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 平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邓小 平时代- 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既违反《上海公报》,也违反《中美两国建交公报》。如果美国不能正确处理这些微妙的关系,邓小平说,中国准备 
让中美关系不是回到 70 年代,而是倒退到 60 年代的水平。他下了最大的决心,不能让列根与台湾达成协定,否则将 
使收回台湾从长远看变得更为困难。他让他的客人清楚地知道,中国将静观列根的一言一行。'17…12' 
中国对列根总统将把台湾视同为一个国家的担心,因中国驻美大使柴泽民得以出席列根的总统就职仪式而减弱。 
柴泽民曾威胁说,如果受邀的台湾代表到场,他将拒绝出席仪式。最终台湾代表并未到场,中国把这看作一个积极的信 
号。'17…13'不过,邓小平仍然深为关切列根与台湾的关系。 
邓小平随后又想对台湾实行一系列「胡萝卜外交」,以增强对它与大陆改善关系的吸引力。中国在廖承志的领导 
下拟定了一个说明对台政策的新文件,并在 1981 年 3 月向英国外相卡灵顿勋爵(Lord Carrington)出示了文件的草 
稿。1981 年 9 月 30 日,这份文件由叶剑英元帅在国庆日前一天的公开讲话中正式发布。让叶剑英来做这件事,是因 
为早年国共结成统一战线时他供职于黄埔军校,在国民党中有不少老朋友。叶剑英的「九点建议」包含以下内容: 
●    谈判将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进行; 
●    双方应当为「三通」——通邮、通商、通航——创造条件; 
●    欢迎台湾人民来大陆投资经商; 
●    统一之后台湾将享有高度自治,可以保留它的军队; 
●    台湾现在的社会和经济制度,包括私人企业和财产权,将保持不变。'17…14' 
但是台湾没有作出任何回应,而中国和列根政府的关系依然紧张。邓小平知道,使用军事手段跟有美国撑腰的台 
湾对抗毫无胜算,于是他继续运用自己手中的另一件武器。他威胁说,中国将减少甚至结束中美合作。在得知美国打算 
向中国大陆出售部分武器时,邓小平回答说,如果这意味着美国要提升向台湾出售武器的级别,中国不会接受这笔生意。 
列根手下的国务卿黑格(Alexander Haig)应邓小平之邀于 1981 年 6 月访问了北京。6 月 16 日邓小平会见 
黑格时重复了他对其他人说过的话:中国希望中美关系顺利发展,但是假如不能正确处理对台售武问题,则可能造成中 
美关系的停滞甚至倒退。'17…15'他还对黑格说,中国同意与美国恢复邦交时,美国曾表示会逐渐减少对台售武,但后来并 
没有这样做。中方要求美国全面停止向台湾出售战斗机。如果美国不减少对台售武,他准备与美国断交。黑格相信,为 
确保中美合作对抗苏联,必须作出让步,于是向邓小平保证说,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美国只会继续向台湾销售「经过仔细 
挑选的防御性武器」。'17…16' 
邓小平向黑格表达了他的强硬观点三天后,列根总统会见了应邀前来华盛顿讨论台湾和中国关系的新加坡总理李 
光耀。李光耀在回答列根的问题时说,他认为以台湾的安全状况并不需要美国拟售的 FX…15  战斗机。会谈结束时,列 
根请李光耀给台湾的蒋经国总统捎信,告诉蒋美国难以满足台湾的全部要求,台湾现在不应当提出对高技术武器的要求, 
但列根总统也不会扔下蒋经国不管。数日之后,李光耀就把这个口信带给了蒋经国总统。'17…17' 
与此同时,邓小平和部下继续向美国施压。黑格访华后不久,当时国务院的中国问题资深专家、驻华大使恒安石 
(Arthur Hummel)收到了中国外交官交给他的一份照会,其中提到,美国继续对台售武将会给双方战略合作造成严 
重后果。邓小平在 8 月底接受香港报纸采访时再次警告说,北京已经为中美关系恶化作好了准备。在 10 月的墨西哥坎 
昆峰会上,赵紫阳总理对列根总统说,中国希望与美国合作对抗苏联,但台湾问题仍是这一合作的障碍。同样是在坎昆 
会议上,外交部长黄华告诉黑格国务卿,中国要求得到一个明确日期,在此期限之前售台武器的数量和质量不可超过卡 
特当政时期的水平,他还要求每年逐渐减少对台售武,并确定一个具体日期完全停止出售。一周后黄华外长又转达了邓 
小平的要求,即在中美军事合作谈判结束之前,美国不能与台湾达成任何出售武器的协议。美国接受了邓小平的要求。 
 
 
黑格答覆黄华说,美国不同意为停止对台售武规定一个时限,但是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将是「有限的和有选择的」,并且 
不会超出卡特政府时期的水平。'17…18' 
为了表明北京对美国未减少对台售武的不满,赵紫阳不但拒绝了列根发出的庆祝 1972 年《上海公报》发表十周 
年的访美邀请,甚至没有对他的信给予答覆。中国按「杀鸡儆猴」的古训,以荷兰向台湾出售两艘潜艇为由将中荷外交 
关系降级。1982 年 1 月,美国派助理国务卿约翰?霍尔德里奇出访北京,以防关系进一步恶化。'17…19'霍尔德里奇一行 
人受到的接待十分冷淡,但是当霍尔德里奇告诉中方官员美国决定停止向台湾出售 FSX  战斗机后,中方又变得亲切起 
来。然而霍尔德里奇还肩负着自己的使命:在美国决定向台湾出售哪些武器系统之前,和北京就中美关系的框架达成更 
宽泛的协定。霍尔德里奇带来了一份框架协议的草稿,但中方认为它过于含糊其辞,没有对他们关心的问题作出回应。 
北京方面要求,为使谈判继续,美国必须不再向台湾运送任何武器。'17…20'  这相当于已经划出了中方的底线。1982  年最 
初几个月,中国媒体仍不断抨击美国干涉台湾问题,中国认为这是自己的内政。 
为了打破这种紧张关系,列根总统致信北京,建议让副总统乔治?布殊——他与邓小平和其他一些中国重要官员 
有着良好的关系——出访亚洲时顺道访华。中方没有当即作出答覆,直到布殊已经访问了几个亚洲国家后才通知美国, 
北京欢迎布殊来访。布殊在抵京后的最初几天发现,北京对售武问题依然态度强硬。随后邓小平请他前去会谈。会谈过 
程中邓提议和布殊去旁边一个房间单独交谈一刻钟,只允许恒安石大使和译员在场。一小时后,布殊和邓小平达成了非 
正式谅解,最终这被纳入了美国限制对台售武的文件。邓小平知道已经得到了他所期望的最佳结果:美国不会停止对台 
售武,但对售武作了限制——而随着美国对台售武的减少,邓小平可以乐观地认为,从长远看台湾终将回归大陆。这次 
谈话之后中方对美国的责难便消失了,气氛也变得轻松起来。'17…21'一年多来像一位军人那样以强硬姿态气势汹汹地教训 
美国官员的邓小平,又变成了一个幽默风趣的合作伙伴。'17…22' 
邓小平和布殊在会谈中达成的谅解,成了恒安石和中方同行之间进行具体谈判的基础,并形成了《关于美国对台 
售武的中美联合公报》(1982 年 8 月 17 日签署)。该协议对美国售台武器作出限制,明确表示美国「无意侵犯中国 
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无意执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政策」。公报还规定,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 
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美国愿意逐步减少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达成最后的解决」。 
'17…23'为了安抚台湾及对公报持反对意见的国会议员,列根总统邀请 30 位参议员和众议员开了一个情况介绍会,向他们 
解释为何这一协议并未伤害台湾。 
8 月 17 日公报一公布,邓小平就邀请恒安石与他非正式会面。在和蔼的交谈中,邓小平祝贺恒安石达成了协定。 
这份《八一七公报》,连同 1972 年 2 月 27 日的《上海公报》和 1979 年 1 月 1 日的《中美建交公报》一起,成为美 
中关系的三个基础文件。'17…24'  此后直到天安门悲剧为止,它为中美关系提供了稳定的基础。它也为列根总统 1984 年 4 
月下旬为期六天的中国之行铺平了道路,使他成为两国建交后第一位访华的美国总统。列根访华期间与邓小平进行了三 
个小时的友好会谈。邓在解释了中方的对台立场后,请列根从中方观点考虑问题,不要因为蒋经国而本末倒置。'17…25'列 
根感到这次访问很愉快,他说邓小平「看起来不像共产党」。'17…26' 
在 1980 年代中期,邓小平对自己能在「去见马克思」前解决台湾统一问题仍存一线希望。他和蒋经国有私交, 
两人在 1926 年曾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学。1985 年 9 月 20 日邓小平会见李光耀时,知道李不久前曾见过患有严重 
糖尿病的蒋经国,就问他蒋经国对接班人问题是否有所安排。李光耀回答说自己没法说谁最终会接蒋经国的班。邓小平 
则说他担心蒋经国去世后台湾会发生混乱,因为那里有部分势力想跟美国和日本合作,寻求台湾独立。邓小平随后请李 
光耀转达他对蒋经国的问候以及两人见一面的建议。没过一个月,李光耀就飞到台湾捎去了这个口信。然而蒋经国有着 
多年与共产党打交道的痛苦记忆,他说他无法相信他们,拒绝了会面的邀请。'17…27'  此事过后,已届 81 岁高龄的邓小平 
再没多少理由指望自己能解决台湾问题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阻止台湾作出任何走向独立的举动,为他的继承者有朝 
一日重新控制台湾铺路。 
两年后的 1987 年,蒋经国在病榻上废除了实行已久的戡乱法,使反对党合法化,从而为台湾的民主化打下了基 
础。他也第一次允许台湾人民去大陆探亲,但不能直接前往,而是要绕道香港。台湾人很快就开始前往大陆探亲,并在 
那里做起了生意。由于很难区分台湾人是否在大陆有亲戚,因此不久后便允许所有台湾人前往大陆。邓小平欢迎台湾人 
来大陆探亲和做生意,他把这视为走向最终统一的步骤,尽管在他生前也许不再可能实现。邓小平的说法是:「实现国 
家统一是民族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17…28' 
 
 
收回香港主权 
1975  年 5  月 25  日,邓小平陪同毛泽东会见了 1970  年至 1974  年担任英国首相的爱德华?希思(Edward 
Heath)。毛泽东当时表示,解决香港问题的时机还不到,他指着旁边的邓小平和另一些年轻干部说:「这个问题让他 
们去解决吧。」'17…29' 
邓小平 1977 年复出后对香港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然而,1977 年在与叶剑英元帅共同前往广东时,他们的讨 
论重点并不是收回主权,而是香港能为大陆的现代化提供什么帮助。邓小平很清楚,中国可望在金融、技术和管理领域 
大大得益于香港。即使中国收回主权后,也要让香港继续保持繁荣。眼下的任务是减少文革期间红卫兵的劣迹给香港商 
人造成的恐惧和反感。文革中的红卫兵不但迫害港人住在大陆的亲属,而且还涌入香港让港人心惊胆战,使他们普遍憎 
恶毛泽东的统治。'17…30' 
邓小平在 1978 年 4 月成立了国务院下属的港澳事务办公室和以廖承志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廖承志可以说是这个 
职务的不二人选:他的家乡在惠州附近一个小村庄,距香港只有五十多公里。另外他与香港和日本都有很深的渊源,他 
1940 年代后期曾在香港居住,其堂妹是香港首席大法官的妻子。 
廖承志最初的任务之一是筹备和召开文革后的第一次港澳问题会议。这次会议开了将近一个月,主题是放弃导致 
港人疏远大陆的「极左」政策,最初的工作重点是改善中国与港澳工商界的关系。 
北京在提到香港时,长期以来习惯称「港澳」,仿佛说的是一个地方。对于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来说,澳门这块 
隔珠江三角洲与香港相望的葡萄牙殖民地只是个小地方,相对而言并不重要,经济活力来自于香港;况且,虽然与葡萄 
牙的租约到 1999 年才到期,澳门实际上已处在大陆的控制之下。葡萄牙在 1967 年和 1974 年曾两次提出将澳门归还 
中国,北京已与葡萄牙达成协议,大体勾画出了归还澳门的方案。北京担心这个决定会对极不稳定的香港民意造成负面 
影响,因此一直对协议保密,公开的说法是还没有作好收回澳门的准备。对邓小平而言,「港澳」指的就是香港。 
从 1949 年到 1978 年的冷战期间,香港一直是中国与外界沟通的最重要视窗。港英当局允许共产党和国民党在 
这里共存,甚至相互搞谍报活动,只要他们不公然开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