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穿之宅斗克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文穿之宅斗克星- 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原来是王爷跟大师一起登山去了。”陆静淑掩下惊讶,上前行礼问好。
    田从焘让她免礼,点头笑道:“出去走走,散散心。没想到你和陈姑娘也过来了。”
    陆静淑就问了几句山上的景致,田从焘简略描述了一番,道真在旁补充:“人在平地之时,所见所闻不过这一方天地,喜怒哀愁也不过是这方天地里的小小执念。可一旦走出去,身在高处,视野心胸都为之开阔,那些小小执念随即化入尘埃,只觉身轻心宽,再无挂碍。”
    “我还以为大师这样的得道高僧,早不把世俗执念存于心了呢。”陆静淑听了就笑道。
    道真双手合十颂了一声佛号,道:“惭愧,贫僧当初剃度之时,先师就曾说贫僧尘心炽热,恐难修成正果,如今看来,先师当真有先见之明。”
    田从焘道:“大师只是慈悲心重,常怀济世救人之心,修成正果是早晚的事。”
    他们两人顺着这个话题开始谈起了佛教教义,又从教义谈到了有史记载的一些得道高僧,顺便也谈及了佛教昌盛的各个朝代。
    这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最璀璨夺目的,自然就是大唐盛世。
    “……其时大唐声威远播、万方来朝,天可汗之名,惜不能亲见矣。”说到兴起处,道真忍不住一叹。
    陆静淑很想笑,这和尚,还真是凡心太重!听听这话,是一个和尚说的话么?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个酒醉的不得志的书生呢。
    她正偷笑,就听田从焘问道真:“依大师之见,唐太宗比之汉武帝,孰高孰低?”

  ☆、第96章 何谓盛世

道真听了沉思片刻;回道:“这两位文治武功都举世少有,且各自开创一番盛世,要分个高下;实在很难。只是汉武晚年巫蛊之祸实是生平污点,贫僧心里;更推崇唐宗。”
    田从焘不置可否;又问陆静淑:“陆姑娘的看法呢?”
    陆静淑刚才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听田从焘问;就答:“我这等见识自然难以评判两位帝王的高下;只是,若要我选;我宁为大唐盛世一小民。”
    田从焘好奇问道:“这是为何?”
    “我听说许多美食;汉时根本还没有;总不如唐时过的舒坦。”陆静淑开玩笑道。
    田从焘和道真都笑起来,他还说:“这么说;你还不如就留在现在。”
    陆静淑道:“若单从衣食上来说;我自然是愿留在当下,可若从其他方面;我倒宁愿是生在大唐了。”
    想想就行了;在中国古代史上,唐朝可以说是最开放的一个朝代,文化更是空前的兼收并蓄。而且女性地位比任何一个朝代都更高,受到的限制也最少,女子甚至可以大大方方穿男装出游,和男子一样打马球,做许多在现在这个时间空间不能做的事情。陆静淑真是身不能至,心向往之。
    听了她的描述,道真若有所思,田从焘则问:“这么说来,大唐盛世才是陆姑娘心中最向往的盛世?”
    “在以往的历史中比较的话,我自然是最推崇大唐。但要说最向往的,我心中的盛世应该是这样的:每个努力劳作的人都能吃饱饭,多劳多得;各行各业都欣欣向荣,人才辈出;每个有理想的人,都能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公平,公正,公义,是每个人心里行事的准则。所有人各安其职、各司其位,既能努力向上,又不忘友爱助人……我是不是太贪心了?”
    田从焘听得入神,一时没有接话,道真却顺着陆静淑的话说道:“礼记有云: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并不是陆姑娘贪心,只是人皆望之大同尔。”
    其实陆静淑想表达的并不仅仅是道真说的部分,但她也并不打算跟道真详细分辨,他们毕竟是古代人,有些东西是无法沟通的。因此她只是笑着说道:“还是大师说得好。”
    “哪里,陆姑娘小小年纪就能有如此胸襟见识,实在让贫僧佩服。”道真说着话,双手合十又行了一礼。
    陆静淑忙欠身回礼:“大师过奖了,我也只是想到什么说什么罢了。”
    田从焘似乎直到此时才回神,他根本没理两人说什么,直接插话道:“可惜,若是陆姑娘当真生于大唐盛世,必能得则天皇帝赏识,入朝为官,并一展抱负、成一世功业。”
    陆静淑一愣,随即笑道:“那我可不敢想。”
    道真也被田从焘这番话惊了一下,不过他并没多言,察言观色之后,就说有点事要交代,告退出去了。
    室内顿时就剩了陆静淑和田从焘两人,她见田从焘看着她不开口,就没话找话:“慈幼堂的事,还没谢过王爷。”
    “这是皇后娘娘下的旨意,怎么谢到我头上了?”
    陆静淑道:“此事多承王爷出力,若非王爷,这些事如何能传到皇后娘娘耳朵里?”她越想田从焘和皇后的关系,越觉得他能帮忙很不容易,所以语气也更加诚恳。
    田从焘淡淡道:“我也没帮什么忙,只是传了句话罢了。”
    他这么一说,陆静淑就猜他是不愿意提皇后,于是只笑了笑,没有接话。
    田从焘沉默了一会儿,看道真没有回来的迹象,就说要出去走走,陆静淑看他的意思,也跟了出去。两人一前一后向庙门口走,随从们都在后面远远跟着,很快就出了地王庙。
    田从焘带头右转,上了地王庙后身的山坡,陆静淑落后一步跟着,心里猜度:赵王今天到底是怎么回事?
    “你觉得如何?”上到坡顶以后,田从焘忽然开口问陆静淑。
    陆静淑不解:“啊?”
    田从焘指指来路:“喜欢这站在高处的感觉么?”
    原来是这个意思,陆静淑点头:“登高望远,心胸开阔,谁不喜欢呢?”
    “是啊,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田从焘轻叹一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无限风光在险峰……多少前人讲过的道理。”
    陆静淑品味他话中之意,心里若有所感,附和道:“就跟我们讲史一样,只有当这个朝代过去了,我们站在足够高足够远的地方,才能将得失看得更清楚。”
    田从焘微笑,眼睛看着前方,问:“若有机会让你一展抱负,你有信心缔造一个自己心中的盛世么?”
    陆静淑做吃惊状:“我一个小女子,哪有这个本事?不过是信口胡说,王爷莫取笑我了。”她心里虽惊疑不定,还是忍不住试探了一句,“若换成王爷,倒还有可能。”
    田从焘并没有如陆静淑想象中的直接辩白,或是表现出不悦,斥责她大逆不道,他只是继续微笑着,说道:“我啊,我恐怕也做不到。知易行难,前路多崎岖,谁知什么时候就改了初心?”说到后来,他唇角的笑意消失,慢慢只剩苦涩。
    陆静淑看不懂他,他此刻一点也不像个二十几岁意气风发的王爷,反而像一个历尽沧桑之后满心疲惫的旅人,虽然他本来就是个忧郁内敛的人,但陆静淑也从没有见过他像现在这样失落绝望。
    不对,绝望?他为什么要绝望?“那要做了才知道。”陆静淑忍不住开口了,“人生短短几十年,若是还没开始走,就因畏惧路途艰险而止步的话,又如何能欣赏到一览众山小的风光?”
    “可是你不怕么?”田从焘终于转头看向她,“不怕中途被风光迷了眼,不肯往上走么?不怕走着走着摔落山沟,再也不能翻身么?”
    陆静淑睁着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回视他,答道:“那也要走走试试,因噎废食的事,我是不肯做的。只要心中存着一线希望,努力向前走,这山顶总能走到,反之,前怕狼后怕虎,那就哪也去不了,干脆就也不要向往山顶的风光。”
    田从焘盯着她看了一会儿,笑容终于重回脸上:“受教了。我真好奇,陆家到底是怎么养出陆姑娘这样一位女中豪杰的。”
    陆静淑心里咯噔一下,心说是不是得瑟大劲了,刚想往回圆几句,田从焘就说:“回去吧,我都闻见香味了,估计素斋已经好了。”
    虚惊一场,陆静淑松了口气,跟他一起下山坡回到庙里,见了陈皎宁,各自用了素斋,就分别回去了。
    她和陈皎宁又在庄子上住了三天,才回到城里去看南货铺子开张,这次郝罗博和柳歆诚还是都没出现,但也让人送了一份贺礼。陈皎宁问了来人,听说两人是被柳霄关在家里读书,不免笑了一回。
    “让他们再没事乱晃,我看他们也该紧紧皮了,表姐夫还说是来读书的呢!我就见他瞎忙活了。”
    陆静淑想起明年有乡试,估计柳歆诚要下场,郝罗博上次落了榜,下一科开考也只剩一年半,是该闭门读书,就附和道:“若要走科举之路,是该好好读书了。卢公子也要参加明年乡试么?”
    陈皎宁脸一板:“我怎知道?”
    她这几天都不愿再提起卢笙,陆静淑犹豫许久,还是没有把卢家女儿的事告诉她。想着也许过几个月,她这少女心思就淡了,所以自此以后当真没有再在陈皎宁面前提起卢笙来。
    陈皎宁一直在长安住到了十月里,才不情不愿的跟着来接的下人回去,而且要不是家里来信说,她再不回去,就要陈皎明来接,她还不肯。
    “如今天也冷了,哥哥去年受了那么重的伤,才养得好了些,我怎能再叫他奔波?”陈皎宁拉着陆静淑的手跟她告别,“我也只好回去了。”
    陆静淑点头:“回去吧。令尊和令兄都很疼你,若有什么事,不妨和他们直说。”她指的是卢笙的事,这两个月眼看着陈皎宁笑容越来越少,落落寡欢的时候越来越多,她就知道她放不下,所以干脆建议她问问父兄的意见。
    陈皎宁却没领会她的意思,只随便点头:“我知道,你要常给我写信。”眼看着要分别,她最后附到陆静淑耳边,说了几句悄悄话,“你别光想着别人,也想想自己。柳歆诚待你实有几分真心,你们两家又有交情,实是难得的良配……”
    陆静淑推了她一把,她却拉紧了陆静淑的胳膊把话说完:“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人。我并不是取笑你,是真心想劝你,来日若等他中了举,那便更难了。”
    陈皎宁说完松开手,轻轻叹了口气:“再没什么比情投意合更好了。”
    “行了,你才是少操心呢!”陆静淑推她上车,“我心里有数,你放心。快走吧,晚了耽搁投宿。”
    陈皎宁依依不舍的上车走了,陆静淑也坐车回城,路上免不了琢磨她说的话,柳歆诚?有情人?怎么想怎么不搭!他怎么可能对自己动真心?难道是原著的男女主效应?

  ☆、第97章

陈皎宁走了以后,陆静淑再没怎么出过门;一则是天气冷了,二则她也得在家里装装乖女儿,让方氏放心。不过方氏反倒疑惑,不止一次问她,最近怎么都不出去。
    陆静淑就说铺子都步入正轨了;陈皎宁也回了家;她再没什么事要出去办;自然就在家陪母亲了。
    方氏心里狐疑,叫了李妈妈来问,听说柳歆诚最近都在家闭门读书,这才放了心。不过她没几天就找了机会,带陆静淑去柳家寻柳太太说话。
    柳太太家宅和睦,除了小儿子还没定亲;正在闭门苦读;别的再没什么可操心的;所以也很高兴见到她们来。柳太太特意把陆静淑叫到身边来坐;夸她能干有本事;竟然能想到让丛莲如一个女子当堂坐诊;还做得这么好,真是不容易。
    “她就是爱胡闹。”方氏摸不准柳太太的意思,忙开口解释,“现在被她父亲纵的,胆子也大了,我略说两句,她父亲还要嫌我拘束她,说就该早点让她知道当家的难处。”
    柳太太笑道:“是这个道理。虽说我们这样的人家,不用我们凡事亲力亲为,可若是什么都不懂,凡事尽让下人去做,到时奴大欺主,受了蒙骗,损失些钱财还是小事,万一有别的什么差错,那才是追悔莫及。”
    方氏看她态度是赞同的,松了口气,道:“我也是想到这个,才没那么拘束她。”
    “你也不要太紧张,我看静淑这孩子是个懂事的,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她心里都有数。”柳太太笑眯眯的拍了拍陆静淑的手,问了她一句,“是吧?”
    陆静淑一直挂着微笑听她们说话,此时听柳太太问,就点点头。
    柳太太似乎对丛莲如很好奇,又问了几句关于她的事,陆静淑就把她的身世经历都讲了,柳太太听完深深叹气:“真是可怜,难得她有这份心气,能自己立得起来。也是她命好,遇见了你肯帮她。”
    “其实我也没帮什么忙。”丛莲如这件事,陆静淑自始至终也没出面,都是私下传话,请赵王他们办的,所以她也不居功,免得惹些没必要的麻烦,“只是顺便一起合伙开了这间惠民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