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穿之宅斗克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文穿之宅斗克星- 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皇后听说让她给贵妃写信,心中不由苦笑,却也只能应了。
    当晚皇帝在宫中开宴,把几个儿子都召入宫中,还把出嫁的几位公主和驸马也叫了来,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吃了一顿饭,他心中高兴,还多饮了几杯酒,当晚醉的几乎人事不知。
    第二天酒醒之后,田惟彰惦记着儿子的婚事,直接把李学敏宣了来,跟他聊了几句家常,然后就问他的子女,已经成亲的,是跟谁做的亲家,还没成亲的,都多大,有没有定亲。
    李学敏已经做了三四年左相,对这位至尊也很了解,一听话音就明白了他的意思。现在皇上四个儿子,齐王已经成亲,三皇子也定了亲,四皇子还年幼,他家女儿年纪也不匹配,那么就只剩赵王了。
    “……臣还有一幼女尚未定亲,因此女生来体弱,臣和臣妻不免多娇惯了几分,也想多留她几年,就未曾急着定下亲事。”李学敏只做不知,一副跟田惟彰拉家常的样子。
    田惟彰一听说体弱不免犹疑了一下,他又问了几句,最终也没提及婚事,就放李学敏走了。
    李学敏告退出去,直到回到衙署才长长出了一口气,大冬天的,感觉自己后背居然出了一层汗,不由苦笑。
    当天散衙回家以后,李学敏就跟妻子说了今天的事,然后嘱咐她,这段日子不要带女儿出去应酬了,别人问起,就说孩子染了风寒,在家养着呢,先把赵王在京这段时间躲过去再说。
    李夫人不太乐意:“好好的,哪有这么咒孩子的?那赵王要是一辈子留在京里不走了,咱们女儿还要一辈子不出门不成?”
    “这个你别操心了,我自有办法,就让孩子在家过个安生年,哪也别去。”李学敏嘱咐完了,自己去了外书房,跟幕僚们商议去了。
    与此同时,田从焘也在驿馆里琢磨着,怎么能把这门婚事搅和黄了。
    李学敏这个人他是有几分了解的,奸诈狡猾,年方四十就爬上了左相的位子,怎会是个简单人物?不过皇上的心思也挺难猜的,既然是想要田从熙继承皇位,又为什么想让他娶左相的女儿?
    如今李学敏正跟右相顾名俊闹得厉害,两方各自结党,在诸军国大事上互不让步,彼此攻讦,几乎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皇上在这个时候让他娶李学敏的女儿,到底是什么意思?
    田从焘反复思考了一番,决定不管皇上是什么意思,都要全力以赴把这门婚事从根本上变成不可能。他拿定主意,找了心腹从人来,让他们出去想办法探听一下李家的各门亲戚,看看有没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小道消息可以挖到。
    安排完了以后,田从焘也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婚事了,他今年二十五岁,眼看过年就要二十六了,在他这个年纪,一般人儿子都开蒙读书了,也难怪皇帝和贵妃着急。所以就算再怎么想法拖延,恐怕皇帝也不会再放任他下去了。
    可是他能吗?他负担得起一个女人的终生么?田从焘根本没有信心。

  ☆、第99章 又是一年

陆文义去了一趟东都,回来以后整个人精气神都不同了,活像是打了一针鸡血一般兴奋。每天不是教育弟弟,就是训导子侄;一口一个忠君爱民,还给本来已经放了假的儿子和侄子单独布置了许多功课;忙的不亦乐乎。
    陆老太太看着两个孙子就心疼,跟方氏嘀咕:“这还有几天就过年了,就不能让孩子们歇歇?”
    “要不您跟老爷说说?”方氏建议道。
    陆老太太想了想:“让他折腾去吧,我一说;他又该说我娇惯孩子了。”
    方氏一笑,从陆老太太这里告退;回去处置家务之前,先把陆静淑叫过来,问她:“秦尚书夫人打发人送了一份年礼过来;怎么回事?”
    “送的什么?”陆静淑先问。
    方氏把单子拿给她看:“倒也没什么特别的,只是我们家从前跟秦家素无来往;偏秦家来的人客客气气,我这里摸不着头脑;寻思着没准是你惹来的;就叫你来问问。”
    陆静淑看了一遍,果然就是些寻常礼物,于是就笑道:“母亲还记得那次文姨母说的旧交么?说是有腿疾的那位,就是这位秦夫人了。丛姐姐去给她看了一个多月的病,她现在腿疼已经好得多了,日常下地行走都没问题。估计是听文姨母说了这中间的关节,所以她才备了一份礼送来,您照常回礼就是了。”
    “原来如此。”方氏明白了之后,又打发王妈妈去柳家问了一次柳太太,柳太太也是一样的话,让方氏照常回礼,不用太在意,还说等过了年,看时机合适,要带着陆静淑去见见秦夫人。
    方氏就把这事跟陆文义学了一遍,陆文义听完却不见高兴,反而有些疑惑:“柳太太这到底是什么意思?要真是喜欢我们淑姐儿,为何不来提亲?要是不喜欢,又为何这样帮衬淑姐儿?”
    “兴许是没喜欢到要娶回来做儿媳妇吧。”方氏叹了口气,“文姐姐看着随和,其实很是心高气傲,这事儿,我看……”
    陆文义看她脸带愁容,难得伸手扶住她的肩安慰:“你别担心,便是柳家真没这个意思,我也会给淑姐儿找个好人家。其实这次我从东都回来,就已经有两个同僚透出想和我们结亲的意思了,我也没一口回绝,咱们慢慢打听看看。”
    方氏问了问那两家是谁,听见果然算是规矩的人家,心里也多了些底,回头又去忙活过年去了。
    今年这个年,陆家过的比去年还高兴一些,一则陆文义在朝中受了皇上的嘉奖,升官有望;二来陆文孝又添了个儿子,陆家多年以后再次添丁进口,实在是件喜事。
    连二太太张氏都大大方方的抱着庶子出来给众人看,过年那天还叫李姨娘出来给陆老太太磕头。
    陆老太太对李姨娘倒是淡淡的,只当寻常仆妇来磕头一样,连屋子都没叫进,只让在院子里磕个头,然后给了赏就让走了。
    除了李姨娘以外,陆老太太是看谁都欢喜,过年给红包的时候也份外大方,于是一家子都喜气洋洋的过了一个年。
    因陆静娴定了亲,今年上元节她不能再去看灯,陆静淑几个为了陪她,也就都没有出去,只叫人买了些好看的灯挂在家里,算是赏过灯圆了过节的意思。
    只可怜了在灯市从头逛到尾的柳歆诚,两手都几乎冻的麻木了,也没见到心中想见的人。到最后他独自一人站在人潮渐渐散去的街口,不期然想起那首诗: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1。
    他在街上冻了一个晚上,最后又是郁郁而归,辗转反侧良久才睡,第二日起来不出预料的感了风寒病倒了。
    柳太太本来想等过完节就带陆静淑去秦家做客,儿子这一病,不得不暂时放下这事,先去忙着照顾他。陆静淑接了柳太太的消息,就跟方氏商量着打发人去问候了一声。
    陆家下人到柳府的时候,郝罗博正在柳歆诚房里看着他不停擤鼻涕,还笑话他:“挺大个人了,自己不知道冷热,那天还飘着雪呢,你就愣能在外面逛到那么晚!”
    柳歆诚不理他,继续没精打采的擤鼻涕。
    “你老实说,你是去等谁了?”郝罗博笑嘻嘻的追问。
    柳歆诚使劲打了个喷嚏,然后继续擤鼻涕。
    郝罗博只得坐的离他远了些,继续打趣他,他这里正说得高兴,柳太太那边的婆子过来问柳歆诚如何了,还说陆家来人问候,太太特意叫过来问的。
    柳歆诚双眼一亮,问:“是谁来了?”
    “是陆太太身边的王妈妈。”
    柳歆诚的眼睛暗了下去:“唔,你去回母亲的话,就说我好得多了,劳方姨母挂怀。”
    婆子应声而去,郝罗博贼兮兮的笑问道:“哦,原来等的是她呀。”
    柳歆诚又使劲擤了一下鼻涕,然后就用手里的帕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扔出去砸他,终于把他砸跑了。
    他这场风寒半个月才好,于是陆静淑跟柳太太去秦府的日子也定在了二月里。
    秦夫人是个面容和善的妇人,她看起来年纪在五十左右,说话语速很慢,但是条理清晰,跟陆静淑说话的时候,完全没有用长辈待小孩子的态度,反倒像是跟一个可以平等交流的人谈话一样。
    陆静淑很喜欢她,虽然她相貌平平,脸上也长了不少皱纹,可她给人的感觉却温文尔雅,让人十分愿意跟她在一块。
    “如何?”从秦府出来以后,柳太太问陆静淑。
    陆静淑笑道:“秦夫人人真好,难怪能跟文姨母投契。”
    柳太太一听就笑了:“你这是哄我呢!我哪里及得上秦夫人。你这孩子懂事,能知道别人的好处,也不枉我带你来了这一趟。难得秦夫人也喜欢你,丛姑娘又能治她的病,这一份善缘就算是结下了,以后若是秦夫人单请你来,你就不要顾虑,只管来就是了。”
    “多谢文姨母。”陆静淑知道了柳太太的好意,自然要郑重道谢。
    柳太太拉着她的手,让她坐到自己身边来,道:“有了秦夫人这回事,丛姑娘面前的路就算是开了,我这里已经有别家女眷探问,过些日子等时机合适了,我叫人去跟你说,再叫丛姑娘去看。”
    陆静淑又谢了一次:“辛苦您了。”
    “我没什么辛苦的,这也是好事。有许多内宅妇人,只因病症私隐,不好给男大夫看,或者看了也无法尽力医治,多有延误的,如今有丛姑娘来看,自然方便多了。再说你小小年纪,要撑起这些事不容易,我见着了,怎能不帮一把?”柳太太耐心讲道。
    陆静淑还是很感动:“话虽如此,大多数人还是自扫门前雪的多,还是文姨母心地良善,才不怕担上干系,居中牵线,我真不知该怎么谢您才好了。”
    柳太太笑道:“你这孩子就是太客气了,这些事要不是诚哥儿跟我说,我还不知道。你光想着让丛姑娘在惠民堂坐诊,几时能把名声打出去?你就该早来找我,这些事外面那些男人帮不上忙,还得是内宅的人才行。以后有事你只管来寻我,不要跟我见外。”
    陆静淑如醍醐灌顶,一下子醒悟过来,她原先果然是走错路了!光靠着杨广越的名头是不行的,在惠民堂也只能医治些穷苦百姓,虽然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人,并积累经验,但是想扬名太难,根本无法达到她最终的期望。当初她怎么就没想到从后宅着手铺路呢?
    果然要做事还得是群策群力,但是柳太太如此盛情,免不了让陆静淑有些压力,她再三道谢,回家以后还跟方氏说了此事,请方氏出面,邀柳太太来做客,再当面好好谢一回。
    方氏也觉得很感激,当时就答应了,回头跟陆文义商量的时候,陆文义道:“确实该好好谢谢人家。对了,等柳太太来了以后,你顺便跟她打听打听那两家人家。”
    “跟文姐姐打听?”方氏一愣,“可是……”
    陆文义笑道:“你不是说一直摸不准他们的意思么?干脆直接问问不就好了?他们家若是有意,你这样问了,她总会露出来,若是无意,请他们帮着打听打听也好。”
    方氏这才明白过来:“还是老爷的主意多。”当下就去准备宴请柳太太的事宜。
    夫妻两个人的小算盘打的很响,陆静淑却还一无所知,她这里刚收到一封陈皎宁寄来的信,里面有最新出炉的东都八卦。
    据说皇上这次单独把赵王留在东都,是打算为他赐婚,让他在东都娶了王妃再回来。而那位准王妃的人选,据坊间传闻正是左相李学敏的幼女。可是坊间还有一个传闻,说李家有不嫁女儿入皇室的规矩,所以这门亲事到现在还没落定,就是因为皇上担心李家不愿意,正在想办法劝说李学敏。
    李学敏要倒霉了。一个连皇室都敢嫌弃的丞相,龙椅上那位怎么肯用?典型的装逼遭雷劈。不过这其中是不是有赵王的手笔呢?陆静淑暗自猜测。

  ☆、第100章 深陷情

二月初十;柳太太登门赴宴,方氏带着陆静淑好好招待了她一回。等宾主尽欢;送走了柳太太;方氏私下跟陆文义叹息:“文姐姐答应的很爽快,说一有消息就告诉我。”
    陆文义很失望:“那就这样吧,等有消息了,若是合适,就安排时间见见。”
    夫妻两人就此商定;也算了了一桩心事;从此都不对柳家再抱希望。陆静淑毫无所觉;还在忙着她的事业。
    现在天渐渐暖了;出门也方便的多,她抽空去见了几个孤苦无依的女子,把她们安置到惠民堂做事。或是洗衣做饭,或是给丛莲如做帮手,顺便还让丛莲如注意看看,有合适的也叫她带着一起学医。
    这些女子多在乡野之间;陆静淑往来常到庄子上落脚;有时顺路就会去地王庙看看;遇见事还会找道真帮忙,一来二去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