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怀恩侯一家。其实连徽妍自己也觉得,皇帝对窦妃的情意必定深厚,而后来的人,大概也难比吧?
想着这些,徽妍忽而发现自己又在患得患失纠结彷徨,不禁自嘲。
你又不打算跟他,他心里有谁,会娶谁,又与你何干?这不是自寻烦恼?
徽妍深吸口气,强令自己不许再多想,加快脚步朝寝殿而去。
*****************
第二日一早,王恒果然来了漪澜殿。
他身着车郎之服,手里牵着御赐的宝马,看上去俊朗不凡,教人眼前一亮。
蒲那和从音早听徽妍提到过王恒,不住盯着他看,满脸好奇。
众 人先去太厩挑马。王恒相马眼睛毒,给徽妍挑了一匹不算十分高大,却矫健有力,性情温顺的白色西域马,背带青花,叫陌上雪。徽妍看着,亦觉得喜欢,伸手摸摸 它的脸,它也并不躲避。徽妍牵着它出来的时候,厩人亦是高兴,“此马前年出生,毛色别致,奔得快,又驯服,陛下亦甚为喜欢。可惜不够高壮,拉车单骑皆不 宜,一直在厩中养着,未可为御驾。如今配与女史,却是正好。”
徽妍听得这话,亦莞尔,待得宫仆们将马鞍等物装好,她骑上,奔跑起来,娴熟自如。
王恒与另一名侍卫,各捎着蒲那和从音,周围还跟着皇帝数名护卫。蒲那喜欢跟皇帝骑马,起初对王恒带自己并不乐意,可王恒当着他的面耍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上马以及一个三蹄腾空之后,蒲那眼睛一亮,乖乖地由着王恒将他揽到马背上。
骏马沿着沧池奔跑,马蹄踏在池边道路的青砖上,声音清脆。众人两袖鼓风,两个小童高兴的脸庞红红。
沧池中央有高陂,上筑渐台,有长桥相连。蒲那和从音早想去看,嚷着要过去。
徽妍亦成全他们,与众人下了马,往渐台而去。
沧池中碧波荡漾,池中莲叶田田,还有许多鱼。蒲那和从音在桥上追逐鱼群,欢快地大声喊叫,王恒等一众侍卫唯恐二人掉到水里去,跟在他们旁边又是抱又是跟着跑,没多久已经汗湿衣背。
“二姊,想来你平日甚是辛苦。”王恒感叹道。
“不辛苦,比你年幼时轻松些。”徽妍道。
王恒窘然。
好不容易过完了桥,才上渐台,却见数名内侍立在那边,两边相见,他们忙行礼。
“六皇子正在渐台上与鲤城侯习剑。”他们道。
六皇子?徽妍讶然,望过去,果然,人影绰绰,隐有剑器碰击之声传来。
六皇子,徽妍知道,从前她在宫学时见过几次,后来发生的事也曾耳闻。至于鲤城侯,徽妍就更知道了……想到先前在弘农家中的事,徽妍不由地瞅瞅王恒,只见他也觑过来,目光中各是窘然。
“王子,居次。”徽妍堆起笑,对蒲那和从音说,“六皇子在此习剑,我等先去骑马,过些时候再上渐台,如何?”
蒲那和从音相觑一眼,望望渐台,似乎很想上去,可徽妍的话亦不敢违抗,脸上不禁有些犹豫之色。正在此时,一名内侍从台上下来,“诸位留步,六皇子至王子与居次驾临,令小臣来迎!”
徽妍愣住,望了望台上。
既然六皇子相邀,他们也不好再走。徽妍看看王恒,苦笑,只得谢过那位内侍,带着蒲那和从音登台。
渐台高有十余丈,小名小童从来没有登过这般高台,兴奋得很,总想到台边去瞭望,王恒和几名侍卫唬得赶紧将他们拉住,唯恐有闪失。
六皇子和鲤城侯的习剑之所,乃是在台腰上的开阔之地,方数丈,有高高的凉亭可遮阴。还没到,众人已经听到了剑器相撞的砰砰之声。只见数名从人在边上侍立,正中,二人拿着练习用的钝剑,攻守相搏,似乎正激烈。
蒲那和从音的眼睛被那二人吸引去,目光直直的。
徽妍亦看去,只见是一个少年和一个青年。少年的面容与皇帝有点相似,身量还有些单薄,徽妍一看就认了出来,正是六皇子;而那位青年,毫无疑问,便是鲤城侯了。
二人身着单衣,似乎练了许久,皆已经湿透。
“双足太慢!”鲤城侯突然一声低喝,将剑横扫。
六皇子想挡住,却已经来不及,须臾之间,鲤城侯的剑已经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两名小童不禁欢呼出声。
徽妍忙让蒲那和从音安静,见二人看过来,也只得上前见礼。
“王女史。”六皇子竟仍然记得徽妍,看到她,莞尔。
徽妍亦有些惊喜,忙向六皇子行礼,又让蒲那从音与他见礼之后。
“女史别来无恙。”六皇子道,声音带着一点少年人变声的沙哑,却是中气十足。
“妾诸事安好,多年未见皇子,在此重逢,妾幸甚。”徽妍道。
六皇子言语间仍有些青涩,寒暄两句之后,看看一旁,道,“女史,可见过鲤城侯?”
徽妍看去,鲤城侯亦看着她,面带笑容。他长得并不算十分俊俏,却风度翩翩,眉眼间颇有精明之感。
徽妍忙与他见礼。
没想到的是,鲤城侯也知道她。
“女史之事,已成佳话。”鲤城侯微笑,“女史赴匈奴八年,侍奉公主,归朝不久,匈奴生乱,女史又毅然返匈奴,助王师将王子与居次接回。这般胆识,我等男子亦不及也。数日前,我到平准令府中赴宴,幸会周令丞,言谈间,说起女史,方知女史正在宫中侍奉王子与居次。”
徽妍听得这话,只觉赧然。
姊夫到底还是与这位鲤城侯见到了啊,也不知晓他可曾问起弘农之事……想着,脑门一阵暗汗。
二人已经练了许久,见礼之后也歇下来,将剑交给从人,接过巾帕擦汗。从人们在凉亭里铺陈了茵席,摆上浆食,六皇子邀徽妍与蒲那从音入席。徽妍心里还想着家人们对这位鲤城侯的误会,有些犹豫,蒲那和从音看到那些小食却眼睛发亮,不等徽妍说话就乖乖跟着入了席。
令徽妍意外的是,鲤城侯似乎也去过许多地方。闲谈间,他问起匈奴的事,各处地名,风土如何,居然能说出些一一二二来。看徽妍诧异的眼神,鲤城侯一笑,“不瞒女史,我少年时曾周游天下,亦曾去过匈奴两年。今日见到王子、居次与女史,忆起往昔,甚是亲切。”
“哦?”徽妍讶然,“君侯怎会去了匈奴?”
“不为何,年轻气盛不懂事,在长安待得腻了,留一封家书便敢出走。”鲤城侯自嘲地说,亲手将几只胡桃捏碎,放在他们面前,说罢,却看看徽妍,“不似女史,为国捐躯,实我辈之模范。”
徽妍哂然,忍俊不禁,“君侯莫取笑才是。”
鲤城侯忙道:“岂敢!”
众人在凉亭上一边观景一边用食,过后,鲤城侯又亲自陪着蒲那和从音游了高台。他懂得甚多,一边游台,一边对二人讲述各处胜景轶事,广博却不艰涩枯燥,两个小童听故事一样,十分投入。
徽妍在一旁走着,心中亦对此人刮目相看。文质彬彬,身为列侯,言语却无倨傲,这般品质,确实少有。
待得从高台下来,蒲那和从音仍有些恋恋不舍。
“徽妍,明日我等还来,好么?”蒲那眼馋地看了看他们的剑,小声问。
鲤城侯听到,莞尔,“我与六皇子每日在渐台习剑,王子若想观看,随时皆可。”
蒲那一喜,又期待地望向徽妍。
徽妍无奈,看看鲤城侯,又看看他,“若陛下应许,王子自然可来。”
在宫苑中游逛了半日,回到漪兰殿之后,两个小童累得倒在榻上就睡了过去。
徽妍闲下来,想着皇帝今日过来之时,就问问他,明日再带蒲那去宫苑中可好?蒲那喜欢剑,徽妍一向知道,他已经六岁,寻一位善剑之人给他启蒙也好。
可是太阳渐渐西移,到了黄昏的时候,仍没有皇帝回宫的消息。蒲那和从音醒来就饿了,徽妍只得让宫人呈膳食来,让他们先用。
天擦黑之时,终于有内侍过来,却不见皇帝御驾。
“女史,”他说,“小人到前殿打听过,陛下今日不过来了。”
徽妍讶然。
这是这许多天以来,皇帝头一回不过来。
“陛下甚忙碌么?”她问。
“不是。”内侍道,“小人听那边的人说,陛下刚刚让人带话回来,今夜在怀恩侯府留宿,不回宫了。”
☆、第49章
????窦妃陵在长安东南四十里,皇帝登基之后,曾经将陵墓修整,筑神道,起享殿,周围植以松柏。
????祭拜之后,皇帝立在享殿前,四周望了望,只见绿野如翠,心旷神怡。
“九年了。”怀恩侯窦诚在皇帝身后,长叹一口气,“陛下年年来探望,婉在泉下若有知,亦当宽慰。”
皇帝道,“夫妻一场,朕来祭拜乃是应当。”
二人边说着话,边往陵外走去。身后,窦芸扶着纪氏,忽而道,“陛下,今日晚膳,也到侯府中用么?”
皇帝回头看她一眼,莞尔,“正是。”
“自然要到府中。”纪氏笑盈盈道,“年年如此,今年亦不例外。”
窦芸听着,放下心来,看看母亲,脸上亦露出笑意。
待得上了车,御驾在前,怀恩侯府车驾在后,侍卫护送着,一道辚辚往长安而去。
到达怀恩侯府时,已是黄昏。
皇帝一向不喜铺张,又是窦妃忌辰,怀恩侯窦诚也不张扬,府中无结彩,只像平日一样点灯照明。宴上亦只让两名家伎弹琴,简单平实。
纪氏操办的筵席一向精细,待得家人呈上,只见各色食器十几样,都不大,其中食物却摆设得赏心悦目,如花卉,如山水,如走兽,且香气扑鼻,教人食指大动。
皇帝看着,莞尔,“夫人家宴,名不虚传,朕在宫中亦时常听人夸赞,说至善至美,甚于宫筵。若非在府上用过多次,朕几乎不信。”
纪氏笑道:“陛下过誉。不过些家常菜肴,花些心思摆设罢了。”说罢,她看看窦芸,掩袖道,“不瞒陛下,陛下今日所用,乃芸亲手烹制。”
“哦?”皇帝讶然,看向窦芸。
窦芸一脸羞赧,嗔了母亲一眼。
“未知侯女竟通庖厨之事。”皇帝笑了笑,看看盘中,“如此精美,想来必是费了许多工夫。”
“也未费许多工夫,”窦芸忙道,“为陛下制膳,妾之幸也。”
“芸与婉甚似,平日除了爱诗书女红,亦好制膳。”纪氏说着,叹口气,“可惜婉去得早,她当年还说,待身体康健些,便日日亲手为陛下作爱吃之物……”说罢,她眉头一动,低头用衣袂点了点眼角。
窦芸见状,忙过去劝慰,“母亲怎又说起这些,节哀才是。”
“母 亲是实在想不过。”纪氏哽咽道,拉过她的手,“我与你父亲,此生唯你姊妹二人。你长姊温柔贤惠,从前在家中,常体恤你父亲与我操心劳累,为我等缝衣做羹, 尽孝于前。后来与陛下与婉成婚,龙姿凤章,一对璧人,谁不称赞。陛下体恤,逢妾生辰,亲自陪婉过府来贺,见婉不舍,在府中留宿,隔日再走,这般情义,又谁人 不羡。谁知一场时疫,便天人永隔……”
她说得伤心,窦芸亦难过,“母亲……”
纪氏又拭了拭眼泪,向皇帝道,“妾亦是心疼陛下。知女莫过母,当年小女离世,妾心中知晓,她最舍不得的便是陛下。这么多年来,陛下孤身一人,室中无妇人,膝下无儿女,每逢寒暑,亦无贴心之人相伴,小女泉下若知,岂不伤心……”
她哽咽一下,还待再说,皇帝却颔首,出声道,“夫人之意,朕已明了。”
众人神色一动,却见皇帝对徐恩道,“告知宫中,今夜朕在怀恩侯府留宿,不回宫。”
徐恩应下,出去传话。
皇帝再看向纪氏等人,道,“夫人所言极是,朕虽为婿,却多年未曾关怀君侯与夫人,实是不该。今日乃窦妃忌辰,朕当留宿府中,全祀奉之仪,以表怀念。”
纪氏张张口,愣了一下,这时,窦诚忙道,“陛下隆恩,臣等感激不尽!”说罢,领着纪氏和女儿,一道伏拜行礼。
*************************
皇帝留宿,虽吩咐不必隆重,侯府上下还是忙碌了一番。
纪氏方才一番言语,虽未得预想之效,可皇帝留宿一夜,亦是意外收获,心中欣喜。待得诸事齐备,她看看正在堂上与徐恩说话的皇帝,想了想,对窦芸说,“去做些莲羹来,待得晚些,可为陛下宵夜。”
窦芸会意,笑笑应下,转身往庖中而去。
纪氏心中满意,才转身,却见窦诚看着她,神色不定。
“怎么了?”她讶然。
“我有话说。”窦诚皱着眉,说罢,往内院而去。
待得入室,窦诚掩上门,道,“方才在堂上,你哭哭啼啼,想说甚?今日是婉的忌辰,怎好提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