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易鼎- 第2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次是火药和油火hún合产生的手火弹,更是对付木制船只的利器。

    有了这些,终于放心下来,王弘毅令着:“令赶到襄阳的少监工匠,立刻统一制造,不惜代价。”

    心中突然想起一事,就是朱元璋大战前,封死了船门和梯子,使水军将士无路可逃,只能死战或者战死,心中就决定采取这样的方法。

    在这样的办法下,水师要不就大胜,要不就是全军灭亡,可这样的全军灭亡,就算失败,吴楚水师也只有伤亡惨重的结果——这就是水师版的背水一战。

    说实际,就算有火器,王弘毅信心还不是很足。

第三卷 龙门高千尺 上架宣言

    恩,突然之间想起,还没有写上架宣言呢

    书写到这里,就是造鼎的关键了,是王弘毅逐鹿天下的真正开端,也是我的关键(性)转折之一。

    话说,写书也如争战,本月就上架了,就如一支精兵,布入战场,血战于七月。

    特地说下更新时间,一般首更还在上午九点,不要推荐不喊月票,以谢大家的支持。

    中更在下午一点,如有特殊情况在下午三点,求广大读者推荐票,别小看推荐票,若能本书,时时在首页推荐榜上显示,就得了民心,月增气数不堕。

    晚更在晚上五点,如有特殊情况在晚上九点,求月票,若能血战到顶,就得了天命也!

    计穷还看气运眷,这气运,大半就在读者,一上VIP,还请新老读者支持,投我一票,首战告捷,吹响号角!

    荆柯守顿首!

战斗号角 封推感言

    易鼎,大封推了!

    首先要表示歉意,作为一个写手,竟差点忘了写封推感言了,这真是罪过,应该道歉。

    现在,我在这里感谢宝剑锋,意者大大对我的支持,也要感谢着五组编辑对我鼓励和默默的工作,没有你们,就没有现在的成绩。

    感谢费大,感谢洛洛,鞠躬。

    同时,感谢读者的支持,没有你们也没有现在的成绩。

    说实际,易鼎这本书,我构思了好久,和大纲相比,现在只是写出了一小部分,本书用的是架空历史,实是有些事,实在不好公开评论,比如说本书开始时,投奔胡人的带路党事迹。

    日后更有着气运源流,对着国家和民族的影响,有些人觉得最近平淡些,觉得有些老套,不过我有信心,以后越来越精彩。

    这是我一家之言,大家可以期待,说到这里,再次感谢。

序 序章

    洛阳的九月,本应是收获之节,但是此刻放眼看去,城外昔日的良田之上,满是野草和荆棘。

    洛阳城畔喊杀连天,数十股浓烟直冲天空。

    雄伟的城墙已经被轰破多处,在胡骑的监督下,十数万汉人军民被凄惨的驱赶着,蚂蚁一般拼命向城中冲锋,城头的箭雨无情的朝同胞落下,每时每刻,都有汉人倒下。

    又一批被称为“霹雳车”的巨型投石机,运抵前方。

    片刻,巨大的石弹划破天空。

    “轰轰”连串巨响,在沙尘碎石中,一段城墙摇摇yù坠,顿时,整个战场,胡人的欢呼声山崩海啸一般爆发出来!

    大胡王庭四王子忽尔博,雄立在高台上,在他四周,上千旗帜飞扬,三千虎贲近卫候命,再远处,十五个万人师横列开来,漫无际涯。

    虚空之上,(肉)眼不可见的黑气,带着红紫之sè,直冲云宵,如刺破天穹的巨剑,卷动着风云。

    忽尔博凝视远处,突然之间叹息一声。

    “殿下,今王师百万,上将千员,皆阵列于此,殿下何故叹息?乃忧此战否?”身边一个道士稽首行礼问着。

    “哎,非忧此战。北方秦王、晋王已灭,梁王早降,此刻洛阳一下,江南膏腴之地,民不堪战,更是难挡大军。自此万里江山,尽在父汗手中矣!吾何忧哉!”

    就在这时,远处旌旗摇动,只见空中一暗,又一片箭雨直冲而上,遮天盖日。

    随着呼啸的箭雨落下,大片人应声而倒,敌我尸体交错的堆积起来。

    战鼓雷鸣,一下接一下,直敲进每个人的心中。

    受此驱使,更多的汉人,不断填补上去,丝毫不予守城之人喘息之机,几处缺口,更有着洪水冲坝之势。

    远处又一段城墙,“轰隆”一声巨响,颓然倒下。

    “杀,杀进去!”角号吹响,大胡的铁骑,终于发动,其前行带起的声音,就如雷霆一样,奔雷般的马蹄声滚滚而去,给予最后一击。

    “今日看巨石击城,又想起了王弘德,这霹雳车,还是他所创!”忽尔博视眼前jī烈的搏杀如无睹,凝神远望,目光幽远:“只是,我出兵之时,父汗就要将其处斩,虽然父汗旨意,只要他求饶臣服就可免死,但他xìng格坚毅,算上以前被蜀王囚(禁)的日子,前后已有十三年,当初父汗要立他做汉王,他也是不假辞sè,坚辞不就,只怕这回他依旧是不为所动吧!”

    远处战阵隆隆,却不掩其声,身边稍后处数个汉将都脸sè黯然,低头不语。

    王弘德,蜀地吉新郡节度使,曾和游学中原的忽尔博结为兄弟,他继父之位后,多有创建,曾屡破敌镇,扩张势力,可惜却被其部下,也是其姻亲的李承业兵变,囚(禁)十年,李承业日后称蜀王,多依其基业。

    大胡入侵,秦王蜀王等先后败亡,王弘德被胡人俘获,押送到大胡王都燕京。

    囚(禁)三年,受到无数次劝降、逼降、yòu降。

    当时北地难平,大汗yù立汉人傀儡,许诺立其为汉王,王弘德坚辞不就,此事轰传北地甚至南方。

    就在这时,数骑自北方远道而来。

    稍近,却是近卫服饰,当先一人,身材魁梧,浓眉,生着连鬓胡子,他到了近处,下马落地,半跪喊着:“报,王先生已经在五日前被处斩。”

    听了这话,一生南征北战、杀人如麻的忽尔博还是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惆怅,脸上不由浮现寂寥之sè。

    高台下,数个道士和僧人各自行礼,口念圣号。

    片刻之后,忽尔博才收拾了心思,问着:“当时是何情况?”

    “是,大汗设酒宴于承乾宫,最后招降之,王先生坚拒,被大汉下令在大殿中处死,临刑前,大汗问他有什么话要说。”

    “王先生说绝命词——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忽尔博低语念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眼前不由浮现出一个青衫少年,温酒举杯。

    “王先生又说,先贤所说,唯此句不然。”这骑士显然不懂,死记硬背,又背着:“汉家江山破碎,神州méng难,岂因一死而无愧之,我有愧也!”

    “岂因一死而无愧之。”忽尔博默念几次,突然之间哈哈一笑,说着:“果然是我忽尔博的结拜兄弟!”

    转过身来,令:“城破,许洗城三日,我忽尔博的兄弟死了,岂可没有血祭!”

    将令传下,众将轰然应诺,大是欢喜。

    片刻,城中杀声四起,哭喊之声数里可闻,几如地狱。

    僧道一众立定高台,用法眼观望,黑紫之气直冲天空,盘旋而上,黑龙隐隐,大有王者之相。

    随着屠城令,血光弥漫,直冲龙柱。

    “善哉,善哉,此方大难,皆是气数(业力)所至!”高台下,数个道士和和尚再次各自行礼,口念圣号,眼lù怜悯之sè。

    各自经文,空灵而沉静,随着经文,只见一片天空豁然大开,佛光灿烂,天huā缤纷而下,诸天神佛,绝sè天女,俱都隐隐在天huā中显现,或显慈悲相,或显伏魔相。

    又一处,祥光直冲天上,清气丝丝垂下,洋洋洒洒。

    无论佛光道气,皆依于龙柱,只见道气佛光所至,接连不断的光辉,打在它们栖身的血光上,血光飞溅破碎,朦朦胧胧中,下面的屠杀还在继续。

    “此吾等之故土,此吾等之旧国!”

    “老父就戮,娇妻遭辱,幼子死于非命!”

    “复仇,复仇啊!”

    无数冤魂不甘的长号,震动着灵界。

    “一念怨恨,就生魔难,四大皆空,转生极乐。”佛光渲染天空,怨魂依附的血光,依次消灭,血光破碎,强大的吸引力,使怨魂不得不投入背后黑暗的旋涡之中。

    “上帝大慈,普降甘霖,告尔众鬼,解尔怨结。”清玉一样的声音震动虚空。

    净禅,王明理,八百思,都是高道高僧大德之士。

    受胡帝册封,以御天下道门佛门,削尽亡者怨恨。

    就在这时,在场的大德之士,突然之间脸显惊容,目视苍穹。

    茫茫天际,本来太阳照耀,虽有万千星斗,依旧晦暗无光,突然,北方天际,一道强烈白气腾升而起,划过天际。

    “是浩然正气。”

    “王先生刚烈,受死而有此气,也不算稀罕,何以七日后再发?”几个大德不由微微变sè。

    “苌弘放归蜀,自恨忠而遭谮,刳肠而死,蜀人感之,以椟盛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莫非七日化碧?”

    “不好,有此气在,干扰我等法力了!”

    只见白虹贯穿天地,其气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几无可御,天空上打开的佛土大门,道门天帝甘lù,被这气一冲,顿时猛烈摇晃。

    而原本血光稀薄的怨灵,突然长声,百万怨灵同声怒吼,天空上乌云突然之间云集,翻卷奔腾而来,犹如飓风来临之前的海面。

    唯有白气贯穿,依旧倾泻而来。

    亡魂不甘的长号,前赴后继的扑向白光。

    在场的大德察此异象,不由猛打了个寒噤,大惊:“不好,快停止洗城!”

    说时迟,来时快,百万怨灵猛的冲入白光,顿时,白光卷着百万怨灵,形成着一个外白内红的大光球,向上一冲。

    就在这时,天空之间,突然闪出一颗斗大白星,光华灼灼,摇曳生姿,大有立刻出手摇撼乾坤,进而令天地翻覆之势。

    星光直垂而下,与光球一冲,只听“轰”的一声,天空猛的一暗,一个神秘旋涡出现。

    “不好,天机hún乱了。”在场的大德都脸无人sè。

    一阵狂风吹过,只听“喀嚓”一声,忽尔博代表汗王的大旗,应声而折。

第一卷 青衫少年游 第一章 夺舍(上)

    县志记:是日,白虹贯日,稍刻,有雨

    下午下过雨,虽然现在天sè已经放晴,空气中,却还隐隐弥漫着水气。

    贺仲迈开大步,从林子深处走出来。

    他穿着一身薄薄的衣着,腰上带着长刀,背后还有一张短弓。

    在他的手中提着,是一只野(鸡),一包仔细挑选的药草。

    因为刚下过雨,身上一层的潮湿,已经初秋,凉意入骨,此时贺仲却无暇顾及这些,他只想着营地的情况。

    “不知道小官人醒了没有……”想到那个人的情况,贺仲脸上,lù出了一丝焦急。

    昨天,己军大败,陆将军当场阵亡,大军溃败,原本作为后营的这队,就同样岌岌可危,偏偏作为队正的小官人,又从马上摔下,昏mí不醒。

    大乱就在眼前,作为队正昏mí,营中又有着一批附庸山民军喧闹,这怎么得了?

    于是,贺仲走的越发急切了。

    这时,秋雨又下了,走了一段路,前面已经出现了一条小道,越过那条土道,再进去一个小山谷,就是他们那支队伍暂时藏身之所了。

    贺仲正要从树后走出去,忽然,他猛的伏下,躲藏在一处丛林中,手取下了短弓,倾耳而听,眼睛lù出警惕的光。

    屏息半刻,一阵马蹄声,从远处传来。

    贺仲眸子一寒,抽出一支箭,搭上,等待着。

    不一会,数个骑兵,就从路的一面飞驰而来。

    贺仲不(禁)倒吸了口凉气,对面骑兵有着皮甲,挂着弓箭,这是敌人的斥候无疑。

    这等人,都是精锐。

    天下经过多年hún战,民生已经凋敝之极,蜀地封闭,受灾较小,但也十不遗半,再加上朝廷新立节度使,为了方便节制,多取小镇,小者一郡,大者二三郡。

    因此兵都不满万,这精兵更是重中之重,别小看区区数骑,单看马匹甲胄兵器齐全,就知道这是下了血本的牙兵,蜀地一镇,断无超过千人之理,大部分藩镇,多半是数百骑而已。

    数骑奔驰而去,当那队骑兵行的远了,贺仲才从树后走了出来,望着他们远去的影子,棱角分明的脸上,除了警惕,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