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解决大明目前的困境,移民是最好的办法,大规模的向东北、外东北、南洋各岛、印度等地移民,不但能缓解中原地区的人口压力,还能在印度地区开辟一个新的农林渔牧的生产基地,能从根本上解决远东公司的粮食缺口。
就算现代社会的中国,粮食危机也是经常出现,尽管相关部门称中国连续九年增产,不存在粮食危机。但事实胜于雄辩。作为传统农业大国,中国竟然成为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以及全球第二大大米和小麦进口国。尤其是大米作为中国人的主食,一旦大米产量不足,其后果是灾难性的。
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中国却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是全球第二大的大米进口国和第二大的小麦进口国。如此大规模的粮食进口,无论是在哪个时≮∠,代都是非常危险的。因为粮食也是战争储备的一部分,在世界安全环境日益紧张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值得所有人警醒。
加尔各答远东印度战区司令部,一艘飞艇缓缓的降落了下来,乔海鹏和林华等人从飞艇吊舱跳了下来。早已等候在这里的李玉坤迎上来,握住乔海鹏的手,使劲的摇了摇道:“老乔,你可算是回来……”
乔海鹏笑着道:“老李。这段时间辛苦了。”
他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突然问道:“对了,我们再孟加拉的收获怎么样?”
李玉坤听了哈哈大笑道:“你放心吧,这一次我们再孟加拉地区可以说是收获颇丰,粮食、棉花、布匹等物资不计其数。这还不算,还真像你说的。孟加拉实在是太富裕了,金银宝石都是成箱成箱的装啊,哈哈……”
乔海鹏听了李玉坤的话,顿时就兴奋了。拉着李玉坤急着道:“太好了,赶快领我去看看,我特么都等不及了……“
他说完拉着李玉坤就走,弄得李玉坤哭笑不得的说道:“大哥,你别急啊,缴获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大部分物资还正在统计中,正在陆续向沿海各个港口运呢。”
乔海鹏不管那么多,依然拉着李玉坤来到了胡格利河的岸边。此时胡格利河沿岸已经建设了长长的一排简易码头,大批内河蒸汽机帆船和风帆船正停泊在码头上装载物资。
河面上等候的船只更多,密密麻麻的铺满了河面,大批黑了吧唧的印度当地人正在紧张的在码头上忙碌,一帮如狼似虎的敢死军官兵,拿着皮鞭和木棒督促着他们。不时的喝骂一声,或是抽几鞭子。
码头处的各种物资堆积如山。大部分都是粮食等农作物,还有一些孟加拉当地手工业者生产的棉布和羊毛毯子,以及大批的棉花、羊毛等原料,都是远东目前最急需的物资。
十七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手工业进一步脱离农业。许多农村的手工业者除供应村社社员需要外。开始在市场上出售他们的部分产品。商路附近的农民离开村社,以纺织为主要职业,城市的富商巨贾用预付现金等方式控制手工业者,并进而投资工业。逐渐形成了一个个手工作坊。
这个时代的印度商业极其发达,虽然还是一个封建农业国。但在封建社会内部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印度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十七世纪初期的印度商贾和封建主,以及各地部落的首领,富庶的程度一点不比大明的富户差。尤其是孟加拉地区,历来是世界上最大的洲际集散地和绵纺织业的中心,始终是印度最富裕的地区。
远东公司占领了孟加拉地区,对当地的底层农民和手工业者秋毫无犯,但是对孟加拉地区的上层统治阶级却进行了一番极为血腥的清洗。
印度战役开始前的几个月,情报部就已经将当地的总督、分封的封建主、部落首领、豪商巨贾等上层社会的目标侦察了一遍,具体的情况全都传回了战区司令部。
东路军南方军团发动进攻以后,这些目标都被远东军敢死军部队扫了一遍,人几乎全都死光光了,土地、家财等家产全部缴获。因为缴获的物资实在太多,南部军团后勤部成立了一个物资统筹小组,专门负责统计、管理和收集孟加拉地区的各种战利品。
据南方军团物资统筹小组估计,战区司令部光是在孟加拉一地缴获的粮食,就能超过五十万吨,而且这个数字还是极为保守的估计,最后的统计工作结束后,甚至要比估计的数字多上很多。
另外,在孟加拉各个河流沿岸,以及沿海地区的各个港口的棉花、羊毛等原料堆积如山,棉布、毛毯和批巾等物资,堆满了各个仓库和商铺。
这一次远东发动印度战役可以说赚的是钵满盆满,尤其是粮食等各种农作物,绝对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
乔海鹏看着拥挤的胡格利河,摇了摇头苦笑道:“胡格利河还是无法满足我们的需要啊,吉大港扩建工程开始了吗?”
李玉坤点了点头道:“公司基建处已经派人来了,正在吉大港进行勘察,估计这个月就该进行第一阶段的扩建,至少要保障我们大型机帆运输船的停泊能力。”
“那就好,要不我们得运力还真跟不上。光是孟加拉地区的物资运回去就得几个月的时间,这一次从印度缴获的物资,再加上辽东、外东北和南洋等地的秋收的收成,估计公司的粮食储备应该能坚持一阵子了。”
乔海鹏说到这里顿了一下,又接着道:“战区联合舰队这次回来,就要拉着大明的流民过来,这段时间我们也有的忙了。”
正文 第八百七十九章 武装警察
对于莫卧儿帝国的灭亡,并没有在印度各地引起什么太大的反响。尤其是印度联邦大会结束以后,整个印度地区的局势逐渐归于平静。
莫卧儿帝国对于印度来讲,更像当年托勒密王朝统治下的埃及,不但是异族征服者,而且还是外来文明属性的征服者。虽然满清也是异族,但是统治方式和主流文化基本上还是汉式的,所以满清在很多方面还是能被中原的汉人接受。
但是莫卧儿王朝的统治阶级主要由外来的穆斯林军事贵族和知识分子组成,官方语言是波斯语,也使用突厥语,统治方式也是伊斯兰式的。
满清灭亡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汉人奴才和遗老遗少捶胸顿足。可现代社会的印度人对历史上的莫卧儿帝国,内心还是比较复杂的。
所以远东消灭了莫卧儿帝国,在印度各地联邦自治领的土皇帝眼里,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大不了,反而还都有些窃喜。因为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可以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建立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立王国。
虽然印度的局势稳定了下来,但是远东控制的地区面积也不小,在大明流民∧,到来之前,也需要大批的部队驻守各地,维护当地的治安稳定。
远东控制的领土,大都是土地肥沃沿河流域,以及商业发达的沿海地区,人口相对密集。如此巨大的人口基数,也让远东军感到了非常大的压力。
虽然情报部外事特勤局已经制定了一份计划,但是印度开发公司正在筹备当中,而且整个计划实施起来,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远东军刚刚稳定印度各地的局势,目前印度也需要稳定。不宜大动干戈。
所以目前对远东控制区的印度当地土著的管理,总不能让远东军的正规部队来维持当地的治安吧,那样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所以就需要一支准军事部队驻扎在印度各地。
好在公司已经在战前想好了应对方案,那就是在辽东各地的日本外籍劳工中挑选数万表现良好的积极分子,在种子岛敢死军训练基地进行了三个月的集训。做为印度地区的武装警察部队,驻守在印度各地。
现在这些武装警察正分批从种子岛坐船赶来,以后在印度地区主要担任地方卫戍部队和治安警察,主要的任务就是在各地的重要机构、港口地区执行卫戍任务,还将执行各地城镇乡村的治安巡逻任务。这些日本武装警察部队,有点当年上海滩租界里印度阿三巡警的意思。
数万日本武装警察部队陆续来到印度以后,远东军将对控制区的印度土著实行集中营似的军事化管理方式。
印度控制区的印度土著将进行重新整编,编制和辽东各地的大明流民一样,也是以中队、大队和支队的编制进行组建。并在印度各地建立大批的集体农场和手工作坊,为远东种植粮食作物,用手工方式生产纺织品和毛织品等印度当地的商品。
公司还将组织这些当地的印度土著,对各地的农业、交通、港口等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的建设。还要在大明流民陆续到来之前,利用印度当地的资源,建造足够的住房,生产大批的生产生活物资。让大明的流民来到印度以后,马上进行扫盲、整训。然后逐步进行安置。
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来自大明北方的流民。将陆续在印度南亚次大陆的恒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孟加拉地区和沿海地区等地安置下来,逐步将印度当地的大批土著“迁徙”到其他地区。
首先是印度各地的能工巧匠,以后都将被送到辽东。这个时代的印度手工业极为发达,首饰匠、铜匠、军械匠、木匠、铁匠、木刻和石刻匠的技术极为高超。
只要对比一下泰姬陵和中国同时期的建筑,我们就知道当年印度当年各种工匠的手艺是多么的精湛了。泰姬陵最引人瞩目的是用纯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体建筑,皇陵上下左右工整对称。中央圆顶高62米,令人叹为观止。四周有四座高约41米的尖塔,塔与塔之间耸立了镶满35种不同类型的半宝石的墓碑。
对于印度的大批工匠,公司在就垂涎已久。远东军已经在印度各地四处收拢各类工匠,正在陆续向辽东等地运送。公司各部门也在翘首以盼。试图将这些来自印度的工匠纳入自己的部门。
公司也将逐渐开发印度的资源,在印度各地建立大批的矿山、农场、手工业作坊,并在印度地区大肆进行各项基础建设。
印度的矿产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煤炭资源探明储量为844亿吨,约占世界总量的8。6%,其中主要为烟煤和无烟煤。虽然印度的煤炭灰分含量过高导致其热效率太低,但是在这个时代,也足以满足远东公司的需要了。
印度铁矿资源多为优质铁矿,储量超过200亿吨的大型、丰富、潜在的铁矿储量。其中已探明的铁矿中,品位在65%以上的富矿储量约11。5亿吨,其中,赤铁矿占铁矿总储量的75%,50%以上的赤铁矿是具有62%以上fe含量的中等品位和高品位铁矿,这种品位的铁矿石是以块矿、烧结矿或球团矿形式直接用于高炉的。
印度已探明锰矿储量为3400万吨,大部分是高炉级。铬铁矿储量为4400万吨,占全球铬铁矿总储量的12%,居世界第三位,是全球铬铁矿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印度铝土矿储量为9亿t,居世界第6位。铝土矿在印度分布广泛,全国共有三个大的铝土矿成矿区,均为红土型矿床。另外,现代社会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已探明的各种矿产资源,也比较丰富。
而且印度地区各种基础设施极为落后,以后公司会投入大量的资源,对印度进行大规模建设,包括道路交通、农业基础设施、河道码头、港口、各类厂矿等工地,当然也需要从印度当地征集大批的劳工。
ps: 感谢娼哥、兔子哥哥0、kagyoko的月票支持。感谢日光神的打赏。
正文 第八百八十章 辽东大旱
又是一年的秋收时节,辽东和外东北各地又开始忙碌了起来。以往每到这个时候,远东各地的广大农户都会沉浸在一片丰收的喜悦之中。放眼望去,广阔的田野里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到处是人们辛勤劳作的身影。
秋天的田野是丰硕的田野,花生、大豆、玉米、地瓜、小麦和水稻,摘了一拨又一拨的红豆、绿豆,花开没完没了的芝麻,以及插补在田边地头的南瓜、坡豆角儿等等农作物,全都脚赶脚的相继成熟。
每到这个时节,远东的广大农户们就像在享受,无论多么的辛劳都不会觉得累。就算是老人孩子都在忙里忙外,没有人会觉得委屈,没有人会觉得难受,人们总是不约而同的来到田里。
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全都浑身是劲儿,热火朝天的气氛,连几岁的孩子都能受到感染,跟在大人的屁股后面跑来跑去,尽是一个劲儿的添乱。
但今年的秋收,却完全是另外一幅样子,整个辽东、外东北的各个地区,都弥漫着一股阴沉的气息。以往秋收时广大农户们脸上那欢欣的笑容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