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抉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命运的抉择-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多。至于《香江评论》嘛。由于针对的读者群不同。不可能象《岭南早报》那样明显的站在香江商会和人民委员会这边。不过其中不少文章提出的观点隐约间与香江商会的做法颇为相似。这样一来又在岭南的士大夫们之间掀起了一股新的学术风潮。

广东的地主们能这么快的接受报纸并理解传媒的力量。这倒是大大的出乎了孙露的意料。虽然说中国最初的报纸成了复兴党的喉舌。但孙露却并不在意。媒体的自由固然重要可是现在是非常时期当然也要非常处理了。反正媒体再怎么发展早晚都是要为政府服务的既然如此那就物尽其用吧。

不过孙露在两份报纸出版后就再没去过问过。毕竟现在香江商会还有许多的事情需要她来处理。首先是汉威公司正式并入香江商会旗下的善后工作。由于汉威公司是在南洋以英国公司的名义注册的。所以一下子转回香江商会名下还是花了不少时间的。孙露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为了加强香江商会在南洋的影响力。并且以此将在南洋的华商们团结起来。为以后在东南亚地区建立华人统治打好基础。另一件大事嘛就是香江商会将总部搬到了广州。因为随着香江商会的势力日益扩大。原本设在新安的总部现在看来显得偏远了些。于是在股东大会通过决议之后,香江商会于十月初将整个总部搬到了广州。

就在香江商会总部搬到广州不到两个星期。孙露终于得到了朝廷的正式任命。但出乎意料的是孙露这次竟被任命为广东都司佥书,加参将。象孙露这种没有功名战功又少的情况怎么都不可能一下子就被任命为广东都司佥书。所以当接到圣旨时孙露竟惊讶得差点忘了领旨谢恩。其实这次孙露倒真的要好好的谢谢咱们的这位崇祯皇帝。

广东农民起义被平息的奏则是在八月中旬送到京城的。一开始这份从边廷来的奏则并没引起多大重视。毕竟那时所有人都在关注着河南以及辽东的战事。当然辽东的战事已经没有什么悬念可言了。历时一年多的松山战役最终以明军主力尽失。祖大寿投降锦州城失陷告终了。此时的关外已经是满人的天下了。松山战役过后明朝很难再有兵力组织起有效的反攻。只能依靠吴三桂在山海关的三万关宁铁骑苦苦支撑。而自从崇祯十四年李自成攻陷洛阳之后,这些“流寇”便越发猖狂起来。不但三次围攻开封,更连获项城、襄城、朱仙镇、郏县、汝宁五次战役的胜利、执杀明兵部尚书陕西总督傅宗龙、汪乔年及杨文岳等官员。新任的陕西总督孙传庭在崇祯皇帝的再三催促下不得已又帅明军主力与李自成在河南展开了对攻。由于孙传庭率领的明军大多是临时招募的新兵未来得及训练便投入了战斗。再加上李自成趁当时连日来的大雨决马家口河水淹开封。所以当孙传庭赶到时开封府已经被攻陷了。中途又碰上了李自成设下的陷阱。于是孙传庭不得不退守潼关,并借此屯田征兵。崇祯皇帝更是气急败坏。孙传庭的失败意味着明军在河南陕西地区的主力被消灭滞尽,河南全省落入了李自成的手中。面对前方的失利那些文武大臣们固然要想应对之策。可更重要的是怎样才能安抚眼前的这位性格怪虐的陛下。原兵部尚书杨嗣昌的下场对于这些大臣们来说还是历历在目的。

很快就有人注意到了广东来的那份奏则。于是在将那份奏则重新誊写将其中的战果大大的扩大并将孙露的性别故意隐去后。一份关于广东商贾孙露帅当地民团协助官府剿灭流寇数万人平息广东动乱的奏则便呈到了崇祯皇帝的面前。皇帝见了当然是龙心大悦啦。于是大笔一挥孙露便有了这都广东都司佥书,加参将的头衔。不过却只有四品的官衔。满朝文武也就此安了心。反正到时候追究起来那也是广东的地方官员和那个叫孙露的妇人欺的君。此事与他们无关。无关啦。

孙露通过特科的谍报网知道了这么一份任命中竟然包含有这么曲折的原由。但毕竟官封的大些对自己也有好处。当然至于那个欺君之罪嘛。还不知道到时候这崇祯皇帝还在世上吗。香江商会的股东们也为孙露能那么快就得到朝廷的封赏大感满意。于是又向朝廷捐了不少的银钱。那些朝廷官员们也少不了各种的好处啦。这样一来就再也没人来管广东建立人民委员会的事了。这也为孙露后来设立广东地方议会打下了基础。

在其位当然就要某其职,按照任命上所说的孙露现在是分守广州府左参将。主要任务是操练军马、抚恤军士、修理城池、防御贼寇。明朝武将指挥系统一般为:由总兵官统领,下设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哨长、外委、材官等官职,另设中军、旗牌,辕门、粮运等专职武官。

虽然明军的军事指挥官为总兵,但总兵派驻地方后,很多由于战事的持久和备边,成为半固定的地方军事长官,于是朝廷又设立巡抚,去总领军民两事。一个大地区往往有多位巡抚,于是又派出总督去统领。遇有重大战事,则设立战区,于是又派出经略,作为总指挥官。实在要命的时候,再派出督师统帅诸军,督师一般由大学士做,从巡抚以上,都是文官统军。

目前广东的最高军事长官是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沈犹龙。他不但总督两广的军务,更兼任了广东和福建两省的巡抚。这又是明朝末年的一大特色。由于这一时期时局的混乱于是象广东广西这样偏远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官职空缺的现象。一般来说大多数的官员都不大愿意去这些偏远地区于是就出现了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甚至有些地区很长的时间都没有地方官员。正如万历四十二年,首辅叶向高奏称:“六部尚书中,现在只剩下一部有尚书了,全国的巡抚、巡按御史、各府州县的知事已缺了一半以上。”于是这些地区只好由当地的大地主来管理了。这就是为什么象陈王道这样的土财主能在他那一亩三分地上么五喝六的原因。当然职务多了人也忙了。他这段时间一直在福建。不过香江商会与他的接触却从未停过。象是达成了某种默契一样他对香江商会一系列的行动也表示出默认的态度。说实话孙露倒很想见见这个从未某面却一直合作的广东最高长官。

理论上广东总共有15卫合100余个千户所,其中七分守城,三分屯田,屯种的粮食分别作为官俸和兵粮。按照每百户所112人,千户所1120人;卫统率5个千户所的标准来计算广东的驻军应该有八万多人。但事实上当时闽粤地区的驻军都很少。以当时的水师为例闽为左翼军;广为摧锋军;人数都仅有3、400人。相反的象孙露这种拥有“私兵”的将领才是真正掌有兵权的。再加上广东官员的缺乏和卫所军已经失去实战能力的情况下孙露俨然已经成为了广东地区真正意义上的最高军事长官。前提是那位沈大人不回来。

就象是现在她面前的这些武将们就让孙露感到有些头疼了。他们中有千户、把总这样的小官。也有都司、守备、千总这样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官。有些人甚至从品级上来讲还比自己大一品呢。但不管怎样自己总算是他们的上司了。于是在下面的武将一一介绍完之后孙露便开始询问起有关各个卫所的情况了。和孙露了解的差不多现在广东大多数的卫所都已经陷入了半瘫痪状态。大约已经有二年多没发军饷了。现在真正能调动的军队加上水师不足两万人。听了这些报告孙露不禁陷入了沉思当中。这缩水还缩得真厉害呢。过了半晌孙露抬头对着下面的武将说道:“这样吧。诸位将军,从现在起本官要求各位将各自的兵马带到新安接受整编。”

“什么!整编?这算什么意思嘛!”

“对,我们哪需要整编!这不是明着削兵权嘛!”

孙露此话一出,立即引来了下面一片哗然之声。原本在一个女子手下当差就让这些武将很是不满了。但不满虽不满义勇军的战斗力他们还是很清楚的。其中还有几人还在潮州与义勇军交过手。当然知道自己在义勇军面前是几斤几两。所以也就接受了孙露这个女参军。可是眼前孙露竟然要他们到新安接受整编这不是摆明了要夺他们的兵权嘛。当下就有几个守备打算拂袖而去了。只有广东水师的凌海将军陈奇策镇静得很。反正现在广东水师才这么几个人这几条破船。随便你怎么整编吧。报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陈奇策在一旁看起了热闹。

面对下面炸开了锅的情景孙露并没有慌张而笑着解释道:“看来各位将军是误会了。本官所说的整编是将各位的部队重新理顺。该加兵源的加兵源。该发粮饷的发粮饷。本官保证给位的职务不变。而且广东所有的部队都将享受与义勇军同等的待遇。”

听了孙露这话原本吵闹着的武将们又静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反而爆发出了一阵欢呼声。义勇军的待遇他们是知道的。这对有二年多没发军饷的将士们来讲可是个天大的诱惑。而义勇军军官的高薪高福利待遇这些武将们也是略有耳闻的。起先他们还为那些土匪出身的泥腿子竟然比他们这些朝廷命官拿的薪水还要高而愤愤不平。但若真象孙露所说的那样这不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吗。

就在大家欢呼雀跃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了。“大人,属下认为此事不妥。”

刚刚还在为自己的“银弹攻势”得手而暗暗高兴的孙露一听又有人反对不禁皱起了眉头。难道是闲待遇不高吗。她放眼看去表示反对的正是刚才一直没出声的陈奇策。

“啊呀,陈将军。大人不是说了吗。要给我们粮饷才要整编的。陈将军还担心什么。”一旁的孙千户说道。

“大人,下官并不反对整编。而是反对大人私自给士兵发粮饷。”没理会孙千户的话陈奇策对着孙露发表了自己的想法。

陈奇策的建议马上引来了其他将领们的唏嘘声。大家对这个不识抬举的家伙大加指责。而孙露则饶有兴趣的看着陈奇策。心想这家伙还真有意思啊。

“陈将军,说说你的理由吧。”孙露好奇的想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

“禀大人,大人这种做法会被人说大人养私兵的。”陈奇策解释道。

陈奇策这么一说其他的将领们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陈奇策虽然只是说了养私兵。但后面的话大家都清楚养私兵是会被人参谋反的。于是一瞬间大厅里又是一片沉没了。

孙露当然也知道陈奇策指的是什么。可她并没在意而是站起来对着下面的众将领说道:“本官不在乎别人说什么。本官只知道决不能让下面的兄弟饿着肚子上战场。事情就这么决定了。陈将军后天我要到你的水师视察。你做好准备吧。”

“是,大人。”此时的陈奇策和其他的将领一样已经被孙露朴实的话深深感动了。既然这位孙大人如此的关心下面的兄弟。这些将领都是些粗人他们也知道知图报的道理。

对于报纸的出现柳丁觉得一方面这是一种进步。不过另一方面各位大大也别把媒体想得太纯洁了。至于明朝竟然能在全国只有一半官员情况下还能挨这么多年。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啊!

第二章 第二十一节

金秋十月的阳光暖阳阳的,可孙露的心情却沉重得很。今天她在陈奇策的陪同下参观了在下川的水师基地。当陈奇策告诉孙露广东水师还有500条战船时孙露高兴得差点没当着陈奇策的面跳起来。可一到下川孙露才知道所谓的500战船是这么回事。原来由于明朝政府长期的海禁政策。广东的水师战船都是些小型海船。三五百吨的战船都是很难得了。而且大多年久失修。不论在技术和规模上都已经无法达到当年宋人的水平;他们的船上甚至只能有2到4门火炮。看着眼前这些只有自己“杭州号”水平的战船孙露不禁苦笑起来。这难道就是当年横扫整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大明水师吗。

“陈将军,那些小舢板也算是军舰吗?”指着面前的百来条小船孙露不满的说道。充数也要有个限度。这些船这么看都不过是普通渔船的规格嘛。

“禀大人,这些是纵火船。”陈奇策小心翼翼的回答着。

“纵火船?这么小的船能成功吗?”看着这些袖珍战船孙露满脸的不可思议表情。

“大人可别小看这些小船啊。就连那些红毛夷那它们都没办法。”陈奇策见孙露看不起这些小船便得意洋洋的向孙露介绍起这些纵火船的功效了。

原来在明朝末年,福建的郑芝龙在于荷兰人的多次交锋后发明了自成一套对付西洋人的水战战法。因此郑芝龙也是历史上能够从海上抵御西洋人大船大炮的少数中国战将之一。特别是1633年10月他在对付荷兰台湾长官普特曼斯舰队的那场海战中,把自己的全部战船都准备成火船,一钩住敌船就放火,霎时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