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易鼎- 第6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杀啊!”

    此起彼伏的喊杀声,让整个城池,都陷入到恐慌中。

    虽守城军队抵抗激烈,但大成军同样善战,又有大军优势,渐渐的,不断取得胜利,一步步蚕食着。

    吴兴宗在马上扫视周围情况,冷笑几声。

    “情况如何?”他问着刚刚返回传着消息的亲兵。

    “大人,城门处的敌军已全部灭杀,还有守军退到三条街外据守抵抗,现有降于我军二千人。”

    “呵,又是一场胜利。这是皇帝的大运……至于降兵,驱赶到后面看守,顽抗不降者全部剿灭!”吴兴宗说着,脸上不禁露出一丝得意来。

    胜利带来的意,让心情变的非常不错,这次出战,自己屡立战功,想必又有封赏了,想到这里,他高举长刀:“随本将杀光他们!”

    “杀光他们!杀光他们!”后面骑兵手中马刀高举,一路向前。

    不过就在这时,前面城垒处,突然之间,有着大批弓箭手,一军官喝令:“放!”

    “噗噗!”之声不绝,第一批骑兵纷纷跌下,但是转眼之间,骑兵继续向前冲到,而这些弓手,来不及再射箭了。

    骑兵的威力在这时体现出来,,他们速度极,手里长刀高高举起,每一次落下,都会带起一片鲜红,空气中,开始弥漫着血腥的气息。

    “冲啊!和他们拼了!”军官见状,振臂高呼着。

    就在这时,吴兴宗别马而去,长刀一闪,一颗头颅就飞了出去,鲜血飞溅。

    这场战斗非常之惨烈,让吴兴宗很是恼怒。

    “吴大人,军门让您不得擅自行动!”在这时,来人说着。

    既然大帅传来命令,吴兴宗自是不敢违抗,只得下令,骑兵在此稍候。

    不一会大军到来。

    略显狭窄的道路上,已将障碍物荡平,可供大军通行。

    卢高目光扫过有些脸色难看的吴兴宗,望向前面,叹的问着:“前面就是郡守府了?”

    “是,军门,还有几百人守在府内抵抗……”吴兴宗忙说:“请让我出战扫平之。”

    “汝要立功,以后有的是机会,不必这样心急。”卢高笑说着,随即看向左右:“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军门说的极是,吴兄弟,你已经立了不少战功,也让几个给我们吧!”郑誉家、牧融、高勋、黄杰、石家谦这些将领纷纷请命。

    卢高很是满意,扫看了一眼,说着:“郑将军,这次就看你了。”

    “是,必将此门拿下。”郑誉家大喜,大步踏出,率队攻之。

    这次大家都立了不少功,这次又蒙大帅青眼,无论是擒下还是杀得程羽,都是一大功,对于封妻荫的日到来,这些人都心中憧憬。

    府邸有墙,并且禁闭,撤退到此军人不在少数,他们再无退路,只得进行殊死搏斗。

    一时之间,杀声震天,一时不分胜负。

    郡守府内院

    蔚蓝的天空,一轮红日高高挂着,阳光遍洒,不远处虽杀声震天,一处院却还是静悄悄。

    程羽前任郡守,是会享受,整个府邸以青云轩为中心,取左右对称排列着十几个院落,每一个院落都是楼亭、台榭、廊庑、亭轩皆有。

    程羽对这些建筑,拆的拆,封的封,只青云轩还完整保存着。

    自他来后府邸内的仆人就被清理出去大半,此时青云轩的外面,十几个亲兵虽个个严肃,但还着守卫着。

    “大人,您降了吧!”亲将程标犹豫一会,终开口说着。

    相交十几年,程羽先是一怒,又叹了口气:“我知道你的心思,想让我活下去,可是我是主公的臣,怎么能这样呢?现在城破,唯有一死矣,你却可降之。”

    这亲将程标跪下,说着:“大人既是有死意,我们岂有退却的道理。”

    程羽点了点头,叹了口气,神情复杂。

    整个济阳郡已落入大成军之手。

    要不是郑国公对他有恩,怕连他也要生出归降之心。

    大成皇帝年少有为,实是一代明主,要是他此时是无职白丁,不曾辅佐国公,必是他辅佐之首选。

    只可惜,造化误人,自己受着郑国公大恩,纵明知以国公实力,无力逐鹿天下,终有一败,却也只能尽忠于国公,不事二主。

    站起身,向外走去。

    “大人!”见他从厅中出来,亲卫还是行礼。

    “起来吧,你们几个,随我一同前往书房。”

    “诺!”

    走过长长的走廊,进了书房,这书房平日里只有程羽时常的进出,是他常来的所在,这里打扫的很干净,窗台案几上,豪无纤尘,紫檀木高几上一个古铜狮香炉,从口中微微地吐出轻烟,清幽的香气散满。

    程羽在案几后面的椅上坐下,说着:“看到这里文书和信笺了么?你们将火盆烧起,将这些物件焚烧干净。这些物件很是重要,绝不能落入大成军手中。”

    说完了这些,程羽呼了一口气:“程标。”

    “在。”

    “烧吧!”

    “诺!”

    眼见着大火焚烧,程羽深深的呼吸了一下,感觉身上涌出一阵疲惫,之前数个日夜的难以休息,让他眼窝深陷下去。

    现在有着必死觉悟,整个人都松弛下来。

    过了片刻,见文书信笺基本烧的差不多了,这时,杀声已近,远处叫喊声、传令声、搏杀声、惨叫声,已经清晰传入。

    程羽捧起一剑,抽出半尺、寒光闪闪的剑光刺目。

    这柄剑,是主公所赐,多年从不离身,杀过敌人,诛戮过军官……

    苦笑了下,抽出来,缓缓站起身来,摇头叹息:“哈哈……我为将杀人无数,命毕于此也是气数——”

    说完,手中的剑闪过一道光,就向脖抹去,只听“噗”的一声,顿时鲜血飞溅。

    这时,卢高已经登入,这台阶很高,石狮雕镂的活灵活现,威风凛凛,在亲兵的陪同下,卢高走上了台阶,向着里面行去。

    府邸内到处是尸体和血,但这时喊杀声渐渐微弱,卢高一路行来,向他行礼士兵不计其数,直到到了一处院前,就有郑誉家迎了上来,行个礼说着:“大帅,程羽横剑自尽了。”

    “哦?”虽早有预料,卢高还是沉没了,停住了脚步,片刻,踏步而入。

    院中横七竖八全是尸体,无一降之,里面书房,一进去,还有着焚烧的味道,地上一人躺着,脖上伤口可见,血淋湿了官衣。

    卢高盯看了片刻,吩咐:“这是忠臣,不得破坏尸体,好生安葬。”

    顿了一顿,想起外面的人,又说着:“外面也是义仆,一起埋葬了吧!”

    说完,卢高也不避讳,拿起书桌上的笔墨纸砚,心里思索着,一字字的写起来,写满一张纸,吹开,将书信封好,这是写给皇帝的奏折,报告着这事,写完,心中一念:“不知陛下此时又在何处,可抵达陈留么?”

    攻下了济阳郡,实际上衮州就平了,因为孤零零的陈留,不可能抵抗。

    十数万大军包围陈留,陈留断无不降之理。

    衮州统一,就是取下洛阳了。

正文 第三百零二章 济阳平(下)

    陈留郡城宏武元年六月初三,六月初夏,夜里街上清凉,城里却静悄悄的,显得凄冷。

    晚上才入黄昏,就已静街,重要的街道口都站着士兵,凡有着路人经过,必定会遭到一番盘查。

    其中大部分人都会因着各种原因,被士兵拖走。

    压抑的气氛,在这个夜晚,格外的浓烈。

    街道的店铺和人家,都紧闭着门户,只有在门缝里流出微弱的灯光,而这时,却也奇怪,晚霞将天空映成了一片,远远望去,还使人怀疑是营地火光。

    陈留的天,怕是又要变了吧?

    百姓想着之前被洛阳军占据城池的前几夜,城中气氛同样如此压抑,而这种诡异情形再现陈留,是否又要兴起兵事了?

    不管百姓们心里怎么想,一到天黑,街道上少有闲人出来了。

    不信邪打算着出来看看热闹的人,都被士兵以着细作的罪名拖走,是生是死只有天知道,以至于现在,城中人心惶惶。

    街道上士兵巡逻着,禁止宵行。

    而在不少深宅大院中,还是有着不少夜中宴会以及商议事情的小聚。

    陈留郡,刘府。

    后院书房内,此时有着几个人,正在小声的说着话。

    府邸主人刘伯言在陈留郡城内,有着一定影响力,能在洛阳军到来后,还保留着官职的本地官绅。

    刘伯言端坐书房之中,接过一杯茶,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脾,shì女在给这里的人奉上茶,相继退了出去。

    门被关上,外面有着人把守着,不会有人靠近这里,可以放心的继续接着聊着刚才的一个话题。

    书房里,除陈留郡主簿刘伯言,还有着一个王姓主记,一个贺姓的参军,以及几个郡城内的官员。

    “各位,刚才你们说了许多,怕不是今夜前来的目的?既诸位齐聚于此,又逢着这时,还是开诚布公的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吧!”见自己一问到正经事上,面前的几个人都沉默下来,刘伯言站起身,来回踱了片刻。

    “怎么,你们再不想说,那刘某只好送客了。”说到这里,刘伯言的眉一挑。

    坐在他面前的几人,这时终是不能沉默下去了。

    先前略谈了些郡内事情的王主记,这时候缓缓开口:“刘大人,我们既然来找您,自有着重要事情,只不过这事关乎着我们的性命……”

    “王大人,有话请讲就是,今夜所说之话,定不会传出府去。”见终于有人开口了,刘伯言露出淡淡的笑,承诺着。

    “这样的话,王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王某要说的也是大家的意思,还请刘大人细细思量。”

    刘伯言淡淡说着:“这是自然。”

    王主记用着低沉的声音说:“刘大人,虽说陈留郡尚未被战火侵袭,别的二郡消息,已是传了过来。”

    “衮州各郡中,原本只有着三郡为国公所占,除这三地,五郡都归降大成,现除陈留的二郡更被大成军攻破。”

    “虽大成军尚未逼到陈留城下,可不远矣。现在衮州大事已去,陈留怕是难守住了。你我几人,都是本地世家出身,不仅有着尽忠之责,更有庇佑宗族及一方百姓平安之责。既已是守不住了,不如想一想,如何能庇佑此地,不受战火侵害……”

    “……大成军虽向来有着仁义之名,可坚守不降者,往往诛族,毫不留情,真是待到城破之时再多考虑,怕是陈留世家将十之去**啊!刘大人,您在郡守面前,向来有着几人薄面,要能劝说郡守早做打算,真可谓是功德大矣!”

    刘伯言听着他在说,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来,既不惊讶,也不赞同,等王主记说完,他才看向面前的几人:“你们几位,也是这么想?”

    虽不知道刘伯言心里想法,但想到现在陈留的局面,这几人还是一咬牙,啪的一声行礼,说着:“大人,衮州现在只有陈留一郡,先前二郡被破时,洛阳都未派兵支援,现在只有着陈留,国公又岂会派军过来?”

    “陈留现在既无援军,也无后路,周围都被大成兵马所占,哪怕是有着些粮草,也不会坚持太久。以大成军攻势,怕是大军逼近之时,不出十日,郡城会被大成军所占。与其死伤无数,再归降大成,倒不如早早未雨绸缪,或许结果会有所不同……”

    “贺大人所说不假,下官同样是这样想,还请刘大人,能劝说郡守早做打算!”

    刘伯言听到这里,终于苦笑一声:“你们以为劝说了郡守大人,就能顺利归顺不成?莫要忘了,虽郡守大人归降有功,没有被郑国公罢免官职,可陈留郡内有着洛阳派来的军队驻守着,有着两个将军协助郡守做事,这协助二字,你们又岂会不明白其中意思?郡守大人就是有着早做打算之心,怕是也有心无力啊。”

    “刘大人,只要郡守能与我等齐心,这事有着五成把握了。莫要忘了,就算洛阳派了人来,在这陈留地方上,还是有着许多事情顾及不到,他们到来时日尚短,又岂会真的将陈留掌握于手中?”见刘伯言话中有了松动之意,王主记连忙劝的说着。

    刘伯言思索片刻,终是点点头:“刘某去试上一试吧。”

    一处官道,阳光下,地平线上涌出一片红色,这是连绵的大军和旗帜,过了片刻再看过去,人就清晰了许多,只见一个个方阵在前进。

    这些方阵,在行军中,当然不可能整齐,但还是基本上保持完整,赤红一片,宛然海洋一样。

    十万大军,连绵三十里,一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