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易鼎- 第2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净法师表情祥和的望着他,声音平静:“有想问的就问吧,为师不会怪你。”

    “徒儿就讲了!”小和尚见之前的二人已然远去,也没了顾忌,开口问:“师父,徒儿一直不明白,他们二人是城中有名地痞,整日游手好闲之辈,您为什么对他们别眼相看?”

    高净法师轻轻一笑,早意识到他会问出这个问题。

    “最初只是看他们可怜。后接触久了,发现他们非是池中之物。尤其是吴施主……结个善缘。”

    对自己弟子,也没有多少隐瞒。

    “师父您才劝他们去从军?”

    高净法师的目光似乎透过门口那里,一直望了出去,他的声音带着一种漠然。

    “这是他们的命数,为师不提点他们,他们自己也会去从军,既是如此,为何不落得一个人情?乱世中,能与当权者结下善缘,对寺院,对信众,都是好事一件。”

    小和尚听完,不知道相信与否。

    出得寺院大门,顺着石阶向外走的吴兴宗、汤远二人,却是各自想着心事。汤远手里提着的小布袋里,装的是一些干粮馍馍,足够他们吃上一段时间。

    汤远别看才十六岁,力气却是很大,这一小袋,提在他的手上根本就轻若无物。

    因为吴兴宗无论是年龄,还是二人的从属地位上,都是处于主导地位,汤远自然是包揽了这种力气活。

    此时的吴兴宗正在思考事情,脑海里反复回dàng着高净法师说的那番话。

    从军?

    恩,的确是个好提议。

    为何就没有想到这件事,虽然危险xìng大些,可到底是个出路。

    总比继续留在这里强。

    二人这时已经来到街上,望着时不时投到自己身上的厌恶畏惧目光,吴兴宗越发坚定了这个想法。

    而且不知道为什么,县里的李巡检对他很是不善,再这样下去,想在县里hún,怕是不成了。

    吴兴宗和汤远的家,离清静寺有着半个时辰路程。

    路上的行人并不多,二人一路上,几乎是谁都没有说话,一路沉默的走回了家。

    他们的家很简陋,外面围着一圈篱笆,都是吴兴宗做的,还能挡住人进去。

    木门是几块破旧木板勉强拼凑起来,根本就不用锁,一推门就开了。

    篱笆墙内是三间极为破旧的土坯房,房门和院门一样,同样破旧不堪一推就倒。

    “小心点,门怕是要倒了。”先进去的吴兴宗在里面一侧身,扶住木门,冲向里走的汤远提醒着。

    “马上就要离开这里了,还真有些不舍得。”汤远傻笑着提着布袋进来,说着。

    再破旧的房舍,也让他们住了多年,为他们遮蔽了多年的风雨,今日决心离开此地后,再望着这里,还真是有些不舍得。

    “先坐下来吧,看看大师给了咱们多少吃食。”吴兴宗在土炕上坐下后,招呼着同伴过来。

    汤远提着布袋走过来,房舍内的光线有些昏暗,刚从外面进来,适应了一会,方能清楚视物。

    布袋里装有一些面饼馍馍,看的出都是寺院自己做的面食。

    闻起来有一股子清香,吴兴宗大概计算了下,省着吃能吃上一段时日。

    开着肚子来吃,却是不够半个月。

    mō了mō肚子,虽说刚刚吃过了饭,可走了这一段路后,竟然又有些饿了。

    “汤远,你可知道,哪里可以从军的?”吴兴宗之前对这些事情,并不是很关心,因此问着。

    “大哥,要是从军,就要选一个最了得的人物去投奔,这才是明智。”汤远想了想,说着。

    “你说的是,我们兄弟要从军,定是要选一个大人物来投奔报效。”吴兴宗自然也是这样想着。

    不过,对于现在局势,他知道的却并不清楚。

    既然已是下定决心去投军,吴兴宗决心好好整理一下思路,选择一下投奔的人选。

    “正在攻打别郡城的,是吴王的军队吧?”吴兴宗沉默了一会,忽然开口的说着。

    因没有桌椅之物,一旁的汤远也平躺在炕上,听到吴兴宗的话,点点头:“应该是吧,听闻吴王很是了得,以前是辅佐天子,是大将军,现在成了吴王,应该是天底下除了天子最大的官了吧?”

    “啊,听闻他是很厉害,不过却没有见过。”吴兴宗说到这个,眸子时时幽幽闪亮。

    汤远双手枕着头,望着破旧的屋顶,说着:“既要投靠,当然是投靠最厉害的人了,吴王的军队离这里又不远,如果投靠他的话,就很方便,而且也是最厉害了,再说,我们就这点食,投远的怕跑不到就要饿死了。”

    少年对实力强大的诸侯,还是很向往。

    “你啊你,什么都离不开吃。”吴兴宗听了,又好气又好笑。

    不过,他是认真思索了,吴王的军队离他们最近,投靠过去也容易,跑去别的地方,未必肯收外乡人。

    “既觉得吴王值得投靠,那吃罢午饭,我二人便启程,赶赴郡城,去投靠他们!”吴兴宗想了想,终于下了结论。

第三卷 龙门高千尺 第一百六十三章 洗城(上)

    第一百六十三章洗城(上)

    乌程郡

    “轰”的一声,一处城墙终于崩碎,吴兵和放闸的洪水一样奔流而进。

    这些日子,这镇可说是极尽所能,拼死抵抗。

    吴王八万大军,打了整整一个月,特别是吴王为了争取时间,不惜代价,连亲直营也都派了出来。

    现在,终于到了收割的时候。

    缺口处,敌我的伏尸在脚下堆成小坡,血浸透了城砖直渗下去,在下面汇集成洪流,城内烟火滚腾,杀声四起,血光喷涌。

    堆土成山的高台上,吴王魏越立在城前,默望城上,里面还在jī烈抵抗。

    “贾鉴还不肯降吗?”转首面向一个官员。

    “正是,有劝降者前去,却被射杀了。”这官员伏在地上说着。

    “让近卫上,将余孽全数杀了,还有,许入城之兵,洗城三日!”吴王平静的说着。

    “王上?”这官员大惊,抬起头来。

    洗城是允许着士兵到处烧杀抢劫,未必是大屠杀,但是洗过城,往往一城内,余下一半人就已经了不得了。

    “我军在城下折损上万,不洗城何以安抚军士,又何以警众镇?”吴王冷冷的说着。

    时间不多了,对乌程郡顽强抵抗,迟迟没有投降,心中充满了怒火。

    不过,现在四镇已平,还有一镇,如果加上路途和修整的时间,最多还有二月,就可平定了。

    第二日,罗田县城

    不知什么时候,天就yīn了,洒下雨珠,雨点笼罩着天空,顿时房间内暗了下来,并且从缝隙里漏了下来。

    目光望着屋顶漏的雨,吴兴宗的语气里带着一些情绪:“下雨了啊……投军去,说不定你我几年后,能做个校尉和将军呢!”

    “将军?”汤远嘿嘿笑了两声,说:“对,做了将军啊,就能和县老爷一样,有一座大宅院,养上一些奴仆,再娶两个好看的婆娘?”

    吴兴宗笑出声,一巴掌拍在汤远脑袋上:“对,你我做了将军,娶上几个婆娘!”

    说完这些话,两人都沉默下来。

    十六七岁,hún在市井,却早就到了懂事的年纪。

    记忆中,因劳累疾病相继死去的亲人,让他们的目光空洞起来。

    “大哥,你还有个姐姐吧?”两个人都沉默了下来,许久后,汤远的声音,重新在房间内回dàng起来。

    “啊,是啊,还有个姐姐。”吴兴宗漫不经心的回答的说着。

    “她嫁走后,一次都没有回来过?”汤远努力回忆着,这几年和吴兴宗厮hún在一起,并没发现对方有亲人来找过他,却托人送过两次包裹。

    吴兴宗语气惆怅:“不曾回来过,我家嫁妆少,她在夫家日子也不好过,爹娘去世后,还没有见过她!”

    “不过,前两年,知道我过的苦,前二年趁着夫家不知道,托人送过两回钱和衣物,也苦了她了。”

    在小户人家,当人家媳fù,有婆婆掌家,省出点钱不容易,这心意沉甸甸。

    “大哥你别泄气!”汤远说着:“你成了将军,去见她就是了。”

    “说起来……”吴兴宗忽然皱了下眉,心底的不安情绪,蔓延开来。“姐姐家,在乌程郡城,吴军正在攻城,会不会……”

    汤远怔了下,安慰的说着:“不要担心了,吴王安抚百姓,大凡攻城,没有糟蹋普通百姓。不会有事的!”

    “恩,你说的是。”不知是否是汤远的话安抚了他的躁乱情绪,吴兴宗接下来显得越发沉默。

    汤远也沉默的坐在那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中午时,他们才翻身起来。

    “吃完干粮,就收拾下,离开这里吧。”吴兴宗淡淡的说着,汤远点头,将放置在一旁的布袋提过来,打了开来。

    两人没敢多吃,一人吃了两块面饼,喝了些凉水,将袋子收起来。

    “干粮分开来放,遇到事情,还能有个防备。”收拾行囊时,吴兴宗提议的说着。

    汤远自听吴兴宗,没吭声,却找了块还算干净的布片,铺展开来。

    一些干粮放到布片上,包裹着,放进吴兴宗背着的行囊里,汤远将剩下的干粮,放到自己行囊中,两人各背着一些,又取来大葫芦,一人灌了一大葫芦清水,留在路上喝。

    他们住的地方,本就穷的被子只有半条,已经破的不成样子,又薄的很,却还是被他们带上了。

    其余的物件更少的可怜,大体收拾下,两人步出了这座住了多年的破旧房舍。

    “大哥,接下来,我们直接去乌程郡城?”汤远问着。

    乌程郡城离这里不远,就是一百里路。

    “恩,大军在那里,我们去碰碰运气,吴军肯收下我们,也免得再继续奔bō。”吴兴宗说着:“也正好去见见姐姐。”

    要知道,吴军征兵在金陵,离这里很远,对于囊中无钱,只能步行而去的他们,这可不是轻松的事。

    现在只需几日,就能遇到吴军,可免去许多麻烦。

    出得他们居住的街,步入主街道,两人步伐快了许多。

    “哎,你们听说了没有?郡城那边,出大事了!”有人在说着。

    “已经听说了,还真是惨啊!”还有人回应着。

    吴兴宗的脚步一顿,立刻转过头,看向声音来源之处,就见在一处茶肆那里,有人在议论着事情。

    “大哥,他们是在说乌程郡城的事情吧?”汤远的耳朵很尖,自然也将那些话听进耳中。

    “且听听他们在说什么事情吧?”见吴兴宗没有继续向前走,汤远提议。不用汤远说,吴兴宗便已经将注意力,放到那边了。

    这群人说的正在兴头上,声音并不小,站在一旁,两人听的清清楚楚。

    “……要说,这乌程郡的贾大帅也是狠人,在吴军攻城之时,死了上万吴兵啊,乱军之中,连吴王帐下的一员大将都死了,听闻这大将还是吴王的心腹,官职可不低呢!既是心腹大将死了,吴王又岂有不怒的?”

    说到这里,那人长叹一口气:“只是,可怜了城中的百姓,不少就因此都成了刀下亡魂……这个惨啊!”

    “你怎么知道?”

    “嘿,这里才隔多远,前面在杀人,消息就传了出去了。”

    刀下亡魂……郡城!

    吴兴宗心中一惊,一股不祥的预感,猛的浮现出来。

    “大哥?”汤远察觉到吴兴宗的异常,担忧的唤了一声。

    吴兴宗漠然的转过脸来:“汤远,别说了,我们过去吧!”

    语气平静的说着,吴兴宗大步而去,虽然内心惊慌担忧,只是这人天生就喜怒不形于sè,面上却是看不出。

    但是汤远十几年兄弟了,知道吴兴宗心里着急,一路上也不敢乱说话,沉默的跟着赶路。

    还没出城门,耳朵里就听到一大堆关于乌程郡城战役的事。

    几乎所有人,都在说着城破之后的屠城事情,这里离乌程郡城很近,这杀人的消息,顿时迅速传播,使百姓带着惊慌。

    对于传闻中,死在吴军刀下的百姓,他们脸sè苍白,几同身受。

    “终于离开这里了。”出得城门后,两人转过身,同时看了一眼身后的城。

    吴兴宗的表情尤其复杂,盯了一会后,挥手:“走吧,总有衣锦还乡的那一日。”

    几日后,通往郡城的路上,两个少年正闷头赶路。

    “大哥,都走了一天了,休息一会吧,反正天黑前,肯定能赶到乌程郡城。”汤远张了几次口,终于忍不住劝起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