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评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王羲之评传-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氏父子自小都是出生在显贵豪门之家,生活环境优裕,受过良好的书法教育,有趣的是他们年幼时都们于言。〃二王〃相比,毕竟各自的境遇、经历不同(例如王羲之仕途多舛,而王献之仕途通达),他们的艺术风格、特色以及他们的书法给人的艺术感觉也不尽相同,结形取态也有差别。在这方面评述不少,现分列如下。
王羲之王献之龙跃天门,虎卧凤阁。惊风拨树,大力移山。
刚健中正,流美而静。刚用柔显,华因实增。
簪据礼乐。逸气纵横。
清韵为主,奔放次之。奔放为主,清韵次之。
字以骨势胜。字以媚趣胜。
笔画略短。笔画偏长。
用笔内擫,收敛为主。用笔外拓,放纵为主。
藏锋为多,节奏舒缓。露锋较多,节奏较峭急。
就总体而言,书法家的艺术水准有高下之分,在一般情况下区分起来并不困难,但有时候对某些作品来说就很难裁决。展览筛选书画作品,最初很容易在众多的作品中剔除一些相形见绌的作品,但后来再分优劣就困难了,有人认为这件作品是上品,有的则发表不同看法,究其原因是有些作品在一个层次上。
王献之与王羲之的书法,他们的艺术水平都比较高,几乎是在一个层次上。一定要准确地分出他们的高下来,笔者认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们各有特色,各人有各人的风格,各人有各人的成就、贡献。有些评论家(包括书法家)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喜好以及出于某种需要所下的结论含有不少主观因素。
正因这样,有些评述不尽相同,有不少是截然相反的结论,这也不足为怪。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不等于说王献之、王羲之在任何方面都是等量齐观的。就现有材料看,王羲之在文化史上的贡献与影响要比王献之大,王羲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王献之在知名度方面也不如王羲之。
〃比世皆高尚于敬??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钟繇)、于逸少亦然。〃有人根据陶弘景上述的一段后断言:如果不是唐大宗为大王宣扬,并极力践踏小王,书圣的桂冠早已旁落小王了??这种论点是值得商榷的。笔者认为〃书圣〃的桂冠戴在王羲之头上是名副其实的,毫不过誉。的确,王献之应该恢复其历史地位,但没有必要矫枉过正。王羲之获得〃书圣〃盛誉是历史的公正回报,并非唐太宗宣扬的结果。张怀瓘在列出崔缓至王献之十九人后,说:〃在千百年间得其妙者,不越此十余人。各能声飞万里,荣耀百代,惟逸少笔迹道润,独擅一家之美,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王羲之现存的作品已很有限了,就从这些不多的作品综合分析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看,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几乎也是后无来者。
 

二、二王书法之影响
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贡献巨大,影响深远。
东晋以前的楷书带有涉重的隶意,王羲之摒弃了楷书的隶意,创造了楷书的新的体段。我们见到的《黄庭经》、《乐毅论》、《曹娥碑》、《东方朔画像赞》等楷书与今天的楷书在形态上几乎没有任何区别。王羲之为楷书的嬗变作出了划时代贡献。
王羲之创造的新体行书,历来被视为行书的〃法典〃。《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纯正典雅的行书规范〃,成为人们学习的起点和目标。
王羲之在扬弃章草和张芝今草的基础上,创造了新型的今草,形质虽不连属,但神采贯通。
虞龢在《论书表》中道:〃洎乎汉魏,钟张擅美,晋未二王称英。〃张芝、钟繇、王羲之、王献之被称为〃古今特绝〃的四贤。王献之〃极能小真书〃,楷书劲直疏秀。行草书,优游神骏。他创造的〃破体〃,〃一笔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王羲之〃善草、隶、八分、飞白、章、行。备精诸体,自成一家之法。〃①王献之〃隶(楷)、行、草、章草、飞白五体俱入神,八分入能。〃②他们博精诸体,成就斐然,发展全面。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以其极高的艺术品位使人们为之析服。〃右军书法万代所宗〃,③千百年来被人们作为范本,〃心摹手遁〃,争相临摹、仿效,可以毫不夸张他说,中国历代书法家,几乎无一不从他们的书法艺术中汲取营养,所以说二王为发展中国书法艺术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① 马字霍辑:《书林藻鉴》引《别传》文。
② 「唐]张怀瓘《书断》。《晋书·王羲之传》称:〃工草隶〃。
③ 《书林藻鉴》引崔希仲语。
由于王羲之、王献之精于各种书体,特别是楷书、行书单字意识极强,非常讲究单字的形体美、结构美。在文字使用的过程中自然形成了一种体系、权威,使汉字的字形、体态得到相对的稳定,为汉字的规范作出了贡献。他们创造的新体快速流便,易于普及,这对积累和传播文化知识,推动社会进步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王羲之的一些书法理论,不少人认为是伪托,不可信,笔者在《关于王羲之的书论》一章中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这里不再重复,但有必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名人名篇中,引用〃右军之语〃一般都认为是真实的。例如:〃倾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存。〃〃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张草犹当雁行。〃①〃子敬飞白大有意。〃②〃书弱纸,强笔;强纸,弱笔??〃③〃游丝断而能续,皆契以天真,同于轮扁。〃④〃每作一点画,皆悬管掉之,令其锋开,自然劲健矣。〃⑤上述大家承认的这些言论,其价值作用不可低估。
王羲之、王献之书法在日本、朝鲜、越南以及东南亚各国被视为正宗的中国传统艺术加以学习与传播。王羲之的《丧乱帖》、《二谢帖》、《得示帖》早在中唐时代就传人日本,一说是鉴真和尚东渡时带去的。
天宝元年(公元742 年)鉴真接受日本僧荣叡、普照大师的请求,毅然发愿东渡日本。前五次都失败了,第六次终于在天宝十二年(公元753 年)和他的弟子一起东渡成功,到达日本。
日本真人元开所撰的《唐大和上东征传》,详细记载了鉴真带到日本的物品,其中有〃王右军真迹行书一帖、小王真迹三帖〃。日本早期著名女书法家安宿媛(光明皇后)曾经认真临写过王羲之的《乐毅论》,其笔力遒健,被誉为〃日本第一小楷〃。日本平安朝初期,僧人最澄来唐学禅、学法,他的字脱胎于唐代的《怀仁集王圣教序》,是日本〃三笔〃之前第一流书法家。所谓〃三笔〃是指空海、桔逸势和嵯峨天皇,他们是奈良时期派到唐朝留学的,他们学习研究中国书法很有成绩。据说唐宪宗曾命空海补写过宫廷屏风上的王羲之法书缺字。嵯峨天皇的字严整浑厚,是学欧阳询的,而欧阳询又是学王羲之的。代入之,嵯峨是王羲之书法在日本的又一传人。
唐亡以后,从日本崛起的〃三迹〃书怯可以看出王羲之书法仍香烟不断。
所谓〃三迹〃,是对小野道风、藤原佐理、滕原行成三位书法家的誉称。道风学王羲之书法很有成就,号称〃羲之再世〃。佐理学王羲之书法与日本民族书法结合起来,其作品益臻完美,被誉为〃当代第一名家〃。日本人把〃三迹〃归纳为:〃道风得羲之骨〃、〃佐理得羲之皮〃、〃行成得羲之肉〃。在一段很长的时期里,日本书坛许多书法家醉心于王羲 之的书法。王羲之的书法对日本书法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
① 虞稣:《论书表》,孙过庭《书谱》也引过,文字大同小异。
② 虞稣:《论书表》,孙过庭《书谱》也引过,文字大同小异。
③ '唐'虞世南:《笔髓论》,传为王羲之《书论》。
④ '唐'虞世南:《笔髓论》,传为王羲之《用笔赋》。
⑤ 传为王羲之《书论》,《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均有类似言论。
 

附 录王羲之·王献之年表。
西晋惠帝太安二年(303 年) 王羲之一岁
此年仍处于八王之乱中,河间王乂、成都王颖举兵讨太尉、长沙王义。
惠帝逃出洛阳。陆机、陆云为成都工颖所杀,陆机有《平复帖》传世。
王羲之生于此年,有陶弘景《真诰·注》、尚杲《瀑布山展墓记》、张怀瓘《书断》为证。
惠帝永安元年(304 年) 王羲之二岁
匈奴人刘渊称大单于, 建汉国,称汉王。
李雄称成都王。
惠帝永兴二年(305 年) 王羲之三岁
王羲之父上旷,原为丹阳太守(治所在南京),在此年十二月 右将军陈敏反晋攻秣陵时,弃官而逃。
永兴三年(306 年) 王羲之四岁
东海王越入洛阳先后杀七王,历时十六年的〃八王之乱〃结束。
十一月惠帝被毒杀,司马炽即位,为怀帝。
王雄称帝,国号大成。
怀帝永嘉元年(307 年) 王羲之五岁
王旷首建过江之策。
王导携钟繇《尚书宣示表》过江,后传羲之。
永嘉二年(308 年) 王羲之六岁
刘渊称汉帝,以蒲于(今山西隰县)为都。
永嘉三年(309 年) 王羲之七岁
王羲之父淮南内史王旷、将军施融、曹超与刘聪交战,超、融阵亡,而告失败。从此上旷行踪、史无记载,后人有多种猜测。
王羲之此年开始学习书法,卫铄为启蒙老师。
永嘉四年(310 年) 王羲之八岁
王敦奔建邺琅邪王睿处。睿任其为安东军谘祭酒。
汉刘渊卒,于刘和继位,刘聪杀刘和,自立为帝。
永嘉五年(311 年) 王羲之九岁
六月汉刘曜等陷洛阳,俘怀帝并将其押迁平阳,杀晋官,掘诸陵。
中原十族南迁,十二月镇军长史周■投奔琅邪王睿,并见王导。
永嘉六年(312 年) 王羲之十岁
过江士族名流王导、周■等于新亭饮宴。
王羲之伯父王庾为鄱阳内史。
永嘉七年(313 年) 王羲之十一岁
晋怀帝被汉刘聪杀害。太子司马邺在长安继位,为■帝。任琅邪王睿为左丞相。为避司马邺之讳,八月改建邺为建康。
憨帝建兴二年(314 年) 王羲之十二岁
传王羲之发现父亲枕中《笔论》,书大进。卫夫人说:〃此儿必见用笔决也,妾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
建兴三年(315 年) 王羲之十三岁
〃年十三,尝谒周颌,■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先割啖羲之,由是始知名。〃(《晋书·王羲之传》)
建兴四年(316 年) 王羲之十四岁
十一月刘曜进兵关中,陷长安,愍帝降,被解押至平阳,西晋灭亡。
东晋元帝建武元年(317 年) 王羲之十五岁
三月司马睿在建康即晋王位,改元建武,史称东晋。
十二月愍帝被刘聪所杀。
建武二年(318 年) 王羲之十六岁
三月晋王睿称帝,为元帝,改元大兴。
王羲之以伯父王廖为师学习书画。
大兴二年(319 年) 王羲之十七岁
六月,汉上刘曜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
冬,石勒称大将军。赵王(史称后赵)。
大兴三年(320 年) 王羲之十八岁
祖逖胜后赵兵,收复雍丘(今河北杞县),黄河以南归晋。
谢安、孙绰,郗昙、司马里生于此年。
大兴四年(321 年) 王羲之十九岁
祖逖因北伐无望,忧郁病发,卒于雍州。
永昌元年(322 年) 王羲之二十岁
正月王敦举兵于南昌,东进建康,王导率宗族二十余人,每旦诣台待罪。
王敦攻入石头城杀周■、戴渊、刁协,刘隗投奔后赵。
元帝卒,太于绍继位,为明帝。王导辅政。
王■卒。
明帝太宁元年(323 年) 王羲之二十一岁王导为司徒,郗鉴为尚书令。
郗鉴向王导求婿,王导令前来的门生任选,当时正坦腹东厢的王羲之被选中。
太宁二年(324 年) 王羲之二十二岁
六月工敦再次反晋,王导、郗鉴等讨敦。七月王敦病逝。
其官兵溃散。
太宁三年(325 年) 王羲之二十三岁
明帝卒,五岁太子衍继位,为成帝。庾氏太后(庾亮妹)临朝。
王导、庾亮辅政。
王羲之起家秘书郎在此年前后。
成帝咸和元年(326 年) 王羲之二十四岁
《晋书》本传云:〃在郡两年而苏峻作逆。〃苏峻作逆在咸和二年十一月,七推该是此年。
咸和二年(327 年) 王羲之二十五岁
十一月苏峻、祖约以讨庾亮为名反晋。
十二月徙封琅邪王昱为会稽王。
咸和三年(328 年) 王羲之二十六岁
王羲之为会稽王(昱)友。
二月苏峻陷建康。五月苏峻迁帝于石头城。陶侃、温峤、庾亮等讨伐苏峻。九月苏峻战死。
咸和四年(329 年) 王羲之二十六岁
诸军破石头城,杀苏峻弟苏逸。祖约奔石勒。
石勒取长安,前赵灭亡。
咸和五年(330 年) 王羲之二十八岁
石勒称皇帝,以祖约不忠于晋为名,杀祖约。
王坦之生。
咸和六年(331 年) 王羲之二十九岁
后赵兵侵犯武进、安县(今江苏太仓),被郗鉴击退。咸和七年(332年) 王羲之三十岁
王羲之由会稽王友,改授临川太守。
晋襄阳再次为后赵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