困难,因为那个时代的整个中国每年有七个百分点的增长,现在的两江控制着中国大部分的外贸、内贸和工业生产,同时吸收着来自全国和海外的资金,所以如果要真的要做类比的话或许八九十年代的广东、浙江、苏南与两江倒有一些相似,这让李富贵对它以后的发展潜力抱有极大的信心,在投资和花钱上也就渐渐的放开了手脚,甚至已经开始考虑利用赤字来加快发展了。
一百万两不算多的说法让曾国荃感到了与李富贵之间的代沟,“现在的年轻人啊,没吃过苦就是不行,北京的那个也是,李泰国来胡搞了一番就弄走了几十万两银子,都拿钱不当钱。”曾国荃在心中哀叹,一想起湖南办洋务的举步维艰曾国荃就一阵心酸,那真是一文钱都要掰开来花。
“王爷的财富这样雄厚那也请帮帮我们这些穷朋友,”曾国荃和李富贵的关系比他哥哥要融洽,在曾家他属于亲李派,现在干脆厚起脸皮跟李富贵哭起穷来。
“我倒想帮你们,几次想往你们湖南修铁路你们都不让。”
“我哥哥他也是没办法,现在湖南的风气虽然已经有了一些变化,但是主要还是在西北部,王爷的铁路要从江西修过来民间反对的力量实在是太大。”
“你这是托词,长沙就挨着江西,我不信你哥哥连长沙都镇不住”
“长沙,”曾国荃苦笑了一声,“长沙恐怕是最难办的,要是真能修到长沙就可以一直向北到武昌了。”实际上曾国藩在心里对李富贵的铁路计划还是有些顾虑的,不过表面上他还是接受了这样东西,郭嵩焘在普鲁士整天不干别的,只管拿着外交部的钱找人翻译各种各样的书籍寄回湖南,他这点小花样当然瞒不过李富贵,很快这种假公济私的行为就被发现,李富贵也不追究,虽然郭嵩焘的外交使命完成得并不好,不过李富贵不认为这是他的错,现在看来和普鲁士交好有点一厢情愿,俾斯麦那个人绝对是个玩平衡的高手,保持友好关系不难,但是想要再进一步看来是不可能了。所以只是把这些稿子借了过来交给文化科看看哪些可以刊行。这些书籍和郭嵩焘的笔记对曾国藩颇有影响,现在他对西方也算有了一个虽然粗糙但是基本正确的认识了。曾国藩只是觉得铁路是好铁路,可是李富贵要修过来是何居心还值得商榷,因此他对民间反对声音的态度就比较软弱。
“我这个人要帮就帮穷,救急的事我反而没兴趣,铁路、工厂、矿山,要没这三样你们穷一辈子,所以想要我帮忙总跑不出这三样,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