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董卓大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董卓大传- 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阎圃乘机对刘焉说道:“刘益州,汉中与益州,完全是牙齿与舌头的关系,正所谓唇亡齿寒……”

    ……

    投石车继续在投掷大石,脚张弓仍然在疯狂倾泄着箭雨,城墙中守军已经伤亡怠尽,侥幸活着守军也不顾将令逃下城墙,远离这些新武器的杀戮,这时候,投石车开始在上风处投掷装满干草混有辣椒的麻袋,麻袋燃烧时发出的浓烟不关熏到谁,谁就涕泪交加不能视物,董卓军的步兵飞熊军也推着云台抬着云梯逐渐靠近城墙。

    城固不过一小城池,城中人口仅有不到六万人,可如今张鲁派驻的军队足有五万,这个小城一下子就增加了近一倍的人口,人口密集程度可想而知,所以董卓军的投石车和脚张弓每一波攻击下去,总能给城中带来无数伤亡。

    董卓军的攻势猛烈,偏偏张鲁派来的军队中绝大部分是刚放下农活的普通农民,连统一的军服都没有,仅在头上绑一条白带辨认,手中的武器也大都是锄头木叉等农具,在董卓军疯狂的攻击下,这些人悄悄抛下锄头木叉,扯下头巾混在百姓中,准备焚香伏道迎接董太师入城。也不能怪他们贪生怕死,汉中全境总人口不到四十万,可张鲁采取政教合一、藏兵于民的政策,每四人抽一丁,硬是凑足近十万军队迎战,但士兵的素质便可想而知了。而康鹏控制的雍并凉三州原来就有百姓近两百万,初平远年从洛阳带来北方灾民一百一十万,这几年又坑蒙拐骗得洛阳及兖州近五十万,总人口达到三百五十万且在迅速增加之中,其中总兵力四十万,虽然九人抽一丁也算是穷兵黩武了,可董卓军这几年一直在屯田自给,农耕训练两不误,再加上康鹏手中有高产粮食及搜刮洛阳汉室数百年来的积蓄,兼之还有董卓军掳掠而来的十几万羌族奴隶可以压榨,虽然董卓军军队装备最是精良,但给民间造成负担却是诸侯中最小的。

    话说远了,言归正传,康鹏在旗门之下见到董卓军完全占据上风,满意的点头下令道:“投石车和脚张弓都停止发射,步兵上城墙,日落之前,给我拿下城固城。”

    旗令闪动,投石车停止投掷,脚张弓也停止倾泄羽箭,以免误伤自家弟兄,一队队董卓军士兵抬着云梯、推着云台和撞城车呐喊着向已经被鲜血染红的城固城墙冲去……

    ……

    “放屁!”理屈词穷的张松已经顾不得身份破口大骂,收袖扬拳要去打阎圃,“董太师乃是天命所归,雄兵四十万,战将如云,龙骧虎视,天下何人能挡?我主若早降之,则不失公侯之位,挡之则有如以卵击石,玉石同焚而已!”可惜五短身材的张松手无缚鸡之力,虽然阎圃也差不多,可拉扯之间,张松那能一下打倒阎圃。

    刘焉无力的看着张松与阎圃扭打,也不让人拉开他们,只是心乱如麻,有心投降,可想想又不甘心,可如果竭尽全力抵抗,又怕兵败后难逃满门被诛的命运,一时间难以取舍。

    阎圃揪住张松的头发大骂道:“张松,你这个无耻小人,与杨松同是一丘之貉,卖主求荣,董卓是什么人,你的主公就算投降了,也肯定难逃一死,韩遂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张松则吊在阎圃的衣领上,“阎圃狗贼,董太师慈悲为怀,进军川中也是奉朝廷之命,我主若不早降,定然危及子孙。米贼死到临头了,还在螳臂当车,又派你来拉我家主公下水……”

    张松与阎圃不住扭打,刘焉置之不理,没有他的命令,旁人拉也不是,不拉也不是,只好在旁边干瞪眼。这时候,帐外突然一个苍老但正气凛然的声音,“张永年,你这个卖主求荣的无耻小人,给老夫闭嘴!”

    张任回头一看,顿时喜形于色,“老师!”

    ……

    撞城车在沉重的冲击着城固城摇摇欲坠的城门,在撞城车头上的城墙上,是嘈杂是喊杀声,武器相撞声,还有人临死时的惨叫声,不时有尸体或者伤兵从城墙上摔下,激起一蓬蓬血花。

    亲自率军冲击墙头的是董卓军大将吴懿,康鹏已经亲口向他许诺,只要拿下汉中,就加封他弟弟吴班为汉中太守,世代镇守汉中,康鹏并且暗示他,如果他表现出色,他的妹妹也会有好的归属,吴懿也对妹妹和康鹏的关系有所耳闻,为了家族的荣华富贵和妹妹的终身幸福,吴懿那有不拼命之理?

    吴懿是第一个冲上城墙的,一口气砍倒墙垛旁的十几名守军,使得至少两架云梯上的董卓军乘机冲上城墙,随着冲上城墙的董卓军士兵越来越多,守军本已动摇的士气彻底崩溃,北面城门上控制权也随之交到董卓军手中。

    吴懿见董卓军已经占据城墙,马上带亲兵向城墙下冲去,想打开城门放自军进城,正冲杀台阶旁,迎面撞见一将,那将一刀劈来,嘴中大喝道:“我乃汉中太守张之弟张卫,来将受死!”吴懿举刀相迎,两刀相交,发出一声巨响,那将的臂力明显不如吴懿,被吴懿震得钢刀险些脱手。此时吴懿也知张卫不是自己之对手,当下奋力连劈三刀,震得张卫双臂发麻,劈到第四刀时,张卫终于抵挡不住,钢刀脱手飞出,张卫大惊,转身想跑,可吴懿那里肯放过这块能给自己家族荣华富贵增添大砝码的机会,威猛无比的斜劈一刀,顿时将张卫连肩劈做两截,鲜血溅得吴懿满身都是……

    ……

    随着张任的欢呼,刘焉也一跃而起,迎向那人,“贾老将军,你来了。”刘焉帐下的文臣武将也个个面露喜色,“贾老将军!贾老将军!”

    帐外那人昂首挺胸走入大帐,那人年约七旬,身高八尺,须发眉毛雪白如银,国字脸,丹凤眼,阔面方口,苍老的身板站得笔直,那股军人气质令人心折,正是张任之师、汉末蜀中第一名将、剿灭川中黄巾的真正功臣——贾龙!

    贾龙,益州犍为人,汉末黄巾起义之时,益州也有大股黄巾作乱,就连当时的益州刺史卻俭都被黄巾军杀害,前来接任卻俭位置的刘焉也吓得不敢入川,在益州边境住了下来,在那万般紧急的时刻,犍为太守贾龙挺身而出,起兵一举剿灭盘踞在绵竹的黄巾军部队,亲手格毙益州黄巾统帅马相,又以区区三千人马在葭萌关挡住数万黄巾的反扑,待黄巾军筋疲力尽之后,贾龙又亲自带兵杀出葭萌关,将黄巾军尽数消灭。可惜贾龙人太老实正直,他千辛万苦消灭益州黄巾之后,刘焉非常厚道的把他的名字从功劳薄上抹去,把功劳全部安在自己身上,贾龙也被赶回犍为,仍然做他的犍为太守去了。本来在历史上,功高震主的贾龙应该在一年前就被刘焉毒死的,可大概是康鹏来到这个时代改变了历史,贾龙侥幸活了下来,现在董卓军压境,贾龙又挺身而出,抵抗董卓军的横蛮侵略。

    贾龙扫视一眼帐中,张松顿时吓了一个激灵,乖乖的放开阎圃,灿灿道:“贾老将军,小人见过贾老将军。”

    贾龙双目如电,看得张松心里直发毛,贾龙冷冷道:“张永年,刚才是你要主公投降董贼吗?”

    张松益发害怕,喃喃道:“贾老将军,小人是为了益州的亿兆生灵着想,免得……,免得玉石同焚。”

    张松的话还没说完,贾龙一记耳光扇过去,扇得他眼冒金星,贾龙正声道:“住口,贪生怕死的无耻小人,卖主求荣,西川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张松最怕贾龙,怕他的凛然正气,马上不敢说话了,畏畏缩缩的躲到一边去。

    贾龙也不再理会张松,转向刘焉抱拳道:“主公,我军不可降,益州与汉中唇齿相依,张鲁也要救,敌军虽然势大,可我们有山川秦岭之险,天府钱粮之富,蜀中子弟之勇,天时地利人和皆在我手,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定可大破敌军。主公放心,贾龙愿领军与董贼决一死战,定取那董贼的项上人头!”

    “主公,我等愿与董贼决一死战!”张任与严颜带头,帐中文武一起朝刘焉单膝跪下。

    刘焉在心中盘算半天,他担心的不是别的,而是担心兵权落到贾龙手中的后果,他当初对贾龙的那些手段可不怎么见得了人,万一贾龙怀恨反戈一击,他可就真得死无葬身之地了。可刘焉再一次打量贾龙时,还是下定了决心,这个贾龙已经七老八十,想来也再没有什么野心了。

    刘焉咬牙道:“好,就请贾老将军再度出山!”

    ……

    “轰隆!”城固的城门再也经受不起撞城车的连续冲击,轰然倒地,将城后的益州士兵砸死砸伤不少,董卓军欢呼着杀进城去,与此同时,已经满身染血的吴懿踢开杨柏的钢刀,紧接着一刀砍下杨柏的头颅。

    “报!”一名传令兵冲到旗门之下,单膝跪到康鹏面前,“禀报太师,城固四门皆已攻破,守将张卫与杨柏皆被吴将军斩杀,城中败军从西门逃往汉中去了。”

    康鹏微笑道:“诸君,走,我们进城庆功去。”

    在夕阳下,在董卓军的欢呼声中,康鹏骑在乌稚马上缓缓走进城固城,在他的脚下,倒伏的旗帜在地上静静燃烧,土地已被鲜血染红,到处是支离破碎的尸体残片,横七竖八的尸体,夕阳如血。










    第四卷 蜀道难 第五章 大棒加蜜枣

    董卓军占领城固城的第二天,康鹏便下令召集当地士绅、全城百姓和头天抓到的俘虏到城外的空地上,自己要亲自接见他们,随着他的一声令下,凶神恶煞的董卓军立即全军出动,用钢刀和皮鞭将全城百姓及当地士族‘请’到城外,头天俘虏的两万多名汉中军俘虏也被象牵牲口一样捆绑牵到城外。

    今天的天气很好,阳光明媚,微风轻拂吹面暖,枯黄的树叶间杂在清劲的风里飞舞,然而不让人觉得萧萦,天蓝蓝的,空气中虽然还有些血腥味,可也还算是清新,正是一个秋高气爽让人心情愉快的好日子。可城固的老百姓心情可不怎么好,因为在他们面前,在全城百姓的众目睽睽之下,汉中军的俘虏正在挖着大坑,又宽又深的坑。挖坑做什么呢?相信城固的百姓也曾听说过董太师对付羌人的手段,你觉得城固的百姓还能心情愉快吗?

    “父亲,这该不会是要把我们活埋吧?”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名十五、六岁的半大青年颤抖着悄悄问他的父亲道:“父亲,我们该怎么办?”

    他的父亲虽然心里比他还怕,可还是安慰儿子道:“别怕,听从长安来的商人说,太师的脾气改了许多,不象以前那随便杀人了,杀的也是羌人,对我们大汉百姓还是很好的。”那父亲又从怀里掏出一只青花粗瓷碗来,“你看这只碗,昨天城里是我第一个上去给太师的大军献酒,用的就是这只碗,喝酒那军爷要我把碗收好,说是定有重谢。”

    那青年稍微放心,可他的母亲抱着他只有六岁的妹妹骂道:“老不死的,快把那只破碗扔了吧,军爷只是随便说说,昨天乱哄哄的,军爷那还会记得你这老不死?你还想要重谢?”

    那青年的父亲大急,“妇道人家懂什么,我那是想要重谢,只是希望军爷他们呆会活埋人的时候,放过我们一家……”

    那青年的父亲话说到半截就说不下去,旷野中排列整齐的董卓军突然让出一条道路,在大批衣甲鲜明的雄壮士兵簇拥下,一匹高大的黑马驮着一个相貌丑陋凶恶、胖得象一个肉球的老头缓缓走进圈中。

    与在虎牢关前康鹏接见联军俘虏时相同,董老大那张极具杀伤力的脸让本已惶恐不安的城固百姓和汉中军俘虏更加惊恐,不少小孩子当场就吓得放声大哭,好在康鹏早已经习惯自己这张能止小儿夜哭丑脸的事实,并没有象在虎牢关和洛水那样的尴尬,而是坦然走上旷野中早已搭建好的高台。由此可见,康鹏来到这个时代后,不光是心智成熟不少,就连脸皮的厚度也增加了不少。

    康鹏拿起一个铜皮喇叭,扯开他的破锣嗓子喊道:“城固的乡亲们,我就是太师董卓,今天我来到这里,是来从邪教教主张鲁手中解放你们的。”

    康鹏说这话就有点恬不知耻了,汉中有西北小江南之称,民间生活富裕,乃是西北的粮仓,张鲁虽然在军事庸碌无能,可他在发展经济确实有一套,为政宽和亲民,不施暴虐,民夷亲附,还在交通要塞放置义米、义肉,供逃难者、旅行者免费吃住,隐隐有原始共产主义的影子,实在是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中的一处世外桃源。而康鹏为了他的私利,不惜妄动刀兵强占汉中,造成生灵涂炭,如今又来自称解放者,不得不让人佩服他的脸皮厚度。

    话虽这么说,可在董卓军士兵提刀持枪虎视耽耽之下,城固百姓中还是没有人敢当面指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