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位,你们不要争了,再争下去,于事无补,怕要不了多久,你我三人皆会成为王同皎,被武三思一个一个地加害。”
“那就对了吗,你们问我治国,我只能说我尽我所能地为国家多做贡献,但想国家好坏,寄托在我一个人身上,不好意思,就是恩师在世,我也不会答应的。但想我为你们指一条生路,我都是可以。”
宋璟郁闷不己。这种话也只有王画才能大义凛然地说出来,但也是实情,不过不管怎么样,先找一条活路吧。虽然说人生难免一死,可比死在奸臣手中, 死得不明不白要好。
“想要活,得知道对方怎么想。现在武三思最仇恨的人,无非是皇太子,你们以及我,四个人。但被我在天津桥上弄了一下,不知道我什么时候又打出第二张牌,在没有摸清我的底细下,还有公主袒护,现在武三思是暂时不敢对我动手的。”
魏宋二人闷哼一声,有点不满。
因为都心想王画还有一条理由没有说,自从上过早朝后,王画大门紧闭,再次闭门谢客,分明授意武三思,你不要惹我,惹我我也惹你,但你不惹我,我也不惹你。在这种情况下,武三思肯定将王画放在最后一位动手了。
“但是魏相公呢?你认为他会对你动手。那也错了,如果不是我拉了这么一下子,你这次回到朝廷,也没有打算多管闲事。相信皇上这道圣旨下过后,魏相公再次心灰意冷。这一点武三思也看得清清楚楚,你都心灰意冷了,同样也会将你放在一边。”
老魏听了并没有开心,那是放在一边,不是放过。而且他心中也有怨言,心想你也知道,我是你拖下水的。
“然后,是你,宋侍郎,因为你直言敢进,想要抓住你的把柄会有很多机会。想暂时平安无事,这几天你少在朝堂上进谏就可以了。但这也是暂时的。武三思真正会立即对付的是皇太子。不但因为他是皇位的继承人,而且现在少数清流大臣,看到敬晖等人先后倒下,魏相公又师老无功,至于我吗?他们不希望我与武三思火拼时死去,我睡着就笑醒了。所以一批清流大臣与皇太子来往密切。也隐然成为清流中兴的希望。再加上皇太子开起兵器案,还带着手下侍卫官兵进入驸马府。所以武三思下一个对象正是皇太子,皇太子不倒,我们三个人安然无事。”
“你意思是他要谋反?”
“他谋的是皇太子,也是不是陛下,谈何谋反。况且杀人非要用刀子,有许多方法。但魏相公,你不用担心。皇太子也有力量。你忘记了春天政变的另一个功臣,李多祚,他看守北门二十多年,羽林军中有许多亲信手下。这才是最重要的力量。”
“那你说皇太子也要政变?”
“魏相公,且听我将话说完。我先谈谈皇太子这个人,因为我与他数月相处,对他应当也有所了解。我的评价就是果断,心志有余,才气不足,心胸偏狭。”
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评价。果断看似褒义词,用在有雄才大略的帝王身上,那是有一个有作为的帝君。但如果才气不足,再来个心胸偏狭,反而是坏事。就象杨广一样,行事十分果断,征高丽、开挖大运河,说做就做,李世民都不如他,但后果呢?
两个人脸上都露出狐疑的神情,因为现在李重俊形象还是十分正面的。
“我知道二位不相信。有几点可以证明,我之所以请他去滑州,因为我知道一些消息,如果手中没有大权,无法处理赈灾,平定粮价还有数起冤案。所以借了皇太子这个大义,一道前往滑州。但现在书房门关上了,我问一句,当真皇太子有传言中所说的,有我奏折上所说的那些功绩?”
两个人不吭声。
“当然,这也无所谓。但皇太子回到洛阳之后,有没有到过我家拜访过?为什么?因为他不想将这些虚无的功绩,重新让世人知道,背后真实的是我做下的。还有,在滑州,因为我的诱导,公主对他也十分客气。但皇太子呢?依然对公主抱着敌意。这是我对皇太子的评价。下面才说接下来很可能发生的事。五王的流放,同样李多祚心中也是戚戚,加上皇太子又有一些虚幻的正名大义在手中。这两个人现在一拍即合。当然,他们还是不敢动。可当武三思将皇太子逼急了,兵变将会再起。武三思粹不及防之下,死局已定。但你们知道,为什么武三思会如此猖獗?因为有皇后,接下来皇太子会怎么样做?但他会不会成功?才智决定了结果,加上准备时间太短,所以结局也可想而知。”
两个人听了脸上都是十分地慎重,虽然王画说的他们未必全部相信,但这又是一件大事了。
王画看出他们的心思,又说道:“会不会发生,我们拭目以待,相信这一个月内就会有消息传来。因此,现在我们有三条路可走,第一条路通知武三思,学习宋之问,出卖皇太子,以求荣华富贵。”
被两个人狠狠地瞪了一眼,就是老魏准备再次装疯卖傻,世事不问,也不可能做出出卖皇太子,求荣华富贵的事。
“第二条那就是皇太子现在智囊不多,二位可以辅助皇太子,说不定春天的故事再次上演。二位也拥有了敬晖等人的拥立大功。”
这更是反话,且不说成功与否,就是成功了,敬晖那几个人下场如何?而且王画刚才还刻意点评了李重俊的为人。
“第三条就是准备这件事进入尾声后,我们共同将这逼烂摊子收起来。如果武三思倒了下去,皇上还不振作,我们也无可奈何了。所以你们怪我,但除了这三条道路外,还有第四条可以选作?或者通知皇上,通知了皇上等于通知了皇后,通知了皇后等于通知了武三思。因此,我只有选择第三条道路,静观事态发展。但你们选择那一条道路,我不管。这算是我亏欠你们的。可你们走出这间房门之后,我说的什么都不会承认的。”
宋璟与魏元忠只是沉默,过了好一会儿,宋璟才问道:“按照你所说,武三思亦死,皇太子亦死,可皇位继承人是谁?难不成你想让公主做皇女?”
第六卷 黑牡丹 第三十五章 上天与天上(下)
第三十五章 上天与天上(下)
王画立即说:“宋侍郎。你千万不能胡说,自从上皇改革之后,斩杀了许多精英人士,不要说公主,就是太平公主,皇后想做天下女主,都会引发天下抗议。我不会做这傻事儿。”
“但是,但是,”宋璟连说了两声但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他的心意,王画明白,主要还是不想皇太子李重俊兵戎相见,最后落得不好的下场。但因为皇上正在年富益壮的时候,也不敢支持李重俊。况且王画还特地说了李重俊的人品,以及不成功的原因。
但无论怎么说,他都不甘心,因为他想的是正统。这个天下离了李家,那就不成天下了。可王画想法呢?只要能给天下百姓带来好处,管谁做皇帝,李显也好,韦氏也好。武则天也好,甚至老魏有这个能力,他同样也会支持。不过这个时代,必须要一个皇帝,民主是不要想了,最后不是民主,反而是国家动乱与动荡。 王画将房门一推,说道:“两位是朝廷直臣,国家栋梁之材,所以我才掏了心窝,说出这番分析。但二位再也不能为难我了。可能发生的我也讲过了,几条道路我也分析过了。如何选择,二位自己决定,我不会强人所难。”
说完了,推着轮椅走了出去。
可是魏宋二人,却坐了好一会儿才出来,也真的陪王画喝了酒。
虽然经过王画的剖解,两个人知道自己有可能真的暂时没有了危险,但两人并不开心,在王家喝得酩酊大醉,让下人扶了离开。
当然,外界的人不知道王画与两个人说了什么,但看到两个人喝得烂醉如泥的样子,都以为是两个人对李显判决的失望,一时间清流之士更是为之夺气。
因此,另一件大事的发生,都没有引起多少人兴奋。那就是王家的粮食到了洛阳。
这又是一个错误的想法。王画知道棉花与原始纺织工业兴起。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技术依然很落后,顶多时相当于明末时的影响。但他疏忽了一点,明末时是经过几百年的演变,一步步地被人接受的。但现在呢?是一下子演变,而且因为挂着李显的名义,号召力更强。同时,王画无形中将各种先进的管理方式与操作方式,一下子提前一千多年推了出来,比如原始化的流水线生产。
所以这个跨度是致命的。
棉田的利润依然存在,而粮食的价格的提高,另一个问题浮现上来,那就是土地。除了王画寻找砚石的那些荒山野岭外,土地现在变得很紧张。最让王画失望的是,无论粮食价格提高,或者棉花的普及,老百姓真正得到的好处并不多,城市出现了更多的无产者,而在农村,处在强势的一群人,因为土地的获利,更进一步加剧了并吞土地。无数百姓成为新的逃户与佃户。
王画风闻了一点。但这个问题有多严重,他也不能准确预知。而且让人触目心惊的是,朝廷几乎没有人对此注意。如果王画不将大批粮食运回洛阳,安定了民心,那么有可能几个月后,青黄不接的时候,粮食再会出现价格剧烈上涨的阴云。
而且王画也没有因此而获利多少。这一年的获利,主要还是来自珊瑚,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因为大量的珊瑚涌入唐朝,珊瑚的价格开始下跌了。另一个就是玉石,因为珊瑚之鉴,宋问与萧亚轩有意地控制着数量,没有影响到价格。而粮食本身,王家也有许多难题。因为冬天的剧烈田地吞并,逃户增加,在王画手下安排下,许多唐人被转移到了大洋洲。当然这是一件好事,更多的唐朝人涌入大洋洲,减轻了唐人与奴隶的比重。
事实上也发生多起的奴隶暴动,但规模不大,迅速被镇压下去。有了这些唐人稀释比例,那么可以进一步扩大奴隶数量,开垦出更多的土地。那么大洋洲上的各种矿藏,将陆续地开发出来,还有一点,更多的粮食生产出来。
但新的问题出现了,涌入的百姓多了,再也不能象以前那样疏散的粗犷管理。甚至也要设置一些官员,还有对战死士兵的抚恤。老百姓才到大洋洲,那是无家可归,所以集中式的替他们建造房屋,派发农具,种子食物,有点象原始的乌托邦,但常久下去,百姓安定下来,为了激发他们的勤奋,这种大锅饭的政策肯定是要不得的。所以也要主动购买他们所生产的粮食,开采出来的资源。而且现在岛上除了二十岁到二十五岁的青年服兵役外,几乎没有其他的税务。当然也不能有,除了自给自足外,几乎都收缴给了王家。
至于奴隶,给他们温饱就是,那个都不在考虑之中。
可安定后,这种制度同样也要改革,同时必然会增加一些税务。
虽然说是从无到有,王画想要怎么画就怎么画,但初步的雏形很重要,一开始的苗子育成什么样子,最后结果必然是什么样子,想要矫正很困难。最主要是现在王画不能亲自察看。只听说汇报想像,然后画饼。
这是一个聚宝盆不错,但想从聚宝盆里将宝物源源不断地拿出来,不付出努力,同样也不会不劳而获。
还有一个问题,因为涌入的百姓增加,必须留下来更多的粮食与种子,再加上海上运输时的损耗,王画其实拿不出这么多粮食。无奈之下,最后派出船队,到东南亚一些国家交易。或者加入掳掠大军之中。这还是他特地借着朝廷征粮给他家一些特殊照顾,从中原带出了大量瓷器与棉布,节约了交易成本,不然有可能获利更少。
最后时间不得不推迟下来,而且获利少到远出于他的想象。经过李红的盘算后,将所有支出抛去,仅能获得一半的利润,还不如与韦家合作时,那支小船队获利丰厚。但这个消息只有王画与李红等少数人知道,外面的人都以为王画为了筹集这个粮食,恐怕出现了少许的亏损。最开心的却是韦家,因为王画筹集粮食,不得不将船队撤了出来。这个空间被韦家独占了。
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因为王画开的这个头,加上宝藏案的声名远扬,更多的大家族开始着重发展海船业。不过最远的顶多到了爪哇岛,所依据的也只是王画画的那张地图。而且因为纺织业以及棉花的普及,缺少了劳力。国内买卖人口增加,但终究顾忌律法的。于是一起将眼光投向了海外,最后越演越烈,许多沿海地区变成了废墟,还有许多夷蕃象《勇敢的心》中主角一样,拿起了武器站起来反抗。这种一昧破坏式的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