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户家的小娘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屠户家的小娘子- 第1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心里庆幸着宁王殿下的敏锐,却没曾想宁王话锋一转,以鞭梢指着不远处一团血肉模糊的东西,微笑:“庞有为的罪行已经查明,他已认罪签字画押。现在本王该与苟大人算算帐了!”

    苟会元原本松懈下来的神经立刻又紧绷了起来,循着宁王马鞭的方向去瞧,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如果他的视力没错的话,那个一团血肉模糊的似乎是个人,他现在确定了血腥味的来源以及这个人的身份,无庸置疑,这人定然是庞有为!

    “殿下,既然庞有为已经认罪,不知道殿下还要与下官算什么帐?”

    宁王笑的好整以暇:“当然要算一算了。就算苏州府整个官仓粮库全都发了霉,可数量在这里放着,每年的税收以及支出都是有帐务可查的,包括漕运北上的粮食,怎么我觉得数量不对啊苟大人,或者你可以为本王解释一二。”

    苟会元心神大松,谈到这个问题他就不怕了,反正户部拉来的帐册都烧了,还有什么好怕的。

    “殿下说这话下官就不明白了,虽然庞有为做出了这等事情,乃是下官失察,但苏州府的粮仓还是没有问题的。”

    宁王忽倾身靠近,声音轻快,似闲时调侃一般:“那苟大人能不能跟本王解释一下,苏州府官仓理应有四百六十万石粮食,但这仓里只有六十万石粮食,那么请问苟大人,就算苏州府向户部上缴了银钞八十万,折合粮食两百万石,那么请问苟大人,这剩下的两百万石粮食去了哪里?”

    “啪啪啪”几本蓝皮帐册砸在了苟会元面前,而帐册因为从上面摔下来,其中有一本帐册恰恰摊了开来,上面清隽劲秀的字体一笔笔列的清楚,而摊开的这一页恰是苏州府的历年粮仓节余总帐数目。

    苟会元额头的汗一下子就冒了出来,还要垂死挣扎:“听说户部的帐册都已经被烧了,不知道殿下是从哪里弄来的这本假冒的帐册?”

    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

    旁边户部的一位官员实在不忍苟会元再继续犯蠢,好心为他解惑:“许尚书有过目不忘之能,虽然帐册是烧了没错,但他已经将苏州府的帐册默写出来了。”真是一项让小伙伴们都目瞪口呆的神技能!

    必须要为尚书大人点赞!

    苟会元就跟被雷劈了一般,整个人都不好了!这种自以为自己做的万无一失但事实上却碰见了个拥有神技能的变态,结果一败涂地的感觉真是太糟糕了!

    ——早知道他烧帐册的时候就应该让人将这位许尚书一并解决了才好!

    长安城中,自宁王带着许清嘉代天巡守,前往江淮之地,贾昌就与许棠密切关注此事进展。果然后来从江淮两地传来密报,陆续有官员被宁王扣押。只是此次宁王似乎并没大开杀戒。

    纵如此,贾昌与许棠的心情也并不见得轻松。

    “……苟会元到底是如何做事的?就连这点事也做不干净利落?”

    中书令府上,贾昌面色黑沉,注视着下面跪在地上长途跋涉而来的年轻男子。那人乃是润州知府苏常义派出来的心腹,向贾昌密报宁王一行在苏州清查的结果。

    “……我家苏大人闻听苟大人已经被宁王秘密看押,而且苏州府的事情已经被宁王与许清嘉查了个底儿掉,这会儿只求老大人指示,下一步该如何是好?”

    苟会元与苏常义乃是贾昌的得意门生,比之靠着小道巴结的尉迟修更要着紧,概因这两人精明能干,历年很得贾昌欢心。

    贾昌在朝中几十年,手下得意门生,精明能干的多想办法派往富庶的江淮两道,不止苟会元与苏常义二人,还有好几位。

    不及苏常义的心腹按着贾昌的指示回润州去,苏常义也被宁王收押了。

    书令府上,也正在上演着同样的一幕。前来求助的乃是扬州知府董康成派出来的心腹,向许棠求助如何应对代天巡守的钦差。

    许棠颇为恼怒,他从来也没想到过,自己当初慢怠的门生许清嘉竟然会给自己带来这么大的噩运。这使得这位出仕几十年须发皆白的尚书令老大人终于忍不住反省了一下自己,是不是当初在许清嘉中了榜眼,初次登门向座主谢恩之时,他与这门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又或者在谢师宴上他不曾放任其余身世门第优于许清嘉的门生对其侮辱,是不是就不会有今天的局面了?!

    他是在宁王带着许清嘉出京之后,才从今上口中得知,原本今上还没想过要清查江淮两地,却是许清嘉向今上谏言,户部帐务流于表面,而清查空白帐薄却不是当务之急,当务之急乃是核查地方帐务与实质官仓库存。

    等于是提议今上清点一下多年主政的家底子。

    不能不说,这提议让今上心动了。自银库失窃案爆出之后,今上迫切的需要用国富民丰,地方官仓的富饶来证明自己主政多年的成果,在自己的治理之下这个国家的太平盛景。

    董康成是因为苏州知府苟会元被宁王收押定罪之后才慌了神的,等他派的人到长安,宁王已经雷厉风行的将润州,常州,湖州,杭州,楚州几处的知府都扣押了。

    代天巡守的钦差从长安一路出发,虽然在路上也斩首流放了不少官员,但是在苏州却等于是将整个江淮两地的天给掀了起来,翻了个个儿,查出一起地方官员相互勾结、徇私贪污的惊天大案,上呈御览。

    事实上,今上注定要被残酷的现实打击。九月中,自接到宁王与户部尚书以及三司官员关于江淮案件的奏折,今上就处在严重的自我否定之中。

    事实令得这位曾经不可一世,只觉江山富丽锦绣尽在掌中的帝王终于开始怀疑自己多年执政的成果,是不是只是个虚幻的影子,而事实上这国家已经千疮百孔,朝堂官员结党营私,地方吏治贪污,贪渎成风?

    宁王从苟会元身上撒开了口子,一路查下去,原本以为只有苏州一地贪腐严重,没想到江淮各地皆如是。

    江南淮南数州粮仓存粮都与户部帐目不符,每年派了地方官员前往户部合帐,完全是走个过场,而事实上又因为空白帐册的随意篡改而加剧了帐面与实质库存之间的差额,年年如是,数年累加,这个差额已是惊人的巨大。

    就连宁王看到许清嘉带着户部官员数月重新清查核实记录的帐册,也是勃然色变,更何况自以为太平盛世的今上。

    不但差额巨大,而且最要命的是,各地官仓保存的粮食十之六七不是发霉变质就是陈米蛀豆,比之之前曝出来的户部惊天盗窃案,地方空白帐册案,此案却是令宁王与许清嘉都觉得心头如压磐石,沉重的令人窒息。

    各地方的粮库乃是国家重中之重,好比国家命脉,但有天灾人祸战乱时疫,各地的官仓粮库就是救命的粮食。而江淮两地历来又是渔米之乡,近几年少有洪灾时疫,算得上风调雨顺,除了北上漕运到京的粮食,各地官仓也理应满仓满谷。

    哪料得到形势如此严峻?!

    据苟会元供述,苏州府每年向户部缴纳的银钞以及粮食,并非都是按着上面定的税赋标准来缴的,而是少于帐面的税赋缴纳,但事实上向百姓征收的时候不但不会少征,而且会多征。

    民田除了正常的夏税秋粮,还有各种巧立名目的苛捐杂税,五花八门,让此行的长安京官们大开眼界。比如车脚钱,水脚钱,口食钱,库子钱,蒲篓钱、竹篓钱、沿江神佛钱(运输官粮的时候需要求神拜佛,以保佑官粮押运平安的钱)。

    这一系列的收费乃是贪官污吏在征收皇粮国税,以及运送粮食的过程之中私自设立的税收,而且竟然已经成了默认的潜规则,最后这些钱就落入了地方官员,以及户部官员,甚至更大的官员腰包里。

    完全是一条由下而上的贪污链条。

    这还不包括下面的小鱼小虾盗卖官仓粮食,以旧换新,以发霉变质的陈米悄悄替换粮仓里当年缴纳的新米,偷卖到米铺里赚银子。

    太子奉召而来的时候,见到今上铁青的脸色,心中其实已经有一点预感了。

    宁王与许清嘉代天巡守各地,按着他们行进的路线,算得上一路直奔江淮,只不过沿途也没闲着,顺便也查了途中地方政府的帐务而已。

    但太子早有预感,真正的大鱼一定在江淮之地。

    江淮历来富庶,就算是要贪,那也是必然要从江淮下手的。不然难道向荒凉偏僻的西北下手不成?

    今上将奏折递给了太子:“二郎来瞧瞧你皇兄查出了什么?!”他对手下重臣贾昌与许棠只感觉到无比的愤怒!被欺瞒背叛的愤怒无可替代!以及还有隐隐的对于自己识人不明的隐怒!

    太子接过数封奏折,一目十行的读了下去,越读脸色越不好,到了最后简直是被这样的贪腐给吓到了。

    “这……这……”

    今上颓然坐了下去,只觉得太阳穴一抽一抽的疼,他整个人似乎瞬间老了十岁,声音里都带着抑止不住的狠戾与杀意:“这帮欺上瞒下的东西,朕一个都不会放过他们!”

    太子的嘴唇动了动,他很想说,如果全部治罪,等于将江淮各地的官员血洗一遍,恐怕很难找出清白的官员。那么这个巨大的官员职位空缺,一时半会恐怕难以补齐。

    但是不杀……不杀何以震慑这帮国之蠹虫?!

    显德三十四年秋,中书令贾昌,尚书令许棠全家被今上打下天牢,从他们二人府邸中抄出许多来自江淮两地门生弟子来往的书信,以及巨额礼单,还有家中来源不明的巨额财富。

    而这巨额礼单,不巧正是江淮两地的官员盘剥百姓,还有私自拦截部分国税,私下瓜份之后,给座师留下的大头。

    原本国舅傅温掌握着户部,但历年积弊,查帐流于表面,而事质上下面的官员们贪污起来远远要比帐面上的银子吓人的多。

    国舅多年经营战场在长安,今上多看到傅温在朝中一呼百应,朋党势大,有时候政令也会受到傅党阻挠,在忌惮傅温的同时对心腹近臣贾昌,以及他认为是清流的许棠便十分信重。

    岂知这两位比之国舅在长安的经营,他们却不动声色的暗底里在江南开辟了主战场。

    贾昌与许棠掐了一辈子,掐来掐去并非政治立场不同,或者治国理念不同,乃是二人求财之地皆在江淮,多喜欢将得意门生派往江淮之地为官,以收取巨额利润。正因二人求财的眼光一致,互相妨碍了对方的利益,这才在朝堂之上掐的死去活来。

    只是今上高坐凌霄,无人张目,竟然等于又聋又瞎,还自以为歌舞升平。

    同年暮秋,身在江淮的宁王接到了今上圣旨,对于江淮案中贪污的官员多以斩首罪论处,从犯一百棍,流放千里,家人同罪,以正国法。

    宁王本是杀神,况且又带着三司官员,随时可以对这些贪渎官员量刑定罪,而且他也毫不手软的杀了不少官员。

    但面对如此人数众多的官员,等于是整个江淮两地的官员几乎全军覆灭,他还是犹豫了。

    这等大面积的斩杀官员,等于动摇国本,继任官员不够,难道要地方政务瘫痪?

    吏部尚书的头发都要白了,他从哪里去弄这么多继任官员来填上这么大个窟窿?!

    就算将翰林院所有的庶吉士以及翰林都放出去,以及回京述职等着派官的官员们也全都放出去,那也差着一个缺口。为此他已经在考虑精简地方官员的职务,先将要紧的职位空缺填上再说。

    不过这些都不是宁王与许清嘉要头疼的事情。

    许清嘉只管查帐,宁王只管砍人,安排继任官员的事情不在他们的职责范围之内。

    整个江淮一地此次被斩的官员已近三千多人,流放的官员更是不计其数,而经此一案,杀神宁王与变态许尚书名气大增,不再拘于长安城,而是大江南北皆有耳闻。

    宁王殿下如今有止小儿夜啼之能,而许变态最令人瞻目的还是他的过目不忘之能,以及理帐的本事。

    据说无论多复杂的帐本,只要他翻过一遍就记在了脑子里能背出来。

    同行的官员为此还曾向他求证过,尚书大人还认真思考了一下才回答:“……没那么夸张,当初苟会元派人烧掉的帐本我还是在路上泡在马车里一本本看过去的,每本应该都看过不下三次。”

    众人:“摔!”这完全不是我等凡人可以赶超的超级大变态!

    那不是一本两本,而是半马车!

    有人将帐本当书本来背的吗?

    这种事情也就只有心机男许抠抠这个大变态才能做得出来!

    胡府里,胡厚福正与妹妹把酒言欢,还喜滋滋算了笔帐:“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