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闺绣-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过了穿堂,便是姑母薛太太住的明晖堂了。正面五间上房,左右配着厢房。下面的屋子服侍的丫鬟婆子们住处。院子里有两棵高大的丁香树,一株紫丁,一株白丁,如今正赶上花期。只见一树树的繁花热烈的绽放着,那香气久久不曾散去。
  两个年轻少女先迎出来了,一个着葱绿色的比甲,一个着丁香色的比甲,两人皆穿金戴银,遍身绫罗。葱绿色衣裳的叫玉针,丁香色衣裳的叫璎珞。
  “舅太太和小姐们总算到了。我们太太眼睛都要望穿了,快里面请。”
  众人簇拥着,进了明晖堂的花厅。才一进门,就见当地站着个年近四十的妇人,绾着一窝丝,结着特髻。戴着八宝福寿的长簪。一身明褐色的氅衣。白净丰润的脸庞保养得宜,看上去是刚刚三十出头的样子。
  见他们进了屋,薛太太就再也没忍住,上前拥住了范氏,又是喜又是忧:“二弟妹,总算将你们给盼来了。”
  范氏也含笑着与薛太太见了礼。这里薛忆和薛愫两姐妹纷纷给姑母行过了礼。薛太太先看了看薛忆夸赞了一回:“都是大姑娘了,好久不见,还真不大能认出来。倒有几分像二弟妹年轻时候的样子。”接着又去看薛愫。
  薛愫一身装扮,让薛太太想新故不久的三弟,眼泪就再也止不住,搂着薛愫道:“好个可怜的人,想着你爹爹辛苦半辈子,这才升官没几天,以后就苦尽甘来了,没想到他福分竟那么浅。”
  被薛太太这么一说,薛愫也忍不住落泪,但也强撑着去劝慰姑母:“姑母,这就是命呀,怨不得谁。”
  范氏也拿着帕子拭泪,或许她也想起了已故的丈夫。屋中所见之人无一不掉眼泪的。
  还是鹄大奶奶在旁边说:“太太您还病着呢,大夫吩咐过切勿太动气,养息身子才是要紧。”
  薛太太哪里忍得住呢,当初一母同胞三姐弟,她是家中的长女,如今两弟弟却走在了她的前面,焉能不伤心。
  薛愫忙将后面的薛恒叫来给姑母行礼。
  薛恒有模有样的和姑母见了礼。薛太太看着唯一的侄儿只说好。
  这里还来不及坐,鹄大奶奶道:“该去给老夫人请安问好了。”
  薛太太这才缓缓的收了眼泪,勉强打起了精神,对范氏说:“你们是远客刚到,理应该去给老夫人行个礼。”
  (新书求支持,求收求推!)
  

第五章 安顿
更新时间2014…11…24 11:42:11  字数:2217

 这里薛太太和范氏说着话在前面走着,薛忆有些胆怯,默默的跟在身后。鹄大太太在最前引路。大家齐往秦老夫人的院子走去。
  这位秦老夫人生了两儿两女,长子曾谕,前朝的大学士,五十六岁就以身体欠佳致仕,如今一心只炼丹药,想求不老仙方;次子曾谱便是薛愫的姑父,也是一介大儒。还有两个女儿嫁得都不错。
  秦老夫人如今年事已高,府里的事高兴时过问两句,其余时候都交给了两个儿媳打点。自己做个老善人,持斋礼佛。
  一行人穿过了罩楼,往西行了一段路程。
  薛太太一路上正和范氏说道:“知道你们要来,我早早的让鹄儿媳妇给收拾了一处清静的院子,也有十来间,给你们住。都是一家人,也别客气,缺什么,有什么不满的地方尽管和鹄儿媳妇和我开口。”
  范氏笑道:“大姐费心了。”
  薛太太叹道:“如今我娘家人就只剩你们几个了。大家相互照应着也是应该的。将来大姑娘和二姑娘的大事都在我身上。”
  范氏一听这话心里更是喜欢,有了曾家这棵大树依靠,她家忆儿以后不愁没有好人家。因此更一心想要巴结好这位姑姐。
  说话间,就已到了秦老夫人住的沉心居。早有仆妇通报,一会儿就有丫鬟迎了出来:“老夫人听说远客到了,正高兴着呢。快快里面请吧。”
  沉心居是处僻静偏安的地方,妆饰也比明晖堂那边低调许多。院子里栽种着栀子,也赶上了花期,开得正好。画廊下挂着各式的鸟雀,有丫鬟正忙给鸟雀们添食喂水。
  见他们来,早有丫鬟替他们打起了湘妃竹帘。
  众人挨身进去,薛愫瞧见了坐在紫檀雕花软榻上的老妇人,满头银丝,戴着福寿金簪,围着绣花眉勒上面嵌着枚祖母绿的宝石。榻前立着两个丫鬟,一个贴身服侍的老妈妈。
  秦老夫人年过古稀,身子还算硬朗。保养也得宜,看上去不过六十几的样子。房里服侍的丫鬟婆子一大堆,加上两个儿媳妇也还算孝顺。诸事遂心。如今只管颐养天年。
  薛太太和鹄大奶奶两婆媳先行了礼,薛太太笑道:“老夫人,我娘家的弟妹、侄女儿们过来了,给老夫人请安。”
  当下立马有丫鬟拿了几个蒲团过来,众人行了跪拜礼。
  秦老夫人含笑道:“亲戚家都是一样,嫂子、侄女儿们也别太拘束。”
  又让跟前的丫鬟沉香给了薛忆和薛愫姐妹两一份见面礼,两人皆是一支金簪,一对宝石戒指。又给薛恒赏了一盒御墨,一对宫制的荷包。
  这里见过了秦老夫人,陪着说了一会儿话,怕扰老夫人清修,也不便多加惊扰,便回了明晖堂。
  “我让你给两个妹妹做的衣裳如何呢?”
  鹄大奶奶笑答:“正等着太太过去选料子呢,量好了两个妹妹的尺寸,就让针线上的人去做。”
  薛太太点点头,又见范氏身上的衣服也都是半旧不新的,样式也是早些年的样式,虽然是个**,但也穿得太寒酸了些,有些不忍,便悄悄的告诉跟前的玉针,让她选几套自己不大穿的衣裳送给范氏。
  这里又给薛家人安排了一处院落让他们居住。
  分派完毕,薛太太问道:“淑苓怎么不见?”
  鹄大奶奶笑道:“妹妹病着呢,只怕这时候还没起来。”
  薛太太闻言叹息了一声:“她也是个不牢靠的,病灾又多。请了大夫来给瞧了没?”
  鹄大奶奶道:“请了王大夫来看过了。”
  这两日忙碌,加上薛太太本身不大利索,倒疏忽了。
  听着淑苓的名字,薛愫眉头微蹙,这个前世与她交好的姐妹,最终命运也不如何。曾家要许给沈家的人便是她。
  也就是说这一世能说服姑母收回这门亲事,曾家或许就不会遭受变故了。只是要让她如何开这个口。
  薛太太给他们居住的院子叫敷春堂,院子里种满了西府海棠,所以得了这么个名字。据说当初曾是曾老太爷的一处内书房,又与二房这边的房舍相连。后来曾老太爷仙逝后,分家时自然就划给了二房这边。后来一直闲置着,还当过一段时期的库房。如今薛家人过来了,便收拾了出来,让他们在此居住。
  青棠居一共十来间屋子。北面一共五间,给了范氏母女,南面的五间,自然留给了薛愫姐弟。东面有两间屋子预备做厨房。以后自己开伙也是方便的。薛太太说,恒儿现在还小,暂且让他住在这里,等大些再单独给他腾挪屋子。
  在曾家就这样住下来了,奔波了好些天,薛愫身子着实疲乏,看了会儿闻莺和晚霞收拾箱笼,便说要去躺躺。
  这里闻莺将那口小官皮箱提了出来,笑问道:“小姐,这个看放在何处?”
  里面是母亲留给她的东西,上一世最终还是没有逃脱古宜的魔爪,如今她死也要守住母亲留给她唯一的东西,想毕便说:“放我房里吧。”
  薛愫躺在拔步床上,眼睛却盯着那一扇扇关闭的窗户。光亮通过高丽纸透了进来,不是太明亮。她在枕上自思,这后面的路该如何走。若是保住了曾家,那么她是否就能无忧。可曾家毕竟不是薛家,和自己有亲的只有姑母。总不可能在此处呆一辈子,还是得寻一个长久的法子才行。
  这边闻莺和晚霞忙着收拾东西,范氏那边的小丫头翠珠走了来和闻莺道:“我们奶奶说要选个日子设了酒宴款待府里的太太奶奶们,问二小姐凑银子。”
  闻莺皱眉道:“这不是到么,就虑起这个来了。我们小姐才睡下,回头再说。”便打发翠珠去了。
  晚霞咂咂嘴:“我们房里的好东西他们那一房就占了一大半,如今又回头问我们姑娘要钱。以前奶奶房里的一个玛瑙折腰碗好些天没见过了,找了好些地方也没找着。只怕也是被他们那边的人给拿了去。我们瞒着小姐没说,想来小姐也是明白的,只是没有向他们要过。”
  晚霞的言辞里多有不甘。闻莺却平和的和她开解:“小姐心里明白不和他们要,自然是小姐不想闹出事情来的关系,再说又没证据,平白说,人家哪里又会认呢。”
  晚霞撇撇嘴,想说什么,又低下了头没再开口。
  

第六章 晨安
更新时间2014…11…25 12:05:41  字数:2162

 江陵薛家,也曾是个大家族,祖上也曾列侯。只是到了薛愫祖父这一代已没有再沿袭下去。
  祖父薛礼,虽没有爵位可袭,又是旁支,但是个读书的好料子,两榜进士出身,后累至从三品指挥同知。娶的是江南蒋家的千金。这蒋家是商贾之家,据说南京有半条街的铺子都姓蒋。薛礼养了三个子女,长女便嫁于京中曾家曾谱为继室。长子薛宾,十五岁就考中了举人,当初很得太祖父钟爱,认为前途无量。十七岁时,祖父做主给伯父娶了同窗的好友范家的女儿,哪知好景不长,薛宾二十岁就一命呜呼了,彼时只留下了一个年满周岁的女儿薛忆。次子薛宝,即为薛愫的父亲。他也是个读书上进的人,二十二岁中举,三十岁才中了进士。
  在祖父看来,父亲终不及伯父聪敏能干。二十岁娶了祖母的外侄女杜氏。杜氏也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家资富饶。生得端庄秀丽,宜室宜家,又擅写一手簪花小楷,通音律,精女红。性格又温婉柔顺。深得父亲钟爱。只是母亲在生下恒儿后,加上祖父过世,月子没有得到调养,后一直病魔缠身。在恒儿还不满六岁这一年便撇下丈夫和子女先去了。父亲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已无再续弦之意,只一心攻书,终于在三十岁这年得偿所愿,哪知却是造化弄人。
  回想往事,薛愫感慨不已。曾得母亲教诲,她也能抚两支琴曲,只是那张母亲遗留下来的琴早已被她束之高阁,怕见物伤人。不过说到女红,薛愫的造诣却在母亲之上,曾经父亲还拿她绣的松鹤延年送给外祖母做寿。外祖母甚是喜欢,还赏了她好些东西。
  “小姐醒呢?”
  薛愫见晨光已从窗户纸透过来了,想着时辰已不早。便命闻莺和晚霞两个伺候她梳洗,这里还要去给秦老夫人和姑母行早安礼。
  晚霞侍奉盥洗,闻莺给梳头穿戴。
  “昨儿小姐才歇下,大太太就过来问话,说是要宴请这边的女眷们,让小姐凑钱。我说小姐才歇着,这里又刚到,急什么呢。再说哪里有先客人请酒的规矩。只怕接下来几天府曾家会接二连三的请,到时候我们再还不就行了么。”
  薛愫觉得她说得也有道理,点头道:“你倒还想得周全。”
  晚霞在一旁笑嘻嘻的插嘴:“这大太太还没我们闻莺姐姐晓事体。”
  更了衣,梳洗齐备。晚霞捧了一碗红枣茶来请薛愫喝过。薛愫便说要去那边等候范氏和堂姐一道过去请安。
  等到她们来到北屋时,却只留下了婆子正打扫屋子。问及被告知范氏带了薛忆早已经到明晖堂那边了。
  见状,薛愫心里有些不快。明明是一处的,她也没耽搁多久,怎么伯娘却不肯多等她一下,这样不是显得她懈怠,失礼么。
  这里扶了闻莺匆匆往明晖堂而去。
  果然范氏和薛忆早到了好一会儿。薛太太正陪着她们说话呢。薛愫上前给薛太太行了早安礼。薛太太点头笑道:“听闻你晕船晕得厉害,休息了一夜,可好些呢?”
  薛愫恭顺的答道:“劳姑母费心,已经好些了。”
  薛太太微叹了一声:“我们家的女孩子身子都娇弱。特别是苓丫头这里又病倒了,两日来晨昏定省也顾不上。这倒是小事,到底要把身子养好才要紧。”不免又想去年才给淑苓做了亲,怎么偏偏就不好起来。要是沈家人知道了,不知会不会退亲。这正是薛太太头疼的地方。
  范氏听说笑着接过了话头:“曾家的女孩子自然要娇贵些。我们忆儿倒还好。”
  薛太太见时候差不多了,带了范氏母女和薛愫去沉心居给秦老夫人请安。
  秦老夫人才做完了早课,脖子上挂着的念珠都还没取下来。静室里的檀香余味也还未散去。
  “两日没有看见苓丫头了,莫非又病呢?”
  薛太太赶紧回答:“是呢,昨儿鹄儿媳妇和我说的。晚间我又去瞧过,只是头晕,大夫说见不得风。我便让她好生歇息着,这晨昏定省也暂时免了。这不连远客都还未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