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 同上注,p。395。
7月24日,蒋介石拍发电报给在溪口读史籍、练书法、写留学苏联回忆录的蒋经国,叮嘱他:“不必分心、于倭寇之扰华,以我必有以制之也。”所谓“有以制之”指的是德国顾问培训的部队,尤其是那些配备德制武器装备的部队①。同时,在庐山举行的一项谈话会宣布共产党为合法组织,但是蒋无法让出席人士同意“对日宣战”的议案。于是他在8月7日召开军事委员会,宣布全面抗战是国家政策②。蒋不顾党、政体制,凭一己之力强行通过对日抗战。过去八年,蒋始终相信他坚持暂时求和、争取时间建构兵力是在展现意志力和勇气。但现在’他决定坚持作战到底的政策。V
① 蒋经国,《蒋经国先生全集》,(台北:行政院新闻局,1991)第二册,p。271。
② 关于庐山,Miwa; 〃Brief Notes;〃 p。323。 关于军事会议,Chiang Diaries; Hoover; August 7; 1937; box 39; folder 14。
到了7月底,已有16万名日军涌入河北省。二十九军军长不战就弃守北平。毛泽东命令共军跨山西,向河北挺进以支援系出军阀阎锡山的傅作义部队。然而,7月31日,毛泽东显露他避免与日本人严重冲突的意向,透过无线电告知共军将校,早先的命令纯为宣传之用。他说,事实上,共军部队应慢慢移动。他们可以“每天移动50里(25公里),每行军三天,休一天”①。
① Michael M。Sheng(盛慕真),Battling Western Imperialism: Mao; Stal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40…41。
蒋立刻调遣受过精良训练、配备德国武器的87、88师布防在上海市郊①。他在上海求战的主要目标是,尽可能吸引众多敌军离开华北,吓阻日军向武汉前进,使苏联对华供应线畅通。蒋选择固守上海,并在败象已定的情况下坚不撤军,还有其他原因。首先,前文已述,他和德国顾问法肯豪森相信他们可以战胜,法肯豪森一再坚持“上海必须固守”②。他们俩都晓得,华北平原无险可守,有利日本机械化部队行动,但上海的街道和周遭地区满布水道,则有利于中国轻武装部队。
① Zhang Baijia(章百家),〃China's Experience in Seeking Foreign Military Aid and Cooperation for Resisting Japanese Aggression;〃 paper presented at Harvard University Conference on Wartime China; Maui; January 2004; pp。13…14; Yang Tienshi(杨天石),〃Chiang Kai…Shek and the Battles of Shanghai;〃 pp。5…9。
② Sutton; 〃German Advice;〃 p。403。
蒋氏一心一意坚守上海同时有心理及政治的因素。当败战已成定局,他不但没有控制损失,反而下令部队奋战到底,因为他要藉英勇牺牲和展现钢铁般的意志,号召全民团结。此外,他希望上海保卫战比华北作战,更加能影响签署1922年九国公约的西方国家;这些国家,除了德国之外,即将于11月初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开会①。美国和欧洲国家在上海有巨大的商业利益,数千外侨住在毗邻接战地区的外国租界里。但是,鉴于蒋氏过去数星期、数月和西方政府的外交互动毫无建树,华府怯懦地表示中立。民主国家已为本身的经济萧条焦头烂额,其人民又有浓厚的孤立主义、甚至姑息主义倾向,蒋介石对此很清楚,他甚至不去期待欧美会有口头上的强势干预;他宁可在未来营造出同情的氛围②。
① Ma Chendu(马振犊),〃Analysis of the Strategy of the Chinese Troops during the Sino…Japanese War;〃 paper presented at Harvard University Conference on Wartime China; Maui; January 2004; p。13。
② John W。Garver(高龙江),〃Chiang Kai…shek's Quest for Soviet Entry into the Sino…Japanese War;〃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102; no。2 (Summer 1987): 304。
要相信蒋氏在上海牺牲精锐部队,主要是为了在上海的外国租界制造恐惧,且不计成败;藉此取得西方民主国家的某种实质支持;这个说法恐怕缺乏可信度。可是,西方著名作家们坚称,抗战开始,“从头到尾,蒋介石只有一个目的:摧毁共产党,等候外国援助以击败日本。”对外国介入抱持希望,正是他决定坚守上海的背后因素——结果这一役使他折损掉大部分的现代化作战部队①。
① Barbara Tuchman(杜希曼),Sand against the Wind: Stilwell and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in China (London: Macmillan; 1971); p。168。
头几天激烈巷战期间,中方部队把业已驻扎在上海的日军陆战队逼到码头一带,困守阵地。可是,强大的日本海军舰艇炮火却挡住中国精锐部队的猛攻。接下来十天内,日本75000名援军在上海附近登陆。此时,蒋在上海地区部署71个师、总数50万至70万的大兵,包括了几乎全部的德式训练部队、最现代化的炮兵、新组建的空军,以及来自广东、广西的爱国军阀部队①。但是, 新近在上海附近登陆的日军师团骁勇善战,几天之内就把中国两个精锐师的兵力歼灭一半。在此一中国城市狭窄胡同里进行的巷战,双方皆伤亡惨重。两个日本师团几天下来,伤亡亦达4000人。上海街头、黄浦江上,一片血泊②。副参谋总长白崇喜和李宗仁在前线督战,力主撤退;但同样也常到前线附近的蒋氏却认为:“南口阵地已固,此心略安。以今日战况,敌或有退却可能也。”③
① 比较高的数字来自Ma Chendu(马振犊),〃Analysis;〃 p。19;比较低的数字来自Edward L。Dreyer; China at War (New York: Longman; 1995); p。218。
② Zhang Baijia(章百家),〃China's Experience;〃 pp。12…20。
③ Chiang Diaries; Hoover; August 7; 1937; box 39; folder 15。
尽管顽固,蒋介石并不认为输了上海保卫战就会决定抗战的结果。他下令沿海各省所有的大学,立刻将全体师生撤退到内地省分①。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August 20; 1937;秦孝仪《大事长编》卷四,pp。1151;1159;Chiang Diaries; Hoover; September 17 and 18; 1937; box 39; folder 15。
当中央军遭歼灭之际,共军部队却按兵不动。不过,中共党内对应该采取什么策略也发生激辩。据张国焘说,他和周恩来等人支持“大家都赢”策略,主张中共应该和国民党真诚合作,期待能使国民党和其他非共团体走上更进步的道路,真正全力击败日本。然而,毛泽东主张“两败俱伤”策略,既要日本战败,最后也要国民党失败。据说,中共党内10月间某次会议,大多数赞成“大家都赢”策略,毛泽东口头上让步、放弃已说出口的“让蒋介石吃败战”的目标①。
① Zhang Guotao(张国焘),The Ris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pp。537…539。 毛泽东8月开会时描述中共的政策是,佯装与国民党合作、避免与日军实力作战,强化中共兵力。(pp。533…537)
9月23日,中共发表公开声明,重申共军并入革命军,接受军事委员会调遣。蒋也公开宣布,中共此一声明代表“全体国人现在都了解只有一个方向、只有一个目标”。但是,他立刻接到报告,由红军改番号的第八路军,不遵守军事委员会下达的作战令。私底下,他对中共的“投机、取巧”,以及“此辈不顾信义之徒”极为生气①。纵使如此,由于需要苏联尽快增加大批援助,不久他就向斯大林要求派作战部队援华。蒋有更多理由避免公开批评中国共产党。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October 25; 1937; box 39; folder 16。
斯大林这边,却得一方面不刺激日本,另一方面又得尽一切可能让中国政府可以抗战到底①。他不久就派出大批苏联供应车队经新疆前往中国各地,同时,苏联军机满载重型军事设备跋涉长途,运抵广州。苏联第一批飞机于10月中旬飞抵中国。接下来4个月,苏联有297架攻击机和轰炸机飞入中国的空军基地,其船只和卡车队送来290门加农炮、82辆坦克车、400辆汽车,以及大量武器和弹药。苏联贷款给中国支付军事援助总计三次,以1937年美元价值计,高达金额2。5亿美元②。
① Zhang Baijia(章百家),〃China's Experience;〃 pp。18…20。
② 同山注,p。23。中国实际动用了约1。73亿美元的援助款。依通货膨胀调整过的美元币值来算,1937年苏联承诺的2。5亿美元,约相当于2005年的33。4亿美元;相对于美国GDP的价值而言,约等于2005年的245亿美元。见http://measuringworth。
蒋夫人所认养的中国空军,目前的表现也仅仅自曝它需要更多的训练与更多的现代飞机。上海保卫战开始时,空军的300架飞机,只有87架能飞,其他飞机有不少罩在帆布下①。空军的差劲有时还真令人不可置信。8月14日,蒋下令轰炸黄浦江上的日军“出云号”,炸弹却击中平民地区,炸死2000名中国百姓。中国境内的1500架日本军机一再扫射、轰炸国军防线,如入无人之境。白崇喜大叹:“不能制空、焉能作战!”②10月23日,这个弱点暴露无遗。蒋夫人当天在澳洲籍顾问端纳的陪同下,从南京赶往上海鼓舞前线官兵士气。日机低飞扫射夫人座车,车子翻覆,宋美龄昏迷过去。她断了 一根肋骨、伤了背,但是据端纳的说法,她坚持完成劳军任务③。
① Tuchman(杜希曼),Sand; p。217。
② Yang Tienshi(杨天石),〃Chiang Kai…Shek and the Battles of Shanghai;〃 pp。25…27。
③ Earl Albert Selle; Donald of China (New York: Harper and Brothers; 1948); p。340。
11月5日,1931年上海之役故事重演,日军三个师团在没有守军抵抗之下于杭州湾北岸(距离上海40英里)登陆。蒋把部队从该地区调走去支援城市防务,事后他承认这是他犯的最大错误,代价惨重。这些日军部队往北朝苏州河移动,大有1932年包围上海地区大量国军之势。11月8日,蒋终于下达撤退令①。蒋介石急电斯大林,请求派出苏联部队支援,斯大林的答覆是,苏联“固然乐见日本弱下去,但现在还不是苏联和日本开战的时机”②。
① 根据中央军将领郭汝瑰的说法,如果早点筹划撤退,“数十万部队就不会丢了。”Yang Tienshi(杨天石),〃Chiang Kai…Shek and the Battles of Shanghai;〃 p。31。 但大部分伤亡折损在淞沪保卫战,不是在撤退中。
② Zhang Baijia(章百家),〃China's Experience;〃 p。30。
虽然中方部队兵员是日本入侵部队的至少5倍,法肯豪森对柏林报告时也盛赞他们的英勇,他们却抵挡不住日本现代化的杀人机器①。二个月之内,中国死伤士卒高达约18。7万人,其中有不少是蒋介石和他的德国顾问花了数年工夫训练、装备出来的精锐部队。中国透过黄埔军校及其他军校培养了30000名年轻军官,是军方未来希望之所系,却有一大部分都为国捐躯。上海沦陷,中国政府也失去它最重要的税收来源以及工业生产重镇。
① Sutton; 〃German Advice;〃 p。403。
大约40万名中央军和其他残部从上海沿长江后撤。蒋已决定让日军为推进付出代价,但他晓得现在必定得长期抗战了。他把政府迁到重庆,军事总部则设在武汉。到了11月中旬,日军已进逼南京,蒋对是否固守首都,游移不定。国军大部分将领和法肯豪森都认为,坚守南京没有战略上的好处,只会平白牺牲①。
① Dreyer; China at War; p。219。
如果蒋在抗战此一早期阶段的主要目的是等待外援,他或许就会接受此一建议,保留下大量的人员与武器。然而到最后,蒋氏却认为由于南京是民国新首都,国父中山先生奉安所在,加上它有崭新的建筑、宽敞的街道,是未来中国的样板,政府不能不战而走。他认为,若是不战而走,必将永远被视为是懦夫的决定①。毫无疑问,他也认为英勇守卫南京,将在上海保卫战之后,再次加强中国人仇日情绪,使国人在未来艰巨抗战时更加英勇。胡适等人继续恳请蒋介石展开和谈。蒋对此却嘲笑道:“老派与文人动摇主张求和,彼不知此时求和乃为降服而所和议也。”②
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