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景等人杀着杀着就发现所有鞑子似乎都在后退,更多的人都在涌向右侧,便知道计谋成功了,回头看看溪得尾的方向,发现溪得尾早就在自己亲兵的护卫下跑没了。
既然人家不再缠着自己,自己也没有理由追着人家打,反正溪得尾也跑不了。
特战队重新汇成一股,借着茫茫夜色消失在天地间。
李德利拿着望远镜观察这溪得尾的动静,发现溪得尾不出所料要从自己这一方突围,不过他大军集结的实在乱套,看的李德利一阵鄙夷。
鞑靼虽然换了个国号,但是还是北元的残余,只懂得冲锋,这种扎营作战的方式,确实为难他们了。
就溪得尾这个带兵的情况,居然还能统领五万大军,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突然感觉到肩膀被人拍了一下,手中的望远镜也被抢了去,李德利大怒,看到齐景拿着自己的望远镜,猛地回头看看,齐景从哪里冒出来的?!
第三百一十章 全歼(1)
李德利几次袭扰的表现不错,这样齐景对这个中年将领多看了几眼,是个人才。
看着溪得尾的大军乱哄哄的聚集在一起,毫无章法,齐景的眉头皱的死死的。
“搞什么?这分明就是一群强盗,根本不配称得上是一只军队!”齐景愤怒的放下了望远镜,一想到英海和三万明军就是死在这种人手里,齐景心里就很憋屈的很。
石头拿着水袋递给了齐景,轻声说道,“公子,据我们了解,这溪得尾是个小部落的首领,他带领的五万骑兵都是些小部落聚集在一起才形成的,并非是正规的军队。”
“阿鲁台带着的十五万骑兵才是这次的主力。”石头接过齐景喝了一口的水袋,忽然侧着头说道,“英海死的不值。”
齐景虽然没有见过英海,但是从石头的描述中就能看出来,这是个很有前途的年轻人,如今却只能青山埋忠骨,徐。辉祖啊徐。辉祖,你他娘的死上一百遍都赎不了你的罪过。
溪得尾也很愤怒,他对着那些部落的首领不停的咆哮,不就是死了一些人吗?现在大军就要被人瓮中捉鳖了,这些人居然还开始质疑自己的领导问题了,这帮目光短浅的混蛋,只能看得到自己眼前的利益。
既然要得到,首先要付出,不过是死了几个自己部落的人,就起了退缩的心思,自己的部落也死了很多人,可是若是不冲出去,会死更多人!
溪得尾看着那些部落的首领滔滔不绝的反对自己,怒气横生,马刀出鞘,瞬间就斩下了一个部落首领的头颅,鲜血让所有人都闭了嘴,溪得尾举起马刀,滴着血的刀尖指向了每一个反对他的人。
“从现在开始,所有人都听我的,不然就死!”
————
终于溪得尾的大军集结成形了,不过齐景目测过去,已经不足五万人了,也就四万多人。
自己和特战队弄了点手脚,就干掉了快一万人,当然还是黑火药的功劳最大。
还没有研究出颗粒状的黑火药就已经威力这么大了,下一步自己是不是该考虑造出把枪了,当然不是现在的火枪。
造出一把后世的枪很困难,但是把现在的枪改造一下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放下了望远镜,齐景长叹口气,“准备战斗吧!”
石头站立在齐景身后,目光看着自己的正前方,英海,我们要给你报仇了!
溪得尾的大军在右方集结,谢奇和李德利还有张辅三面迅速将铁丝网向前推进,直到溪得尾最后士卒身后的一百米。
李德利现在是位于溪得尾大军的后方,一旦溪得尾前方受阻,自然是会向后退,李德利受到的压力也是最大,所以齐景带着特战队来帮忙。
郑亨是老将了,他很沉稳,但还是对于齐景对炸炮和手榴弹还有这些铁丝网的使用,感到了惊奇,虽然他是北平一系的老将,也知道齐景的勇猛,但是对领兵作战这方面,他对齐景还是没有了解过,不过就现在看来还是个合格的将领。
溪得尾重新整理了大军,现在重新组编的前军已经开动了马速向着自己冲过来了,不过郑亨一点都不急,一百米的距离,马匹还跑不出很好的速度。
再说,这一百米全是夹杂着铁片的炸炮,自己战壕前还有一根粗大的绊马索,炸炮摆的不是很紧密,因为太紧密了效果不好,一个炸了,其他也会炸,那敌人只要派一个敢死的,自己摆的炸炮就没什么意义了。
溪得尾的前军挥舞着长刀嗷嗷的冲过来,然后轰隆隆的爆炸声伴着凄厉的叫声,彻底将鞑子嗷嗷的气势灭的是一干二净。
溪得尾早料到了会有埋伏,于是咬牙装作不知道前军的惨状,一个劲的传达前进的命令。
大批的敌人赴死一样的扑向炸炮,然后被炸飞,看的久于战阵的郑亨都有点不忍心了。
这就像是一个拿着铁棍的大人在欺负一群拿着木棍的小屁孩。
不过郑亨没有什么愧疚敢,这帮人残杀我华夏族人的时候,也没见到他们有什么恻隐之心。
不知道炸死了多少人,溪得尾的前军也没有突破性的走出五十米,炸炮的威力实在是太大了,尤其是一旦有太多人前进,郑亨就会给他们来几个手榴弹,给他们炸过去。
溪得尾的大军只能死死的站在原地一动不动,骑兵没有了马屁的速度真的什么都不是了。
无奈之下的溪得尾只得下令后退,炸炮的范围自己冲不过去,没道理连铁丝网也冲不过去吧,找几个炮灰死命的冲,冲能冲开吧。
没想到溪得尾的大军转头一后退,发现自己的头顶好像飞过了一排黑色的东西,看清楚是什么的时候已经晚了。
手榴弹从天而降,几乎就是苍天降下来的神雷。
三面推进,一百米的铁丝网只留下了五十米,作为缓冲地带,保证自己不受骑兵冲锋的影响。
五十米的范围,对长时间受到专业训练的士卒来说,把手榴弹扔到制定范围不是难事。
三面大军合围,漫天飞的手榴弹,溪得尾恨得差点把后槽牙咬碎。
此时的大军已经全乱了,没有人再听自己的指挥,危险降临之下,蒙元人的劣性根就暴露出来了,为了自己活命,什么都不顾了。
一些人拨转马头,想冲过那片炸炮区,却发现一排排粗大的圆木向自己滚了够来,圆木滚过的地方,引发了无数的炸炮。
那些人大喜以为终于解除了炸炮的威胁,自己等人可以出去了。
却没想到等来的是齐射的弓箭和弩箭。
郑亨带着羽林前卫使用的弩箭,就是传说中的‘诸葛连弩’,不过此连弩,非彼连弩,这是经过北平军工厂的工匠改造的,简化了以前连弩的零件,加入了弹簧,中间的铁制部件也经过了钝化,使其能在各种天气下使用。
这种新式的连弩,只装备了羽林前卫,因为制作工艺还是很复杂,而且开发到一半,纪纲就把北平的工匠全都赶出去了。
只是还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射程不远,因为弩箭没有箭羽,射程太远,弩箭会偏失方向,不过对付眼前的情况足够了。
第三百一十一章 全歼(2)
朱棣对于将开发出来的连弩第一个装备于自己的亲军很满意,因为素来齐景有什么好东西总是先想着奉天特战队,这次难能可贵的想到了自己的亲军,高兴的朱棣大大表扬了齐景一番。
其实连弩改进之后第一个试用的就是特战队,后来发现连弩并不适合装备在特战队,一是因为体积比臂弩大,二是因为射程不如臂弩,三是因为发射的时候产生的声音太大。
特战队常常承担的是一些军队做不到的事情,比如潜入,比如千军之中夺敌将首级,这些作战任务对装备的需求很严格,体积要小,威力要大,最好都可以贴身使用,这样就能保持特战队员的灵动性。
经过多次的使用,齐景还是觉得连弩这种东西,最适合在军队中大面积使用,虽然不如攻城弩的效果,但是对付和自己距离较近的步兵和骑兵,都有不俗的威力。
这次羽林前卫使用连弩,就是在测试连弩在实战中具体的威力。
从敌人的落地速度来看,郑亨很满意连弩的威力,冲过来的骑兵向下饺子一样从马上掉落,这让郑亨没由来的笑了一下。
这是他郑亨这一辈子对付蒙古骑兵最轻松的一次。
溪得尾的大军已经乱成了一片了,这让齐景肯定了石头的说法,这不过是一群武装起来的土匪。
齐景高举黑冰,大喝一声,“推进!”
话音刚落,最前一排的士卒迅速的分到两边,猛地拔起地上的木桩,抬着铁丝网迅速的向中间靠拢,而挡在前面的都被后面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弓箭给射杀在地。
明军的靠近和同伴的死亡,终于让这一群土匪反应过来了,一些人已经开始抽出弓箭向明军反击了。
游牧民族的特性如今才表现出来,似乎个个都是神箭手,明军开始有了伤亡,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游牧民族从小是在马上长大的,他们小时候的游戏就是拿着弓箭打猎那些小动物,哪里是明军这些小时候挥舞锄头的人能比得上的。
不过华夏民族虽然武力上比不上这些游牧民族,但是智慧上绝对碾压,刚开始出现伤亡,就有一排举着一人高大盾的士卒冲到了最前面,所有明军的身子纷纷压低,尽量躲在盾牌连成的盾墙后面不停的推进。
齐景挥了挥手,左七放下头盔上的水晶眼罩,带着特战队冲了上去。
站在远处,齐景被于虎护在身后,拿着望远镜看着战况,看了好一会儿,放下了望远镜,淡淡的说了一句,“战斗该结束了。”
于虎闻言点点头,从腰间拔出一根信号棒,点燃之后信号棒冲天而起,红色的烟花在空中绽放。
远处的战场忽然发出了一阵冲天的怒吼,所有的明军士卒,纷纷扯开了保护自己的铁丝网,将一人高的大盾铺在倒塌的铁丝网上,然后冲到了敌人的面前。
肉搏战没什么看头,尤其是和一群已经乱了章法,毫无优势,没有了马匹的骑兵。
——————
大明的朝堂上对齐景挂帅出征的事情反对的声音不小,不是说齐景没有能力,而是因为齐景在福州城下坑杀两万降俘,影响实在是太恶劣了。
这个问题还没有处理完,齐景又匆匆跑去了战场,这一次指不定又要杀多少人。
每次一想到这个问题,杨士奇就头疼想呻吟,齐景去前线已经快一个月了,但是直到现在一点消息都没有,皇帝和太子已经有点坐不住了,百官都开始悄悄向自己打听了,别说是他们,就连杨士奇自己都有点担心了。
十天前朱瞻基主动和朱棣提出自己想要去前线帮助齐景杀敌的想法,惹的朱棣开怀大笑,当下便封了朱瞻基为皇太孙。
很多人都以为朱瞻基是为了获得朱棣的欢心才这么说得,可是杨士奇知道不是,朱瞻基早就有准备,据说自己都整理了一个小小的包裹,被太子妃发现了告诉了太子,太子很明确的告诉了朱瞻基他不能上前线,所以朱瞻基才去找的朱棣。
杨士奇很头疼,他以为自己会辅佐一群上古的明君,结果从老到小都是战争狂人,朱瞻基才几岁?这就要跟着齐景上战场了?!
不过朱瞻基确实是个好孩子,自从上次在比武场上被齐景从太子妃那里带走之后,也不知道齐景和他说了什么,朱瞻基竟然主动搬出了东宫,住到了太子的行宫,就是和齐府连着的那个府邸。
上午跟着几位太傅学习四书五经,下午的时候跟着朱高煦学习军事知识,晚上就坐在齐景的书房,翻看齐景平时里随手写下的一些东西。
这些平常活动都是朱棣允许了的,自己也曾对朱瞻基观看齐景随手写的东西产生担忧,杨士奇怕齐景写了一些不该写的东西,皇太孙还小,若是被影响到了,就不好了。
朱棣对杨士奇的疑惑并没有当回事情,齐景虽然走了,可是他的那个谋士离断还在,不会让朱瞻基看到什么不该看的事情的。
朱棣对朱瞻基满意的不能再满意了,上次齐景只不过是稍稍提点了朱瞻基两句,这个孩子就主动去改变了,这实在是让朱棣满意极了。
虽然这次主动要求去前线的主意有点鲁莽,但是有这个心,总比没有好。
今天中午朱瞻基没有回太子行宫,而是留在宫里陪着朱棣和徐妙云吃了饭。
朱棣坐在主位上,看着今天陪自己吃午饭的人,笑了笑,很好,自己的儿子除了朱高燧之外都在,孙子也在,徐妙锦也在,就差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