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警之大国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警之大国崛起- 第1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司令,开罗总指挥部蒋云志总指挥来电!”

孙立人接了过来,认真的看了一遍,一直紧皱的眉头一下子舒展了开来,阴沉了多日的脸上也露出一丝笑容。

一边将手中的电报递给翻译官,一边拍着西班牙蓝色军团指挥官的肩膀:“古铁雷斯将军,你可以昂着头去见你的元首了!”

……

直布罗陀要塞的地面攻击不利,虽然孙立人和古铁雷斯都未向总指挥部叫苦和求援,但蒋云志又怎么不关注战事的进展?

华夏远征军和西班牙军队巨大的伤亡数字,让一向以铁血闻名的黑脸元帅也是惊讶不己。“为什么失去了指挥官的英军仍然这样顽强?这不是英国人的性格呀?”

活跃在大西洋上的皇家海军潜艇编队指挥官林杰已经发回电报:英、美联合舰队已经冲破了海狼群的层层阻截,绕过葡萄牙的了萨格里什角,即将抵达直布罗陀海峡。

阻止这支援军,拿下直布罗陀,是盟军地中海战区最要紧的任务。

但在与陛下能过电话之后,蒋云志口风一变,战役的核心内容变成了:消灭这支协约国在欧洲最后的海军机动力量,挺进大西洋。

关沧海指挥着北部舰队主力与意大利海军组成的盟国联合舰队,迅速向直布罗陀海峡移动。

并率先由战列舰舰队炮轰西班牙在北非的两块飞地休达和梅利利亚。这两个原属摩洛哥的港口,在大殖民时期被西班牙占领。但在艾森豪威尔指挥的协约国登陆北非“火炬”行动之后,多国部队以安全为由接管了这两片港口。

与英国人盘距甚久,苦心经营的直布罗陀相比,直布罗陀海峡南岸的两个小港军事设施比较少,除了在希腊神话中被称为赫拉克利斯海角山上的碉堡群,无论是休达港还是梅利利亚,都很难被称为要塞。

或许协约国根本就没有想过,盟军会攻到这里。第一次班加西战役蒙哥马利的第八集团军击败德意非洲军团后,协约国就普遍认为将很快结束非洲战役了。

虽然随着战事发展,多国部队在地中海地区遭受打击之后,休达港围绕着赫拉克利斯海角山修建了一些工事,但在北部舰队战列舰队380毫米和410毫米主炮的打击下,很快就灰飞云散。

意大利的圣·马可师和土耳其第1陆战师在海军舰炮火力的支援下,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击溃了军心涣散的英联邦守军,占领海峡南岸的两处要地。

盟军也因此在突尼斯登陆之后,再次在摩洛哥赢得了又一个登陆支点。

这一次,不仅是英国人急了,就连美国的新任总统杜鲁门也坐不住了。盟军一旦在摩洛哥大量登陆,那艾森豪威尔那支多国部队非洲军团就将被彻底包围。那其中的绝大部分可都是美军,而且是美国陆军最精锐的部队。

如果失去了这些部队,恐怕大西洋也无法保证美国本土的安全……虽然西海岸已经被炸的不像样子,可是失去了这些陆军精锐……杜鲁门似乎已经看到无边无际的盟军开始登陆北美的情景。

“英国人完蛋我们不用理会,可我们美利坚的勇士们,必须要救出来。”

白宫刚遭了一场火灾,总统办公室正在重新修缮。杜鲁门不得不选择另一栋小楼作为临时办公场所。

马歇尔上将在罗斯福去世之后,也仿佛苍老了许多。战争中多国部队的连续失利让这位美国陆军总参谋长也备感焦急。

总统的话更让他生出一丝忧虑:如果就这样放弃英国,那么美利坚就可以独善其身吗?太平洋无法挡住汉国的海军,难道大西洋就可以吗?抑或是……马歇尔想到了另一种可能,虽然作为军人,那将是他最大的耻辱,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这是避免将美利坚拖入更大深渊的最好的办法。

“总统,难道我们要……与盟国谈判?”

“乔治,并非是我要隐瞒你!这是我们昨夜通宵未眠商讨的结果,还没有来得及告诉你。是的,我们要开始谈判,但并非是与整个钢铁同盟,而是争取与汉国单独谈判。我们的情报机构带给我们最新的消息是汉皇已经开始对德国人不满,我们希望可以利用这一点,分裂汉、德两个法西斯大国之间的关系,为我们美利坚赢得时间。”

……

不得不佩服白宫智库的远见和美国人在情报方面的投入。在真实的历史中,美国人可以根据小胡子喜欢夜间飚车分析出他内心的焦虑,然后再根据由于美军的推进,德军控制的安全范围越来越小,德国元首的公路飚车距离越来越短,而判断出德军会优先在西线做出反击。阿登战役德军先扬后抑,在战略上的失败,与美军细致分析阿道夫的心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这一世,美国中央情报局将分析的重点转向了汉皇钟义。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向总统递交了一份情报分析,详细的阐述了汉皇与德国元首在一些私下场合、甚至是公开表示对对方的不满,并加以分析两个的人性格,总结出了一句话:一山难容二虎!

是的,cia们就是用汉字来表述这句话的,当然为了总统能看的明白,还在后面加上了英文注释。

这份情报分析成为了白宫智库们提出单独与汉国接触,以使美国有条件退出战争建议的重要依据。

并言明,这是唯一可以使美国本土避免大规模战争的途径。否则,英国一旦战败,协约国失去在欧洲的支点,汉军的下一步行动必定是登陆北美。至于德军,美国其实可以不用理会的。就算德国人能够战胜红色苏联,他们也无力再对美国发动越洋战争。更何况,德国人的海军,除了u潜艇,还有什么能拿的出手的?

“救出在非洲的数十万美国陆军精锐,不仅是为了我们可以在谈判中更主动,还是为了以后的反攻欧洲积蓄力量!”

看到了总参谋长眼中的不甘,杜鲁门连忙补充了一句。

至少是目前,马歇尔的态度还是对美**界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的,在非洲美军的大多主要指挥官,也都是由这位老将一手提拔。总统也不得不顾忌他的想法。

可马歇尔并没有想这些,在美国参战之前,他就已经向罗斯福申请退休,将位置让给更年富力强的将军。

是罗斯福的极力挽留与无比的信任才使得马歇尔重新萌生了斗志。如今战局不利,老友亦撒手人寰,支持马歇尔继续战斗的唯一信念就是要打赢战争。

可是杜鲁门总统却已经决意要向汉国求和,虽然他还在坚持说这只是要赢得时间——曼哈顿计划,一直是由马歇尔直接负责的,所以没有人比老将军更清楚,那东西的巨大威力。

可是,有了那东西就可以打败法西斯们了吗?汉军的强大已经有目共睹,马歇尔有时都会去想:就算没有德国牵制苏联,汉国一样可以打败协约国。这样强大的国家,难道会没有研究这种威力巨大的武器吗?

“反攻欧洲?”对于杜鲁门总统的话,马歇尔耸了耸肩,就算是曼哈顿计划可以成功,恐怕到时也只是双方威慑或同时毁灭罢了!

“核战争?”马歇尔的大脑中突然闪出了这三个字!“噢,上帝!那样会毁了整个地球,人类自己毁灭自己!”

必须要承认,在真实历史中的马歇尔,也同样是一个伟人。坚持先攻纳粹德国再攻日本,为美国在二战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战后他又搞出了一个“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也变相的打造了二战之后,“华约”与“北约”对抗的冷战格局。

帝都长安,未央宫,卫青阁。

最近变身为好奇宝宝的武佳仪以诱人的姿势趴在陛下的书案上,正在听钟义讲“核战争”的可怕。当听到50亿吨当量的核爆,就可以彻底毁灭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条件,造成“核冬天”时,武大记者金丝边眼镜后面的一双大眼睛连着扑闪了几下,情不自禁的握住了钟义正比比划划的大手:“陛下,您千万要阻止核战争呀!”

第323章巴顿的结局

华盛顿的命令,使正在葡萄牙外海全速急行的协约国舰队一分为二。

英国人当然是要坚持去驰援直布罗陀,因为那是联合王国在本土之外最后的防线。

美国人则是服从总统的命令,将前往摩洛哥首都拉巴特和总督府所在地卡萨布兰卡。在那里,他们将与运输船队汇合,并为其护航,等待正全速撤向摩洛哥西海岸的美军登船。

艾森豪威尔接到的命令是可以抛弃所有的辎重,只要将士兵们全部带回摩洛哥。

纵使是心有不甘,纵使是自己指挥的部队并未在战场上处于下风,但艾森豪威尔明白,华盛顿的命令没有任何问题。

直布罗陀海峡的彻底失陷只是时间问题,指望内讧不止的英国人可以将盟军阻挡在摩洛哥北部,已不太可能。这支多国部队非洲军团如果不立即撤退,等盟军突破英军的防线,恐怕就再也没有撤退的机会了。

出征前心高气傲的艾尔豪威尔不得不悲哀的承认:就算自己曾击败过汉军,但协约国在非洲战场还是彻底失败了!

情报上显示,汉国的潜艇部队已经出现在大西洋上,如果直布罗陀海峡再为盟军控制,以现在双方海军实力的对比,摩洛哥西海岸也用不了多久,就会落入敌人的手中。

为了手下数十万将士,甚或是多国部队中最精锐的数十万士兵,艾森豪威尔知道,必须要舍弃一些东西。

在之前的作战中,多国部队利用阿尔及利亚中部的塔代迈特高原的地势,成功阻止了盟军咄咄副人的攻势。巴顿的装甲军甚至在与隆美尔的德意非洲军团在侧翼装甲对决中,稍占上风。

只要不对上怪物般的猛玛重型坦克,美国的m26潘兴坦克在与盟军的其他中型坦克对攻时还是不落下风的。

但战争到了这一阶段,坦克的性能已经不是战场的决定性因素了。面对对方如海浪般一波比一波更汹涌的攻势,装甲的数量才是更重要的。

就算是把那变态的猛玛坦克给了美军,美军的军官们也没有信心在盟军上万辆坦克组成的装甲海浪面前再继续坚持多久。

也幸好有巴顿,正是这位一直不服管教,与艾森豪威尔经常冲突的猛将,在高超的装甲指挥战术,迟滞了盟军连续的攻势,带给了多国部队一丝喘息的机会。

艾森豪威尔没有再迟疑,利用盟军战线越拉越长,补给间隙加大,再加上遭到巴顿装甲2军的阻击,在塔代迈特继续集结的时间,紧急在古拉拉绿洲召开了军团会议,并向各**以上指挥官们宣读了华盛顿的撤退命令。

所有人都在瞬间沉默,没有人感到意外,只是大家都在消化这个命令对于战争走向的影响。

在非洲撤退,就意味协约国彻底放弃了西欧战场。多名英联邦部队的军官目光中都是一片茫然,直到此时,他们心底最不愿意面对、也最不愿意承认那一块伤疤被狠狠的揭起。作为英联邦的一员,作为英国的海外自治领,可连英国都要被抛弃了,他们将何去何从?

在时间这样紧迫的时候,艾森豪威尔依然召开了这样的会议,并不是要发扬美国人最喜欢挂在嘴边的那所谓的“民主”。

既然曾经强大无比的联合王国已经穷途末路,那些英联邦国家也必然要有一个新的选择。可是想像,如果没有约束的任由它们自由选择,那结果必定是大多数都会倒向在军事上节节胜利的法西斯国家。

艾森豪威尔希望将军团中的其他国家军队也带回美国,这样就可以在这些国家进行新的选择时有所忌惮。他也相信,这些军官们别无选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愿意成为俘虏,那将是军人生涯中再难抹去的耻辱。

平日间“艾克”谦逊的待人和美国式的民主在这时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所有其他国家的军官最后都表态愿意与美军共进退,这让一直紧张等待的艾森豪威尔长舒一口气。在这样大规模撤退行动之前,可以维持内部的团结,当然是不幸中的万幸。

在接下来关于大撤退的战术安排时,巴顿又第一个站了出来。“断后的任务应该也必须由美军来承担,我愿意率第2装甲军接受这个任务。”

望着这个一直欲与自己争夺多国部队总司令位置的急脾气将军,艾林豪威尔对于他的主动请战既感意外,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意外的是巴顿一直在找机会与自己作对,可在这个最容易为难自己的时候他选择了担当,担当最危险、甚至可以说是九死一生的任务。

没错,就是九死一生!一旦第2装甲军孤军断后,没有侧翼摩托化部队地面防空力量作为威慑,汉军的空中骑中兵师很快就可以对坦克军形成毁灭式的打击。

失去了“毒刺”的保护,装甲部队在面对汉军的武装直升机时,只不过是一群待宰的羔羊,这已经在非洲战场上被证明多次了。

在情理之中是因为在这种危难时刻,不最先站出来,那就不是巴顿的性格了!如果说在美军将领中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