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佛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则天的佛缘-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在,他们近在咫尺,双方都靠得很近,几乎贴身站着,连对方的鼻息和心跳都能感觉到。他的眼光,无意中移到了她的胸部,他看见了她那饱满而坚挺的乳峰,他登时心跳加速,热血奔腾,禁不住抓住了她那玉笋般的双手,继而便把她紧紧地抱在了怀中她并没有挣脱,因为这是她也想得到的。她把头紧紧地靠在了他的肩上,没有退却。这是对太子李治的赞赏,也是对他的鼓励!这时,太子李治的欲望就像脱缰的野马奔腾着,他迫不急待地去解武则天的衣裙,去解武则天的内衣。一阵狂吻之后,就开始进入神奇而美妙的仙境。这一刻,他们忘记了这是罪恶,忘记了生命的危险,忘记了佛祖业力轮回和因果报应,也忘记了不远病榻上的太宗皇帝。在这一刻,作为拥有太子权势的李治,他的热情已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不负责任的私欲,他要永远占有这个女人。这一刻,只想利用太子权势的武则天,也已经深深地坠入了性爱之网,并在这性爱中真正体验到了无限美妙、令她陶醉、令她疯狂的欢乐。

    她在低声呻吟着,这是欢愉的爆发,而不是当初痛苦的释放,嘴里念着“太子,太子……”他们似乎步入了极乐之境。

    这只是一个开头。因为有了第一次,便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武则天与太子李治名义上是母子关系,按照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他们之间绝对不能有什么越轨行为。但在事实上,唐初皇族的伦理观念比较淡薄,男女之间的禁忌也相对地比较松弛。太子李治和武则天相爱之事,后来李治继位后还在一道诏书中直接明确地讲过。他说:“朕昔在储贰,特荷先慈,常得侍从,弗离朝夕。宫壸之内,恒自饬躬;嫔嫱之间,未尝迕目。圣情鉴悉,每垂赏叹,遂以武氏赐朕。”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自己当初为太子时,按照父皇的旨意,经常深入内宫去侍奉父皇,但自己在内宫之中,特别能注意自己的身份,面对众多的嫔妃,自己从不正眼相看,父皇都了解我的这种表现,而且还不时地称赞自己,所以父皇才将武则天赏赐给了我。史家在评论这段话时,认为经常入内宫侍奉太宗皇帝是事实,但对众多嫔妃从没有正眼相视则是文饰之辞。不过其中却道出了他自己为太子时就已经和武则天有染的历史事实。

    他们之间的情爱暂时到巨星陨落为止。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太宗皇帝在终南山下的翠微宫驾崩,享年52岁。

    日落了,一颗巨星陨落了,一代帝王谢世了。因此,一个时代便也结束了。

    当朝宰相,也就是太子李治的舅父长孙无忌决定秘不发丧,当晚便派飞骑劲兵护送太子李治返回长安,使其在京城掌握主动。五月二十八日,唐王朝正式对外公布了太宗皇帝驾崩的消息。六月一日,太宗皇帝的遗体运回长安,殡于太极宫的两仪殿。同日,太子李治即皇帝位,称唐高宗,改元次年为永徽。

    武则天点燃的那盏明灯变成了新的太阳。她的心中开始充满了希望。

    但是,她自己似乎也觉得,厄运正悄悄地向她袭来。

    武则天随着太宗皇帝的灵柩从终南山返回长安太极宫后,怀着自己仅有的那点悲伤,留在两仪殿轮值当班,照应太宗皇帝的灵柩。她穿着素色丧服,不施粉黛,在明亮的灯火下显得那么苍白,那么悲伤。但在心中,却思念着昔日的太子,今日的皇帝。每日傍晚,新的高宗皇帝都要来两仪殿祭奠父亲的亡灵,他也是那么苍白,22岁的年龄显得很老成,在文武官员的簇拥下,每次他都是来去匆匆,他不敢也不会在那种场合下,用目光在两侧长跪的父亲嫔妃中去寻搜武则天,尽管他内心确实想见到她,希望这个女人能在自己丧父的悲哀中给予温暖。但是,这个念头一出现,他便感到了更大的悲伤,因为他知道,等待这个具有母爱的女人的前途将会是什么。每当这个时刻,身着素装的武则天也不敢抬起头来,去注视她心中的太阳。她在低头长跪中企望新的高宗皇帝能在此时此刻看一眼,哪怕是极为短暂的一眼也行。她觉得,他的目光在注视着自己,或者是向自己走来,但一切又都是幻影。

    整整三个月的国丧期间,新的高宗皇帝和武则天在两仪殿相遇了无数次,但他们之间似乎形同路人。没有双目的对视,没有拥抱,更没有亲吻,只留下了双方心理的无限遗憾和悲伤。

    八月二十八日,唐王朝举国为太宗皇帝举行了大葬仪典。之后,太宗皇帝的灵柩被缓缓送出了长安城,运往九嵕山下的昭陵,与长孙皇后合葬。

    令人断肠的日子终于结束了。武则天的厄运也来到了。先皇下葬的第二天,所有曾受到先皇恩幸的宫妃们,都要离开太极宫了,都要到她们应该去的地方去。所有记录在案与先皇有过房事而未曾生育子女的宫妃,这时候都张惶失措,她们不知道此刻自己该做些什么,而未来等待她们的又会是什么。她们很迷惘,她们从极度的悲哀中刚刚解脱出来,却又落入了失望的深渊。

    武则天很清楚自己现在是无法摆脱正在降临的厄运,她正在自己的寝室里凝思。她首先看见了自己供奉的弥勒佛龛,又看见了自己手抄的经卷。弥勒佛龛的香火已经灭了好几个月了,近一年多的轮值侍奉太宗皇帝和守丧,自己已无暇顾及这尊佛爷了。她走上前去,用白色的丝绢拂去了落在佛龛上的尘土,又点燃了三炷香,青烟又开始在她屋子里缭绕了,青烟中散发出了一种感觉久远的清香。这清香好象很亲近,仿佛是一种吸引,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一种引导她未来生命的吸引。她又打开了自己抄写的佛经,低声诵念了起来,开始时声音低得只有她自己才能听见,后来她便放大了声,诵经的声音在空旷的屋子里回荡。香烟缭绕,诵经声朗朗,突然之间,她觉得这里如果是佛寺该多好啊!

    是的,她留恋皇宫,但不是留恋皇宫的雄伟幽深,不是留恋十多年的深宫寂寞。她留恋的是这里的权力,这里的威严,以及在这里还继续做皇帝的她的心上情人。

    这只是一种无奈的留恋。

    武则天脱掉自己被汗水浸透的素衣,又跨进了那只巨大的木盆。此时,水是凉洌的井水,也没有任何人为她沐浴,她感到自己的体温与冰凉的井水慢慢地合在了一起,她想用清凉的水洗去一年多来的辛苦和疲惫。不,她真正想洗掉的是入宫12年来与先皇之间的那一层看得见摸不着的关系。她狠狠地将木盆里的水泼掉,这不仅仅是泼掉了一盆水,而是泼掉了这个王朝在12年里强加给她的那周身的污浊。此刻,她又变得非常清醒。她知道此一去,是不会再回来了,尽管她曾有过谁也不曾有过的与当今皇帝的爱情,也有过当今皇帝曾经的信誓旦旦。她知道,这些都靠不住。别的不说,仅从子纳父妃这一点上来说,传统的伦常道德不允许,朝中那些饱学儒经的文臣不允许,那些曾驰骋疆场的武将们更不允许,因为任何人,包括自己,都生活在由伦理纲常编织的一张大网之中,没有人能够突破这张大网的羁绊。

    看来,自己生命的新起点已经消失,自己的太阳又变成了一盏灯,这盏灯火也马上要灭掉了。

    武则天又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母亲的那种坚毅,母亲的那种慈爱,母亲的那种通达,以及母亲对佛教的虔诚,不就是自己的榜样吗?她很后悔很长时间没有和母亲见面,或许母亲会使自己目前纷乱的思绪平静下来。

    武则天不愿意再想了,她盼望黎明马上到来,盼望命运的结局早一点到来。第二天清晨,在素衣素裙将要离开皇宫的女人群中,只有一个人显得那么出众,那么宁静,那么动人,这个女人以一种绝美的凄艳正在闪现光彩,这个女人便是武则天。

    武则天走上了无法预测的命运之路。          

第三章

              青灯黄卷中的身影,感业寺倾诉衷肠,女尼生子,再返回皇宫由昭仪到宸妃,太极宫内猖狂夺床,八月底九月初,唐长安已是深秋的季节了。辇车的木轮发出吱吱的响声,在通往城南的大道上缓缓而行。车子是十分华丽的,但车窗却被遮盖得严严实实,好象车内载着的是应诏入宫被皇帝选取中的新娘。尽管十分严密,这些车辇通过长安市区的时候,还是引来了成百上千市民的围观。这些市民知道,车里并不是什么新娘,而是被赶出宫的女人们,这些女人都曾有一张漂亮的脸蛋,都曾属于刚刚死去的那个真龙天子,她们也都曾在后中长期养尊处优,她们要被送到感业寺去,要那里落发为尼了。

    这是一种规矩。皇帝驾崩后,其嫔妃被送往佛寺为尼。最早是何朝何帝开的先河,现已无从考证。大约从南北朝开始,北朝胡人政权的帝后及嫔妃在先帝驾崩后即出家为尼,多见史载。其用意主要是为先帝祈福,使其灵魂早得超度。有学者考证,李唐王朝的创立者,其先祖也是胡人,到唐初时,他们身上依然流淌着胡人的血统,这就不难想象他们决定把这些女人们送进佛寺的充分理由。

    武则天离开了皇门,又进了佛门。

    感业寺在长安城朱雀街西崇德坊的东南隅,东侧有清明渠,傍水而坐,古朴秀丽,曲径通幽,是当时长安香火较盛的佛门净地之一,也是太宗皇帝生前钦定的皇家寺院。感业寺其实离皇城也不远,当初修建时也是考虑到皇宫中六宫嫔妃拜佛行香的方便,才把该寺修在此处,也是由于这个原因,感业寺被确定为尼寺。

    走进佛门,对于武则天来说,应该是有精神准备的。因为她觉得自己与佛有缘,这个缘既是一种直觉,也是20多年生活经历的归结。母亲杨氏笃信佛教,利州灵岩寺和皇泽寺的记忆,荆州对阿育王神力的崇拜,入宫后为寻求精神安慰诵经念佛的生活,陪侍太宗皇帝时对佛教的耳濡目染,前几年唐玄奘给予自己的启示,等等,这些都不就是佛缘吗?她瞧不起那些与自己一起来到感业寺还哭哭啼啼的女人们,她们把这里看得比地狱还可怕。而自己呢?自己已经是断了尘缘的脱俗之人,这里无疑是自己养性修身的好地方。

    感业寺的住持长明师太,对这批刚刚到来的女人们还是比较客气的,因为她们之中的一些人原来就经常来感业寺拜佛行香,也包括武则天。三日之后,长明师太吩咐下来,要给这些女人们在佛像前剃度。剃度是佛教信徒正式出家的仪式,在仪式中把头发剃掉,既是表示佛教徒出家接受佛教戒条誓愿的方式,也体现了自己自此之后开始度生死之因了。按照佛教的规定,男女剃度后,分别称为比丘和比丘尼,也就是通常俗称的和尚和尼姑。比丘尼是梵文的音译,又可译为苾刍尼、苾刍尼、煏刍尼和比呼尼等,意译为乞士女、除女、薰女等,也称沙门尼。剃度落发之后的武则天,将要成为一名比丘尼了。

    轮到了武则天剃度,她没有多想,只是觉得这是自己目前的惟一出路。这样一想,反而使她多了几分虔诚。只见她双膝下跪,双手合十,对长明师太说道:“弟子厌俗之心已决,皈依佛门之意已坚,恭请师太,慈允披剃。”说罢,又合掌长跪。长明师太抬眼一看,眼前的这位女子身着素装,铅华未净,俏丽多姿,果然是皇宫中的风流美人,不觉心中一颤,念道:“阿弥陀佛,我佛慈悲,愿度汝跳出苦海。汝能一心修炼道果吗?”

    长明师太知道,此话一问,必然是沉默一段时间,每位跪在她面前的女人都是如此,因为她们在瞬间要剪断烦恼,要做出决断,是很困难的,她们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但是,长明师太这次判断错了。跪在自己面前的这位美人,未等自己问话落音,便开口回答说:“能!”并且又三请三拜,说:“弟子请师太为证盟剃发本师!”长明师太马上回过神来,悠悠地问道:“汝今殷勤三请,老尼愿为汝作剃度师。不过,所有言教,汝当谛听。现在我问你,汝能依教奉行否?”武则天不假思索地说:“能。”长明师太从武则天回答的一个字中听到了一种刚毅,听到了一种坚决,听到了一种奔放,当然也听到了悔恨和无奈。长明师太手携净瓶,走到武则天面前,先用手指浇着瓶中的净水,洒在她的头顶上,然后,从侍尼手中取过戒刀,摸着武则天那满头青柔光亮的秀发,念道:“阿弥陀佛,我佛慈悲。”便开始剃武则天的满头青丝。

    这个时候的武则天,没有吱声,只是情不自禁,悲从中来,流出了两行长长的泪水。只见长明师太边剃边口中不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