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现代战争-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43年1月,盟国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正式制定了旨在摧毁德国的军事、经济和工业力量的大规模空中轰炸计划。会议就美英两国对德的战略轰炸进行了分工。皇家空军在夜间“不加限制”地对德国城镇目标进行“面积轰炸”。美军第8航空队在白天对德国的军事设施进行精确轰炸。

    美军对军事目标的精确轰炸比英军实施的大面积轰炸要艰巨得多。美军第8航空队的基地建在英国,拥有被誉为“空中堡垒”的B…17轰炸机群。B…17是波音公司为美国陆军航空队研制的一种全金属结构的重型轰炸机,能够挂载近8吨的炸弹。B…17配备的诺登投弹瞄准器能在万米高空对目标进行精确轰炸。B…17尽可能多地安装了机载机枪,以提高自卫火力强度。美国的军事理论家自信地认为B…17不再需要战斗机护航。

    1943年8月17日下午1点,美军第8航空队230架B…17对德国施魏因福特的滚珠轴承厂进行了轰炸。因为每一件军事产品的零部件中都会用到滚珠轴承,所以美军把滚珠轴承厂作为一个非常理想的轰炸目标。德国防空指挥部派出所有能升空的战机进行拦截,这些没有护航的轰炸机群损失惨重,36架B…17被德军击落。但这次轰炸摧毁了德国30%的轴承生产能力,使德国的坦克和飞机的生产大幅度减少。

    1943年10月14日,美军第8航空队再次空袭了施魏因福特的滚珠轴承厂。美军又损失了60架B…17战斗机。没有哪支部队可以承受连续的严重损失,在接下来的3个月里,美军被迫停止进攻。高昂的代价使美军意识到,没有战斗机护航的轰炸行动是错误的。

    盟军的P…47霹雳战机和P…38雷霆战机航程有限,不能陪同轰炸机深入到德国腹地。直到1944年初P…51野马战机在的问世才解决了轰炸机的护航问题。

    柏林轰炸战

    1943年8月23日夜,英军出动了727架轰炸机空袭柏林。从此,英军每晚对柏林进行重型轰炸。轰炸持续了4个月,德国严密的地面炮火和空中防御系统使英军轰炸机的损失不断增加。但哈里斯认为:“我们可以炸遍整个柏林,也许这将损失我们400到500架的飞机,但这样做可以使德国输掉整场战争。”

    从1943年11月到1944年3月,哈里斯出动了2万多架次飞机对柏林进行了35次集中轰炸,轰炸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1047架飞机被击毁,1682架飞机被击伤。轰炸机司令部的士气开始低落,空军指挥部对哈里斯的柏林轰炸战也反应冷淡。

    1944年初,盟军决定将空军的任务由战略空袭德国城市转为支援诺曼底登陆。盟军轰炸机的主要目标由德国本土的战略目标转为法国和比利时的交通运输线。盟军轰炸机成功地摧毁了指定的交通设施,而且极大地削弱了德国空军在法国北部的力量。

    轰炸机制胜

    1944年9月,盟军轰炸机又开始了对德国的战略轰炸。

    1944年11月,持续不断的大规模轰炸阻碍了德国的燃料供应,德国的石油产量只有战前的5%。由于燃料不足,德国经济几乎陷于瘫痪状态。德国地面上的基础设施不断地遭到破坏。轰炸让所有的德国城市都变成了一片废墟,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失去了赢得这场战争的信心。德国空军将剩余的战斗机全部派上了天空,用来阻截英美轰炸机,但美军用于护航的P…51野马战斗机彻底击毁了它们。

    1944年的德国空军彻底丧失了制空权。

    1944年1月到4月间,1000多名德军飞行员在本土防空战中战死。

    1944年5月,德军能够升空作战的飞机不足300架。

    截止1945年4月16日,盟军先后对德国进行了近45万次的战略轰炸,出动飞机400多万架次,投弹270万吨。轰炸严重破坏了德国的战争潜力,对战争的进程乃至全局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1942年到战争结束,英国皇家空军有72000多名空勤人员阵亡,美国有58000多名空勤人员阵亡。

    空中征服

    盟军持续不断的大规模战略轰炸是德军在战争后期大溃败的主要原因。苏德战场消耗和摧毁了德军的战斗力,战略轰炸摧毁了德军战斗力的再生能力。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三个:战斗力、战斗力的再生能力和战斗意志。战斗意志往往是不能被直接摧毁的。敌人往往在战斗力受到重创之后就会丧失战斗意志。但是,顽固的敌人要战斗力丧失殆尽后才会丧失战斗意志。在大国之间的战争中,只有摧毁敌人的战斗力的再生能力才能让敌人的战斗力丧失殆尽。

    现役军人和现役武器装备构成战斗力,后备兵源、科研人员和武器装备的生产体系构成战斗力的再生能力,领导人意志、将军意志、士兵士气和国民意愿构成战斗意志。只要武器装备的生产体系被打断就可以摧毁敌人的战斗力的再生能力,用不着也没有必要摧毁整个武器装备的生产体系。只要使领导人、将军、士兵或国民之中的一方的屈服就可以瓦解敌人的战斗意志。摧毁敌人所有的发电站就可以把敌人的武器装备的生产体系打断,没有电能敌人连一把手枪也制造不出来。摧毁敌人的供电线路和设施比摧毁发电站更容易,但供电线路和设施比发电站更容易修复。

    从空中征服一个国家,只需要将其武装力量和所有基础设施摧毁即可。没有武装力量就没有国家和政权可言。没有基础设施,一个国家就不能正常运行和发展,其所有国民都会屈服。空中征服讲究精确摧毁。首先是精确解除敌人的战斗力,然后是精确解除敌人的战斗力再生能力,最后是精确摧毁敌人的基础设施。

    要在第一时间精确解除敌人的战斗力,必须使用导弹闪击战。卫星和大型雷达站是敌人的眼睛,机场和航空母舰是敌人信心的支柱,导弹基地是敌人反攻的利器。如果实力强大就在第一时间把敌人的卫星、大型雷达站、机场、航空母舰和导弹基地全部摧毁。如果实力不够,一般按照卫星、大型雷达站、机场、航空母舰和导弹基地的顺序进行摧毁。如果敌人也深谙导弹闪击战,那么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量身摧毁。在探测技术发达的现在和未来,使用飞机、舰艇和坦克都难以达成闪击的效果。只有导弹,特别是隐形导弹可能达成闪击的效果。

    盟军在德国累计投下了270万吨炸弹,相当于135颗2万吨当量的原子弹。导弹闪击战必须使用导弹雨战术,在第一时间尽可能多地发射导弹。第一批导弹应该来自太空中的卫星、水面舰艇、潜艇和地面,必须在战争开始后30分钟内摧毁目标。这些导弹一般是远程的大型导弹。第二批导弹应该来自飞机,大量飞机升空后扑向目标,在目标进入导弹射程后发射导弹,这些导弹必须在战争开始后60分钟内摧毁目标。这些导弹一般是远程和中程空射导弹。第三批导弹应该是近程空射导弹。导弹闪击战至少要求在30分钟内用1万枚大型导弹把10万吨超级炸药投送到敌国。10万吨超级炸药的威力必须相当于100万吨TNT炸药的威力。30分钟100万吨TNT炸药的精确爆炸是精确解除一个大国的战斗力的基本保障。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能精确解除敌人的战斗力,也不利于战后化敌为友,更违反人道主义精神。

    30分钟100万吨TNT炸药精确爆炸,60分钟又100万吨TNT炸药精确爆炸,24小时内又200万吨TNT炸药精确爆炸。400万吨TNT炸药精确爆炸可以在一天之内征服一个大国,这400万吨TNT炸药将有300万吨靠导弹运载,100万吨靠炸弹运载。这400万吨TNT炸药有150万吨来自从卫星、水面舰艇、潜艇和地面发射的导弹,有150万吨来自从空中发射的导弹,有100万吨来自空中的炸弹,也就是说250万吨来自空中。这就是空中征服的一个例子。

    威力是TNT炸药10倍以上的炸药或结构是至关重要的。威力为TNT炸药100倍的炸药或结构是可以获得的,但1000倍就很难了。因为1千克铀的威力也只有1千克TNT威力的1万倍左右。化学成分和结构的进步很难获得1000倍于TNT炸药的威力。

    (欢迎阅读我的另一本书《未来战争论》,已经完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 大西洋海战1:水面战争

    1939年,英国商船队的总吨位为2100万吨,占世界商船总吨位的三分之一。每天有1500艘英国船只在大西洋上航行。英国皇家海军是规模最大的海上力量,英国皇家海军的海军基地几乎遍布全球。英国皇家海军有本土舰队、远东舰队、地中海舰队和后备舰队共4支舰队,19万人,战列舰12艘、航空母舰8艘和战列巡洋舰3艘,舰艇总吨位约130万吨。大西洋航线是英国最重要的生命线,英国皇家海军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确保大西洋航线的安全。

    1939年,德国海军拥有战列舰4艘、袖珍战列舰3艘、巡洋舰9艘、潜艇56艘,舰艇总吨位35万吨,总兵力约16万人。德国海军的实力与英国相差悬殊。希特勒希望德国海军能够强大到可以和皇家海军直接对决的程度,但海军总司令雷德尔上将却坚持认为,由于《凡尔赛条约》对德国军备的严格限制,水面舰只无法与英国抗衡,德国应该集中力量切断英国的生命线即阻断英国的海上贸易。因此,德国海军的主要任务是袭击有舰队护航的英国商船队,而不是与皇家海军决战。

    雷德尔提出了袖珍战列舰的概念。袖珍战列舰的装甲非常薄,但火力强,速度快,能够灵活、快速地对商船发起猛烈攻击。战争初期,皇家海军打算引出德国海军的主力舰队进行决战,并一举将它摧毁,而德国海军却避免决战。

    “施佩伯爵”号袖珍战列舰

    1939年9月,德国战舰开始袭扰英国的海上贸易。袖珍战列舰“施佩伯爵”号在南大西洋和印度洋海域多次击沉英国商船,给英国的船运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939年12月,英国和法国派出3艘巡洋舰在普拉河口拦截并攻击了“施佩伯爵”号。受伤的“施佩伯爵”号逃入乌拉圭的港口,但遭到了乌拉圭当局的驱逐。“施佩伯爵”号不得不在4天后驶出港口引爆自沉。

    1940年8月17日,希特勒宣布对英国进行全面封锁,并警告说将在没有任何警示的条件下击沉中立国的商船。德国袖珍战列舰“舍尔海军上将”号一次出航就击沉了17艘盟国商船。

    英国缺少合适的护航舰,离开了本国水域的商船队,通常只有一艘由商船改造的巡洋舰护航。海上航运的损失使英国人的生活更加困难,国内实行了严格的食物配给制。挪威和法国的沦陷使德国占据了那里的重要港口并建立了舰艇基地,战争态势变得对德国有利起来。雷德尔感到动用重型战舰的时候到了。

    “俾斯麦”号战列舰

    “俾斯麦”号是德国海军最引以为骄傲的战列舰,舰上配有12门火炮(包括8门381毫米主炮)和44门高射炮,号称20世纪40年代世界上最新式、最强大的战舰。它的速度比英国同类舰船更快。

    1941年5月19日,“俾斯麦”号在“欧根亲王”号重型巡洋舰的伴随下,驶出格丁尼亚港,首次出航,前往大西洋破坏英国海运航线。

    1941年5月21日,一架皇家空军的飞机在大西洋的北部海域发现了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英国海军调遣“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和“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进行拦截。

    1941年5月24日,“俾斯麦”号仅用几分钟就将“胡德”号付之一炬,还击伤了“威尔士亲王”号。但是“俾斯麦”号也中弹负伤导致航速下降、燃油流失。随后“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分开航行,使英军无法知道它们的行踪。

    击沉了“胡德”号就如同击碎了英国人的心,这条20年来一直被英国海军界认为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舰竟如此不堪一击。英国人无法忍受这个屈辱的事实。英国海军司令部决定集中最大优势,不惜一切代价围歼“俾斯麦”号。直布罗陀海域的H舰队接到调令,北上追击“俾斯麦”号。“胡德”号沉没6个小时后,16艘战列舰和大批“剑鱼”式鱼雷轰炸机直接加入了这场追击。

    1941年5月26日上午,一架英国水上飞机发现了“俾斯麦”号。

    1941年5月27日,从H舰队“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剑鱼”式飞机击中了“俾斯麦”号。“俾斯麦”号的船舵被摧毁无法操舵。

    1941年5月28日,英国舰队赶到,对“俾斯麦”号群起围攻。“俾斯麦”号的上层结构几乎全被摧毁,但船体仍大致完好。在完全丧失战斗力的情况下,为避免该舰被英军掳获,舰长最後下令其自沉于距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