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为王- 第8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两个人他不会调。”范睢竖起了两根手指。

“哪两个人?”

“第一个,檀锋,从他的话里话外可以听出来,他对檀锋还是很忌惮的,檀锋这个人,论起才干,不在路超之下,论起阴谋,也是一把好手,这样一个人的手下,路超是不敢用的。第二个人是白起的玄衣卫,这是王室近卫军,你即便送到路超哪里,他也不会用。路超会大量的调集地方卫军编入他的军队,这个人对自己有一种偏执的自信,他会自信的认为,这些地方卫军到了他手上,也会被练成一支劲旅。”

“此人带兵的确有一套。”明台苦笑道。

“让他在晋阳去与高远打吧,要钱给钱,给粮给粮,要什么我给什么。”范睢的眼神变得犀利之极。“而我要的,只是时间。”

看着范睢坚毅的神色,明台莫名的在心中也一下子充满了信心,看起来,范首辅比路超更阴险一些,也许,最后的胜家,一定会是眼前这个老人。

长平城一下子安静了下来,秦军虽然没有撤军,但却也没有再大举攻击,偶尔的攻击也是雷声大,雨点小,浅尝辄止,这种壮况,让赵希烈等人大惑不解,按说秦军应当大举进攻才对,因为时间对他们是不利的,汉国的援军正在源源不绝地向这里开拔,等到汉国大军抵达,那就轮到他们受虐了。

而更让赵希烈不理解的是,大王高远似乎早就料到了这种局面,每天都是悠闲的躲在屋子里研究着他的棋谱,自得其乐。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秦军的进攻完全停止了下来,在长平之战展开之后的第二十天,秦军突然大幅后撤,一直撤到了卢宾才停了下来,也直到这个时候,长平的赵军斥候终于探查到了详细的情况,秦军竟然在卢宾开始大规模地修建要塞,防御阵地。

秦军撤退的第二天,大汉王朝第一军区司令官许原率部抵达晋阳。随同许原抵达的是隶属大汉第一军区的第六军,军长颜海波,第八军,军长罗尉然,第九军,军长步兵。三个主战军兵力合计超过六万人,另外还加上了一个独立骑兵师,师长公孙义,辖下骑兵一万人。

“长平绞肉机计划,并不是现在就结束了,恰恰相反,从现在才真正算是开始。”回到晋阳城中的高远,看着集结在自己麾下的一众大将,笑着道。“我达到了目的,路超也达到了他的目的,接下来就是在这里持续地给秦军放血吧,一点一点地将他们的实力消耗在这片土地之上,许原来了,我也要走了,蒋老爷子已经给我来了无数封信了,几乎就是指着我的鼻子斥责我不务正业,躲在长平享清闲了。”

屋里一众大将都是哈哈大笑起来。

“接下来并不是急着向秦军进攻,我们要给他一定时间,让他调更多的军队过来嘛!”高远挥着手,恢谐地道,屋里再一次响起了笑声。

“接下来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希烈部下的整编,完成整编才能让我们的战斗力更加强大,希烈,你觉得怎么样?”

“大王所言极是。”赵希烈躬身道。

“很好,仗要打,但民政也不能放松,接下来政事堂会派出大批官员过来,有些事情也需要军队的配合,恢复上谷,晋阳等地的民生,让百姓安居乐业,这才是我们大汉军队战无不胜的源头。”

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继往开来(123)老臣子

翠屏山半山腰,一个个头戴藤帽的民夫们哧溜溜地从山坡之上滑下来,拔腿向着安全的地方跑去,示警的铜锣咣咣的敲响着,每九声为一个单元,连敲三遍之后,偌大的翠屏山已经看不到一个人影了。

远处,一个有些佝偻的身影凝视着翠屏山半山腰处那横亘的岩石,这是阻挡他的最后一个关口了,破除了他,整个大汉疆土东西的交通大动脉将正式贯通,感觉到一颗心儿在砰砰的跳动,郭荃轻轻地拍着胸口。

“准备!”一个雄壮的声音在吆喝着。

“点火!”

一点火星从地上弹跃而起,如果一个跳动的精灵,一路向上攀爬,燃烧了数十米之后,跳跃的精灵骤然分成了数十朵小花,以更快的速度向上飞舞。

远处,观察的人们纷纷堵住了耳朵,这样的场景在他们工作的地方已经无数次上演,他们已经很熟悉此时该怎么做了。郭荃没有堵耳朵,他微笑着,得意地看着那些跳动着的小精灵。

轰隆一声巨响,骤然之间天摇地动,山崖之上烟雾迷漫,无数的岩石伴随着烟雾飞起,一声接着一声,数十声如雷霆一般的爆炸依次响起,烟雾弥漫,遮住了他们头上的这一片晴空,身处其中,已是难辩东西南北,耳边尽是隆隆的响声与巨石滚落的声音,郭荃身后,数名卫兵跑到了郭荃的左右,将他牢牢地卫护在中间。

这位可是工部尚书,大汉位阶最高的官员之一,这场爆炸的威力远超了他们之前的想象,先前最多也不过就是单一的爆破,那里像今天这样的连环爆炸,要是一不小心伤了这位老尚书,只怕所有人都交不了差。

烟雾渐渐散去。翠屏山重新出现在众人的眼前,看着远方,所有的人突然都爆发出了震天的欢呼之声,横亘在大家面前的那片巨岩已经不复存在,从他们这里看过去,翠屏山的半山腰便像是被切了一刀一般,深深地凹陷了进去。

“清理爆破现场,清理碎石,浮石,分队前进!”一声声吼叫声响起。一个个藤帽从躺藏的地方跃将出来,提着工具,重新向着那片已被炸得面目全非的工地挺进。

郭荃微笑着转身,向着身后那一排排的工棚走去,最中间的一个便是他工作和休息的地方,作为一名工部尚书,他其实是不需要一直待在工地的,但这位已经老得有些身形佝偻的工部尚书却是数年如一日,一直坚持呆在第一线。他很清楚,自己的本事基本上都来自于实践经验,而蓟城的工部衙门,那些案牍工作。实在不是他能撑起来的,将那些日常的工作扔给了自己的副手,而他自己,却一直呆在最前沿的地方指挥着这条东西大动脉的修进。

整整两年。今天是最后一道关卡,也终于迈过去了,打通了翠屏山。便正式将辽东与辽西郡连接了起来,从今以后,自辽东三郡至辽西,将会有一条坦途大道穿越在崇山峻岭之间,这一条大道将把两地通行的日程缩短至少一半以上。辽东的矿产,粮食,以及无数的资源将顺着这条大道,源源不断地运进中原。

郭荃坐到了藤椅之上,瘦小的身躯几乎全埋了进去,浑身的骨头都感觉有些疼,特别是一双腿,很多时候,都有些不听使唤了。轻轻地捶着腿,郭荃从身边的案桌之上拿起一个小匣子,宝贝之极的抱在怀里,小心地打开,里面是厚厚的一叠文稿。

字写得很不好,或者一个刚刚小学毕业的学生,字迹也要比他写得更好一些,但这,却是郭荃这些年的心血,他以前是一个奴隶,年过五十才成为征东军中的一员,那也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因为在建筑之上丰富的经验,他成为了建设积石城的主要实施者。

想起当年,郭荃感慨万分,王上画出了一系列的草图交给他,然后他按照那些图纸一点一点,一片一片地将积石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终于建立了起来,那里,成为了汉国起飞的基地。而他,也是从哪里开始,名震天下。

从那时开始,那里有大型的建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汉王很多次召他回蓟城,他都摇头谢绝,坐在大堂里,天天与案卷打交道,那不是他能做到的,他也做不来,看着一张张文稿之上那鸡抓一般的字迹,郭荃笑了起来,真要用这个字迹在那一份份的案卷,报告之上签字,那可真是丢了老脸了。还是现在好,身边更多的是那些大字识不得一萝筐的工人,民夫。

从当官之后,他才开始认字,写字,只是多年下来,自己这一笔字,仍然是写得奇丑无比,这也不能怪我啊,我实在没有多少时间能花在练字之上,只要是那么一回事,让人认得就行了。他在心里笑道。

这个匣子里,装着他这十几年来的心血,所有的心得,经验,他都一笔一画地记下来,年长而久,终于装满了这个匣子。

大型的工程摧生了无数的发明,或大或小的发明太多,郭荃已经高得不太清了,但仍有很多让他记忆犹新,龙门吊,塔吊的发明,解决了转运,安装大型石料以及钢铸部件的问题,水泥的发明,使得硬化路面变得简单至极,为了节约架桥的成本,钢架桥梁应运而生,就在前不久,一帮专司建桥的大匠居然提出了索拉桥的提议。

有时候有些人提出的新方法,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郭荃却都是极力支持,从紧张的经费之中抽出一部分去让他们实验,让他们摸索,这些年来,虽然失败的是大多数,但却也有无数的新发明诞生出来,成为了大汉工程史上熠熠闪光的明星。

有多少人因此获得汉王的专门奖励他已经记不清了,有多少人因为新的发明而获得专利从而一跃成为富翁他也记不清了,人老了,这记忆力是当真不好了。

他轻轻地合上匣上,一年前汉王过来视察时,看了他的这些心得,当时他还为自己的一笔字的丑陋而羞涩不已,但大王在看了他的心得之后,却是惊为天人。

“郭大人啊,好好的将他写完,这就是我们大汉工程制造的典籍啊,百年或者千年之后,我或者被人忘记,但你却会因为这部书而被世人铭记。”

当时大王的话让他觉得无地自容,怎么可能有呢,不管是百年之后还是千年之后,大王怎么会被人忘记呢!如果没有大王,就没有郭荃,自然也不会有这些心得体会了。

自己这辈子真是值得了啊!积石城,大雁城,横贯大汉南北东西两条交通大动脉,都是出自己之手,自己是看着他们一点一点从无到有被修建出来的,而现在,他们都成了大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曾经的自己以为要烂死在积石山上,化为一团枯骨无声无息地消散在人间,当时的自己,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在进入天命之年后,人生的际遇竟然来了一个如此的剧变,现在的自己,算是功成名就吧!不但成为了天下最强大国家的一部之长,还有了一个温馨的家儿,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郭家后继有人呢。

就是苦了自己的妻子呢,小了自己差不多三十多岁,自己还常年不在家,安在蓟城的那个家,全靠她一个人操持了。

想到妻子那清秀的面容和儿子奔跑的身影,郭荃美美的笑了。

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真是有些累啊,外面不时响起小型的爆破之声,那是在清除最后的小障碍了,郭荃伸了一个懒腰,闭上了眼睛,真是要好好休息一下了,东西大动脉贯通,自己总算是完成了大王交给自己的任务,这一次可以安心地回到蓟城,然后向大王请辞,好好地回家去安享晚年了。

缓缓地吐出一口长气,郭荃闭上了眼睛。

工棚之外,忙碌依旧,远处的大道之上,一路人马自辽西向这边行来,郑均很是兴奋,作为辽西郡的郡守,东西大动脉的贯通于辽西而言,可是一件大事。

两条大动脉在辽西郡内交汇,必然将促成辽西成为这两条交通大动脉的一个运转枢纽,郑均的眼中,似乎已经看到一个繁荣的,蒸蒸日上的辽西。

现在的辽西在大汉整个的版图之中,已经没有了先前的重要性,如果不是这里是大王的起家之地,郑均相信,辽西的地位恐怕还要低一些,辽西郡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工业,这些都在积石郡,也不像大雁郡,琅琊郡是粮食产地,更不像天河郡是整个大汉王国的政治中心,因为蓟城就位于天河郡嘛。辽西的地位现在着实有些尴尬,上不上,下不下,卡在这里,让郑均觉得分外难受。

但东西交通大动脉一贯通的话,那可就大不一样了,两条大动脉在辽西郡内交汇,这里,将迎来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

今天是一个大日子,他一定要来向郭荃贺喜,也是感谢,正是这位不辞辛劳的老工部尚书,硬是将这条道路整整提前了一年完工,也让辽西大发展的日子提前了不少,现在辽西的地价,已开始翻着跟头地上涨了。

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继往开来(124)离世

翻身下马,径直走向郭荃的工棚,这里,郑均来了不是一次两次了,在去年冬天的时候,他曾来这里邀请郭荃去辽西城暂住,以避风雪,但郭荃婉言谢绝,坚持住在工地之上,盯着这最后一处难关的攻克,对于这样一位兢兢业业的老尚书,郑均是自叹不如。只能在后勤之上尽可能地满足郭荃的需要,这间工棚里的绝大数物事,都是郑均给郭荃置办过来的,刚到这里扎下营地的时候,郭荃的住所完全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

“郑郡守!”工棚门前,郭荃的侍卫躬身为礼。

“郭尚书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