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易鼎- 第2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两日前?看来我军到来的消息,他们早知道了,不过这是必然的事情。”王弘毅嘴角,浮现一丝冷笑:“无论如何,襄阳城都是必须取下,继续行军,孤要亲眼看看这以防御闻名的大城!”

    随后又吩咐:“传令下去,急行军,今晚前,到达襄阳城下,扎住营寨。”

    对于襄阳城内的守军分布,王弘毅一直没有得到完整的消息。

    实在是因为,这襄阳主帅孙昌为人警惕,在军事调动上,向来不让心腹之外的人提前知晓。

    既然已是快要开战了,十三司的情报也要到了。

    据王弘毅估计,襄阳城中,至少有守军二万,至于会不会更多,却是没什么把握了。

    三十里的距离,并不算太远,不过是一个时辰之间,大军已到达襄阳城外。

    正如探马所探知的一样,整个襄阳城一片肃杀之气,城门紧闭,城墙之上,也是足足上千兵马守备,如临大敌。

    襄阳看下去,只见黑压压无边无际,尽是装备精良军队,看呆了眼。

    当然,王弘毅和众将看上去,同样是一惊,看呆了眼。

    只见城池高厚,青砖砌成,高有十五米,让王弘毅印象深刻的是城门墙上众多的垛口和箭塔,形成正面及两侧的交叉火力网。

    同样深刻的是,一条大河从城下穿流而过,这是襄阳第一道防线。

    根据资料,这河长有十里,护城河最宽处250米,平均宽度180米,深2到3米,上百米甚至二百米的河宽,简直比一些江都不逊sè了,里面可以行数条船。

    不过,他们到来的时候,战船并没有看到,只有河水,在不断的环绕而流,看的出,都是引的活水,襄阳城就像是一座水中孤城,让人有些难以下手,城墙的高厚更是无与伦比。

    看着,王弘毅与陷入沉思。

    张攸之叹的说着:“看情形,古人不欺我,这城果有天下第一城之称,只要数万人守卫,虽十万众,也不能破。”

    见到襄阳城,王弘毅的大将,都是倒抽一口凉气,脸sè变白,这样河宽城高的城池,要多少人的鲜血才能攻下?

    并且孙昌本是大将,这襄阳城就更加难以攻下了。

    莫说襄阳城中少说有两万守军,就算是襄阳城中只有几千兵卒,在孙昌的带领下,要长期守住这座大城,也是简单的事情。

    王弘毅也是第一次看见这样大城,不自然,就想起了“襄阳大战”!

    襄樊历史上历时最长战斗最残酷的一次战役是南宋末年的襄阳大战,méng古数十万大军围攻,持续了7年。

    事实上,还可以继续坚持下去,只是当时méng古造出了回回炮!

    这是一种巨石炮,所用弹石重达150公斤,以机发射,试射成功,带此炮赴襄阳军前用之。

    正月,以回回炮攻樊城,一举告捷。

    接着,元军移炮以向襄阳,在襄阳城东南角安置巨炮。

    “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

    “移破樊攻具以向襄阳,一炮中其谯楼,声如震雷,城中汹汹,诸将多逾城降者”

    宋将吕文焕自知不敌,遂纳城归顺元军。

    当然,这不仅仅是回回炮的功劳,和围困了七年也有关系,七年时间筋疲力尽,导致着这是压断的最后一根稻草。

    现在就算有回回炮,城中士气正盛,也不可能这样容易!

    王弘毅想到这里,就不(禁)看向了自己的霹雳车,这霹雳车,实际上非常接近回回炮了,不过却没有这样强。

    回回炮一炮可射300斤巨石,射程可达350米,而自己的霹雳车,一炮只能150斤,射程也只有300米,勉强够着越过河打城。

    不管怎么样,能不能打,还必须明天射击了再说。

    “扎营!”王弘毅立刻令着,蜀军已将襄阳团团围住,接下来,还是要等十三司的情报送出来,以及霹雳车尽数运来,再做计较。

    当然城中有势力可以拉拢,进行策反,那攻下襄阳便会容易得多了,不过这希望微乎其微,孙昌可不是庸人。

    是夜,蜀军的中军帐内,王弘毅召见了十三司的百户。

    “襄阳到底有多少守军?”王弘毅想要知道一个确切的人数。

    十三司的那人小心说着:“根据信鸽传递,城内有兵三万!”

    “三万?”王弘毅眉头就是一皱。

    三万守军,有些出乎他的意料,原本的襄阳城内,并没有这样多军队,而短时间的征调,也不可能汇集,看来是孙昌自上庸一下,就立刻明白了自己的意图,立刻调集了各县各郡的军队。

    “城内民心如何?”王弘毅继续问着。

    “主上,城中井然有序,虽我军包围城池,城中百姓并不慌乱。”

    王弘毅不(禁)感叹,孙昌真是大将,能将襄阳治理成这样,同时还是能臣。

    襄阳时不时会遭到各势力垂涎,在蜀军前,也有周围势力打过这里的主意,因此这里百姓,习惯有人攻城,而且每一次的击退敌军,更让百姓对守军颇有信心。

    这种情况下,要动摇襄阳的民心军心,怕是不可能做到了。

    “你退下吧。”让十三司的百户退下后,王弘毅在心里盘算着明日的战事,若有所思。

    与此同时,襄阳城内,一众将领,也在孙昌的府邸进行着议事。

第三卷 龙门高千尺 第一百六十一章 巨石(上)

    第一百六十一章巨石(上)

    襄阳城内,节度使府。

    正是上半夜,天sè昏暗,议事厅中,已点燃了盏盏灯烛。

    孙昌此刻身着便服,靠坐在议事厅的最上首,单手轻轻把玩着杯盏,脸上似笑非笑。

    “蜀军来了有四五万人吧?这些兵卒,想要攻下我的襄阳,却是痴心妄想。哼,襄阳城池坚固,外有百米护城河,城中有三万精兵,蜀军区区五万人,本帅不信,纵王弘毅有天大本事,还能攻破此城?”

    孙昌此刻双眼微眯,话中语气颇有些笑。

    他当然不是小看了王弘毅,蜀国公的威名,早就如雷贯耳,否则也不会对王弘毅多有防备。

    但更清楚的是,王弘毅此时局势并不算妙,郑平原上表朝廷,交出江陵受封楚侯,在荆南拥有四郡,势力大增。

    吴越内乱再有几个月也差不多能够平定下来,到时王弘毅面对的,将是巨大的联盟,压力可谓颇大。

    这种情况下,王弘毅要尽快拿下襄阳,方能缓解多方压力。

    这又谈何容易?

    “主公说的是,襄阳自建成后,除非有内应,或者粮草不足,连三年内攻下的记录都没有,蜀国公想攻下此城,五万太少,十五万,耗费三年,说不定能打下!”这时,一个官员平静的说着。

    此人也姓王,单名益。

    王益又略一沉吟,说着:“蜀军就这五万军可用,主公有此坚城,只要用坚壁挫锐之计就可。”

    “蜀军远道而来,以胜自强,这时必闭壁以折之,我城有粮可用五年,待其气衰兵疲,而后奋击,可一战而破,此万全之计也。”

    “到时穷追不舍,不杀此人不回,就算侥幸逃出,也必全蜀崩溃,主公可一举收复新城和上庸,甚至可取汉中,兵临蜀地。”

    孙昌听了,叹了口气,说着:“此是妙计!”

    这战术自然是极高明,但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城墙高厚,并且必须得到充分的后勤支持。

    不过襄阳在这二方面都不成问题。

    如果王弘毅在这时听见,也会一惊,这就是李世民纵横天下的战术。

    襄阳单护城河就有一百米以上,里面可以开船,城墙高厚,城中集兵三万士气鼎盛,这种情形下,城外包围着几万蜀军,让孙昌感觉到不屑。

    若不是有传闻的巨石机,孙昌甚至可以当王弘毅是死人了,就算有传闻的巨石机,孙昌也相信,自己能守上数月,王弘毅只有在退兵和全军崩溃二途选择。

    “城中弓箭,可是在加紧赶造?”孙昌说着,看了一眼王益。

    “主公,城中弓箭充足,现在又加紧赶造,弓箭方面可用上三年!”王屏微微欠身,向孙昌说着。

    “很好,还有别的守城器械,都要抓紧制造,少不得要有一场持久战役。”孙昌说罢,看了一眼议事厅,夜sè已是更深了。

    “就到这里吧,你们先去休息,有事本帅会再通知你们,下去休息吧。下半夜换岗的人,及时过去,不能给蜀军可趁之机。”

    “诺。”众将领欠身应了一声诺,随后准备退下。

    孙昌正要吩咐仆人送他们出去,突地听一阵嘈杂声响飞快传来。

    “恩?这是怎么回事?外面何事喧哗?”议事厅最上首的孙昌,双眉微微一皱,身子猛地坐直,喝问的说着。

    “报!”就是此刻,一名亲兵从议事厅外飞奔进来。

    到了厅中,这名亲兵立刻翻身拜倒:“大帅,城内竟然有些内应,散了不少劝降信,街上落了不少份,有些百姓去捡拾了被士兵捉了起来,其中还有一些是世家子弟!”

    “什么?”听到这亲兵禀报,孙昌脸sè一变站起来。

    “可抓到可疑之人?”孙昌想了想,问着。

    “大帅,抓来的人有着上百,因时间仓促,还不曾审问过。”这人飞快禀报的说着。

    “乱来!”孙昌这时反而平静下来,眸子闪着幽幽的光,失笑的说着:“传本帅命令,让他们把抓来的人都放了,至于劝降书,能收来的就收来,收不来的就随他去。”

    “本城人心稳固,就算有这些乱文又有何用,越是这般兴师动众,越是容易让人心大乱,还有告诉世家,让他们管住自己家的人,否则事后没他们的好处。”

    亲兵忙应了,飞快的跑出去。

    王益听了,鼓掌笑着:“主公此言甚善!”

    这并非是故作玄虚,的确是充满信心,听了这话,众将都称善,又滞留了一会。

    孙昌让他们回去后,好生注意,莫要让自己先乱了,给了外面蜀军可趁之机,众将领恭敬应下了,孙昌这才放他们离开。

    过了一会,外面的人都散了。

    第二日。

    不过是清晨时分,王弘毅的军中,已有将领,在王弘毅的授意下,带着上千兵卒,到了襄阳下叫阵,军中大嗓门的士兵都被派了出来,轮流嘲讽,刺jī城中出来将领迎战。

    不过,半个时辰过后,襄阳城依旧吊桥高悬,闭门不出。于是,蜀军叫骂之声,越发的响亮起来。

    将领的唾弃之语,兵卒的嚣张大笑之声,清晰无比的传入襄阳城守城士卒的耳中。

    被人如此辱骂,守城的将领士卒大部分都是血气方刚,自然是义愤填膺,无奈孙昌早已下了死命令,任何将领,未经允许,都不准出城迎战。

    守城将领只能忍耐着。

    城下的蜀军,一批喊累了,就换下一批,几批人马,在下面轮流骂阵。

    从早上,一直到中午,从未间断过,只把城上的军士气的还口大骂起来。

    “主公,孙昌能忍,都半日了,他居然能一直忍着不派人出来,光是这份忍xìng,就不同凡响。”在距离襄阳城有段距离的高坡上,两人骑马在前,后面有些shì从保护着,正在那里观看着眼前这场闹剧。

    “张卿,孙昌此人的确大将,换做别人,就算要守城,城中有着三万精兵,又怎能受此大辱而不为所动,必出来打上一仗!”王弘毅望城兴叹。

    孙昌此举不错,体现了他的认识和忍耐。

    不过实际上还是有些折损士气,若是蜀军能攻破城池,先不敢战,后又破城,士气就会一落千丈。

    在攻城时,士气非常重要,这决定着破城后的战斗。

    孙昌能放心的让蜀军叫阵而闭门不出,就是觉得蜀军没有实力攻破城,而城不破,王弘毅此举根本没有丝毫作用。

    “看来,这人是不会出来了,没有办法,传孤命令,全力运来霹雳车和陶雷,越快越好!”望着襄阳城的外城防御,王弘毅叹了口气。

    “张卿,你这就回营,写一封秘文阁的正式公文送回去,让他们督办此事,必须尽快送来!”还是有些不放心,王弘毅转过身,冲身旁的张攸之说着。

    “臣遵命。”张攸之在马上应的说着:“臣这先回营。”

    说罢,兜转马头,向着营地而去。

    “你们几个,护送张大人回去。”王弘毅示意身边的几人跟上去。

    虽这里都是王弘毅的士兵,可对于张攸之这样的文臣,王弘毅还是相当注意安全。

    在上一世,便出现过诸侯之间,派人刺杀敌方重臣的事情,王弘毅不得不防范这一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