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是看在武则天到来,李裹儿与二张,还有李楷固用箭惊吓了他们的份上,否则今天他们真能睁着眼睛说瞎话,自己纵然烧出明清那些精湛的瓷器,恐怕他们也会说自己瓷器不如郑家的瓷器。
王画也没有生气,他看着郑四郎问道:“阁下,认为这一评判结果如何?”
郑四郎点点头。还能怎样?
王画再次示意,让另一个小姑娘拿上来第五件瓷器。
这回都明白了,看小姑娘的服饰,就能猜出他下面出场的有可能是什么瓷器。剩下的两个小姑娘穿着都很富气。只是就要出场的小姑娘富而艳,还有一个没有出场的富而贵。这两件瓷器一定给人感觉有些富贵的味道了。
两家瓷器比拼到这里,几乎所有人都忘记了天气的炎热,在猜想着下一件会出来什么绝世佳品。远处的百姓看不清晰,只好听着前面的人低声地转述,再看着远处场中的瓷器,在脑海里想像。
这两件青瓷都到了这地步了,那么剩下来三件瓷器会是什么样的作品?
看着小姑娘的手缓缓打开漆箱,几乎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终于出来了,是一件长方形的花盆。
刚才那两件青瓷让众人震憾,但这件瓷花盆再次让众人哑然无语。
太美丽了。
这就是王画新烧出的仿钧瓷。
钧瓷严格来说,是属于青瓷系统,但它的釉色比青瓷更加变化多端。美不胜收。在唐朝钧瓷并没有多大名气,主要是在宋朝,技工偶尔发现加入铜后,在高温中发生窑变,创造性地烧出了紫红釉,也因此因为这种青中带红、灿如红霞的釉色,挤入宋朝五大名瓷行列。
王画摸仿的正是钧窑中的代表作之一——钧窑玫瑰紫釉长方形花盆。
这件瓷器同样也不大,高十五公分,长二十二公分。折沿口,敛腹,下承四乳足,通体施釉。形式也很独特,它一改圆形花盆制成长方形,显得格外新颖别致。
这都是次要的。如果说到造型,刚才王画与郑四郎那两件大瓶外观造型很很精致。
主要就是颜色,天蓝色釉面中渲染着紫红色,似是傍晚满天的红霞,又似一朵盛开的玫瑰,更象宝石中的名品鸡血玉。这一款瓷器的颜色已经让人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了。
看着众人张大嘴巴,王画终于笑了起来。这段时间为了烧出这几件瓷器,他带着近百名的技工。几乎一个月都没有好好休息,一次次地失败后再来,烧出了无数的残品,才烧出这几件瓷器。这件玫瑰紫釉花盆,所造成的残品,比那件汝青并不少到哪里去。
之所以放在那件汝青后面,也是因为现在唐朝还没有出现这种紫红釉,因此带给人的震惊比那件汝青更让人震憾。
比拼到现在,郑四郎开始心灰意冷了。
他带来的四件瓷器,其实刚才一件越青,加上后面还没有出场的越青是早准备好的,而其他两件资金器才是新烧出来的。王画在喊浪费,如果知道郑家为了烧出这件新瓷,他估计会立即躲在一边,说,我花的钱不算什么,真的,只是人家一根汗毛嘛。
然而王画这一次展现出来的新瓷层出不穷。除了第一件瓷器外,是寄托在原来窑上的两种新瓷,其他的都是这段时间他研发出来的。就是得到了他家的瓷窑如何?真正问题所在,已经不是瓷窑,而是王画本人,只要有他本人存在,永远将会源源不断地有各种精美的瓷器创新。
看着这一件件瓷器,用那个匠师说的话,它们不该在人间出现的,王迤这回才明白,为什么看到自己烧出新瓷,这个儿子轻描淡写。与这几件瓷器相比。自己以前花了巨大人力物力研发出来的新瓷还叫瓷吗?连瓦片也不如。
不但他,就是巩县其的几个窑主也是汗如雨下。
他们只是惊骇。还有一些人都想要哭了。
于家与杜家当时答应郑家的要求,将杜蕤作为赌注,并不是他们自甘下溅,确实攀上这棵大树有很多好处,还有郑家也说出了计划,无论王画烧出什么瓷器,有了这些人的相帮,王画还是无法获胜。
可现在倒好,武则天就在这里,二张与公主亲自监督,第五件瓷器就是这种地步了。还有一种瓷器没有出场呢?基本上这一次的比拼,他们是输定了。
杜蕤拽着杜鹏的衣服,含着哭音道:“耶耶,耶耶。”
王画可是说过的,如果他们输了,自己做婢女,洗衣做饭铺床叠被,做得不好,还要挨打。别人未必敢,可他敢啊。听说在洛阳都杀了人,那天她又亲眼所见,王画用箭射郑十三郎。一点也不含糊。心狠手辣,自己乍就招惹了这个混世魔王?
“别吵,待会我再想办法,”杜鹏也有些烦燥,如果自己女儿进入王家,周围方圆的百姓还不把他笑死!
王画向郑四郎伸了一下手,说道:“请。”
那意思是我最后一件瓷器,不用展示出来,做压轴戏了。
如果不是看到这些瓷器,郑四郎对王画这个安排可不会乐意的。他最后一件瓷器同样也十分珍美。但看到这件钧红瓷后,他也沮丧了。做了一个手势,让婢女将它捧出来。
看到他这个动作,杜蕤终于哭出声来。虽然骄横,也不是傻子,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王画还有另外一层含义,事实上他对郑家准备的瓷器也感到好奇,他很想看看最后一件到底是什么瓷器。如果自己那件瓷器出场,这个郑四郎有可能羞恼之下,不拿出来了。因此先让郑四郎先展示出来。
婢女小心地将玉盒打开。
这是一件梅瓶。但不出王画意料之外,还是秘色瓷。灰白胎,通体施青釉,釉色匀净,如冰似玉。造型非常饱满,大气又不失古朴典雅。腹部图案为剔刻鸳鸯衔莲花图,下腹部为双层刻莲瓣纹。盖为剔刻莲瓣上有两只水鸟正欲腾飞,非常活泼生动。
这件瓷器采用浅浮雕手法,层次清晰,立体感强,釉层薄而均匀,油润欲滴,釉色明澈犹如一湾春水,光润悦目。受到现在佛教影响,底部所剔刻莲瓣纹托着鸳鸯莲花,颇具匠心,使莲花纹样既富于变化又不失其自然美观的形态。花枝轻灵而又富于变化将荷花那种出淤泥而不染,洁白无瑕的品质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件梅瓶画师采用写实手法,所绘莲花纹线条细腻严谨,一丝不苟,剔刻沉稳娴熟,刚柔兼备,把国画的传统特色和民间的美好祝福图案装饰结合得恰到好处,虽然在釉色上与雕刻以及做工等上面,与五代那些秘色瓷梅瓶还略有点差距,可这件梅瓶又要盛过刚才那些青瓷托盏。如果不是王画这几件瓷器出现,这件梅瓶,就凭借这工艺,同样会让人感到无比的震惊。
就连张易之。看到这件瓷器后,也不顾他的立场,说道:“好瓷。”
如果从做工来说,这件梅瓶远远胜过王画这件花盆。
然而一力降十会,无论这件梅瓶多少精美,在这灿如朝霞般的紫红釉前,也都黯然失色。况且这件梅瓶还不是秘色瓷的颠峰之作。众人喏喏地说不出话来。
王画微微一笑,说道:“各位,这样吧,我来为两件瓷器作一个评定。虽然小子这件瓷器颜色艳丽,可郑家这件梅瓶做工,也到了越青瓷的颠峰。因此小子判定还是平局吧。”
听到王画这样一说,郑家已经占到天大的便宜了,这些人哪里敢反对?
“既然各位同意了,那么小子即将展示最后一件瓷器了。”
可问题又出来了,现在都是平局,郑家的瓷器也拼完了,你最后一件瓷器与谁比?
但没有人敢问。也有人明白王画的意思了,最后一件瓷器根本不需要比,郑家也弄不出能与他相比的瓷器来。
因此有人对这件瓷器更加希待起来。
箱子缓缓打开了,小姑娘轻轻地将这件瓷器捧出来。不过她还没有捧之前,就看着箱子里面失了好一会儿神,这更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小娘子,你也别一个人看了,快点拿出来让我们大家看看吧。
PS:各位兄弟姐妹们,只差一票,又要被暴下第三。再加一更,求票,保菊花。汗。太激烈了。
第二卷 花之绽苞 第八十四章 青岗岭之战(绝响)
第八十四章 青岗岭之战(绝响)
小姑娘回过神来。将这件瓷器放在桌子上。
看到了这件瓷器后,连武则天也站了起来,从龙辇上走下来,走到桌面前面观看。
不但武则天,就连其他的大臣全部站了起来,挤了过来,看着这件瓷器。
就是小玉真儿,站在这件瓷器面前,也忘记了看不远处,李裹儿正附在王画耳朵边一边说话一边吹气:“二郎,你真了不起,居然能烧出这样的瓷器来。”
王画笑了一下。
对于众人的震憾,他早在预料当中。
这件瓷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彩瓷,而且还是成熟的釉里红彩瓷!
釉里红和青花都是釉下彩。
釉下彩就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一次烧成。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显得晶莹透亮。
釉下彩瓷的出现应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不过当时只是以赫色颜料简单地点彩来装饰瓷器。在现在的巩县窑以及长沙窑也开始出现一些粗糙的釉下彩瓷。但效果极不成功。直到元朝才日益完善,它包括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釉下五彩、釉下褐彩、褐绿彩等。
釉里红比青花制造更难。料要经过很细的研磨,绘制时还要经常加水搅拌以免料水分离。并且在绘制之前施上一层青白底釉。再用釉里红料绘画,最后再吹一层青白盖釉。再经过高温烧制。
王画烧制的这件瓷器在釉里红中很有名气,它的造型来自康熙年间制作的釉里三彩鹤鹿同春橄榄瓶。三彩有在铜工艺上发展的釉里红,还有以铁为着色剂发展起来的成熟豆青,并且还有青花。但这种青花不是元青花那种勃泥青,而是万大海从江西瑞州带回来的一种含猛量很高的青料,又称是石青。
用铁用铜作着色剂,是在烧制酱色瓷与钧瓷基础上研发出来的。这项工艺看似是相连,可这个发展的过程,如果不是王画将它催化,得经过几百年的时间积累,一直到明朝才进入成熟阶段。元朝有,但很不成功。
不但如此,就是这一件瓷瓶的瓷胎泥料也是来自江西景德镇,不过现在不叫景德镇,而叫昌南镇。
制作这件瓷器图案时,王画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与原来图案有一些不同。图画的效果并不逊色,而且这种图画更符合现在的唐朝人审美观点。
但烧制作时产生大量的暴废品。因此王画只好一次次的绘制,现在几乎对这瓷器上的图案每一个地方,甚至连一根松树的松针他都能默想出来。
同时因为时间短,效果也没有原件的理想。
但这件瓷器不是放在清朝的,而是放在唐朝的。
这时候的人们那里见到过这样的彩瓷?况且诗人所说的邢白,什么白如雪,白如玉,这件瓷器的胎白,才让人们知道什么是瓷如羊脂白玉!
这样的瓷器出现在这时代。可以说是真正的绝响!
王画并没有感到十分满意,但总算将这六种瓷器烧了出来。尽管这需要一百多个技工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在与他配合,更是烧了十几炉瓷,试验的瓷片达到几万件,产生的暴废品达到了三百多件,花费的金钱包括人工在内,近两千贯。也就是说,不用放在后世了,就是现在每件瓷器成本就有几百贯!
但这六件瓷器终于让他毫无疑问地赢得了这场决战。
还有一点,随着这最后一件瓷器的试验成功,一旦技术达到圆融的地步。那么另一种中国瓷器上最重要的瓷器——青花瓷也可以进行烧制了。同时更多的彩瓷也不再是一个梦想。
只可惜他要准备参加科举了。可如果没有权利在手中,掌握了这种技术,打一个不好听的比喻,就象一个美丽的少女被扒光了衣服,扔在一群强盗窝里。
想到这里,他叹息一声。然后回过头看着郑四郎,问道:“阁下,还要不要派人对这件瓷器与阁下的瓷器进行评比?”
郑四郎也在看着这件瓷器发愣。
在阳光的照射下,这件瓷器发出晶莹剔透的光泽。造型优雅流畅,就象一个美丽的少女一样。向众人展现出她美丽的身影。
就是这种造型与颜色,已经让人感到惊艳了。
然而这才是这瓷器的一个部分。
上面还有着精美的图案,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