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大秦复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大秦复辟- 第1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巨大的压力下,廖化神色一凝,两鬓冷汗直流。顿了片刻,张宝眸子一眯,道。
    “廖化,巨鹿急报所为何来?”
    相处日久,张宝自是清楚廖化其人稳重,绝非乱言之辈。然而令两人色变的是,急这个字。
    急报。
    这就说明有大事发生,巨鹿一力不能应付,需要广宗支援。
    张梁二人可是心里清楚,在巨鹿县不仅有张角的三十万大军驻扎,更是清空了城中百姓。
    巨鹿与广宗一样,一县之地俱是大军,彻底的被打造成一军事壁垒。三十万大军都不足应付,需要急报广宗。
    这一刻,张梁与张亮两个人直接楞住了。
    廖化眸子闪了闪,道:“据来者报,天公将军于巨鹿击败大汉王朝东中郎将董卓,兵威浩荡。”
    “然,董卓死战脱逃,天公将军令两位将军时刻警惕。一旦察觉其踪迹,立即出兵灭之。”
    闻言,张梁虎目中杀机滔天,猛的大喝,道:“地图。”
    “诺。”
    一亲卫奉上地图,然后退去。三个人围着地图,双眸皆发着光。顿了一会儿之后,张宝,道。
    “廖化,以汝之见,董卓将兵何处?”
    张宝对于自己十分了解,更是清楚廖化之才,非一小卒。其眸子连闪,将话语权交给了廖化,任其判断。
    闻其言,廖化眼中爆发出一抹精光,极其璀璨。其手指灵动无比,在巨鹿县开始缓缓推进。
    最后中指停在曲周县,其抬头一笑,神色中自信爆棚,道。
    “曲周县。”
    “嗯?”
    迎着张梁的目光,廖化神色恭敬,道:“冀州自巨鹿郡以北,皆在我手。董卓一战溃败,其领必残军也。”
    “以残军之势,其必不敢北上平乡。西北至南和。而巨鹿县四周,供其立足之地并不多。”
    “平乡、南和除外,其只剩下广平与曲周两县。”说到这里,廖化眸子射出一抹锋锐,道:“属下所料,其必至曲周县。”
    闻其言,张宝眸子一动,瞥了一眼张梁,见其无动于衷,张宝只好盯着廖化问,道。
    “若以汝言,汉军至广平更近。董卓亦非等闲之辈,其何必舍近求远乎?”
    抬起头看了一眼张宝,廖化神色未变。仿佛其早就清楚,张宝会有此一问。廖化指着广平,道。
    “董卓其志不小,驻军广平不合其利!”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章 广宗的决定
    “不合其利,此言何解?”
    迎着张宝熠熠的目光,廖化心里掠过一抹嗤笑,恭声,道。
    “大汉朝廷,封北、中、东三大中郎将以阻我大军浩荡之势。然,北中郎将皇甫嵩被困长社,中中郎将朱儁更是大败于波才渠帅之手。”
    廖化心里波动起伏,然其在面上未显。眸子里闪烁过一抹精光,道。
    “今,天公将军一战击溃东中郎将董卓,可谓是三大中郎将,将将战败,平白将大汉军队耗尽。”
    “若非有西域大都护,于长社一战大破波才渠帅。其又于青州击破赵四年联军,一举荡平青州,令我军浩荡之势瓦解。此时此刻的大汉王朝,早就似风中之烛,左右飘摇了。”
    “然而,嬴斐虽强,却非大汉之主。然,其一路所过,却是战绩不凡,军威滔天。”
    说到这里,廖化嘴角掀起一抹锋锐,深深看了一眼张梁与张宝,道。
    “皇甫嵩与朱儁,乃两朝元老,其威名响彻九州。对于嬴斐之胜,或可置之不理。然而,董卓却未必。”
    “年过而立之年,此时此刻正是董卓精力最为旺盛之时。其平步青云之心,身处庙堂之志,最为炙热。”
    “所为属下以为,董卓必不甘心失败。其若驻军广平,根本不可能有所作为。距离巨鹿县与广宗县之间,其只能选择曲周。”
    话音落,三人相视无言。然而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泛起不一样的波澜。顿了片刻,张梁虎目一挑,双眸之中爆射出精光,其死死的盯着廖化,道。
    “廖化,若以两万大军兵寇曲周县,汝敢否?”
    这个决定,并不仓促。相反的,这是张梁反复思考而做出的决定。
    董卓以十万人,与张角战而不死,这本身就是一种资本。更何况,董卓之名,早就传于天下。
    张梁自是不愿涉身冒险,其眸子闪了闪,便决定遣廖化将兵。
    而这样做,有三大好处。其一董卓神勇,不可轻涉,遣廖化出战,以全自身。
    其二廖化是张宝的人,弱敌就是强己。其三这也是张梁的一个试探,对于张宝忍耐度的窥探。
    “刷。”
    目光如炬,犀利如刀剑。巨大的压力,磅礴如五岳齐聚,直直的压下。
    “滴答。”
    两鬓冷汗滴下,这一刻廖化心里生出一抹惶恐。他第一次感觉到死亡距离如此之近,同时也放下了心里的轻视。
    张梁与张宝虽然才华平凡,其却乃太平道中实权人物。长年累月之下,积累的上位者威严,岂是平常。
    “三弟。”
    就在廖化坚持不了,忍不住要跪倒的关口,张宝眸子一闪,开口呵斥,道。
    “哗。”
    大厅中气氛一松,如同五岳齐聚的压力,戛然而止,化作一道暖风袭过。巨大的压力突兀散去,廖化身体猛的一晃,有一点重心不稳。
    “诺。”
    略一思索,廖化,道。其对于当前困境,了如指掌。此时此刻的广宗城,就是一个巨大的战场。
    其上,张宝与张梁两个人在角力。
    广宗城中,北营。校场之上,旌旗招展,迎风而起,就像一条条怒龙一样,在天空时而狰狞,时而怒扬。
    “擂鼓。”
    一声大喝,自战场响起。廖化一身将军戎装,手持红樱枪,朝着点将台走去。
    “咚、咚、咚。”
    战鼓声肆虐,瞬间自中心辐射而出,一下子就将整个大营覆盖。随着廖化一步一步踏上点将台,四周兵卒迅速向点将台靠拢。
    战鼓擂,并不都是前进的意思。这一刻,战鼓擂便代表着聚兵。
    “将军。”
    五万士卒迅速聚拢,整齐的排成阵势。一个阵法中最简单的方阵,一下子出现在眼前。
    “嗯。”
    点头的同时左手轻轻抬起,漫天战鼓声戛然而止,整个校场立时一静。廖化虎目一热,大喝,道。
    “兄弟们,地公将军、人公将军有令,令本将领两万大军,兵寇曲周。”
    “噌。”
    一把拔出铁剑,廖化猛的一声大喝,道:“愿战者,向前。”
    “杀。”
    一瞬间所有人均踏前一步,高声大喝。t望着这一幕,廖化神色一凝,厉声喝,道。
    “本将只取两万人,前两万者,出发。”
    “诺。”
    巨大的应诺声响彻校场,两万太平道战士气势如虹。其如一道黄色洪流,自大营中出发。
    “驾。”
    廖化一挥马鞭,朝着曲周县的方向,挥军南下。这一刻,廖化心生滔天厉气,击败董卓,扬名立万之心甚重。
    其自以为,一身武功甲于一百零八渠帅,军事战法,就算逊色波才却也相差无几。
    但是一百零八渠帅,却无廖化之名。
    建功立业,乃男儿本色。对于此,廖化一直耿耿于怀。
    这一次,将兵两万,以寇曲周县便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一个能够证明自己,扬名天下的时机。
    “驾。”
    两万大军浩浩荡荡,带起一路烟尘。
    “希律律。”
    战马嘶鸣,迈开四只健硕的蹄子,不断奔走。廖化心情激荡,很是欢喜。向上攀爬之心,一下子炙烈。
    董卓大名虽然鼎盛,但是廖化却愿一试。面对向上攀爬的野心,廖化不得不赌。其一方豪族子弟,加入太平道,便是为了今日。
    以身犯险,就是为了崛起。乱世争锋,只为中原九州。
    “来人。”
    奔走中,廖化神色一变,大喝,道。
    “将军。”
    瞥了一眼来人,廖化马速渐缓。其转头,道:“派遣斥候,沿途散开,打探敌军消息。”
    “诺。”
    探子营,瞬间出动。一下子朝着前方奔去,最终消失于茫茫天地间。求胜之心,浓郁而又炙烈。
    廖化神智清明,他心里清楚,名声在外的董卓,这个大汉东中郎将并不好对付。
    十万大军就算慌忙逃窜,其也是一股强大的力量。那怕死伤过半,其也有五万大军。
    同时廖化也意识到,就算董卓乃残兵败将,其也不是随意拿捏的存在。念头百转,其眸子里掠过一抹锋锐。
    廖化转头大喝,道:“加速前进。”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一章 后党争锋
    一时间,冀州风起云涌。太平道总部,巨鹿一战而震动整个冀州。令无数世家大族,人心惶惶。
    纸是包不住火的。
    张角击破大汉东中郎将董卓的消息,不胫而走。就在举州哗然的同时,各地太平道残部,闻讯大震。
    一时间,镇压下去的太平道叛乱,逐渐有死灰复燃的情况。天下局势,正如张角所料,黄巾渐有回暖之势。
    大汉末年,传讯靠马匹,其效率极低。张角击破董卓,一举联通巨鹿县与广宗县的消息,虽然震荡冀州,却并没有传到京师洛阳。
    洛阳未央宫。
    此时此刻,刘宏正在与群臣奏对,商议太子之人选。未央宫上百官俱在,三公九卿面面相觑,一时之间无人敢擅自言之。
    太子乃国之储君,一国之半君,乃下一任国君。
    这一个选择,事关重大。这不仅是大汉王朝的传承问题,更是背后各大势力的交锋。
    刘宏高坐于龙椅上,平天冠前十二道旒来回摆动,将其心思尽数遮挡。
    其抛出这一重磅炸弹之后,便闭口无言。底下百官争论,刘宏自是冷眼观之。仿佛这一件关乎大汉存亡的大事,与其无关。
    刘宏隐晦的目光,紧紧的盯着三公九卿。这一刻,大汉王朝风雨飘摇。刘宏心里清楚,此时此刻的大汉,再也容不得其漫不经心。
    而整个大汉王朝,也只有三公九卿这一类重臣,才能够真正的影响其决策。
    大汉王朝虽然是刘氏当家做主,却并不是刘宏一个人说了算。传承四百载的大汉王朝,其骨子里就是一个大杂烩。
    这是世家的天下,亦是刘氏的天下。
    沉默并不是永恒,顿了片刻之后,三公之中的太傅马日彈,其走出队列,拱手,道。
    “启禀陛下,周礼有言:世子当立长立嫡,以别名分。”
    马日彈眸子一亮,其朝着刘宏拱手,道:“臣以为,当立陛下之嫡长子辩,为太子,以正周礼。”
    “嗯。”
    点了点头,刘宏对于马日彈,淡然一笑,道。
    “太傅所言甚是,实乃老臣谋国之言。”
    赞赏了一句,刘宏眸子熠熠,发出耀眼的光,其目光如炬,看向了马日彈。刘宏随之瞥了一眼未央宫中的群臣百态。
    半天之后,刘宏神色一凝,朝着三公九卿。道:“太傅所言,尔等有何意见?”
    平凡无奇的语气中,有一抹期待浮现。刘宏神色连闪,瞬间有着锋锐掠过。太子人选,其心中早就已经决定。
    但是大汉朝廷,并非其一家独大。而是无数力量,势力的整合。一个人人倾服的太子,远远比刘宏下令册封的要走的更远。
    闻言,武百官及其三公九卿,皆目露精光,详谈声讨。
    刘宏是话题的开启者,亦是裁决者。其此番出口,骨子里便有一种逼迫存在。以势压人,强迫武百官,三公九卿做出抉择。
    “启奏陛下,臣以为立储当以贤。皇子协,天资卓绝,能言善辩,可为储君,以延绵大汉不绝。”
    就在朝堂之上,气氛凝结到极点之时。国舅董承从一侧踏出,语气极其坚定。
    事关储君之位,其不得不争。
    刘宏身下只有两子,刘协母早死,寄养在董太后身下。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多年,感情深厚。
    思其种种,董承心里掠过一抹坚定,事关董家昌盛百年,其不得不以一己之力大步向前。
    “刷。”
    董承一言出,朝堂之上,三公九卿的双眸顿时发出凌厉的光,一下子射向董承。巨大的压力,直压而下。令董承脸色惨白,小腿肚儿都开始轻微的颤抖。
    “自高祖以来,立储不以刚勇不以贤,当以嫡以长。”
    就在朝堂一片死寂的时,何进进言,道。作为大将军的何进,官威犀利,杀猪而来的凌厉杀气袭向武百官。
    其眸子一闪,厉声,道:“昔日高祖甚爱赵王之母,欲立赵王为太子。以高祖赫赫之威,其都不能违背祖宗家法。”
    “董承,汝之乱言,置陛下于何地乎!”
    冰冷的呵斥,在未央宫爆响。三公九卿,其眸子里掠过一抹惊惧,何进一喝之威,恐怖至斯。
    “嘶。”
    未央宫中,倒吸冷气声响起。此起彼伏,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