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临出庄子的路口,突然从一处屋里跳出来两个人,看到是王易和王宁过来,忙上前来对王易行礼,其中一人在行了礼后,有些惊异地问道:“二公子,您这是要到哪儿去?”
王易瞄了两眼面前这两个看起来一点都不面熟的青年人,有些不耐烦地回道:“少爷我要到外面走走,去看看田地里的情况!”
“二公子,这…”两人对望一眼,脸上满是惊讶,还是刚刚说话的这人开口,“二公子,您还在呆在庄子里吧,小的马上去告诉作伯…”
“不了,我自个去看看!”对这两人的劝阻,王易不理会,抬腿就准备往外走去。
“二公子,您大病刚愈,需要静养,不能出去啊,不然…一会作伯要来责怪我们的!”那两人快走两步,拦到了王易面前来,作礼请求道。
看到这两人一再阻拦,王易心中的疑惑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程度,他看了看一边可怜巴巴不知道怎么办的王宁,也猛然想到了自己的身份,当下拉下脸,瞪着这两个对他一脸恭敬的人,粗着声音喝道:“少爷我难道都没有行动的自由了么?想出去走走都要作叔的同意?你们让开,不然少爷现在就责罚你们!”
熟知历史的王易自是知道古代作为主人及其仆从人员之间身份的差别,主人有什么吩咐,下人们自是不敢不遵守,刚刚王易已经从王宁身上体会到这一点了,他也想进一步确认,他到底是不是这儿真正的主人,若是真正的主人,是没人敢违抗他的命令的。
根本没想到过王易会如此说的这两个人露出非常惊讶的神色,面面相觑了一阵,看看脸有怒色的王易,再看看王易边上那个不断对他们使眼神的王宁,终于无奈地让开了路,其中一人再对王易行了礼,小声地说道:“二公子,那您小心一些,作伯他们在东边的田里,正和人商量事情,你去那边看看吧!”这人说着,还对王宁使了个眼神。
王宁会意,示意了一个手势,紧步跟随在已经往庄外走去的王易身后。
王易大步走出庄外,沿着这条出庄的道路走了一小段,就来到一条河上,王易站在架设在这条估计约有三四百米宽河的木桥上,回头望着这已经生活了十多天,不,可能生活了好多年的庄子。
这个庄子正是建在王易所站桥下面的这条河边上,可以说是利用这条河的弯转流向而建的。这条河从庄子东面流来,流经南面,再从西南方向流走,北面是依着一个并不是特别高,但比较险峻的山坡,这个庄子地势挺高,三面依河,一面靠山,从地势上讲,修建的颇为讲究,若是从军事角度上讲,可以说这个庄子易守难攻,选择建在这个地方,还真费了一番心思的。
王易在稍稍看了下也发现,从这个方向进出庄子的道路只有这一条,还临着河中所架的桥,再看远处,还有两座桥,想必外出都必须经过这座桥的,王易从庄子外面看,所能看到的地方除这几条有桥相连的通道外,庄子的各房屋之间并没有其他间隙,他也在不经意间还发现,庄子的四个方向还有一个特别高一截的楼屋,这让王易感觉他所处的这个庄子,似像什么堡垒一样很特别,那几处稍高的楼应该是了望的地方。
这是个什么地方呢?难道是土匪窝?
王易本来想通过查看一下这个庄子的情况来消除一些疑惑的,但在简单地瞄了几眼后,却发觉自己的疑惑一点没消除,反而更重了…
第十二章 再添疑虑
“二少爷,我们往哪边去?”看到王易站在桥上不停地张望,跟在边上的王宁小声地问道。
王易转过身,并没回答王宁的问询,而是反问道:“王宁,你可知道,哪些是我们庄上的田产?”
“二少爷,这些都是。”王宁指着河边这一片已经收割完毕的田地,还有远处一些看似有人在劳作的田地山头说道:“二少爷,这些我们可以看到的田地,都是我们庄上的,还有一些看不到的,在离我们现在所站地方挺远的田地,也是我们庄上的,总计好像有一万多亩,还有不少的山林池塘…具体情况小的也不太清楚,要问作伯才知道!”
“哦!?田地还不少么…”王易低声嘟哝了一句。
“二少爷,我们这个庄上总计有三百余口人,大多都是男丁,所以授田比较多。”对于自家少爷问询这些杂事,王宁很乐意回答,把他所知道的都告诉了王易。
“我明白了!”王易点点头,他知道唐初的土地政策,丁男及十八岁以上的中男每丁授永业田二十亩,口分田八十亩,年老及残废者口分田减半,女子也有一定的田亩授分。他不知道现在这些田产是永业田还是什么的,但庄上有三百多口人,按律能分到的田亩应该不会少的。
从历史所记载上看,唐代以宽一步,长二百四十步为一亩,有人进行过计算,唐代一步约等于一点五米左右,一亩田地的面积约等于五百五十平方,与后世时候一亩相差并不是非常悬殊,上万亩的田产,若是集中在一块近圆分布的话,还是挺壮观的。这么多的田地,所产出应该颇巨,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想到自己是掌管这个庄子的“主人”,名下有这么多的田产,虽然说还没弄明白为何名下会有这么多产业,王易还是有一些得意涌上来,刚刚穿越来大唐,竟然就成了一个家底非常殷实的“大地主”,不需要去考虑什么生存问题,实是一种幸运。
王易压压有点起伏的心情,没再说什么,继续往前走,走过这座桥,再沿着河边的一条小道走了一段,站到一个稍高的土坡上停了下来。
站在这个位置,可以看到庄子两侧的一些高高低低的山头,在粗粗地看了几眼后,王易惊异地看到,离庄子两侧约一两里地的地方,还有几个挺小的村落,只有几户人家,这几个小村落正好处在出庄道路边上。
王易有些疑惑,这几个小村子并不是处在比较适合居住的溪河边,而是处在一些比较险要的地段,山谷口和河道边模样的地方,好似是扼守着进出庄子的道路,庄子里的人出去,无论往哪个方向,都要经过这几个小村子,不成这几个小村子和庄上有什么联系?当下问站在身边的王宁道:“王宁,你可知道,那几个小村子住着的都是些什么人?”
王宁没有考虑就回答了,“二少爷,那几个小村子所住的都是我们庄上的人!”
“都是我们庄上的人?他们为什么要住在那里?”王宁的回答让王易挺是吃惊,忍不住再次问出了自己的疑惑。从所建房子的情况看,这几个小村子总共只有十几户人家,加起来最多不过几十来口人,完全能在庄内住下,为何要让他们住到这么远的地方去呢?
对王易这次问询,王宁只是摇头应对,“二少爷,这小的也不是很清楚…”
见王宁回话时的神情并不像隐瞒什么,王易也不再问,继续往前走,想往那些有人在劳作的田地间走去看看,不过在走路间王易的眼睛依然盯着庄子所处的方向看,想再看出点什么究竟来。
“二少爷,作伯他们过来了!”王宁突然指着反方向说道。
王易回过头,看到远处田地间有几个人正往他们所处地方飞奔过来,他也马上停下了脚步。待这几个走近了,王易也看清,跑过来的人中最前面的一个是王作,后面是王复,还有两个是刚刚王易练武时候看到过的庄户,一个好像叫王近,一个叫王年,这两人看似在庄内的地位挺高,特别是王近,连王作和王复对他都挺是敬重!
看到几人飞跑过来,王易也从路上走到田里去,迎着王作来的方向走过去。
脸有惊色的王作快步来到王易面前,恭敬地行了一礼道:“二公子,你怎么到田里来了?”
王复和其他几人也跟着行礼,王易赶紧回礼,“作叔,我在屋里躺不住,听刚刚王复说,庄内的人都到田里收割作物了,因此也想出来看看…”
见王易说话间神情并无异样,王作的神色也恢复了正常,再对王易说道:“二公子,你身体还未痊愈,不能太劳累了,还是回屋里去休息吧,田地里的事,老朽自会张罗吩咐,你现在就不必操心了,我们回庄内去吧,你想知道什么,老朽一一汇报与你!”
王易却摇摇头,脸上有些笑容浮现出来,“作叔,我想去看看田地里都种了些什么,想看看作物的产量如何…你陪我去看看吧!”王易脚下所站的田里,应该是种植水稻的,还有一些稻草及遗落的稻穗散落着,作为庄子的主人,后世干过多年农活的王易对这个时代的农业生产情况也有了兴趣,很想去看看庄上农户的种植情况,想知道除了水稻外,庄上还种有哪些作物。
面对王易的请求,王作还是委婉地拒绝了:“二公子,你这样一身衣着,实是不方便去田里看,再加上今日天色已晚,马上就收工了,一会太阳下山后,田间的路都看不清了,改日再去无”
听王作这样说,王易也不好坚持,只得应声道:“那好吧!”
“二公子,我们回庄吧!”王作施了一礼。
“好的!”王易也转回头,往刚刚来时的方向走去,装作不经意地指着远处的那几个小村子问王作道,“作叔,那几个小村子也是我们庄上的住户?”
“是的,二公子!”王作犹豫了一下点点头,眼中惊疑的神色更浓了。
“为何要让他们住在那么远的地方?”
“庄上房子太少了,住不下了,而且庄里的田地较多,怕作物被偷或者被一些禽畜野兽糟蹋,所以就派些人住远一些,可以管理一下田地里的作物…”王作的回答还是挺自然的,也有一些合理。
“哦!?原来这样…”王易听了似信非信。
“二公子,我们还是回庄里再说话吧!”王作再次请求。
“那好吧…”原想出来看看清楚,消除心中的疑惑,但看到的情况却让王易再添疑惑,他也很想听听王作会再和他讲什么情况,也就答应回庄再说了…
第十三章 父子密议
“二少爷,三姑娘,您两个请用晚饭吧!”将食盒里的饭菜摆置到案上后,王周过去对正站在一边说话的王易和王昙说道。
王易正在为王昙讲故事,听到王周这样说,也马上停了下来,拍拍王昙的小脑袋,笑着道:“昙儿,吃饭了,待饭吃完,二哥再给你讲故事…一会睡觉前,也给你讲一个,好不好?”
“那好吧,我们先吃饭,昙儿肚子也饿了。”有些意犹未尽的王昙很听话地站起身,牵着王易的衣袖,来到食案前。
王宁已经将两条圆凳擦抹干净,在王易和王昙坐下后,和王周,还有原先服侍王昙的一名叫七婶的女人一道,退到了一边。
今日王昙在王周的陪伴下,从庄外游玩回来后,吵嚷着要和王易一道吃饭,而且还说晚上要和王易睡一屋,王易也同意了,当时伴在边上的王作、王复父子及王近也没反对。
王易也就令王周和王宁将王昙的床榻搬到他屋里来,隔着一个帘子放,后世时候他同妻子的大床和女儿的小床也差不多就是这样放的,以方便照看胆小的女儿,同时也在每天入睡前给女儿讲一个故事,如今同屋再有这样一个年龄相仿,又是感觉极其亲切的小女孩在一道,让王易找到了一些后世时候当父亲的感觉,只可惜,少了一个原本不能少的人。
王易也在王作和王复父子、王近离去后,趁王周和王宁摆置饭菜时候,如后世时候为女儿讲故事一样,给王昙讲起了一些应该算是比唐朝更古代的轶事,王昙听的津津有味,连在忙活的王周和王宁都听的入神,差点打落了碟子,都被服侍王昙的七婶说了。
王昙扒了两口饭,瞅瞅吃着饭还在想事的王易,有点含糊地问道:“二哥,你在想什么啊?”
在想着吃饭前和王作父子、王近所说话内容的王易回过神来,摇摇头,看着王昙笑笑,再用筷子指着碗中的一块肉道:“二哥在细细口味这究竟是什么肉,为何吃着这么香…”
“二哥,我知道,这是野兔肉,是庄上几位叔伯抓回来的…”
“哦!是野兔肉?”王易故作惊讶,再夹起一块肉嚼了几口后,很认真地点点头,“昙儿,真的是野兔肉,怪不得这么香了,刚刚我都没吃出来…”
“二哥,是不是昙儿比你更厉害啊?!”王昙嘻嘻笑着,一副很得意的样子。
“昙儿是比二哥厉害,下次二哥有什么不知道的事都问你?好不好?现在先好好吃饭!”
“嗯!好的!”得到王易称赞,王昙很开心地点点头,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