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工人、干部,脱下上衣,在炎热的大太阳下,扛着50公斤一包的水泥袋,飞步在堆场与井台之间……
“试油?试油碰到难题了?85/8寸套管上的采油树底法兰缺失?井场上连试油的计量器也没有?没有那些东西也得试!土法上马嘛!对了,我看赵振声行!别看他年轻,技术可蛮过硬的呢!调,调他过去!我给焦力人讲!”
余秋里一番调兵遣将,各路精英汇聚松基三井。
康世恩下过“只准捞水,不准捞油”的命令之后,井底的清理已经就绪,现在就看效果怎么样了!
赵振声果然不负众望。他和井台技术员朱自成、赖维民和前来支援的钟其权、焦亚斌等通力合作,连连克服难关。这是见油前的最后准备:赵振声和他的战友们做的第一件事是:组织测井队和钻工们挖一个试验坑,下入一段85/8寸套管,埋入地面以下长度1郾5米,管外灌水泥环厚330毫米,先试射4发58…65射孔弹,在进行射孔观察后再发射10发57…103射孔弹。没有见过这种特殊井下射击的人无法想象这一道工序对采油是多么重要和多么复杂。用通俗的话来解释,就是钻杆往地底下打后,油并不是那么容易“哗啦哗啦”自然就涌出来了。它需要有个孔道,这个孔道应该是坚固的,固井的作用就是为这。但一固井又把油层与孔道隔绝开来,而且几千米深的井孔,有有油的地层,也有没有油的地层,为了保证能让有油的地层与孔道相通,就必须在加好的钢管上打开孔隙,射孔弹的功能就是准确无误地完成这一程序的手段——把射孔枪轻轻放入钻孔内,在预想的地方发射,打穿钢管,让油层里的油通过弹孔源源不断地涌出地面……
够复杂和神奇的吧?赵振声他们要做的第二件事是:找一块一寸厚的钢板,并设想一个用气焊割下大小两个环形钢板焊在一起制造出一个土制的大法兰。啥叫法兰?那是采油树上的玩意,很专业。啥叫采油树?以前我看过石油部作家写的小说,却从未见过这么一个富有诗意的东西。到了大庆我才看到这采油树原来就是油井出口处由大大小小各种阀门组成的器具,一排一排的,像结满果的桃李树,所以取名为“采油树”——当我第一次在大庆油田的松基三井纪念地看到它时,我真的很激动,我才真正明白石油工人对采油树的那份情感,也明白了石油作家们一提起采油树时的那种掩饰不住的冲动。采油树是石油人的象征,“采油树”是石油事业的总阀门。
那天在松基三井纪念地,我久久凝视着左臂右膀挂满各种“果实”的“采油树”,突然发现那棵“采油树”其高度和肢体与我尊敬的石油指挥者、独臂将军余秋里十分相似,相似得惊人!因为那棵“采油树”的肢体不是均衡的,有一边的阀门比另一边少一枝,我因此联想到这是不是就是独臂将军那不灭的身躯和散布在神奇大地上永远不散的石油魂呢?
当我再转向千千万万大庆油田里的“采油树”时,我又觉它们有的像康世恩,有的像王进喜,有的像翁文波,有的像张文彬,有的像李人俊、焦力人、宋振明……也像杨继良、李德生、翟光明、包世忠……它们像所有我认识和不认识的石油人!
这让我感动不已。“采油树”的名字可以是一首诗,也可以是一部书,更可以是一种象征,一把火炬……可现在还不是我抒情的时候,松基三井的试油阶段一切都是在严肃而紧张的科学程序中进行着。
赵振声他们真有办法,第三天就把土法制作的一个大法兰搞成功了:往采油树上一挂,然后进行清水试压——试压压强到72个大气压时,法兰处没有任何渗漏,这说明土法法兰成功了!
井场上一阵欢呼。
第三件事是邱建忠几个地质人员研究的结果,他们认为从地下油层组的油气显示和油层情况看,松基井下的油难以自喷、大喷,对它采取提捞法试油不会出现“万丈喷涌扼不住”的局面。因此建议积极准备提捞手法和相应的措施。
第四件事还是赵振声做的:他从废物中翻腾了半天,找到一根约13米长、4寸直径的管子,然后再请车间工人师傅动手,自制了一个下井捞油的捞筒!这东西看起来很土,但是实实在在第一个与千米之下的石油“亲密接触”者。
剩下最后一件事:做两个大油桶,每个能盛200公升的油桶——余部长说了,如果松基三井出油了,就得知道它能出多少油。
万事齐全,只欠东风了——这东风就是下去捞油上来!
“不行,现在不能捞油!只准捞水!”康世恩好厉害喔!他在哈尔滨坐镇指挥,就是不让松基三井的人在固井和试油开始阶段捞油,只许捞水。
为什么?我不懂。只有专家知道:松辽地底下的油是稠油,而油层上面有水层,下面也有水层,先捞油的话可能把油水搅在一起,油都“游”走了!这明白了吗?康世恩是大专家,他身边还有一群更大的专家——苏联专家组在一起研究分析呢!
听他们的没错!这是技术问题,更是科学。
苦了包世忠他们32118队的全体钻工同志们了!可包世忠他们并不感到苦,从玉门到松辽,打了一井又一井,不就是为了看到涌出油来嘛!
捞!捞!把地球的胆水也捞他出来!
捞!捞!把地球的每一滴血都挤出来!
“停!停停!”康世恩又发话了。这回是不让捞水了——地球的苦胆水都捞尽了,只有血了、黑色的血了!
9月26日,1959年的9月26日。中国人应该记住这个日子。因为这个日子使每一个新中国的炎黄子孙都获得了光明,获得了温暖,获得了生活的新日子,获得了幸福概念的实际意义,获得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因为这个日子中国的松辽出了石油,“哗啦哗啦”地直往外冒的石油!
有人也许会问为什么1959年9月26日这个日子松辽出了石油才需要人们记住它,而不是1874年春天晚清同治年间钦差大臣沈葆桢在台湾苗栗山挖井出油的那个日子,或者也不是1907年9月12日日本人帮助下在延长打出油的那个日子,再为什么也不是1939年8月11日玉门老君庙油田第一口油井出油的日子,或者也不是新中国发现开采的第一个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第一井出油的那个1955年10月29日那个日子呢?
道理非常简单,所有1959年9月26日之前中国出油的地方,都无法与松辽出油的这个日子相比。松基三井出油是一种标志,它预示了中国乃至世界上少有的一个大油田的诞生。这就是我们后来人人皆知的大庆油田的诞生。大庆油田的诞生改变了世界的石油经济格局,石油经济格局的改变,延伸下去就是世界政治和军事的全面改变。这一点,20世纪的世界历史演变过程充分地证明了。
石油让人类在20世纪发生了质的变化。难道不是?
你敢与我一起回顾吗?
请看:
20世纪前叶的1859年,“上校”德雷克先生在泰特斯维尔钻出第一口油井的第二年,美国就发生了内战。
1872年,洛克菲勒发动“我们的计划”,第二年诺贝尔家族就开始进入俄罗斯市场。
1885年,皇家荷兰石油公司在苏门答腊岛发现石油,老牌帝国主义者便开始将掠夺的魔掌伸向南亚纵深。
1896年,标准石油托拉斯的进一步风起云涌,使亨利·福特开动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而在这之前,蒸汽机无法实现文明人对机动车的文明要求。
1901年,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平德托普油田喷油,使美国人陷入了石油革命的狂欢之中,两年后,赖特兄弟因为有了汽油,才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离开地面的飞行。
1904—1905年,日本击败俄罗斯,靠的是军舰,而日本军舰之所以所向披靡,首先要感谢美国人给予了他们足够的石油。
1908年,波斯湾发现丰富石油后,世界便开始混乱起来,新老帝国主义便从这时起各打各的算盘。
1911年,英国的丘吉尔亲自出任海军大臣,他看中的是由石油支持动力的军舰可以战无不胜。
德国人不傻,他们早已磨刀霍霍。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上,机械化成为现代战争的一种基本形式。
而1919年俄国人在列宁领导下,取得十月革命胜利的那一声攻击冬宫的大炮就是从军舰上打出来的。
1931年日本人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它的直接因素就是觉得自己国小无资源,踩上中国东北的富饶之地,就是想获取更多的石油与其他能源。
1933年,罗斯福和希特勒这两个巨头同时登上各自国家的最高权力宝座,由于他们的目光里都知道石油的意义,于是战争就变得随时可能发生。
1937年,日本人已经全部用军舰和飞机直接开进中国关内关外了。
1939年,德国人也迫不及待地发动了入侵波兰行动。二战便这样开始。
1941年,日本人靠石油支撑完美地执行了“珍珠港”行动,也彻底地迎来了美国人靠飞机运送原子弹往广岛投放的悲惨日子。
1945年日德投降,除了他们的非正义外,没有源源不断的石油燃料供应来维持军械所需是特别重要的原因。
1958年,伊拉克革命。后来掌权的萨达姆在世界面前牛了二三十年,凭的就是手里有丰富的石油。
之后,中东就没有安静过,理由种种的背后就是为了一样东西:石油。
终于,1980年,中东的两个兄弟伊拉克和伊朗开战。
1990年,刚刚从“两伊战争”走出来尚未喘过气的伊拉克入侵邻国科威特,还是为了那儿的有取之不尽的石油让萨达姆眼红。这回美国人不干了,“沙漠行动”将伊拉克人打得差点回不了家……
20世纪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它带着石油的浓香腥味,影响和支配着人类的这段最辉煌也最悲惨甚至有时是最卑劣的历史。
正如《石油风云》的作者、丹尼尔·耶金先生所说:“石油带来了我们的文明中最卓越、也是最糟糕的东西。它一直既是恩惠也是负担。能源是工业社会的基础。在所有能源中,石油,由于其核心作用、战略性质、地理分布、反复出现的供应危机的模式,以及为了获得石油的报偿而控制石油所不可避免和不可抗拒的诱惑,一直看来是最大、然而也是最成问题的能源。如果我们到本世纪末,石油的卓越地位不一再受到(也许已预见到)也许是突如其来的政治、技术、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危机之考验和挑战,那将是异常了。在一个由石油如此深刻地形成影响的世纪中,不应不作如此预计。石油史一向是杰出成就的概论和一系列灾难性而且代价巨大的错误的冗长陈述。它一直是人类崇高的和卑劣的品质的表现剧场。创造力、献身、企业家能力、独创性以及技术革命始终跟贪婪、腐化、盲目的政治野心和暴力同台共存。石油有助于主宰物质世界成为可能。它实际上通过农业化学和运输给了我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和面包。它也为全球争夺政治和经济的优势的斗争提供了燃料。很多的血以它的名义而流。只要石油仍然居于核心位置,对石油以及它所带来的财富和权势所进行的激烈有时是凶暴的探求,必将继续下去。因为我们的世纪一直是一个世纪,我们的文明的方方面面始终是由石油这个现代和使人着迷的炼金术所改造的。我们的世纪确确实实仍然是石油的世纪。”
我们今天的世纪确实依旧是石油世纪。21世纪了,石油依然是核心的能源,而且比20世纪更加突出了它的核心地位——至少我们目前还遥遥无期地看不到可以彻底替代它的新能源产生出来。那么,21世纪——至少是这个世纪的前50年里,我们将继续饱尝尤其是飞速发展的我们中国人将饱受前所未有的关于石油带来的幸福与痛苦、机遇与危机。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应当更加动员全体国民记忆1959年9月26日这一日子。
当然,我们记忆这个日子是为了更好地记忆起那些在这个日子里为我们民族创造了奇迹的人,以及人民共和国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的国家精神是什么!
9月26日,松基三井的井台上一片繁忙,大家期待已久的目光全都盯在那根通向采油树阀门口的一根长长的出油管……下午四时左右,主任地质师张文昭一声令下:“开阀放油!”
“哗——”那根8毫米的油管里顿时带着巨大的呼啸声,随即人们见到一条棕褐色的油龙喷射而出……
“出油啦!”
“出油啦!”
那一刻,整个松辽平原欢呼和震荡起来。32118井台上一片沸腾:包世忠抱着油管直哭,朱自成跟着队长也哭了起来,张文昭从老乡那儿拎来一只葫芦瓢盛满新鲜的原油,他看了又笑,笑了又看,最后竟然情不自禁地坐在地上失声嚎哭——那是兴奋的。突然,张文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