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11月,“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受阻后,以色列总理沙龙提出“单边行动”计划,以色列单方面从其在1967年中东战争中夺取的部分土地上撤出。这意味着阿拉伯人再也收不回六·五战争前失去的领土。
2004年11月11日,75岁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去世。
2005年8月,以色列从加沙地带全部21个犹太人定居点和约旦河西岸北部4个小型定居点撤离。这标志着以色列结束对加沙地带长达38年占领的“单边行动”计划开始实施。
中东和平进程艰难地进行着。
游击队
法塔赫、哈马斯和黎巴嫩真主党等都是现代游击队。法塔赫、哈马斯和黎巴嫩真主党都遭到过以色列现代化军队的重创。游击队如果不能潜伏在正规军的周围就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以色列禁止阿拉伯人返回家园,阿拉伯游击队无法潜伏在以色列国内,因此阿拉伯游击队只能从外部骚扰以色列,而不能从内部瓦解以色列。越南战争,美军随时会遭到越南游击队的袭击,越南游击队潜伏在越南人民中打击美军。阿拉伯游击队却不可能潜伏在以色列人民中打击以军。本国游击队潜伏在本国打击外国正规军才能取胜。
法塔赫、哈马斯和黎巴嫩真主党等都相对集中,容易遭到以色列军队的围剿。游击队的基本特点就是分散。外国游击队如何在本国周边打败本国正规军呢?人类战争史上还没有这个先例,法塔赫、哈马斯和黎巴嫩真主党也不可能开创这个先例。由于不能近身作战,法塔赫、哈马斯和黎巴嫩真主党只能进行远距袭扰。阿拉伯游击队的主战武器应该是单兵火箭筒、单兵导弹和多管火箭炮。阿拉伯游击队应该在以色列边境地区用火箭弹和单兵导弹轮番袭扰以色列,365天每天不断。每天的行动只出动1—3个人即可。
阿拉伯游击队应该购买多管火箭炮。射程40公里以上的40管火箭炮不定期向以色列开火会让以色列非常头痛。使用多管火箭炮时需要出动5—10人。在以色列边境地区部署100门多管火箭炮,100门齐射可以给以色列造成恐慌。
外国游击队的远距袭扰必须不停歇,持之以恒且时常有大规模袭击才能让本国正规军感到头痛。断断续续的小打小闹就像自杀式袭击一样不可取。游击队必须分散,反应迅速。游击队的基地和军火库应该在周边国家的纵深地区,而不是在靠近边境的地区。游击队主力躲在周边国家的纵深地区,时常派人在边境地区进行袭扰。正规军要重创游击队就必须侵略周边国家,通过游击队力量分散而薄弱的浅近纵深到达游击队主力所在的纵深地区。如果C国游击队无法潜伏在B国作战,那么用A国的人民作掩护躲在A国的纵深地区派人在AB两国边境袭扰B国是C国游击队袭扰B国的最佳策略。
A国游击队潜伏在A国打击B国侵略军是可以获胜的。C国游击队在B国外部袭扰B国是难以取胜的。
海湾战争 伊拉克崛起的困扰:入侵科威特
伊拉克崛起的困扰
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伊拉克和科威特围绕主权和边界问题存有争端。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两伊战争的结束和世界两极体系的瓦解,伊拉克和科威特争端又突出起来。伊拉克希望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迅速实现国家的发展,具体说就是解决长期困扰它的出海口问题,免除两伊战争中欠下的巨额债务,成为海湾的地区性强国。
1990年7月,伊拉克在向科威特提出一系列要求遭到拒绝后,定下了以武力吞并科威特的决心。
伊拉克侵占科威特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夺占科威特,勾销所欠科威特的巨额债务,并用这个“金库”来解决由于连绵8年的两伊战争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危机;夺占科威特,可将其海岸线从50公里延展至213公里,从而大大改善其海军的活动领域和石油出口及其他对外贸易的海上通道;通过吞并科威特,解决两国长期以来存在的边界争议问题及由此带来的边界地区石油开发争端;夺占科威特,还可以“杀鸡儆猴”,起到震慑海湾国家及其他中东国家的作用,为其争夺阿拉伯世界领导地位,称霸中东地区扫平道路。
伊拉克侵占科威特
1990年8月2日凌晨1时(科威特时间),在经过周密准备之后,在空军、海军、两栖作战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的密切支援和配合下,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三个师越过科威特边境,向科威特发起了突然进攻。与此同时,一支特种作战部队从海上对科威特市实施直升机突击。由1个机械化步兵师和1个装甲师编成的主攻部队,沿萨夫万——阿卜代利——科威特市之轴线实施进攻,在350余辆坦克的引导下,首先向南攻占贾赫腊山口,然后折向东进攻科威特市。由另1个装甲师编成的助攻部队,在主攻部队西侧向南进攻,在贾赫腊山口与主攻部队会合后,继续南下,在通往沙特边界的主要通道上建立阻击阵地。5时30分,东西对进的主攻部队与特种作战部队在科威特市会合。上午9时,伊军基本控制科威特市。经过约14小时的城市战斗,下午7时,伊军完全占领了科威特首都。随后继续发展进攻,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进入科威特。8月3日下午4时,伊军占领了科威特全境。至8月6日,进入科威特的伊军达到约20万人,坦克2000余辆。8月8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宣布吞并科威特,将其划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并称它“永远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科威特势单力孤,加上对伊军的突然袭击毫无准备,只进行了微弱的抵抗。约20000人的科军,只有5000余人撤到了沙特阿拉伯,其余部队溃散或投降。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萨巴赫仓促中携部分王室成员逃到附近美国军舰上。埃米尔的胞弟法赫德亲王在保卫王宫的战斗中阵亡。
石油牵动世界
波斯湾简称海湾,位于西亚中部。中东的五大产油国沙特、科威特、伊拉克、伊朗和阿联酋均在海湾地区。世界20个特大油田,有11个在海湾地区。
截至1990年1月,海湾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6517亿桶,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10015亿桶的65%,天然气24兆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资源总和的13。7%。日产石油约1450万桶,约占世界石油日产量(6360万桶)的23%;每天出口石油约1200万桶,约占世界石油日出口量(2800万桶)的43%。
美国、西欧、日本进口的石油,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海湾地区。据美国能源情报统计,1990年第一季度美国日净进口石油量为766。1万桶,其中206。4万桶来自海湾地区,占26。9%;西欧日进口石油823。5万桶,其中从海湾地区进口427。6万桶,占51。9%;日本日进口石油548万桶,其中从海湾地区进口354万桶,占64。6%。
石油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血液”,同时也是现代军队的驱动力。如果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后进而占领沙特阿拉伯,就可控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石油资源,这犹如卡住了西方主要工业国的咽喉。萨达姆利用手中的石油武器,可以摆布西方工业国家的经济发展,并可以进而对它们指手划脚。这是美国和其他一些主要工业国家所绝对不能容忍的。
此外,科威特是世界上少有的富国,它在国外的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另外在西方重要工业中还持有多达数百亿美元的股份。如果这些资财被伊拉克抽走,也将给西方经济造成巨额损失。
国际社会普遍强烈反对侵略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引起了全世界极大震惊。联合国先后多次通过反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对伊实施制裁的决议。反应最为强烈的当属在海湾地区具有巨大经济利益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国际关系始终是一种利害关系。就在伊军侵入科威特的第一天,美国总统布什就发表讲话,谴责伊拉克的行动是“赤裸裸的侵略”,对美国的国家利益“构成了真正的威胁”,并宣布冻结伊拉克和科威特在美国的所有资产。同时作出了强烈的军事反应,2个航母战斗群在伊入侵科后不到1小时即受命驶向海湾。
苏联一改战后40年在世界地区性冲突上持与美对立立场的常态。8月3日美苏达成共识,并发表《联合声明》,要求伊拉克“无条件地从科威特撤军”,“充分恢复科威特的主权、合法政权和领土完整”。这与美国对伊拉克的政策目标完全一致。同一天,苏联政府就停止了对伊拉克的武器供应与军事援助。
世界其他绝大多数国家或国际组织都对伊拉克的入侵作出了迅速的反应,普遍强烈抵制和谴责伊拉克的侵略行为。
联合国安理会和各成员国对海湾危机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异常迅速且几乎完全一致的反应。8月2日,联合国安理会就以14票赞成,0票反对,1票弃权,通过了谴责伊拉克违反联合国宪章,要求其撤军的第660号决议。从8月日至11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了12个谴责和制裁伊拉克的决议。这些决议,使伊拉克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处于极端孤立的地位。其中的第678号决议,规定了伊拉克必须撤军的最后期限为1991年1月15日,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伊拉克如不撤军,决议授权联合国会员国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来执行联合国通过的各项决议,这就为以美国为首的38国组成联军出兵海湾,用武力解决这场危机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国际社会为化解这场危机作了极大的努力。许多国家的领导人从中斡旋,设计出多种调解方案,联合国秘书长亦亲抵巴格达做伊拉克的工作,希望伊从科撤军。但所有这些努力都未能使伊拉克改变立场。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美苏关系缓和,地区冲突中美苏对立的阴影消失
二战后40多年的时间里,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以及各自争夺霸权的需要,几乎在所有地区性冲突中,人们都能看到美苏争夺和对立的影子。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改革和新思维,积极向西方靠拢,在政治、军事、外交上放弃与美对立的立场。伊拉克的举动,无形中进一步推动着苏美间接触的愿望。虽然伊拉克是苏联在中东经营多年的为数不多的亲密盟国之一,但为了避免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对伊立场上的对立,苏联宁愿牺牲伊拉克这个昔日的盟国。在对伊拉克问题上,苏联与美国合作的态度使美国总统布什感到“非常满意”,并称这是“美苏战后在地区冲突上首次结成同盟”。美苏对海湾危机基本立场上的一致,使联合国安理会得以顺利地通过了一系列制裁伊拉克的决议。虽然苏联没有直接派兵参加对伊作战,但它对美国组织多国部队出兵海湾的支持态度,使美国可以毫无顾忌地采取各种军事行动。
海湾战争 沙漠盾牌:战争可以避免
1990年8月2日和3日,美国总统布什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对策。会议最终决定,采取大规模军事部署行动,以迫使伊拉克撤军,并为必要时采取军事打击行动做好准备。根据这一精神,负责中东地区防务的美军中央总部拟定了“沙漠盾牌”行动计划。
8月7日凌晨2时(美国东部时间),布什总统正式批准了该计划。
“沙漠盾牌”行动计划拟分两个阶段向海湾地区部署部队。第一阶段用3至4个月时间(17周)部署24万人的部队及其建制装备,以使该地区美军和其他出兵国家部队兵力达到同伊军大致相抗衡的水平。第二阶段将视形势发展继续增兵,以使兵力达到足以将伊军赶出科威特的水平。第一阶段部署,又将根据伊军有可能在短期内向沙特发动进攻的形势,首先在沙特的朱拜勒和宰赫兰一线部署快速反应部队和空中打击力量,建立机动防御,采取“以空间换时间”战略,挡住伊军可能的进攻,保证后续部队陆续抵达和部署。
计划确定后,美军制定了具体部署方案,最大限度出动了运输司令部所辖战略运输工具,动员了后备和民用运输力量,同时,进行了后备役征召和编组。其他出兵国家也展开了各自的部署行动。经过紧张行动,分别于11月8日和11月底完成了两个阶段的部署。是时,美军在海湾地区的总兵力达到43万人,其中陆军26万人,海军5万人,空军4万人,海军陆战队8万人。主要武器装备有:坦克1200辆,装甲车2000辆,作战飞机1300架,直升机1500架,军舰100余艘。
其他国家出动的总兵力达50万人。部分未出兵国家提供了武器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