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各方面的消息。
赵风唤来田丰,询问道:“元皓,你对马超之事,如何看待?”
田丰沉吟良久,摇了摇头:“相关信息太少,根本无从推测。”
“或许真的只是要带他妹妹返回西凉?”
赵风也知道,平白推测,也推测不出什么。
沉吟了一下:“那就让马超把他妹妹的画像,让画师画出来。”
“然后我们便去女兵当中,替马超寻找一二。”
………………………………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刘璋称帝(二)
赵风听后,愣了良久。
这刘璋,怎么会称帝?
在赵风的映像当中,刘璋为人懦弱多疑,怎么也不是能称帝的形象。
接着沉吟了一会,询问道:“还有其他细节吗?”
田丰点了点头:“听说刘璋发布的檄文,说刘辩禅让帝位于袁术,刘协又被曹操视为傀儡。”
“汉室衰落至斯,刘璋身为汉室宗亲,理应效仿光武帝,重新中兴汉室!”
赵风听后,沉吟了一下。
如果要生搬硬套的话,其实现在的诸侯割据,跟王莽那个时期,也差不太多。
当初绿林、赤眉起义推翻新莽政权后,很快又陷入了混战状态。
更始帝刘玄进入长安大封功臣,并醉心于皇帝的生活,整日饮酒作乐。
而赤眉军则另立刘盆子为帝,并整顿军队,加紧向长安进军。
当绿林、赤眉两支起义大军各立天子、相互混战之际,刘秀乘机壮大自己的势力,最终统一了中原,重建了汉室天下。
如今的情况,就是袁术和曹操,分别拥立了一个天子,情况类似于绿林、赤眉。
另外,袁术更过分,居然还让刘辩效仿尧舜,禅位于他!
谁又能保证,曹操不会效仿袁术,让刘协把帝位也禅让给他自己?
所以刘璋想要效仿光武帝刘秀,乘机壮大自己的势力,也说的通。
毕竟刘辩和刘协的情况,天下人皆知,就算有能人义士,想要帮刘辩或者刘协,来匡扶汉室,也因为袁术和曹操,导致匡扶无望。
这样一来,刘璋称帝后,对于这些能人义士来说,确实多了一个匡扶汉室的选择。
简单说,刘璋此举,对于招揽忠心大汉的人才,确实方面了很多。
至于这些想法,到底是刘璋自己的想法,还是刘璋麾下谋士、武将的想法,就暂时无从得知了。
想到这些,赵风叹息了一声:“刘璋远在益州称帝。”
“也不知道日后,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说实在的,赵风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刘璋居然会称帝!
不过,大汉的局势,早就已经偏离了正史,会出现任何情况,赵风也可以理解。
只是越这样,汉末最终会变成什么样,赵风也越没底。
田丰沉吟了一下:“益州离我们太远。”
“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对我们造成什么影响。”
“另外,刘璋称帝后,刘璋麾下也不可能是铁板一块,或许短期就会发生动乱!”
接着话锋一转:“不过这样一来,对于主公日后称帝,只怕也会麻烦不小。”
赵风询问道:“会有什么麻烦?”
田丰略作沉吟:“民心的问题!”
赵风听后,沉思了起来。
早前的情况,各路诸侯只是各自割据为王,但本质上还是归朝堂统辖。
对于百姓来说,这些诸侯,也只是诸侯。
但现在的情况,就类似是一个另类的三国。
虽然三个天子,都表示自己是汉室正统,但民心显然也已经被分化了。
就像正史,诸侯割据,到三分天下,只用了二十几年。
而三分天下,到天下归晋,却用了四十几年!
也就是这四十几年,导致汉人死伤惨重。
为了保住更多的汉人,赵风暗下决心,既然已经便成这样了,就不能让这个另类的三国,与正史那样,最终只剩下八百余万汉人。
沉吟了良久:“如今天下变幻莫测。”
“指不定又会有谁,会突然称帝!”
“为了提早结束乱世,明年开始,每年招募新兵的人数,扩充到六万人!”
赵风为了控制治下的人口结构,之前募兵都没有太过分。
不像曹操、袁术、吕布、袁绍等人,他们是一次性招募几万、十几万大军。
只要没有大战,来年就不会继续招募新兵,以此来休养生息。
总之就是,赋税能养多少兵,就会招募多少大军。
但天下连年征战,导致各路诸侯,每年都会抓壮丁来充军。
按照这些诸侯的做法,等这一批老人死去、妇女死去,汉人的整体人口便会大大减少。
赵风如果继续这样,虽然最终会以绝对的国力优势,来拖垮其他诸侯王。
但身在其他诸侯王治地的汉人,却会死伤太多。
所以赵风只能选择,每年额外招募百分之五十的新兵,由原本招募四万,到现在招募六万。
这样一来,原本需要招募三年的大军,现在两年就可以达到要求了。
而预计九年后,才能发动一统天下的大战,也能提前到第六年,便可以发动一统天下的大战。
当然,最终能否一统天下,最后还是要看各方战事情况来定。
万一赵风步了正史中曹操的后尘,把这些大军一战给败光。
那么最后的局势,只怕会跟正史中的曹操差不多了。
田丰细细思索了一下:“也好。”
“这样一来,我军也不会次次都吃紧了。”
接着话锋一转:“从明年开始,女兵方面,是不是也每年固定一个数额?”
“否则便会像今年这样,招募了大半年,也招募不满两万女兵。”
女兵的情况,赵风了解。
如今百姓的生活好了,在老思想的驱使下,自然不想让自家女儿跑去参军。
加上其他诸侯,会派人散播,说这是一种丢人现眼的行为,这些百姓,就更不会让自家女儿,跑去参军了。
类似的情况,别说如今的汉末,就连后世南方某些城市,都有不让自家女儿,出去打工的习俗。
如果自家女儿出去打工,身为父亲不但在乡亲面前丢脸,还被乡亲认为是无能的父亲。
赵风沉吟了一下:“也好!”
“那就暂定为男兵的四分之一吧,也就是每年固定招募一万五千女兵。”
接着补充道:“今年的女兵,能招募多少,便招募多少。”
“之后送到元氏来统一训练,无需在继续等待了。”
女兵也跟男兵一样,需要从各地招募。
只是区别就是,男兵可以很快招募齐,然后一起送到元氏汇合。
女兵因为迟迟招募不齐,所以一直在地方拖延,没有送来元氏,
这样一来,女兵自然也无法训练成兵!
………………………………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一些想法
田丰沉吟了一下:“如此也好。”
接着询问道:“马超已经在元氏待了不少时日。”
“主公准备让马超,在元氏再待多久?”
马超的妹妹,本来就有怀疑的目标。
所以马超让画师把妹妹的画像一画出来,就交给了赵风,而赵风便让夏竹前去处理了。
名字可以编造一个假的,但长相总不可能去毁容吧。
所以夏竹老早就发来文书,说那位马姓女将领,就是马超的妹妹。
只不过名字也确实是用的假名。
赵风沉吟了一下:“马超最近表现如何?”
“另外,西凉那边,又是什么情况?”
田丰笑道:“马超一直生活在西凉,对于中原地区的习俗,非常好奇。”
“目前过的挺好。”
“至于西凉那边,暂时没有什么消息送来。”
“不过,看马超过的挺轻松的,想来马腾与韩遂的战事,在连番征战了两年后,今年双方都选择了休养生息吧。”
赵风沉吟了一下:“这样啊……”
“既然如此,那就让马超继续体验中原人的生活吧。”
“如果马超没有什么要紧事情的话,就留到腊月好了。”
到了腊月,马超显然要回家过岁末的。
而从元氏率兵赶回西凉,以骑兵的速度,一个月也足够了。
田丰对赵风行了一揖:“诺!”
说完,转身就退出了议事厅。
时间缓缓流逝,转眼就过去了半个月时间。
这半个月里,各方虽然依旧在互相征伐,但赵风身处元氏,过的还是比较平静的。
而长期征战在外,赵风回到元氏后,因为甄夫人和袁夫人的照顾,让赵风找到了家的感觉。
加上甄夫人和袁夫人,各方面也都发育成熟了。
所以,在这半个月里,赵风也与甄夫人和袁夫人发生了实质性的关系。
这天。
田丰走进议事厅,对赵风行了一揖:“启禀主公!”
“青州华将军送来战报。”
“经过一个月的征伐,青州各反叛势力,已经被清剿的差不多了。”
“华将军想询问主公,接下来是速战速决,还是……”
以张合、文丑、华雄领兵,来清剿反叛吕布的反叛势力,自然不在话下。
甚至可以说是大材小用!
赵风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询问道:“曹操与吕布的战事,进行的如何了?”
田丰对赵风行了一揖:“我军出征青州平叛,吕布便趁机调回了青州平叛的大军。”
“有了这一路大军回援徐州,吕布与曹操的战事,又陷入了胶着状态!”
赵风笑道:“既然如此,那就让华雄、张合、文丑等人,不用急着把青州反叛势力都给剿灭了。”
想到这里,赵风内心一动,然后询问道:“我意,让王凌、王晨,分别率领一万新兵前去青州作战。”
“一来,可以分润一些军功给王凌、王晨等人。”
“二来,也算是让王凌、王晨等人,拿这些反叛势力,来练兵。”
“元皓以为如何?”
田丰沉吟了一下:“此举虽然能提高王校尉和王军司马的统兵能力,也能让两万新兵的训练效果,取得更快的进展。”
“但是,这种明显分润了张将军、文将军、华将军,军功的调令,只怕会引起三位将军的不满。”
“就算三位将军,不向主公表达不满,只怕也不会给王校尉、王军司马好脸色看。”
“甚至还说不定,会让日后的王校尉,与几位将军不睦!”
赵风听后,内心一动。
将帅不合,对于任何诸侯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情。
但一军统帅,又只能有一个人!
以赵风现在的情况,以后亲征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少。
也就是说,以后领兵作战的统帅,赵风必然会交由其他人去负责。
一旦王凌与张合、文丑、华雄的矛盾起来,以后说不定会导致他们作战失败。
而王凌的能力,是得到田丰、鲁肃的认可的。
说不定,王凌会比张合、文丑、华雄等人,更适合当统帅,来统领张合、文丑、华雄。
毕竟张合、文丑、华雄等人,只是将才,而不是帅才。
但从长远考虑,也就是所谓的帝王心术来说,赵风需要让麾下将领有矛盾。
这样才能让赵风去平衡双方,以稳固自己的帝位。
当然,赵风作为第一任开国皇帝,权威那是毋庸置疑的。
但汉代的医疗水平就这样,汉代的平均年龄,也就四十五岁左右。
如果算上那些还没成年就早夭的幼儿,平均年龄会拉低到二十二岁。
能活到七十,就已经是比较罕见的了。
赵风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很活多久。
袁术也是因为自己的年龄越来越大,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驾鹤西去,所以没有按照赵风的原定计划,来让刘辩禅让帝位。
所以,为了第二代皇帝考虑,赵风又需要让将领之间,形成矛盾。
想到这里,赵风内心一惊!
如果从帝王的角度,来看待历史上的某些问题。
赵风发现,那些所谓的谗言陷害忠良的桥段,有不少都是当朝皇帝故意为之。
反正最后也有人背负骂名。
而当朝皇帝,无非就是背上了听信谗言、昏庸无能的名声。
反正历朝历代,这样的昏君,也不在少数。
多自己一个不多!
要知道,作为皇帝的接班人,都是从小就开始培养的。
而且有些皇帝,都不是指定某一人来继承皇位,而是让皇子之间去互相争夺。
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