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妇人中风诸症
校注妇人良方卷三 妇人中风诸症
宋 临川 陈自明良甫编辑 明 古吴 薛 己立斋补注 鄞县 曹赤电炳章圈校
方论第一
夫中风者。因内虚而中之也。盖风为四时八方之气。常以冬至之日。自坎而起。从其乡来者。主长养万物。否则名为虚风。贼害万物。从背而入。或中腑。或中脏。或中血脉经络。其症或肢体不遂。或手足偏枯。或痰涎壅塞。或口眼歪斜。或牙关紧急。或腰背反张。若眼开口闭。涎流失音者。难治。如眼闭口开。鼾睡遗尿者死。中风中气。皆用苏合香丸。中气用三生饮。若作风治。百无一生。
愚按、中风者。即内经所谓偏枯、风痱、风懿、风痹是也。而有中腑、中脏、中血脉之分焉。夫中腑者为在表。中脏者为在里。中血脉者为在中。在表者宜微汗。在里者宜微下。在中者宜调荣。中腑者多着四肢。如手足拘急不仁。恶风寒。此数者病浅。皆易治。用加减续命汤之类。中脏者多滞九窍。如眼瞀者。中于肝。舌不能言者。中于心。唇缓便秘者。中于脾。鼻塞者。中于肺。耳聋者。中于肾。此数者病深。多难治。中血脉者。外无六经之证。内无便溺之阻。肢不能举。口不能言。用大秦艽汤主之。中腑者。多兼中脏。如左关脉浮弦。面目青。左胁偏痛。筋脉拘急。目瞤。头目眩。手足不收。坐踞不得。此中胆兼中肝也。用犀角散之类。如左寸脉浮洪。面舌赤。汗多恶风。心神颠倒。言语蹇涩。舌强口乾。忪悸恍惚。此中小肠兼中心也。用麻黄散之类。如右关脉浮缓。或浮大。面唇黄。汗多恶风。口㖞语涩。身重。怠惰嗜卧。肌肤不仁。皮肉瞤动。腹膨不食此中胃兼中脾也。用防风散之类。如右寸脉浮涩而短。面色白。鼻流清涕多喘。胸中冒闷短气。自汗声嘶。四肢痿弱。此中大肠兼中肺也。用五味子汤之类。如左尺脉浮滑。面目黧黑。腰脊痛引小腹。不能俛仰。两耳虚鸣。骨节疼痛。足痿善恐。此中膀胱兼中肾也。用触活散之类。此皆言真中风也。而有气血之分焉。盖气虚而中者。繇元气虚而贼风袭之。则右手足不仁。用六君子汤。加钩藤、姜汁、竹沥。血虚而中者。繇阴血虚而贼风袭之。则左手足不仁。用四物汤。加钩藤、竹沥、姜汁。气血俱虚而中者。则左右手足皆不仁也。用八珍汤。加钩藤、姜汁、竹沥。其与中风相类者。则有中寒、中湿、中火、中气食厥、劳伤、房劳等症。如中于寒者。谓冬月卒中寒气。昏冒口噤。肢挛恶寒。脉浮紧。用麻黄桂枝理中汤之类。中于暑者。谓夏月卒冒炎暑。昏冒痿厥。吐泻喘满。用十味香薷饮之类。中于湿者。丹溪所谓东南之人。多因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用清燥汤之类。加竹沥、姜汁。中于火者。河问所谓非肝木之风内中。六淫之邪外侵。良繇五志过极。火盛水衰。热气怫郁。昏冒而卒仆也。用六味丸、四君子、独参汤之类。内有恚怒伤肝。火动上炎者。用柴胡汤之类。中于气者。繇七情过极。气厥昏冒。或牙关紧急。用苏合香丸之类。误作风治者死。食厥者。过于饮食。胃气自伤。不能运化。故昏冒也。用六君子。加木香。劳伤者。过于劳役。耗损元气。脾胃虚衰。不任风寒。故昏冒也。用补中益气汤。房劳者。因肾虚精耗。气不归源。故昏冒也。用六味丸。此皆类中风者也。夫内经主于风。河间主于火。东垣主于气。丹溪主于湿。愚之斯论。僭补前人之阙也。若夫地之南北。人之虚实。固有不同。其男子女人。大略相似。当与后论参看通变治之。附治验
靳阁老夫人。先胸胁胀痛。后四肢不收。自汗如水。小便自遗。大便不实。口紧目瞤。饮食颇进。十余日矣。或以为中脏。公甚忧。余曰非也。若风既中脏。真气既脱。恶症既见。祸在反掌。焉能延之。乃候其色。面目俱赤。而面或青。诊其脉。左三部洪数。惟肝尤甚。余曰。胸乳胀痛。肝经血虚。肝气否塞也。四肢不收。肝经血虚。不能养筋也。自汗不止。肝经风热。津液妄泄也。小便自遗。肝经热甚。阴挺失脏也。大便不实。肝木炽盛。克脾土也。遂用犀角散四剂。诸症顿愈。又用加味逍遥散。调理而安。后因郁怒。前症复作。兼发热呕吐。饮食少思。月经不止。此木盛克土。而脾不能摄血也。用加味归脾汤为主。佐以加味逍遥散。调补肝脾之气。清和肝脾之血而愈。后每遇怒。或睡中手足抽搐。复用前药即愈。
大参朱云溪母。于九月内。忽仆地痰沫。不省人事。唇口㖞斜。左目紧小。或用痰血之剂。其势稍缓。至次年四月初。其病复作。仍进前药。势亦渐缓。至六月终。病乃大作。小便自遗。或谓风中于脏。以为不治。余诊之。左关弦洪而数。此属肝火血燥也。遂用六味丸。加五味、麦门、芎、归。一剂而饮食顿进。小便顿调。随用补中益气。加茯苓、山栀、钩藤、丹皮而安。至十月。复以伤食腹痛作泻。左目仍小。两关尺脉弦洪鼓指。予以六君加木香、吴茱、升麻、柴胡。一剂而痛泻俱缓。复以六君加肉果、故纸一剂。诸脉顿平。痛泻俱止。余谓左关弦洪。繇肝火血燥。故左目紧小。右关弦洪。繇肝邪乘脾。故唇口㖞斜。腹痛作泻。二尺鼓指。繇元气下陷。设以目紧口㖞。误作风中。投以风药。以腹痛泄泻。误作积滞。投以峻剂。复耗元气。为害甚矣。后以阳虚恶寒。围火过热。致痰喘。误服寒剂而卒。
一归人因怒仆地。语言蹇涩。口眼㖞斜。四肢拘急。汗出遗尿。六脉洪大。肝脉尤甚。皆繇肝火炽盛。盖肝主小便。因热甚而自遗也。用加味逍遥散。加钩藤。及六味丸寻愈。
一老妇两臂不遂。语言蹇涩。服袪风之药。反致筋挛骨痛。余谓此肝火血虚所致。用八珍汤补气血。用地黄丸补肾水。佐以排风汤。年余而愈。
一妇人经行。口眼歪斜。痰涎壅盛。此血虚而肝火动。用加味逍遥散。加牡丹皮治之。寻愈。后因饮食停滞。口吐痰涎。此脾气虚。不能摄涎归经也。用六君子二十余剂而安。
一妇人因怒。口眼歪斜。痰涎上涌。口噤发搐。此脾肺气虚而肝木旺。用六君子。加木香、钩藤、柴胡治之。渐愈。又用加味归脾汤。调理而安。
一产妇勤于女工。忽仆地。牙关紧急。痰喘气粗。四肢不遂。此气血虚而发痉。朝用补中益气汤。加茯苓、半夏。夕用八珍汤。加半夏。各三十余剂。不应。此气血之未复。药之未及也。仍用前二汤。又五十余剂寻愈。
一妇人素有内热。月经不调。经行后。四肢不能伸。卧床半载。或用风湿痰火之剂。不效。其脉浮缓。按之则涩。名曰瘈症。属风寒所乘。用加味逍遥散。加肉桂、防风。四剂顿愈。更以八珍汤。调理两月余而瘥。
一妇人素经行后期。因劳怒四肢不能屈。名曰疭症。此血虚而风热所乘。先用八珍汤。加钩藤、柴胡渐愈。更佐以加味逍遥散。调理而痊。
一妇人四肢挛屈。烦痛自汗。小便短少。畏见风寒。脉浮弦缓。此气血虚而风寒湿热相搏。先用东垣清燥汤。渐愈。再用加味逍遥散。及八珍汤。加牡丹皮而痊。
一妇人素有火。忽然昏瞆。瘈疭抽搐。善伸数欠。四肢筋挛。痰涎上升。此肺金燥甚。血液衰少而然也。用清燥汤、六味丸。兼服寻愈。
一妇人肢节作痛。不能转侧恶见风寒。自汗盗汗。小便短少。虽夏亦不去衣。其脉浮紧。此风寒客于太阳经。用甘草附子汤。一剂而瘥。
一妇人因怒发搐。呕吐痰涎口噤昏愦。气口脉大于人迎。此气滞而食厥。用平胃散。加茯苓、半夏、木香治之而苏。更以六君子加木香渐愈。乃去木香。又二十余剂而痊。
一妇人元气素虚。劳则体麻发热。痰气上攻。或用乌药顺气散袪风化痰丸之类。肢体痿软。痰涎自出。面色痿黄。形体倦怠。而脾肺二脉虚甚。此气虚而类风。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十全大补汤。渐愈。又用加味归脾汤。调理寻愈。
一妇人体肥胖。头目眩晕。肢体麻木。腿足痿软。自汗身重。其脉滑数。按之沉缓。此湿热乘虚也。用清燥羌活二汤渐愈更佐以加味逍遥散全愈。
一妇人口眼歪斜。四肢拘急。痰涎不利而恶风寒其脉浮紧。此风寒客于手足阳明二经。先用省风汤二剂。后用秦艽升麻汤而愈。
一妇人素性急。患肝风之症。常服搜风顺气丸、秦艽汤之类。后大怒吐血。唇口牵紧。小便频数。或时自遗。余以为肝火旺而血妄行。遂用小柴胡汤。加山栀、牡丹皮渐愈。五年之后。又大怒吐血。误服降火袪风化痰之剂。大便频数。胸满少食。用清气化痰之剂。呕而不食。头晕口乾。不时吐痰。用导痰降火之类。痰出如涌。四肢常冷。余曰。呕而不食。胃气虚弱也。头晕口乾。中气不能上升也。痰出如涌。脾气不能摄涎也。四肢逆冷。脾气不能运行也。用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治之。诸症渐愈。又用加味归脾汤。兼服而安。
鸿胪王继之室人。素有癎症。遇劳役怒气则发。良久自省。一日因饮食劳役失宜。发而半日方省。不能言语。或以为风中于脏。用袪风化痰顺气之剂。及牛黄清心丸。病益甚。六脉浮大。两寸虚而不及本部。且进饮食。余曰。此脾胃之气伤也。若风中于脏。祸在反掌。彼不信。仍用风药。后果卒。
妇人吐痰头晕。肢体麻木。见第四卷 娠妇发搐似中风。见第十四卷 产后发痉似中风。见第十九卷 男子诸症见内科摘要
排风汤 治风邪入脏。狂言妄语。
白鲜皮 白术 白芍药炒 桂心川芎 当归 防风 杏仁去皮尖炒 甘草各二两 白茯苓 麻黄去节 独活各二两
三生饮 治卒中不省。口眼㖞斜。痰壅喉响。无问外感内伤。痰涎食厥。气虚眩晕。但六脉沉。悉有神效。
生南星 生乌头去皮尖 生附子各半两去皮 木香一钱
右每服半两。姜水煎。不省人事。以细辛、皂角末少许吹鼻中。得嚏进药。气盛只用南星五钱。生姜十四片。煎饮之。名星姜饮。
愚按、三生饮乃行经络。治寒痰之良药。斩关夺旗之神剂。每服必用人参两许。驱其外邪。而补其真气。否则不惟无益。适以取败。观先哲用耆附、术附等汤。其义可见。
加减小续命汤 治中风半身不遂。口眼㖞斜。手足战掉。语言蹇涩。神思昏乱。筋挛骨痛。或脚气缓弱。阴晦复作。
麻黄去节根 防己 人参 黄芩炒 桂心 甘草炒 白芍药 川芎杏仁各一两 附子炮半两 防风一两半
右每服五钱。姜枣水煎。 精神恍惚。加茯苓、远志。 有热。去附子。加芍药。 心烦。加犀角半两。 骨冷痛。加桂附。 呕逆腹胀。加人参、半夏一两。 躁闷便涩。去附子。加芍药一两。竹沥一合。 脏寒下利。去防己、黄芩。加附子、白术一两。 自汗。去麻黄、杏仁。加白术一两。 脚弱。加牛膝、石斛一两。 身痛。加秦艽一两。 腰痛。加桃仁、杜仲半两。 失音。加杏仁一两。
小引风汤
防风 独活 细辛 川芎 五味子杵炒 白茯苓 人参 白芍药焙 白术炒 甘草等分
右每服五钱。姜三片。杏仁五个。水煎服。加麻黄、苁蓉、附子、当归、羚羊角等分。即大引风汤也。
必效竹沥汤 治中风痰涎壅盛。言语蹇滞。四肢缓纵。
秦艽 防风 独活 附子炮各一钱
右以水二盏。煎半盏。入生地汁、淡竹沥各半盏。再煎四五沸。作四服。病既去。以他药调治。未愈再服。最效。
星香汤 治中风痰盛。服热药不得者。
南星 木香等分
右每服四钱姜十片。水煎。
星附汤 治中风痰涎上攻。六脉沉伏。不知人事。
附子生用 南星生用各一两 木香半两
右每服四钱。姜水煎。 寒甚。加天雄、川乌。多灸关元、丹田二穴。附方
三化汤 治中风。外有六经之形症。先以加减续命汤治。内有便溺之阻隔者。此方主之。
厚朴姜汁炒 大黄酒蒸 枳实麸炒 羌活各八两
右每服一两。水煎。
秦艽汤 治中风外无六经之形症。内无便溺之阻隔。乃血弱不能养于筋。手足不能运。口强不能言。宜养血而筋自荣也。
秦艽 石膏各二两 甘草炒 川芎 当归 芍药炒 羌活 独活 防风 黄芩炒 白芷 生地黄 熟地黄自制 白茯苓 白术各两 细辛半两
右每服一两。水煎。 阴甫。加生姜七片。 春夏。加知母一两。
省风汤 治中风口噤。口眼㖞斜。筋脉挛急。抽掣疼痛。风热痰实。
防风 南星生用各四两 半夏水浸洗生用 黄芩炒 甘草生用各二两
右每服五钱。水煎。
大八风汤方见后
烧竹沥法 用新竹截尺许。作两片。用两砖对立。竹仰砖上。中以火烧之。两头沥自出。取荆沥亦然。
乌药顺气散 治风气骨节疼痛。遍身顽麻。手足瘫痪。言语蹇涩。宜先疎气道。后随证投药。
麻黄去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