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玩唐- 第4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支家长老还有些奇怪,不过王画奇人奇行,也没有讲究俗礼,两只手举着锤子,砸了几下。桌子露出一丝铁丝,但在这个大铁锤的轰击下,依然顽强的屹立着,没有倒下。

  甘家族长说道:“支三郎,别砸了。”

  因为他眼神好,已经借着灯笼的光,看到了古怪。他摸着那些灰青,问:“王刺史,这是什么材料做的?”

  “它叫水泥,做房屋道路,十分坚固,至少比现在的房屋牢固十倍。价格也比用石灰略高那么一点儿。这个水泥,我也将它,交给你们代理。”

  也没有那么便宜,王画准备将它一包,也就是现在的二百多斤,以后的五十公斤,定为一百五十文钱。这个价格比后来的水泥价格贵上好几倍。但不算太暴利。现在人工几乎不计,材料谁来管?海船也是自家的。

  那样想是错误的。

  现在这种共产主义生活,是临时的,都是无家可归的人,有的吃有的住有的穿,自然会感恩戴德。但时间一长呢?因此还是要恢复一种体制,特别是货币体制。今年涌过去的人更多了,这种体制迫在眉急。

  宿务岛铜矿的发现为这种体制提供了条件。唐朝的铜最好不能动,一动对国家无利,这是以后大洋洲发展的根本。也不会使铜币,正在研究防伪技术,准备发行纸币。但纸币老百姓很难接受的,因此最初几年,得准备大量铜币,随时交换。等到习以为常,纸币就真正代替货币了。

  也就是说,以后手下的百姓为他做事,要付钱了。连一些奴隶也得付钱,只是付钱的奴隶要看人头,温顺听话的将他划为良民,给予一些待遇,不听话的,自生自灭吧。

  而且水泥不能放在唐朝,不是对唐朝反感。而是韦氏任用周利用,让他有些寒心。怎么说,自己为唐朝立下了这样的大功,就是想让周利用活命,也不能这么快就将他调回京城吧。

  因此这项产业,王画准备自己谋利。

  大洋洲自产自足,销往唐朝的水泥却在棉兰老岛上,同时开垦帕纳翁岛、内格罗斯岛、迪纳加特岛,也就是现在取名的卵石岛、履虫岛、葵星岛。开垦是次要的,目标是将宿务岛拱卫起来。

  王画将地方选择在这里,有几个用意,一是与铜矿相呼应,二是离中原不是很完。如果顺利,十几天就可能到达广州,一个月内就可以到达苏州。当然放在小硫球更近。可那里离唐朝太近了,就是造船厂放在哪里,都有些心惊胆战的。发现是早迟会发现,不过王画准好了说辞。

  但成本也增加了。

  因此这个售价并不算暴利。

  主要这个产品普及开来,是以量取胜的,而不是以质取胜的。因此利润同样可观。

  王画又说了一下使用的用量,使用方法,十八个人眼睛更亮了。这个水泥操作得当,有可能比烟花带来的利润更大。相比于石灰,王画都定价如此了,自己还要赚一笔钱,价格更高。但一栋建筑物,不但是水泥或者石灰的用量,更多的是砖头、青瓦、木材、涂料的费用。这高出的部份放在整栋建筑物上,还是不算太显眼的。主要它结实。

  王画又说道:“各位,你们跟我来。”

  将他们重新带到房中,拿出一张图纸出来说:“在新城边上,也就是在钦江码头不远的地方,我打算开始建造一座塔,塔一共十三层,塔高二十丈出头。此塔一出,天下皆知这个水泥的坚固。到时候你们也不会为销量犯愁。”

  原来王画准备建造一个商贸大楼的什么。但想想不敢造了,毕竟建筑物自身越大,对质量要求更高。而且造塔造寺没有事,那怕王画造三十层高塔,都没有人说话。但造建筑物就不同了,高度有严格规定。所以改造了塔,作为钦州一个地标吧。

  就是这样,王画还请来许多建筑师,同时准备使用大量钢铁,拉住整体框架结构。不要前面造好,台风一刮倒下,那个笑话就闹大了。但此塔一出,高度有可能比后来开封铁塔还高上十米,究竟有多高,到现在没有定下来。

  到了这个份上,十八人还有什么好说的,损失严重,很严重。但王画提供了这几个机会,只要两年就能恢复过来。甚至操作得当,两年时间都要不了

  。难怪他说能让自己这十八个家族上天堂。而且也与王画绑在一起,什么叫永远的朋友?只要利益永远联系在一起,那就是永远的朋友。没有了利益,何来朋友?

  一个个心满意足地离开,并且还写了一封信用快骑送回去。主要就是粮食,立即交给王画的人处理,不要过问。那怕王画不给钱都行。各处作坊与与商铺,李裹儿的手下想要就要吧,也不得阻挠。

  就是这样,还怕家族有人不知轻重,立即上了海船,都没有休息一下,返了回去。一路上还在商议着,前面那一条略过。但也是机会,如果王画大批粮食到来,杂粮再普及下去,以后粮食价格会越来越便宜。所以王画说是机会,也是对的。虽然是好处,可还是肉痛的损失。主要是后面三条,十八个老头子,回去一段时间,就整天在商议,怎样将它们利润最大化。

  不最大化,不是对不起自己,是对不起王画。要知道这都是独门生意。

  王画没有管他们的想法,现在有利可图,也让自己吓怕了。这个联合反而更牢固。不说是朋友吧,至少自己得了好处,对方还不会将自己当作敌人。很圆满。

  他来到大牢里面。

  看到他到来,一个个吓得脸都苍白了。王画却盯在自己父亲小妾黛儿身上。

  第六卷 黑牡丹 第六十六章 收官

  第六十六章 收官

  有的女人乍一看十分惊艳。但看久了后,也就那么回事。

  有的女人初看十分平常,但看久了,却越看越耐看。这个黛儿就属于后者,王画小时候,他父亲将这个女人接回了家,模样儿还有些青涩,那时候她二十岁还不到。来到王家后,低着头,眼眉儿却不停地东张西望。有些好奇,有些胆怯。就象一只从草丛里钻出的小白兔一样。

  第二次王画从县城将她接回来,那时候已经有了一些大家主妇的风韵。虽然沉默寡言,举手投足之间,悲悲戚戚,但开始镇定自如。

  现在年进四十,可脸上却没有因为岁月的消融,变得苍老,反而变得更漂亮了。只是缩在墙角不说话。其他人神情都十分萎靡,她却稍微要好一点。毕竟是四凤的亲生母亲,如果是别人,不会想到这一点。但十八家主事人物。那一个不是心思细密的人?因此一路上大约没有敢让她多吃苦。

  王画看着她,想起了另两个女人,韦氏与上官小婉,岁数都很大了,但都属于岁数越大越耐看的那种妖人型人物。

  让衙役将黛儿提了出来,十八家主事走了,朱仝也象一只老鼠一样钻了出来。这一次整得,太原王家见到这些家族,都会很尴尬,作为曾经王家的智谋人物,早就躲了起来。

  但看到黛儿后,身体一转,立即又离开了。

  要避嫌。

  王画让下人送来食物,然后问:“当年为什么要走?”

  “二郎君,我知道我不好。当年你饶恕了我,我不该那么做。但你有没有想过,回到你们家中后,你们家里的人,都用什么眼光看我?包括你自己在内。说起来,你也是即将有三妻四妾的人,我虽然是妾婢,也是一个人。”

  原来在南洋,还没有听到多少消息。后来送四凤回来后,终于听到这个前夫儿子种种的传说。

  很让她想不明白,王画小时候的事她还记得一点,喜欢看书,平时也很少说话。聪明。但也没有民间传说中,晚上读书时家里放光,走路脚下会飘起五彩祥云。当年与郑家比拼瓷器,还能理解,本来就是瓷器世家,再加上聪明,烧出好瓷能讲得过去。但后面的事,还是人做的么?

  “就算你说得有道理,你走可以,但你不应当将四凤带走。虽然她是你的女儿,但也是父亲的女儿,是我母亲将她一手养大的。你这样做,有没有想过对我们家不公平?有没有想过,为了四凤,我与七姓十家翻然成仇?如果不是侥幸,整个家族都被我拖下了水。”

  黛儿不答。

  “现在你可以走,但以后休想再打四凤的主意。也可以留,但得老老实实做人。现在我们家树大招风,我不想有一个不安定的因素在家里面。而且即使是留,也得听我的安排。”

  洛阳是不要想了。自己势力增加,但仇敌依然无数。这个女人既然张质手一勾就勾走了。如果是李旦来勾她呢?宗楚客来勾她呢?要留也只有将她安排到大洋洲,到了哪里,随便她怎么蹦,也蹦不出所以然来。

  王画说完了,立即离开。

  他要写信给李裹儿,既然与十八家讲和了,也放他们一马。

  但又接到一个让他犯愁的消息,小琉球的事。

  因为手里掌控的人手增加,船厂再次扩大,这半年来前后又下水了八百艘海船,而且式样更新更大。

  王画乱七八糟地画了许多图纸,一开始都被工匠否决。只采用了一主帆与多从帆的结构。王画也无可奈何,图纸能画出来,书籍上有,他自己还买了一些模型,但究竟是怎么造的,不清楚。后来造船技术提高,才发现王画的图纸是适用的。又开始上了双桅中型帆船,船舶的式样也从原来某些方头方尾,改成了全船流水线型。十分类似后来著名电影《加勒比海盗》里黑珍珠号船只式样。

  这种船舶成了去年王画家船舶的主流。传说中这种船舶在静水里船速达到十五节(约每小时二十七公里),不知道是不是技术问题,或者那只是一个传说。肯定没有,但新船确实速度很快。

  随着这样船舶的下水,再加上修造了这么多船只,技术工人思路再次开阔,因此,三桅快速机帆船,引起了技工的更大兴趣。王画提供了几种三桅船的式样,重点就是后来被称为世界上最快的帆船卡蒂萨克号。

  但这船还是一个传说。主要它已经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木船。是在铁质骨架上包着柚木壳板,船体水线下包着铜皮。这两条现在就无法实现。但开阔了技工的思维,加上王画手中有铁,而且那个高炉炼钢虽然不是很好,可比现在的普通生铁质量要稍微好一点。当然赶不上百炼钢。但有一个最大的好处,为制造大型钢材创造了条件。

  因此技工集中在一起,提出了让大洋洲造出大型骨架,没有电钻,没有螺丝,没有氧焊。但人多力量大,人多主意多,有人想出了在烧骨架时,留下洞眼,然后镶上锚钉,用大铁锤将锚钉锤弯固死。在去年下半年这种新式海船终于下水,因为半铁质龙架,加固了船舶质量,终于使船只的吨位达到了一千五百吨。虽然没有卡号二千一百吨那么恐惧,对现在唐朝已经是一个巨无霸的存在。而且船速空载时没有达到卡号传说中的十七节,如果带上大量橹手,也达到七八节的均速。也就是全力以赴,包括补充供给在内,只要二十天就可以从大洋洲后来悉尼到达广州。虽然没有卡号四个月从广州到达英国恐怖。对现在的海船来说,也是一个传说。

  当然,不可能配制这么多橹手的,除非海战,可现在与谁海战?大食商船?他们看到王画的船队,敢吗?但也至少节约了三分之一的时间。

  主要这种船舶出来,为王画垂涎美洲大陆提供了可能的空间。

  还有一种船,郑和的宝船。

  不好意思,哥只是一个神话。

  这种船是六桅帆船,不是主桅越多船速越好,桅放在船只是什么地方?还有桅帆越多。操作起来就越困难。工人们都否决了。

  王画又回忆了一下,郑和下西洋时的船纸后来让兵部尚书刘大夏付之一炬。不是刘大夏头脑坏掉,也许郑和下西洋意义重大,但对明朝本身来说,用去了无数财钱,是一件祸国殃民的事。后人依据的是清初张廷玉的说法,长四十四丈,广十八丈,比卡蒂萨克号还长了二十多米。卡号吃水深都达六米多,那么这艘船的吃水最少深达六米。一计算,排水量达到两万多吨。

  但,一个轻型航母。

  这明显在扯蛋,是张廷玉这个书呆子认为越大越好,空中画图想出来的尺寸。于是英国学者推算有可能排水量在三千一百吨,安全载位是两千五百吨。中国学者唐志拨计算是九千八百吨。但又有科学家反复论证,纯木质帆船最大框架结构承爱的吨位只有两千吨,否则可以造大,但到了大海上几阵风浪一晃,全散了架。所以又说郑和的宝船只有几百吨。后来根据《天妃经》卷首郑和下西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