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才但笑不语,但身边侍奉的人都是满脸喜意。
有人递上了一件嫁衣。
小蕙看见这幅场景,也有些讶异了。
马文才把嫁衣接过,递到她的怀里,认真地盯着她问:“子愿执吾之手白头偕老乎?”
他揽着她,在她耳边说道:“这下,我终于能给你一个正式的婚礼了。”
婚礼上,除却马府上下,还有些小蕙没有意料到的人。
山长山母,兰姑娘与荀巨伯,祝英台与梁山伯,还有一众当年的尼山学子。
马文才握住她的手,语带歉意道:“当年那场婚礼我到底是欠你了。今日这场为避人口舌,也没请除却相识之人的外人,你可怨我?”
小蕙摇了摇头,眼前已经有些朦胧。
她自然知道这些人能出现在这里,马文才已经花费了很多力气。再者,她嫁给他,又不是想有一个盛大的婚礼的。
她说:“佛念,我心悦你。”
马文才低笑道:“你这么说,我很开心。”
相遇相知,虽然好事多磨,但还是庆幸能够在一起。
作者有话要说:我本来想开车的,但还是觉得,emmmmm,还是算了,跟有些温馨向的文风一致好了
所以这个番外大概就是马文才与小蕙之间的互撩
kkkkkkk,七夕写这些东西也真的又伤脑子又伤心。
有了这个番外之后,很多铺垫我都能连上了。
另外,这篇文真的快完结了
虽然说数据并不算太理想,但是还是很开心有很多人在鼓励我啊
☆、执子之手(一)
祝英台给小蕙写的信,这一日正好送到了她的手中。
她取出信鸽上的信,徐徐展开。
也该是些意料之中的事情,信鸽传信能携带的信息太少,祝英台也就长话短说。
不过是梁山伯因为被谢安谢丞相赏识,竟然被安排去做了一个鄞县县令。虽然跟尼山那些世家子弟相比,这个官职并不算太高,但是对于梁山伯这样连下等士族都快算不上的人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了吧。无论是祝英台还是小蕙,其实都是为他高兴的。
而祝英台在与他分别的时候,也委婉提过让他来祝家庄提亲。只可惜,梁山伯这样的木鱼脑袋又怎么听得懂祝英台话语里的暗示。他又是正人君子,本来就对自己喜欢上朝夕相处的同窗而失落,但也不愿向祝英台倾诉坦白,也不愿误了一个女子的一生。更何况,那个人是祝英台的妹妹。
祝英台在家中等了小半个月,也跟交好的祝英齐黄良玉提了一嘴。
黄良玉因为自己的遭遇,生怕祝英台被骗,写了信向书院求实梁山伯的品行。
小蕙想了片刻,还是提笔写上“品行甚好,勿疑”。至于祝英台的事情,想想马文才对这应该比她思虑要多,也就略过了。但想起梁山伯平日里那忠厚的样子,又想到他前世凄苦身世,还是觉得有些不忍,又接上一句“情投意合”。
小蕙那几个字因着当时心神不稳,越写越急躁,笔锋犀利,并不像是她之前的风格。因此祝英台看到这几个字还是惊讶了一会儿,看到最后那明显有些不一样的字,她脸一红。讷讷不说话了。
黄良玉看到了这样的祝英台,心中微凉。虽然早有预料,但真的察觉到了祝英台心中的情意,她倒是觉得有些无措了。
之前她与秦京生那事中她就看出来小蕙并不像她看上去那么温柔,她也是个极有主见的人。她本来想着小蕙能劝劝她,但是没想到小蕙的态度居然是赞成或者是说默许的。
只淡淡道:“既然王蕙姑娘都这般说了,那么他定是个好人。”其实她也看出来了,若不是个君子,那他也不会拒绝了祝英台的建议。
祝英台听到这样的话,心里忍不住泛甜,她点点头:“山伯是个极有君子之风的人。”那点少女的小心思怎么也瞒不住了。
黄良玉咬咬下唇,还是接着说:“那么,你有没有想过你们的未来?”她也知道虽然家中都对英台有求必应,但这并不代表着祝家庄就会同意她跟一个没有家世的寒门子弟在一起。
祝英台这般聪慧的人又怎么会不知道这一点。只是下意识不去想罢了。但黄良玉既然提了出来,她也不会忽视。她沉思片刻,抬起头,很是坚定地回答:“那便生死相许。”
黄良玉听到这样的话,心中不免一哂,她与秦京生当初也是这般,但海誓山盟终究比不过现实的残酷。这样想着,嘴里便吐出几句宽慰祝英台的话来:“哪里用得着说死生这样的大事。”
但这个夜晚,跟祝英齐谈到这句话的时候,黄良玉想起自己的过往,便添上了一句:“我怕她会干什么傻事。比如偷跑出门。”祝家庄这个时候虽然因为局势看管她严格了一些,但也算是正常合理的范围。祝英台又是有一些武功在身,想跑出去并不是什么难事。
祝英齐也想到了这一茬,无奈叹息道:“也罢,多拨个人在她身边吧。”沉吟片刻,又道,“寻个女暗卫,时刻看着她吧。”
黄良玉到底有些不忍心,低下了头。
祝英台这般喜爱自由的人,若是知道自己时刻都被人看管着,怕是……
祝英齐见小妻子这样,也想到了她心中所想。他拉着黄良玉的手,轻笑道:“她是我妹妹,我自然是想着她的。帮她找个暗卫,只是想保护她的安全。”
黄良玉冰雪聪明,又怎么会不明白祝英齐的言外之意,这是默默支持祝英台的行为了。
果然不出他们所料,在收到小蕙的信之后的第二个晚上,祝英台收拾好了行李。
祝英齐收到暗卫的小心,又是叹了一口气。
他推开祝英台的房门,推门声让祝英台吓了一跳。
看见是她八哥,先是放松下来又想到自己的意图,默默又提心吊胆起来。
出乎她的意料,祝英齐并没有询问她什么,只是默默把准备好的荷包塞到了她手里。
祝英台愣了一下:“八哥。”她声音有些颤抖,显然是有些不可置信。
祝英齐让开了路:“你走吧,跟着你自己走吧。”
若是英台此行有遗憾,再不济还有他这个八哥在呢?
只是不知,那个梁山伯是什么模样,竟然能让她这个妹妹如此动心。只希望,这是一段金玉良缘。也愿他这个九妹得偿所愿。
只是,天不遂人愿。
兰姑娘与荀巨伯的日子定在了下个月,虽然说是很急。但是两家互通了一下八字,又算了一下良辰吉日,居然今年也只有下个月那一个顶好的日子了。
兰姑娘今年也有十六了,算是个大姑娘了。这个时候出嫁也算正常。虽然说山母之前也存了心思一直帮兰姑娘攒着嫁妆,但是毕竟还有些匆忙。小蕙便主动提出来让山母拿了她的那一份抵上。想着小蕙还小,更是因为马文才一事有些伤心,又恰逢动荡时局,许是这两年都不会议亲了。山母也就同意了。
两家对婚事都还算满意,门当户对,两个小辈也是情投意合。
山长想着祝家庄好歹算是姻亲,便差小蕙写了请柬去,毕竟兰姑娘还要准备嫁衣。
小蕙写着祝英台的名字下意识便连着写了梁山伯的名字。
之后,便是对着这张纸好气又好笑。
下意识想要揉毁,却灵光一闪,惊慌地想起了一件事。
当年,鄞县可是爆发了一场瘟疫。
当时梁山伯束手无策,而马文才接到命令,差一点就要屠城。
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告诉梁山伯这件事,也辛亏之前兰姑娘在苗疆之时对瘟疫很感兴趣,而藤东丹对瘟疫也很有研究。
她想到这,勉强露出一个微笑来。
作者有话要说:emmmmmm,昨天家里的WiFi突然断开了
:…(,今天才修好,emmmmm,明天双更吧
这一卷从卷名就能看出来是写这些人的归宿了,这是一个完结卷
☆、执子之手(二)
打定心思,小蕙也就准备跟兰姑娘商量了一下瘟疫的事情。
兰姑娘听到她这样说,讶异地放了手中鲜红的嫁衣,她蹙眉,轻声细语:“你怎么想起了这个?”她虽然对如今的时局心下已经有了准备,但也不会往这方面想。因此听小蕙谈到瘟疫,话语间不免就带了点暗笑小蕙杞人忧天的味道。
小蕙如何不知,她也早早想好了借口,她道:“阿姐可知道瘟疫是如何发生的?”
虽然说大家对瘟疫的态度是避之不及,但也有些医者是去调查过,得出些结论的。不巧,藤东丹就是一个,苗疆那边瘴气多,阴冷潮湿的环境瘟疫的发生概率也大。因此,兰姑娘也知道些许:“大概是死尸处理不当带来的。”
想到这,她眉毛一挑,心中便有些不稳。她看向小蕙,却也发现小蕙也正关注着她。
小蕙沉重地点点头,一杯茶她已经举起许久,就那样停在半空中:“这次起义既起,就不会匆匆收场,而江南这边,一向是富庶的地方,这样的地方都能发生起义,可见那些人已经被逼到什么地步。这场战,不死不休。大概是场持久战。”茶杯碰到桌子发出响声,小蕙却浑然不觉。前世这一场起义就浩浩荡荡闹了十二年有余,民间上下说的是士族不对,士族觉得是庶民太过愚笨。而山长,却说,是制度之弊。东晋毕竟已经在苟延残喘的边缘了,士族把持着朝政,代表的是这些占整个社会少部分的贵族阶级。而九品中正,更是将这种制度之害推向了顶峰。平民无法在朝政上进言,这就意味着无法维护大多数的利益。利益的失衡,带来王朝的覆灭,也是在所难免。
小蕙不相信只有山长看出了这一点,但正是因为山长在朝廷没有话语权,也没有涉及自己的利益,他才能坦坦荡荡地说出来。那王谢两家又怎么不知道,只是他们都要顾及自己的家族。所以他们看透了也只能旁观。
前世众人都以为这是一场普通的起义,跟之前那几次一样。百姓总会知道自己的力量薄弱,世家才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但是,大家都想错了。
而现在,也有不少人是这么想的。
兰姑娘暗叹一声:“我知道了,我这就去准备起来。”小蕙的话她是听明白了,这次的起义不像是之前的小打小闹,而是真正的一场鏖战。
只是有些道理大家都明白,对待瘟疫也只能准备起来。
小蕙走后,兰姑娘又拿起自己的嫁衣,举起针线,却迟迟没有动手。
就这个动作维持了几分钟后,她把自己的嫁衣整整齐齐地叠好。
若是真的如小蕙所料,发生了大规模的瘟疫……
兰姑娘收拾嫁衣的动作一顿,摇摇头,暗笑自己。小蕙还能算到这些不成?
想到这,她却突然被激起了一身冷汗,小蕙是算不到这些,只是她是前世之人啊!她居然把这件事给忘记了。
所以这一场瘟疫,是真的会发生。
到时候,又会死多少人呢?
她咬着下唇,强迫自己不去想,但是一闭眼,便是民不聊生的人间地狱的场景。
睁开眼,她安静地把自己的嫁衣收拾好,把它压到了衣箱的最底下。
她暗暗下了一个决定。
而马文才跟前世一样,被马太守一派的官员上荐到了皇帝那里。
孙恩起义恰是在江浙这一带,是马太守的势力范围。皇帝自然不会拒绝,更何况,在朝廷之中,他又有什么拒绝的权力?
这次起义,不仅是民间势力蠢蠢欲动,朝廷之中把持了大半军权的桓玄父子也是想要动手了。既然如此,何不把桓玄他们的兵权分一点出来给不是桓玄一派的马家呢?
所以,这个决定除了桓玄父子,大家基本上都是满意的。
只是马太守到底还是对自己的儿子上战场一事不怎么放心,在圣旨下来的时候还特意问了马文才的想法。自然是,没有想法。
马文才前世便是用兵如神,像是为战场而生之人又怎么会拒绝。更何况,有了战功,他求娶祝英台一事自然更有把握了。
他道:“父亲放心,我定是能为马家立下战功的。”
马太守心中欣慰不少,之前因为马文才母亲的事情,他与马文才一直不对付,他也希望这个孩子能好好的。上战场,虽然立功快,但是也危险。他的儿子,不走这一条路也是可以。但若是马文才自己心意已决,他也不会劝阻。
马文才其实也知道马太守的拳拳爱子之心,但是对于母亲过早的离世,他心中始终有难解的结。前世更是因为祝英台的死,他逃离了杭州,在战场上厮杀,也因此跟马太守没什么相处。到这一世,他们之间的恩怨还未解,自然也不亲厚。
他犹豫了片刻,还是说道:“自古以来,战场之上除却要避忌敌人,还有瘟疫要防范。”
马太守沉默了片刻:“依你之见,你要作何决定?”见儿子对自己的抵触心理渐消,他自然趁热打铁。
“瘟疫之事,也可成为战场上的利器。”马文才目光闪了闪,“还望父亲多备些药材,也多请一些医生。此事,也不要多做宣扬,免得民心动荡。”
马太守顿了顿,还是点点头应下了。
只是心底还是有些感慨,他本以为马文才在书院这么久,会磨掉一些锐气。却未曾想,锐气是磨掉些许,但心计也增长了。这为官之道,他居然也精通一二。
若是真的能让他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