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夫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极品夫妻- 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福嫂拍拍自己的脑袋,夫人一早可不就是这么的吗?就是没把话掰斥开,自己就生生的没听明白,可不就是傻了吗。
    “真真的老糊涂了!”福嫂自己都不好意思的笑了。
    “不过人不够是实话,这府里的人是够了,不过既然大爷成了家,就要开始置些产业了,还有几位哥儿将来也是要出去自立门户的,我也要帮他们预备出来。账房也要分开,内外两个账房,还有就是每个账房手上只准备两三本账,揽总的账房,不设。”
    大户人家,家里帐房先生大多有好几个,一人手上几本账,各管一摊子,然后还设一个总帐房,跟后世的账务经理差不多。不过呢,现在穆慧不打算设立这个职位。
    “不设?”
    “是,跟他们说,我娘家是内务府的管事,所有账目,每三月,他们会派先生来核一次。就不设这个虚衔了。”
    “夫人!”福嫂又脸红了,原则上,帐房也是归总管管的,穆慧这会把账房独立出来,摆明了是不信他们夫妇了。
    “你也别多心,这不是针对你们,账房先生可没有卖身契,他们就算是卷了银子跑了,你们还真拿他们没辄。到最后,只怕还有人怀疑你们俩口子。倒不如,独立出来,由我自己管着,好赖跟你们无关。”穆慧点到为止。
    管家管账房,然后伙同账房先生一齐捞银子的事,又不是没有。最著名的就是红楼梦里的赖大一家,简直就是奴才中的战斗机了。
    不过想想端木家,她觉得吧,赖大一家也不够看。但是站在花家,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这事,她觉得那完全就是把自己当傻子了。于是,她也不想害人害已,凡事做在前头,比补救来得便宜。
    福嫂也是聪明人,也知道,之前的事,夫人是不想追究的,但以后,这个家就要支起来了,一切新人新气象。整顿门风是很重要的,更何况人家一句,‘我娘家内务府。’连带着福嫂都无话可说了,他们两口子也是内务府外围,几个世家的名头,他们也是听过的,别看大家都是奴才,但也看是跟谁的奴才。
    在穆慧示意,阿福夫妇的严格执行下,府里的制度算是制定好了,穆慧让人写在各各管事办事的屋里,跟后世说的,制度上墙,一抬头就要看得到,真有事,主子不罚,管家按着制度罚就是了。
    当然,这又有了新问题,家里的认字的小厮都不多,你让制度上墙了有个屁用。让人念给他们听,他们记得住吗?制度是用来洗脑的,这个穆慧公司做得不咋地,不过前公公是从国企高管出身的,然后有了人脉,自己暗自做了些相关的生意。再退休后,直接就成了大公司的老板,直接上市。
    穆慧从前公公那儿真的学到不少管理的技巧,其中一点就是国企的洗脑方式。虽说这个对他们私企来说没多大的用处,但不得不说,这些对于稳定性强的地方是很重要的。
    穆慧就让人教他们认字,不用学别的,就是学墙上的制度上和每个字,务必做到每人会背会写,知道每个字的意思。强化训练之后的结果是很显著的,每处的下人上工时,就跟那些理发店的店员一样,在空地上齐声背一次各处的章程,再上工。朗朗的背书声,都成了京城一景。
    纵是那些深恨穆慧不给他们面子的贵妇人们,一个个的听来回报,也是暗暗地点头,深深的觉得不愧是从宫中出来的,并让宏阳帝委以重任的牛人,看看她管下人的法子,之前觉得自己管家还不错的夫人们,一个个都自省起来。
    当然,也有那心眼小的,之前已经觉得丢了脸面,结果穆慧这招更坐实了她瞧不上各家夫人的传言,心里也就更恨了,于是京中也就传出,“丫头出身上不得台面,管不了人,就弄些个有的没的,不过是噱头,说明真真的管不住下人的事实罢了!”L
    ps:下周双更,编编已经通知了,小p会加快速度的

  ☆、第一二九章 两重天

当然,这些话也不会有人传给穆慧听。当丫头也看给谁当丫头,人家是宫中六品女官出宫的,现在身上除了正三品淑人的诰命,更有正五品内命妇的官职在,这本身就是很牛的好不。没瞧见宫中的桂嬷嬷,都被穆慧噎得灰溜溜的回了乾清宫,祭天都没露面,反倒是她们两口子一直伴在太子周围。
    那些话传出来,很快宏阳帝就知道了。但他没说话,当皇帝的心眼都不大,他只是让人去查,看看谁想传花家的是非,为啥,针对啥!
    比如上回那个对他儿子哼哼的李祭酒,在遭遇了一次大雨,水洗了书房,所有的书全成渣之后,正在欲哭无泪,心疼得无以复加时,突然接了调令,让他去地方当学政。
    说实话,其实学政是好活,一般二般的人,还真当不了。只是得看谁去,去啥地方。
    比如去江南,那儿人杰地灵,好出成绩,可是万一学政学识,见识,性情差那么一点丁点,那些持才傲物的学子们,能直接用唾沫淹死他;
    还有就是去那老少边穷地区,学政也是讲政绩的,你任下,有多少秀才,有多少举人,都是衡量你成绩的标准。可这些地方,吃饭都成问题了,你还想让他们读书,学政府可是清水衙门,可用的资源几乎都没有。巧妇还愁无米之炊呢,更何况百无一用的穷书生。
    宏阳帝两边权衡了很久,最后派李祭酒去了江南。在人人都贺李祭酒高升,而李祭酒自己也觉得自己终于被重用时。宫里的某人嘿嘿的冷笑着。
    宏阳帝这么干不得不说用心狠毒了,首先要说李祭酒,他是北方人,还就是之前说的类似老少边穷地方出来的。真的让他去了这些地方,弄不好他还能做点成绩出来。
    谁让他就是这么苦出身的,他感同身受。自然知道怎么对贫困的学子以最佳的帮助。万一他真的是那种大公无私的,拿自己的薪水去接济学生怎么办。
    但江南就不同了。这里可是富贵温柔乡,文风鼎盛,才子倍出。而这些才子却是李祭酒最不喜欢的,典型的仇富心理,其实这些才子们很多家里也不富,但是他们文采风流是李祭酒一生都没有的,他严谨(迂腐)惯了,看到那些人。就会深深的痛恨。况且到了这儿,他就是比穷人还穷的主,他能接济谁,不让人接济都不错了。
    还有就是,江南富庶之地,官商一体,宏阳帝也知道,小心的控制着,只要不越界,他是睁只眼。闭只眼的。每三年给江南选官,他也是审慎再三。之前几任的学政,出身都是清贵的江南书香世家。人家懂事,知道啥叫游戏规则。很知道线在哪,哪能碰,哪不能碰。
    但是李某人不同,他属于没怎么见过钱的,考上进士之后进了翰林院,也算是少年得志,然后就一直在京里熬年资,让他做国子监祭酒。还就是赶巧,各方权利平衡之下的结果。
    所以真让他进了那花花世界。他若敢跟京中一样,连学生家送的腊肉都不收的话。等着他的,就是被孤立、排挤,甚至可能就是挖坑被埋。但若是真的被那花花世界迷了眼,一脚踏空了,他也就真的死无全尸了。
    但这些,只有像吴士友那样的清贵书香世家、或者真的宗亲贵族看得出帝王深意,其它人,只怕都是觉得李祭酒是得了皇帝的青眼,得了这么个大好的差事。
    当然,吴士友跟李某人真没什么关系,于是自然不会提醒他了。他只警醒,李某人只是得罪了花家的养子罢了,结果帝王就这么上赶着帮花家出气,花家的能量,简直就已经不能随意估计了。
    回头就赶紧问夫人,外头那些传言跟自己家有没关系。吴夫人虽说也气穆慧的不给面子,但人家也是世家出身,又做着宗家的当家太太,这种没脸的事自然不会做了。忙保证没有,让吴士友舒了好长一口气。
    把李家的事一说,顺便把利害关系一分析,后头话也不用说了,吴夫人立马知道吴士友想说啥了,忙点头,以后两家关系可以更紧密一点。如果花夫人不爱出门,那么,她可以没事带着小孩子去拜访一二。他们家嫡子虽说长大了,但还是有几个庶子女跟着花家的孩子差不多大的。
    吴士友点头,果然,家有贤妻,夫无横祸。至于说谁家败家娘们传的闲言,吴士友才懒得过问呢,等着倒霉吧。
    外头的事,穆慧才懒得管呢。她接管公司以来,就是被人骂着长大的,这点事都经不住,她这两世就真的白活了。她让阿福两口子别管外头,只用把心放在现在花府的重大课题,为府里置产上。
    她娘家的陪嫁有庄子、有铺子,但这些都是端木家的老人帮着管着,可以不用管。主要也是管不了,端木景安排的人,只要没大错,她都不能动,只能由着。而且还不能是小错,非要大错,还要被穆慧抓个正着,然后再交给端木景来处理。不然就是扫了端木景的脸面,影响他们叔侄感情。穆慧现在很在乎这个大伯,她还真不想为这点事而得罪了他们。
    于是她把全部心力都用在了置产上,她之前也跟花镇商量过了,不管她有没有自己亲生的孩子,在京城置产都没有必要。花镇现在就是为了吉祥三宝才留在京城里,不然,早就天高任鸟飞了。所以就算有了亲子,他们也打算带着自己的孩子,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现在置产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大宝、二宝。
    他们会长大,也要有自己的人脉与资源。产业都是存出来的,总不能真到他们要走了,扔下一笔钱就完了吧!
    首先是大宝他们的府错邸。这个宏阳帝还不错,拨了一个宅子给他们,还特意让内务府挑了一个离花家近的宅子,内务府,端木景也说得上话,挑宅子时,想着给自己外孙子挑,自然在规定的范围内挑好的,所以这个不用穆慧操心。
    那宅子就是邻街上,正好的三进官宅,对五品的官阶来说,是小了点。但是挡不住地段好,能在这正街上,挑上三进的宅子,也算是端木景很有办法了。
    但听说,这宅子是御赐的,不能卖的,更不能出租,还得划人去养护,倒是把穆慧郁闷坏了。差点动心思去住那宅子,把花府租出去才好。不过这也就是想想罢了,真那么干了,不用别人,端木太太就能拍死她。
    小宝不用考虑,大宝有赐邸,二宝就得有自己的私宅。然后,阿福夫妻就得派管事出门寻近处的,依着穆慧,其实他们的将军府就可以给二宝,不过想想,将军府比赐邸大,对大宝就不公平了,只能另找。还得找离这儿近的,他们是同胞兄弟,世上最亲的两个人,就算各自成家,她也期望着他们兄弟住得近点,也能守望相助。刚说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就让他们留着心,有了,就赶紧回报。
    再就是买地了,京郊的土地那都是紧俏物资,也不是说买就能买的,依着穆慧,还真不如买铺子做生意,那比田产可靠多了,但阿福夫妻却仍旧坚持着土地的重要性。
    穆慧也知道,自己毕竟不是土著,阿福夫妇坚持的,应该就是对的。但看看,买房,买地都得等机会,弄得穆慧觉得自己真的很没用,捏着银子,就只能守株待兔。
    她又不想啥也不干,于是还是让他们先买了两个旺市的好铺,一个开了一间酒楼,一个开了一间首饰铺。总得有点收入,别看花镇官职不低,但薪水真不高,得亏他不靠这个吃饭,不然,真的养不起这大家子人了。
    不过穆慧还真不是怕养不起,而是她真不想让自己闲着。现在她又不出门应酬,总不能天天回娘家,跟儿子们逗闷子玩吧。所以做点有专业的事,这也算是她找回自我的一种方式。当然,更重要的是,她要教子。
    穆慧开铺子时,只想着,铺子的账目,经营她要带着大宝,二宝一块做。到了古代,就得按古代的法子生存,她真不为钱,她哪怕是到了古代,身上也没缺过钱,怀里揣着子夜的身家呢。现在她又嫁了个大土豪,她心里,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但儿子就是问题了,小宝回宫,于是穆慧的心日日就跟油煎一样,辗转反辙的还真不是为了小宝,皇帝惟一的眼珠子,有什么可担心的,但是大宝,二宝怎么办?他们的身份实在太尴尬了。跟着小宝一起长大,回头小宝上位,这两兄弟如何自处?跟着花镇去当土匪,好像也不太现实。
    于是她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士农工商,商既是最末等,那么就让大宝、二宝从小受训,将来就做个一流的大商贾好了。
    这样大宝二宝既能给小宝财力上支持,又不会影响朝政,兄弟之间不会起了间隙。到时至少不会兄弟相疑,让她哪怕到了地下都不会安心吧。L
    ps:昨天写得挺顺,你们说进度太慢,可是这个就是家长里短文,你们要什么进度?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