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日不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明日不落-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白明修在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他的人马已经追赶了上百里,已经快要追上清军了。
    第二天拂晓,杨宝荫带领着已经缴械了的一万多清军从粤东山区走了出来。这也是迄今为止,白明修在进入广东之后,所接收到的最大规模的投降部队。白明修倒是比较欣赏杨宝荫这种无条件投降的态度,不像是他老爹还要跟自己要个爵位。
    白明修对杨宝荫道:“不错,你这个觉悟还是可以的,本宫在广州府设了大明复国军的第三训练基地,在那里改变改造投诚人员以及新训部队,你可以到那里好好学习,如果混得不错,出来也是个军官。”
    杨宝荫其实之前就已经听说,太子殿下是不会直接启用降将降卒的,都要送进什么训练基地去,作训个几个月甚至大半年才能出来。他原本想投了明军就能得到重用,如今看来是不可能了。
    杨宝荫咬了咬牙,也不跟白明修讨价还价,跪地道:“多谢殿下恩典!”
    至此,只有潮州府吴六奇还在顽抗,其他广东州府都已经归属大明,白明修前后已经纳降清军近三万人,汰除一部分不合格的,白明修准备再编制出两个陆军师。
    而远在北方,清廷终于被南明太子从澳洲返国夺占广东所震动。而且清廷也因为两藩“围困”云南,迟迟不肯配合赵布泰动手剪除李定国的势力而大怒。

107 议政王大臣会议
    顺天府,建奴的朝廷,自清军入关以来,这里已经经历了好几位掌权者,曾经的多尔衮,颇有志向的福临,现在又轮到了鳌拜。
    尽管坐在皇帝这张椅子上的人是爱新觉罗玄烨,不过小鞑子皇帝现在还没有亲政的能力,对于很多事情还懵懵懂懂。不太满八岁的玄烨仍在读书朗诵,对于政务是一概不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的各项政令都握在“圣诞老人”鳌拜之手。
    福临死时,任命了四位顾命大臣,除鳌拜之外,还有索尼、遏必隆和苏克萨哈。索尼年老体衰,实际上已经管不了事情;遏必隆出身名门但为人庸怯,不能任事;而苏克萨哈原本是从倒台的多尔衮那里投靠过来的,更不被认可。
    这也使得四位托孤顾命大臣之中,仅有战功彪炳、为人强势的鳌拜真正的掌握权力。
    在这一时期,满清的核心政治是完全排汉的,鳌拜等人更都是满人。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努尔哈赤设立八旗制度之后形成的一种贵族军事和议制度,尽管军令仍由上出,不过还是会考虑一下来自八旗各部的意见。在清早期,议政王大臣会议做出了非常多重要的军事决策。
    当南明太子朱慈煊领大军从海上来,收取广东,广东一省望风而降,清军连败的消息传来京师,京师并没有发生意想中的那种震动,广大的八旗贵族反而对云南和广东的情况感觉到比较镇定。
    其实这种风气在清军攻破云南,将永历帝赶跑到缅甸去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很多满清八旗贵族都认为他们已经胜利,现在汉人的反抗,包括明室的斗争,都只不过是癣疥之患,不值一提。
    实际上,满清八旗在这个时候战斗力基本上已经没多少了。早年间打天下的那些勋贵已经死得差不多了,多铎、多尔衮、豪格、阿济格、满大海、罗洛浑、勒克德浑、阿巴泰、博洛、瓦克达、尼堪、济尔哈朗等宿将先后病死、战死。这些满清郡王亲王的寿命都不长,三十几岁死都很是常见。而他们的下一代比起他们的野猪皮爹爹们,差了不止一星半点,虽然这一波人其实也根本不算是多么强大,是明朝太弱、内讧也太严重。
    如今满清尚存的将领,宗室这边也就是济度、硕塞等一些还有一些掌兵经验的,或者就是鳌拜三兄弟(卓布泰、鳌拜、穆里玛)等一些勋贵子弟,这些人基本上都是第三代后金建奴了。
    清朝军事在这个时期已经严重依赖汉军汉将,要不然也不会出现之后三藩之乱,几个汉奸就差点把这个鞑子朝廷整个掀翻掉。
    不过毕竟此时南明太子朱慈煊入粤,反清声势大涨,不将其扼杀是不行的。鳌拜召集议政王大臣会议,商讨灭明之事。
    此时尚不到鳌拜的气焰到最巅峰的时候,但是整个朝廷已经纳于鳌拜的控制之下,不管是宗室还是勋贵,在面对鳌拜的时候都要矮一头,低声下气。
    “……如今汉人仍旧在南方闹腾,那朱慈煊和李定国各自起事,怀有不轨之心的汉人也蠢蠢欲动,国朝不安,不狠狠地杀他几回,这些汉人怕是不知道什么叫老实。”鳌拜的话可谓是开宗明义了,从当年关外一路打过来今天,鳌拜见过了太多怯懦无用的明朝将领,叛国者和小人无数,令鳌拜压根就看不起这些汉人。
    安亲王岳乐是在满清宗室中较有能力的,当初也被顺治所倚重,甚至顺治一度想要将皇位传给岳乐。鳌拜掌权之后,岳乐相对比较恭顺,极力迎合鳌拜,所以在以政大臣中算是还有些影响力。
    岳乐小心地对鳌拜道:“如今圣朝初兴,正是安定人心之际,恩威并行才是王道。之所以南方许多汉人人心难归,跟早先杀戮太甚,使之充满仇恨有关。而且我八旗子弟入关以来连年作战,当年的老卒现在已经不剩下几个了。我满洲人毕竟人丁不及汉人兴旺,多年消耗人口,非我大清之福,为今之计,还该是以汉制汉为主。”
    鳌拜哼了一声,说道:“汉人又怎能相信?”
    岳乐则道:“反复投降的墙头草是不行,不过当年入关随龙的老人,入了汉军旗的那些,却是可以一用的。两藩是绝不可能投靠朱慈煊的,朱慈煊恐怕得了尚耿二人,挫骨扬灰都不够。至于其他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该是启用一些有能力的汉将,拔擢汉官,与南明一战。”
    鳌拜也不是不知道如今满洲八旗的情况并不好,入关之后八旗战斗力退化非常快。各地的驻防八旗流连于烟花之地,已经逐渐转变为后世印象中提笼遛鸟的二世祖类型了。
    “汉军是要用,绿营兵为主,不过没有八旗子弟作为主心骨,这军队也用不好。穆里玛,着你带满洲八旗、蒙古八旗五千,另统帅江浙荆楚绿营兵力,下岭南讨平朱慈煊,可行否?”
    穆里玛是鳌拜的亲弟,也算是很有能力。如今鳌拜的瓜尔佳氏权势滔天,在四川有他兄长卓布泰领兵攻打李定国,现在鳌拜又要派他的弟弟穆里玛去打南明太子,明显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思,这份平明战功,都要他一家人吞掉。
    岳乐微微皱眉,但是却不敢让鳌拜看到,他提议道:“南方情况复杂,反抗朝廷的叛逆有许多,是否请洪承畴再出山,负责经略南方七省,彻底地平息战乱?”
    洪承畴已经于去年疏乞休致,这老汉奸已经是七十岁的人,但是像岳乐一样脑袋还有些清醒的野猪皮,知道清军入关甚至最终坐稳天下,洪承畴的作用是巨大的。
    鳌拜则冷笑道:“若大学士真的有通天之能,便不会让南明逆党死灰复燃了。不过安亲王既然觉得有必要,那么再征召他辅佐穆里玛也未尝不可。”
    岳乐不知道为什么,还是略有担忧,他道:“朱慈煊此次冒起极快,传闻有什么当年郑和遗部下西洋在海外建立的方国之助,洪承畴老成持重,当可探听清楚局面,再做行动。如今朝廷的财政也是紧张,连年打仗下去,恐怕八旗都要养活不起了。”
    “哪怕什么,多杀些汉人,抢掠就好!”鳌拜理所当然地道。

108 经略南方
    却说鳌拜最终愿意重新启用洪承畴,背后还有玄烨的祖母孝庄文皇后的推力。这位并未垂帘听政但是在清廷享有重要地位的女性,身份超然,就算连鳌拜也不敢轻易忽视,索尼等老臣是紧密跟孝庄站队的,孝庄的一道懿旨也决定了洪承畴第二次经略南方的开始。
    原本鳌拜想要委任的弟弟穆里玛反而不能做所有的主,得跟洪承畴的幕府商量着来。
    洪承畴此时已经垂垂老矣,这位古今中外驰名的大汉奸在离开京城的时候,他的儿子洪士铭出郭送行。
    洪承畴望着京城高耸巍峨的城墙,叹道:“此行南方,恐怕此生再无幸履京畿。”
    洪士铭连忙道:“父亲何出此言,您老人家当年出马已经平定南方,这次出马,一样马到功成。”
    洪承畴已经须发皆白,甚至走路都有一些颤颤巍巍,他毕竟已经是一个七十岁的老人,自己都已经可以预感到时日不久。
    “如果真的平定时局,就不会走现在这一遭了。本来为父已然致仕,只求安享残年,却没想到最终还是被圣母皇太后所召,再度南行。”
    洪承畴这一辈子其实都是清廷的一条狗,虽然他的方略、他的谋划实际上比起八旗的千军万马都要有效,但终究比不上那些宗室、勋贵们。而面对坐在宫中那位来自科尔沁的贵人,洪承畴更只能予取予求。
    外面都有传闻,此处不表。
    洪承畴的身边跟了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此人名叫周昌,早年经战乱流离,后来依附权贵来京。洪承畴有次见到此人,与其对答,发现此人颇有才气,虽无经世之国之大才,但好奇谋,也堪一用。原本洪承畴已经致仕,无意栽培些新人,不过这一次洪承畴再赴南方,自然也启用了一些人才,其中就包括这个周昌。
    洪承畴有意考校周昌,问道:“培公,此次南征,南明太子朱慈煊借所谓澳洲兵,以坚船利炮破广东,撼动半壁江山,你有何平乱之见?”
    周昌欠身行礼,对答道:“明公,所谓起海外郑和遗族,借得坚船利炮,恐怕都是虚言,如真的有郑和遗部在海外建国,为何这个时候才冒出来,至于行军打仗靠得不仅仅是火铳大炮,关键还是看战略格局。如今南明起事,所依仗的实际上还是那些不归心的前朝遗老遗少。李定国在滇,朱慈煊在粤,郑成功在闽,实际上已经是对朝廷非常不利的局面。
    如两藩被朱慈煊或李定国击败,朱李河流于桂,东并郑贼于闽,在西南至东南连成一片,郑家有通海之利,前番海上袭击南京,虽未全功,但震撼朝廷;朱慈煊有广东之富饶,有广西之狼兵;兼李定国控扼西南滇缅为后方,则明清两分对峙的局面,可能持续下去。”
    洪承畴微微颔首:“依你之见,情况居然如此之糟糕吗?”
    周昌道:“只怕,比原本更糟糕。李定国世之良将,如今灭平西王,经营滇中,有兵马四五万,而朱慈煊虽然不过一稚子,却有前明之旗号,仍有吸引力。之前的南明朝廷内部倾轧,现在看来,政令悉由朱慈煊身边的僚臣而出,兵力也俱在其手,反倒比从前混乱不堪的永历小朝廷,更为团结,也更为难对付。如明军汇聚十万,扼守关隘,除非朝廷能够兴兵数十万,一举破之,否则我们面对的,也只能是一个长期对峙之局。”
    洪承畴对于周昌的眼光也算是看好,他也跟着道:“战乱数十年,原本以为战事消弭,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却没想到南明死灰复燃。这一次南行,先要弄清楚朱慈煊这伪太子监国的虚实,才能再做打算。此时尚未有准确信息,各种传言横行。但朝廷财政已经十分紧张,顺治十八年已经重新开始征收剿饷,百姓负担会进一步加重。如今朝中有人提议实行捐纳,以解燃眉之急。”
    周昌眉头皱了起来:“怎么连卖官鬻爵这样的办法都想出来了,新朝鼎立,本该行利民善政,肃清官场,怎能如此行事?”
    洪承畴笑道:“你以为还能怎么办?连年征战,各位贝勒、贝子、勋贵们倒是赚了不少便宜,抢了银子,圈了田地,朝廷自然也分了不少,可是打仗总要付薪出饷,就算有再多的钱粮,也禁不起折腾。所以这番南征,实际上老夫的困难不在于出兵平逆,而在于如何整顿南方七省,筹措钱粮,以积蓄兵力,击败李定国和朱慈煊。”
    最后这老汉奸又长叹一声:“只怕,老夫这身体却不知道还能撑上几年。”
    周昌忙道:“明公自然能长命百岁,这大清还需要您这样的肱骨之臣。”
    周昌拍完马屁,这时候又想了想说道:“南方之乱,如要想要避免局势继续崩坏,一定要阻止朱李郑三家连结,更要防备他们将手伸进江南。所以明公待到南方,一定要加强广西防务,命两藩死守广西,阻止李定国与朱慈煊的会师。而潮州、漳州、泉州等地更要牢牢钉住郑家,并阻隔朱郑双方的陆地联系。如能够破坏四省横贯的局面,南明终究被我们各自控制在不同的战场,只要明公能收拢南方力量,用对人,这平乱之功,仍旧是明公的。”
    洪承畴满意地笑了笑,周昌的这些话确实说到了他的心里头,也是他的打算。如今虽然明军占有水师的优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