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好莱坞名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好莱坞名媛- 第1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票房什么的就是浮云。


第257章 幸灾乐祸

好莱坞的电影剧本很多都是流水线式的创作方式,比如擅长写搞笑情节的负责搞笑的部分,擅长爱情的负责男女主的感情部分。
这样的好处是让最合适的人去最合适的地方,坏处是可能会对剧情方面造成不少削弱。毕竟人多了,前一个人想埋的线就不能太深,否则其他人写的部分不好融入进去。都是写剧本的,别人为什么要按照你埋的线去写,对吧?
莱拉还是更喜欢一个编剧负责一个作品的方式,那样虽然对编者的能力要求比较多,可写出来的东西也更连贯更流畅,想在里面表达出更深的东西也很容易。
《尖峰时刻》的剧本在她的要求下改变了不少,有些是原版中就有的改变,有些则是她按照记忆中原版的不足之处做的补充。可以说她所拍摄的版本是她综合各方面所创造出来最让她满意的。
一个多小时的电影在一片叫好和掌声中顺利结束。在片尾处放了一些被剪掉的镜头,全是失败被cut的。这样小小的细节,就让不少人一直坐到电影全部结束,而不是和其他电影一样播放片尾曲时就全都离开了。
意犹未尽的影迷们出了影院,立刻用各种方式把电影介绍给他们的朋友。有的打电话,有的用网络,总之要是不立刻找人说些电影的内容,他们就好像连觉都睡不着似的。
莱拉悄悄离开的时候,就不只一次见到有人抱着手机在跟朋友打电话,说的就是这部电话实在太棒了之类的赞美之词。这让她放下心来,至少看起来还不错,不是吗?
然而第二天一早,黛咪却给来上班的莱拉一个坏消息。
“天才导演的‘滑铁卢’,其实我们早就猜到”,纽约邮报娱乐版的头条部分,硕大的标题带着满满的幸灾乐祸。
标题很醒目,内容更是将莱拉和《尖峰时刻》说了个一无是处,就差指着鼻子说她拍出了一部烂片了。
“420万,就是天才导演新电影的首日票房,和她以前的作品相比至少缩减了一半还多。其实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很多人都已经猜到了,为什么呢?首先这是一个动作片,而且还是让人并不熟悉的东方动作片,莫兰导演本人根本对此不熟悉,又怎么能拍得出原汁原味的影片?”
“其次,这是一部喜剧!是的,喜剧!你们指望一位恐怖片导演拍出什么搞笑的东西吗?至少在看完电影后,笔者完全感觉不到任何能让笔者笑出来的东西。”
这篇文章措辞非常激烈,好像作者跟莱拉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似的。但这其实就是一个小花招,为了让更多的人买他们的报纸而用的小手段。看热闹不嫌事大,读者就喜欢这样激烈的冲突。
对于作者和报纸来说,如果能气得莱拉去告他们就更好了,那样他们的报纸将创造一个更多的销量。
莱拉一行行看着上面对自己的评论,看到最后终于忍不住笑出声来:“420万,很少吗?”
“不少!一点都不少!”黛咪这倒不是在说奉承话。在她的老板还是雷诺兹的时候,拍摄出来的电影根本连上映都不会,全是直接贩卖cd罢了。
不是没有一些特别好的让公司决定拿去放映试试,只不过那些基本都是点映,最高的上映也不过几家十几影院而已。
还是在莱拉来到公司后,才让公司的发行部有了用武之地。至少在黛咪看来,420万的首日票房真的不少了。
一天400多万,电影放个一两个月不就把成本赚回来了吗?以影片创造成本的两倍票房能拿到收益的规则来看,成本3000多万的《尖峰时刻》想要拿到6、7000万的票房应该不算难吧?更不要说还有其他方面的收益。
当然,票房不是这样算的。一般都会有个跌幅,越往后票房越少,第一天只拿到420万的电影,基本也就那样了。
其实莱拉对票房会那么少也有点惊讶,原本在她的想象中,应该和她以前的电影差不多才对。又是喜剧,又是功夫片,怎么也会比她的r级恐怖片要受欢迎吧?
可得到的票房却让她再次看到好莱坞和观众的不可估性。按照这样下去,可能用不了多少时间电影就会被强制全面下线了,这对她可不是件什么好事。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明明她在首映式上获得的评价还是很不错的,怎么票房低到这个地步?还是说历史因为她的出现产生了什么误差,以至于某些地方形成了与原来截然不同的发展趋势?
莱拉在思索,黛咪则在为老板叫不平。原因无它,还是报纸上尖锐的报道。
“boss,你看他们说的多过分。都认为你是不懂装懂,才会拍出个四不像来。还认为新线找你做导演是个最大的错误。又说你自己也做了个错误的投资,才会把钱投资到尖峰时刻上,结果全砸进去了。”
莱拉此时在脑子里已经把电影的每个情节都想了一遍,想来想去也没找到会比原版更差的地方,有些不安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听到秘书的话后,她微微一笑:“想说就让他们说吧。到底是不是错误,上天会告诉他们的。”
黛咪也只能用“老板的话总不会有错”来安慰自己。
“不管怎么说,这个库伯也太讨厌了。他重新出现后帮你说了不少好话,我还以为他已经变好了呢,没想到现在又说的那么难听。”
“他是变聪明了。”莱拉看着纽约邮报那篇抨击自己的文章后,熟悉的库伯两字,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来。
库伯确实变聪明了,为了能顺利出山,他违心地为她说好话,一副就事论事大公无私的形象。而暗地里则潜伏着,只等她露出破绽就给她来个雷霆一击。
真难为他等了几个月才找到抨击她的机会,想来他等得也已经很辛苦了吧?
“唉。”她看着报纸上的那个名字,轻轻叹了口气:“为什么有的人就是学不乖,宁愿一次次吃亏,也不接受现实呢?”


第258章 反转的票房

不只纽约邮报和库伯举着“420万票房”的大旗在抨击莱拉,一些凑热闹的报纸也跟着摇旗呐喊。
听他们的口气,好像莱拉拍了一部史上最差的电影似的。
这其中肯定有其他电影公司在背后捣鬼,特别是跟尖峰时刻一起上映的几部,恨不得所有人都认为它是部烂片才好,这样就不会跟他们争夺票房了。
但也有些权威的报纸肯定了莱拉的电影,认为她的拍摄和剪辑手法非常有趣,甚至可以说开创了新的风格。那种在打斗时运用的慢镜头和环绕方式,还有打斗追逐中画面急速切换所带来的非凡视觉享受,都很值得其他导演学习。
可更多的报纸却不那么认为。他们只看到尖峰时刻的票房“惨不忍睹”,从首日票房就能看出这部电影后劲乏力,想要赚回本钱只能寄希望于东方的票房,以及cd的发售了。
看着报纸上的论调,莱拉只觉得很好笑。
当初她拍的电影造成一个又一个票房黑马后,很多人都在说电影不是票房高就好的,更重要的是内涵。而现在她的票房不高,那些人又迫不及待地站出来说票房很重要,连那点票房都拿不到就太失败了什么什么的。
这样明显的双重标准,堂而皇之地宣扬出来真的好吗?算不算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让莱拉更无语的是,从早上开始她就接到了许多电话,从外公到母亲,从采尼到罗伊,从新线公司到陈龙,似乎每一个人都来劝慰她,说电影其实没那么糟,只是观众一时半会接受不了东方功夫片类型的关系等等。
其中当然有这个原因,莱拉又不是一点都不了解其中的危险就接下导演的工作。可无论她怎么解释“电影很好,以后票房会好的,她一点都不担心不能赚到钱”,电话那边的人都以为她是因为接受不了现实而在自我安慰。
最后她干脆不再解释,还是让事实来回答一切吧。
而尖峰时刻第二天的票房也让很多人闭上了嘴,因为他们拿到了810多万的票房,比前一天翻了将近一倍!
这下昨天还在抨击莱拉的报纸顿时哑火了。没道理票房会一下升那么高啊!就算第二天是周末,也不代表一下会冒出那么多人去看那部电影,难道是莫兰家在暗箱操作,为了面子好看所以自己买票房了?
别说,有这样想法的媒体还真不是一个两个。要真是这样,可就有乐子看了,绝对是一桩大丑闻!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谁能保证以前几部电影的票房不是刷出来的?
天才导演?神奇女巫?说不定只是用钱堆起来的一个虚幻泡沫吧!
自认为掌握了一个巨大新闻的记者和狗仔们,各自运用各自的渠道想要找到相关的“罪证”。他们知道,如果他们的猜测是真的,他们报纸的销量就不用愁了。至于莱拉·莫兰会不会就此完蛋又关他们什么事?赚到钱才是最重要的!
然而无论他们怎么翻怎么找,怎么从票房记录上一个字一个字去抠,最后得出来的结果全都是清白得不能再清白的记录。不仅如此,他们反而发现有其他公司偷了尖峰时刻票房的事情发生!
也就是说其实首日票房还可以更高一些,只不过被挪成其他电影的票房了。虽然挪了十几万,并不是高,可依然是件性质很恶劣的事情。
美国对电影的监管力度是很强的,遇到这样的事通常处罚也会很严重。被钱迷住灵魂的影院老板和买了票房的公司想必会得到应有的处罚,而记者们除了怨恨自己被误导了外,也只能转而研究票房为什么会突然变高去了。
别说,还真被他们研究出来了一些。
在进行了一些随机的采访后,记者们发现会造成这样的结果也不是没道理的。
第一,首映是周五的晚上,只上映了半天而已。第二天的票房却是一整天。而且还是星期六,正是人们出来约会看电影的好时机。
第二,口碑散播出去的速度非常快。电影很精彩,打斗很精彩,故事也很精彩,类似的话通过电话和网络以及各种方式传播了出去,让许多原本对功夫票不怎么喜欢的人都忍不住追问一句,是不是真的那么好看?
当得到肯定后,就让一些人对电影好奇了起来。通常这种好奇就是推动观众走进电影院的动力之一,特别当听到周围的人都在夸赞那部电影很棒后,就会有人要去电影院一探究竟了。
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莱拉本人的关系。
当初她要继续拍动作片的消息传出来后,喜欢她的粉丝还曾组织起来去她公司门外静坐,就是希望她能改变主意,继续拍摄她擅长的恐怖片而不是什么动作片。
粉丝们觉得她是在浪费她的时间和天分,能把恐怖片拍成经典的实在太少了,她不应该把上天赐予她的这项天分挥霍到无聊的动作影片上。虽然有一部分人在莱拉和粉丝的代表做了约定后,处在观望位置上想要看看到底会怎样。
也有不少人为了能让莱拉能继续拍恐怖片而在暗地里偷偷组织粉丝们不要去看《尖峰时刻》,只要这部电影的票房很烂,那么莱拉就会按照约定回来继续拍摄他们喜欢的恐怖片了。
所以在《尖峰时刻》上映后,莱拉的影迷中有不少人都没有在第一时间去看。不只他们不来,他们也叫家里人和周围的朋友不要来。
要知道莱拉在美国在好莱坞的粉丝群是非常庞大的,其中有一些是喜欢她本人的性格,有些则是喜欢她的成就,喜欢她拍摄的恐怖片那群人虽然占总人数里的一部分,却也是相当不少的一部分。
这些人号召周围的人不去给《尖峰时刻》捧场,才使得票房在第一天的成绩显得有些难看。
可是到了第二天,当一些人看到网上的推荐和看过电影的朋友的称赞,就终于抵挡不住电影的魅力,还是买票走进了影院。


第259章 票房再爆

面对着第二天接近一倍的票房涨幅,哪怕媒体把各种原因都列举出来,也改变不了他们昨天说的那些话全变成了笑话的事实。说人家滑铁卢?说人家栽了个大跟斗?哈哈哈哈哈!
看热闹的人和莱拉的粉丝都笑死了。他们没办法在报纸和电视上说出自己的声音,可他们有网络。网络上他们可以尽情宣泄出心中的想法,和电影的观后感,而不需要去听那些所谓的娱乐报纸和影评人的荒谬之言。
于是《尖峰时刻》的口碑再一次被传播了出去,其中当然也会有莱拉的水军在其中顺水推舟,可不能否认他们确实有说那些好话的根据。那是一部好电影,是一部看了之后会开心的电影,这就够了!
霍顿在看完电影后就登上了常去的那家电影论坛,那里有莱拉专属的子论坛,莱拉的粉丝很多都在这里互相交流。
他因为曾在电视节目中力挺莱拉,成为绝大多硕粉丝都承认的铁杆粉丝,甚至还被推荐成为这个子论坛的版主之一。
很多人都知道他拥有一张参加首映式的票,也知道他幸运地将在第一时间欣赏到这部电影,所以不少人一早就等在那里,等待他的第一手反馈信息。
而霍顿也不负众望地把他的观后感写出来了,字里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