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权倾大宋- 第3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或许十余年的时间,党项会穷鄙败亡,也是当时士人认可的观点,绝非他一人妄断。

    “大人再看天下态势,大宋、女真、党项最强,鞑靼诸部、青唐吐蕃、扶桑、高丽、大理、交趾次之,南海诸国最弱。癡猓某⒃菔蹦媳卑毡戏街鸾ゲ鲜衬虾V罟⒐毕孜锊钡梅錾=鹨⒖刂聘呃觯调谗拔迂煤凇⑻┏辔凇⒖肆业炔孔澹纬扇∷瞬聘蛔试矗盟巧酱ǖ匦危锏匠⑼蚰甏械哪康兀劣诿鹜雠娌还瞧渲幸换罚静恢档靡惶帷!

    李纲听的入神,隐隐明白王秀用心,灭亡女真人,收复沦陷国土,仅是规划中的一个环节,只是这么大的手笔,似乎已经超越了大宋的能力范畴,王秀倒底是想干什么

    王秀见李纲不言不语,他收了地图,坐下笑道:“唠叨许多,茶都凉了,大人莫怪。”

    李纲仓促地一笑,似乎有点心不在焉,半响才道:“王大人手笔好大,看来李长昇率军南下,就是第一步”

    “正是,一定要建立城寨,就是用人命填,也要建立据点。好在云涧城初具规模,不是那么完善,却也差强人意。”王秀想到了丁亩法等农业改良,他要的就是人口膨胀,然后不断地殖民,只要有源源不断的人口,水土不服总会被克服。

    或许,他会被别人辱骂,不拿人命当回事,但他却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历来开拓都是险象环生,怜惜生命只能按部就班走向灭亡。

    他要的是生存空间,哪怕现今的生存空间足够,他也要在国力允许范围内,竭力地去开辟更大的空间。

    为何不维护他刚才说的,一旦大陆的国土沦陷,至少海外还有汉种延续,百年后可以反攻大陆,千年后的事情,他不想再做任何评断,太没有意义了。

    “不知能否看到收复故土的日子。”

    “能,一定能,女真不过是一个环节,进军南海的同时,党项也要提上日程,没有稳定的战马来源,怎么和女真较量。”王秀的话充满了决绝的杀伐,组建强大的马军,绝对在他的计划中。

    “这话又怎么说”李纲心念一动。

    “交通北方草原诸部,在各部中结连一二强悍部族,给以重贿为我所用,控扼高丽,使之为我附庸,取东、西牵制女真。加封青唐,恩威并用,与陕西南北对党项成夹击之势,伺机收复西北故土。”

    “嗯,还要开发发两广、川南诸军州,对内抚平各处夷人,对外臣服交趾,使其不能为祸南面,矿山林木可为天下百姓谋利。南海诸国,自不必说,李大人典掌禁军,数十万大军用度不乏,足可见通商的用处,开拓南海,恩威兼并,对域外方伯以示天威,以广教化。”

    李纲对王秀纵横之术颇为赞赏,开发西南勉强可以接受,毕竟是大宋的蛮夷子民,老是跟着朝廷对立,任谁也没有那么好的脾气,大理是藩属,却也是汉唐旧疆。

    但是,在南海诸国那番冠冕堂皇的说辞,他却不以为然,无论怎么说,堂堂的天朝上国,竟地在蛮荒之地掠人土地,建立城寨,强抢资源,还大言宣扬教化,真是欲盖弥彰。

    当年,上官谦的官塘来到,大宋船队出现在三佛齐沿海,引起了当地激烈反抗,一群装备落后的军队,在宋军精良甲仗的打击下,每次都是失败。但是,某些海商私下言论传开,宋军因水土不服也伤亡惨重,几乎每天都有非战死者,南海瘟疫蔓延,并不是理想的栖息地。

    由于,大宋水军官塘不多,往来也隔着茫茫大海,御史谏官也懒得问,就算言事也无关痛痒。原因很简单,一封弹劾奏章,来回断事至少两年,有这些时间,他们早就升迁馆阁了,利益与压力不均衡,自然是三缄其口。

    “南海物产的确有助大宋,但不能杀戮太过。”

    “南海诸国,甘受王道教化者唯缅国、真腊、占城,其余都是风化不开蛮夷之国,屡屡劫杀我商船,其中便以三佛齐为最,三佛齐隐然为南海大国,不将其消弱,我大宋商船安能平安过境。至于其它几个被灭小国,不过是妄自菲薄、夜郎自大,灭了也就灭了,少了许多事端。”

    王秀很不以为然,他恨不得杀光土著,让这些猴子形成印度尼西亚,还不如灭族方便,少了后世许多麻烦。移民十去六七,存活着不过三四,但总会坚持过来,要不是三佛齐是南海大国,不易轻触,他亦是会密令水军灭其国。

    不过,上官谦的一次出海,杀戮也很伤天和,至少水军船队靠岸传来的消息,让朝廷也不得不封锁,幸亏是崖州侍卫水军大寨,要是长岛大寨的话,恐怕早就世人熟知了。

    。。。

 第六九四章 官制的浅谈

    李纲慢慢接受经营南海战略,却很看不惯杀戮,不悦地道:“辄灭国屠族,不要说激起公愤,就是在朝廷内也议论纷纷,侍卫水军与女真虏人行径何异,还望王大人能深思。 閱讀最新章節癡猓模荒茏鼍煜氯说氖虑椤!

    简直就是笑话,征服战争还将什么仁义,尤其是海外的殖民战争,那就是要屠灭种族的。

    历史上,对交趾的战争还不能说明问题天朝上国的心态,让他们刀下留人,最终让这个民族在明代发展成熟,最终让汉人失去了本属于他们的国土。

    王秀岂能容历史的错误再犯,他并没有把李纲的忠告放在心中,风淡云轻地道:“如今,侍卫水军仅有几个据点,力量比较单薄,人口也算多,只能雇佣当地民兵,难以对南海形成有力的威慑。要彻底控制金、铜、铁产地,开拓必然有点血腥的,随着据点不断扩大,沿海军州人口可以自愿迁徙海外,那时就不用太操心了。”

    李纲当然知道丁亩法的实行,就是解除人伦上的枷锁,免除人口的税赋,人口增长是必然。有一利必有一弊,人口多了粮食不足,势必会引起社会动荡。

    王秀在非常之时用非常手段,他也并非迂腐之人,明白过渡阶段的艰难,当下叹道:“多生杀孽,于国于己总是过错,还望王大人为天下生灵造福,能安抚还是安抚。”

    既然李纲说了,表示某种程度的妥协,王秀心里不以为然,却还得周全李纲面子,笑道:“是有点过分了,兵部应该严格约束诸将,不得随意杀戮。癡猓闹劣诮煌谗爸畈俊⑶嗵仆罗⒏呃鲂氲昧χ牛毡狈タ傻梅浅V憷缒芙煌ㄆ蜓铡⒖肆液兔锒颍⒂挚啥嗍蚵砭!

    李纲点了点头,他对王秀的纵横之术,倒是颇为欣赏,尽管他并不认为引虎驱狼是上策,但能把这些强悍的部落拉拢过来,总比他们投靠女真强上许多,正色道:“四夷偏僻、关山重重、非志坚意定、长于机变之人不可,只是人才不易,还要好生甄选才是。”

    王秀很满意李纲的态度,他并不奢望对方全力支持,至少不反对他就行,让他有个宽松点的施政环境。

    “我看了官制改良的条陈,如今职事差遣名目繁多,多有职责重叠,一人竟然拿了几份俸禄,简直太不像话了,不改良实在不行。王大人以元丰前三省六部制度为基础,简化官职差遣,让官、职合二为一,的确省了许多大麻烦,也不让人取巧,立意甚善。”

    官制改良的章程,仅限两府和尚书吏部传阅商议,已经得到相当部分大臣的支持。

    其实也很简单,以元丰前官制为蓝本进行三省合一,重新设置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监修国史为正相,设置参知政事,不再单独设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和尚书左右丞等官职,尚书六部地位提高,尚书、侍郎不在作为加官,而是真正的职事官阶,能够左右政务的存在。

    也就是说,朝廷的中央衙门,要逐步减少判、权等职事差遣,逐步把职事归还于原衙门。原本,在元丰改制时,中央各衙门就已经开始权力回归,却不怎么太彻底,用贡举来说,仍然有他官知贡举,兼用吏部官员,这次改制以王秀的目地,贡举就是用礼部侍郎分内事,不再用翰林学士等兼差。

    台谏制度也做了改革,正式设置各道监察御史,开始在县一级试行立士绅议事会议。

    各道御史的设置,并没引起波澜,在大家理解中也就是御史外驻巡查,也就是增添十余名御史,就能就近监察军州,也是一件好事。

    不能不说县士绅议事会议,绝对是大胆的尝试,给予在野的士绅议政权利。这可是传闻中上古的贤政,比三老制度更进一步,却不知朝野反应如何。

    虽说,两府的争议也不算小,但大家还是保持乐观态度,毕竟给了士人在野的权力,只有傻子才回去反对,要不就是别有用心的贼厮鸟。

    “哎呀,这事可得要谨慎从事。”王秀风淡云轻地笑了,官制,他肯定要抓在手中。

    玄武湖南岸,阵阵湖风吹过湖面,不少精致的画舫游弋水面,天还很冷却挡不住人们的消遣,春夏有春夏的特色,秋冬有秋冬的韵味,飘出瑟瑟丝竹音韵和歌姬轻妙的歌声。

    丰乐楼五楼并举,高高耸立在岸边,来往商贩走卒,叫卖声不断。

    陈东和欧阳澈漫步在湖畔,他们都在朝廷供职,并没有外放,没事的时候一同出城游赏风景,但主要还是在一起谈论国家前途。

    “德明,还记得靖康年间东华门”陈东看了眼湖中的画舫,眉头微蹙,双目流露出浓浓地不屑。

    欧阳澈眉头一挑,浅笑道:“当时国难当头,少阳兄挺身而出,分离振臂一呼,才有了宣德门上书,东华门外请命佳话,咱们在东华门痛殴奸佞,那真是快意人生啊”

    他迎来陈东兴奋的目光,想到当年的义愤填膺,二人仿佛回到了当年那一心为国的热血时代,不禁相顾大笑。

    “要不是王相公,你我恐怕不会有今日。”想想当年的事,失去控制的局面,刀斧手跟在身边虎视眈眈,陈东不吝叹息,他对王秀的救命之恩,还是心有感触的。

    欧阳澈为人很活,心思敏捷,陈东身为崇政殿说书,就传闻对王秀的施政颇有微辞,今个口气似乎有点怪,让他不能不有所动。

    陈东停下脚步,怪怪地看着欧阳澈,道:“德明,以你之见,当今朝廷可有作为”

    欧阳澈诧异地看着陈东,但见陈东清瘦稍显苍白的面庞,显得那么的萧瑟,目光中隐隐透出淡淡的茫然。

    他有点却摸不透陈东心思,只是隐隐感到陈东对王秀的看法,似乎是有些改观,又让他摸不清头绪。

    “朝廷正是大有为之时。”既然摸不清路子,他也就随意地敷衍句。

    。。。

 第六九五章 李长昇南下

    陈东瞥了眼欧阳澈,嘴角抹过一抹淡然的笑,朗声道:“时下,女真放言归还河北二路,和谈使节南下到了泗州,朝廷已经有了彻底盟好意图,德明乃枢府副承旨,执掌往来,竟然用大有为来含糊,真不知怎样当的官。 ”

    欧阳澈撇撇嘴,不屑地道:“官而已,朝廷既然要议和那就议和,不过是形势左右,根本就是一张废纸,用的时候拿出来,当不得真的。”

    “难道,朝廷要效仿澶渊盟约”陈东若有所思地道,他不太相信欧阳澈的论调,王秀以稳定压倒一切的政策,很可能要和女真人达成长期盟好。

    “少阳兄,两府心思,不是你我能揣摩的,兄在宫中为天子侍从,竟然也不明白”欧阳澈打了马虎眼道。

    陈东心中叹息,这几年欧阳澈变化令他很无奈,或许是十年仕宦,磨尽了青年时的棱角,整个人变的世故起来。

    自从,欧阳澈由兵部员外郎迁枢密院副都承旨,越发地赞同王秀的政策。他们二人之间如同有了一层看不见、触不到,却能感觉到的隔膜,话也不似从前那般畅所欲言。

    他绝不愿意南北议和,更看出女真人的阴险,希望朝廷绝不上当,以免陷入陷阱不能自拔。

    欧阳澈见陈东眼望湖面,默默无言,面庞流露出寂落的笑,他揣测不透陈东的心思,却隐隐感到这笑和他有关。

    这些年来,他对陈东的名声,官位嫉妒的简直要发狂,同样是太学生,同样的宣德门外学生领袖,他的能力和智慧绝对在陈东之上。陈东凭什如此好运,竟为崇政殿,享受馆阁之荣,天子咨询之誉,而自己却只是屈身枢密院。

    虽,他较为认同王秀施政,也投效了王秀,但王秀似乎并没有在意他,或许是让他历练几年,并没有给他清要的官职,多年来都是担任俗官。

    好在李纲回归执掌枢密院,凭借当年东华门外声援的政治资本,以过人的干练,自己终于如愿以偿地得到李纲的好感,成功跨出了这一步,他的能力得到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