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大秦复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大秦复辟- 第1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杀气盈野,郭嘉麾下大军纷纷而动。两军瞬间对立了起来,其眸子里杀气腾腾,在最后一瞬间变得赤红。
    “唰。”
    四目相对,其中精光闪烁,犹如刀剑一般,在空中相撞。
    “叮。”
    刀剑相撞,肃杀迭起。这一刻,双方皆心生杀机。两方大军,持刀兵相对,大有一言不合,就开杀的架势。
    “希律律。”
    乌骓打了一个响鼻,震动天地。一下子将双方目光吸引,剑拔弩张之势,顷刻而解。
    “围起来,谁敢异动,就地射杀。”
    “诺。”
    万人应诺,声震长空。
    “驾。”
    马鞭死命的挥下,战马仰天长嗥。两千魏武卒瞬间出动,一下子朝着两方围困而去。
    与此同时,步卒齐动。大军渐成合围之势,缓缓向前逼去。
    “主公。”
    郭嘉神色一松,心里的压力泄下。嬴斐至,此事必一笑泯恩仇。两军的对持,将成为一个笑话。
    “大都护。”
    久居朝堂之上,王儒骨子里虽存儒家凛冽之气。但是数年的熏陶,让其圆滑无比。闻郭嘉言,眸子里精光掠过。
    “嗯。”
    点了点头,嬴斐星目一挑,看向了一眼剑拔弩张,相互对持的大军。其眸子里厉色一闪而过,大喝,道。
    “退下。”
    “诺。”
    一万余大军,唯唯诺诺。听闻其言,缓缓朝后退去。
    一人,几句话。
    顷刻间便将一场危难化解,两军争锋,相互对持,剑拔弩张之势,瞬间化为乌有。这便是嬴斐,其势滔天。
    言出法随!
    这一刻,嬴斐威严更甚。星目之中,杀机与怒意交替,有些明灭不定。
    看着郭嘉与王儒,其久久未言。眸子里掠过精光,此时此刻嬴斐心中纠结无比。俱为臂膀,舍弃谁都不可以。
    郭嘉是一军之师,大都护府的老臣。而王儒身为一郡之主,并不隶属其麾下。无论是谴责谁,都弊大于利。
    “主公,此乃平原郡守,讳王,名儒,乃天下大儒,声名著于海内。”
    六只眸子,相对而视。半响之后,郭嘉眸子一闪,道。局势凝固,郭嘉身为下属,只好开口解围。
    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五章 武夫当国
    “嗯。 ”
    点了点头,嬴斐哈哈一笑,道:“两位皆朝廷栋梁,方才之举,实不智也。”
    “刀兵无眼,一旦两军相互攻伐。此地必将血流成河,届时尸骨堆积如山。此事责任重大,一旦传扬出去,则后患无穷矣!”
    嬴斐语气平淡,并未暴怒。但其言语之间,严厉无比。一股肃杀,犹如冰渣一般,彻骨冰寒。
    “此事,乃儒之过也!”
    王儒心绪难平,只是望着嬴斐,其违心而言,道。
    嬴斐瞥了一眼王儒,其眸子一闪,转头看向了郭嘉。王儒心有芥蒂,根本就未掩饰,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
    “主公,约束军士不严,嘉愿领罪!”
    郭嘉顿首,一番话轻飘飘落地,让王儒与嬴斐为之一愣。特别是嬴斐,其嘴角抿起一抹笑意。
    这便是智者与大儒的区别,两者的回答,简直就是千差万别。
    王儒的回答,一如既往,有着儒士的执着。而郭嘉的回答则巧妙无比,一下子将罪责推到了士兵身上,将自己推的一干二净。
    “此事就此作罢,郡守请。”
    “大都护,请。”
    眸子一动,一抹亮光掠过。嬴斐转头喝,道:“萧战。”
    “主公。”
    “领大军驻扎,以协周全。”
    两军关系复杂,就像针尖遇到了麦芒。彼此之间,有一种针对。嬴斐示意萧战领军执法,以防突变。
    “诺。”
    萧战离去,其虎目中疑惑丛生。嬴斐的军令太过于匪夷所思,下的莫名其妙。
    郡守府内。
    嬴斐,王儒,郭嘉等人俱在。复杂的神一闪而逝,几个人神色难明,一时间气氛凝固,皆无言。
    “奉孝,汝入青州已久,对黄巾之势势,有何见地?”
    一句话,将几个人的目光拉进,众人一下子看向了郭嘉。闻言,其眸子一闪,拱手,道。
    “黄巾大势已去,正是我等建功立业之时。嘉请主公以大军驻守平原,发布告示,以招降之。”
    “若有不遵之辈,遣大军讨伐之。以雷霆万钧之势,铁血镇杀!”
    “嗯。”
    点了点头,嬴斐眼中冰冷无比。念头复杂,其转头,道。
    “地图。”
    “诺。”
    萧战取出地图,“哗啦”一下子铺开。一张局势复杂的九州地图,映入眼帘。嬴斐星目发出光,道。
    “一顿棒子,给一颗枣子。当真是无上也。”
    手指在地图上划动,其星眸中光华掠过,嬴斐抬起头,看着郭嘉的双目,道。
    “奉孝,若黄巾降,其者甚众,当若何?”
    青州黄巾逾百万,一旦闻风而降。一时间必将自己困于青州,使之不能纵横天下,驰骋疆场。
    “百万黄巾只是一个谣传,其数必不足百万。而且黄巾大军老弱病残与青壮共存,根本不能称之为军队。”
    郭嘉眼中射出一抹亮光,十分璀璨。其神色一凝,抬起头,道。
    “一旦黄巾降,择其青壮以成军。同时遣散老弱病残,以存青州。如此一来,青州黄巾逐平,其地生产亦无拖累。”
    “嘶。”
    倒吸一口凉气,嬴斐眸子缩了一缩。他不得不承认,郭嘉其智惊天,更是对于人心的把握敏锐无比。
    这一点,嬴斐十分佩服。其一瞬间,便将黄巾之势,捋的一清二楚。
    “嗯。”
    点了点头,嬴斐对此深以为然。郭嘉之言,正应其时。不仅有理由说服王儒,也可以给朝廷一个交代,更是一下子减轻了嬴斐的负担。
    与此同时,面对嬴斐势力暴涨,其他人也只能哑口无言。
    瞥了一眼两人,嬴斐神色一动,对着王儒,道:“王郡守学富五车,才华横溢。招降令,将由汝书,若何?”
    “诺。”
    王儒神色一变,其拱手笑,道。他知道,嬴斐出言,自己无论如何也逃不掉。与其被迫,不如坦而受之。
    “驾。”
    一匹赤红的战马,绝尘而去。其身上一健硕的壮年,略微有些肥胖。壮年身后,大批的铁骑跟随。
    尘土飞扬,在骑兵身后带起一道长龙。旌旗招展,一飞熊图案刻于其上,其势张狂,张牙舞爪。
    一股暴虐气息,扑面而来。
    “岳父。”
    李儒催马赶至,朝着董卓,道。其神色匆忙,带着丝丝恭敬。
    “吁。”
    一把勒住战马,董卓脸色一挑,其眸子一缩,道:“我儿,所为何来?
    董卓圆脸抖了抖,望着李儒时一脸笑意。对于这个二女婿,董卓极其满意,李儒不像大女婿牛铺,只是一介莽夫。
    李儒足智多谋,其在董卓崛起之路上,帮助良多。正是因为如此,董卓对于李儒感官极好。
    “岳父大人,密卫消息,西域大都护嬴斐,兵出青州,已经占据平原郡,正在对黄巾逐一击破。”
    “与此同时,曹孟德于南阳,击破黄巾张曼成部,一时声威无两。曹操三战三胜,其已率军北上,直逼广宗而来。”
    “而且四世三公之袁绍,其于洛阳而出,领兵三万,兵朝广宗。”
    “嗯。”
    董卓神色一凝,眸子里闪过一抹沉重。对于曹孟德,袁绍等人,其并不惧怕。真正让董卓担忧的,则是嬴斐。
    相对于袁绍等人,嬴斐太犀利了。其兵锋所向,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与这样的人争战功,董卓心有戚戚然。
    “正,此去汝有何策?”
    董卓眸子一动,朝着李儒问计。这是一次机会,只要把握住,其才能逆天而起。在人横行的世界,武夫当国。
    “岳父汝不必多虑,我军浩荡,飞熊军战无不胜,更有陛下旨意在,官至东中郎将,总督广宗战事。”
    “无论是西域大都护嬴斐,还是曹操,四世三公的袁绍,一旦其至广宗,必将听岳父将令。”
    “那怕是战功赫赫如嬴斐,还是四世三公背景雄厚的袁绍,其都不得不从之。岳父不必惧也。”
    董卓眸子一缩,思考了片刻,道:“然也。”
    他虽是武夫,却也有自知之明。无论是袁绍,还是嬴斐。其所凭借的只有刘宏的圣旨,与军中的资历,才能给于震慑。
    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六章 青州哗然
    “昔、高祖于邙砀山,斩白蛇起义 。手执赤霄剑,号曰赤帝之子。击败项楚,已逾四百载。”
    “其间,王莽忤逆,窃取九鼎之重而据之。匆匆数年,民乱四起。先有更始帝起,后有光武中兴。”
    “光武帝据河北王霸之基,领云台二十八将,席卷天下,始有后汉二百载承平。令陛下贤明,治武功皆不逊色于先贤。”
    “朝堂之上,多勇武忠义之辈。大汉江山原本安宁,圣天子荣光耀四方。然,巨鹿郡有张氏子,名角。”
    “本寒门子弟,偶得太平要术十卷。借鬼神之名,愚弄百姓。为满私欲,悍然揭竿而起。”
    “一时间,八州震荡。中原之上,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天下大乱。今圣天子,震怒,特招本将已平叛。”
    “陛下有令,只惩首恶,余者不究。本将嬴斐,特于平原郡静候诸君!”
    一时间,嬴斐昭告天下。榜发布于青州各郡县,顿时引起巨大哗然,原本安静的青州各郡县,一下子变得风起云涌。
    东莱郡,蒲麻村。
    一群人围在布告前,神色凝重,皆在窃窃私语。在一个偏远山村,这种盛况,已经很久没有过了。
    村中老人张老汉,依稀还记的。前一次,朝廷发布布告,还是前一任皇帝时。此刻在位的刘宏,那时候还是一个落魄皇亲,谁也不知道其会飞黄腾达。
    “子义,汝给大家伙说一说叨。”
    “好。”
    应张老汉之言,猿臂虎躯的青年,眸子里掠过一抹精光,道。
    “西域大都护发布布告,令黄巾残部,率众投降。其只惩祸首,余者既往不咎。”
    “大都护何许人也?”
    到底是山野村夫,交通不便。其接触到的信息,跟不上变化。张老汉儿明显不认识,这个名扬天下的后起之秀。
    “唰。”
    目光浑浊,齐刷刷的望向了青年。眸子里的寓意,不难理解。被称为子义的青年,嘴角掀起一抹笑容,道。
    “西域大都护,乃一方重臣,坐镇西域诸国。其人战功赫赫,百战百胜也。”
    字词间的崇拜,不加掩饰。语气更显尊敬。显然,嬴斐之功绩,是青年梦寐以求的。
    男儿生于世间,苦练武功。就是为了饮马贝加尔,扬鞭大漠北。这一刻,他心动了。在其的眸子里,仿佛看见了一代军神的崛起。
    就像当年卫霍一样,催马扬鞭击败大汉北边的强敌,将自己的名字,书写在史书上,千百年后太史之名,依旧张扬。
    “哎。”
    叹了一口气,太史慈转身离去。其脚步决绝,不带一丝眷恋。
    城东,一座破旧的茅草屋,就是太史慈的家。
    “阿母。”
    “咯吱。”
    收拾了一下情绪,轻唤一声。太史慈一下子将大门推开,大门因为太大力,而在摇摇晃晃,发出难听的声音。
    “我儿回来了。”
    一老妪,柱着拐杖,从大堂中迈步而出。颤颤巍巍,就像风中残烛在摇曳。
    “嗯。”
    太史慈是一个孝子,见状连忙将太史夫人扶住。脸上的恭敬,浓郁的无可分割。
    “我儿外出,可有心事乎?”
    正所谓知子莫若母,方一临近,太史夫人便察觉到了儿子的不同以往。浑浊的双眸内,光芒一闪,道。
    “西域大都护,发布告于青州。言乱民可降,赦其罪!”
    一同进屋,太史慈扶着母亲坐了下来。在其母熠熠生辉的目光下,头越来越低。老夫人眸光如剑,死死的盯着太史慈,道。
    “心已动,何必强忍之!”
    苍老的声音,略微颤抖。太史夫人,对于儿子,十分了解。更何况,太史慈乃其一手拉扯长大,无论秉性,还是能力,皆知之甚详。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矣!”
    潮红的脸庞,颤抖的双手。太史慈压下身体的激动,将之隐藏。
    家中老母尚在,故不轻出,这便是太史慈的选择。
    太史夫人望着儿子,眼眶泛红。她自是知晓太史慈,自幼师从名家,其弓马娴熟,箭法精良,今不得出,实乃其故。
    浑浊的双目里,泪光婆娑,太史老夫人良久之后,道。
    “大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奉老母乎!”
    语气凌厉,很有一股恨铁不成钢。太史夫人之言,令太史慈心中躁动,就像一个恶魔和一个天使在争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