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列强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列强时代- 第3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吴可的得当指挥下,这一千蒙古铁骑将他们娴熟的骑射本领尽数发挥出来,每每出战都能给列强联军制造不少麻烦,起码能牵制两千列强联军的注意,如此强大战力恭亲王和桂良他们又岂会轻易拱手相让。

僧王也不是善茬,蒙古铁骑关系到他在朝廷的地位和权势,怎么可能眼睁睁让给外人领了去?

结果两方就闹腾起来,最后事情闹大更是闹到了咸丰帝那儿,跑路皇帝虽然很想帮心腹爱将一把,可惜时局如此可容不得他再自削脸面,这事到了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总之一句话,在列强联军没撤离京城之前,僧王也不用指望能招回那三千蒙古铁骑。而京中大佬也做下保证,等战事一完全数归还效力的蒙古铁骑。

可就是如此,吴可也从来没有出过面,却依旧感觉与僧王之间有了嫌隙,以后还不知道会闹出什么麻烦呢。

当然吴可也不会怕了谁去,僧王名头虽然响亮,可要论真实实力还差了他不少,真要斗起来还不知道谁输谁赢。

再说了,僧王想要找他麻烦,首先得先把恭亲王和桂良搞倒,不然有得他好受的。以吴可从后世带来的模糊记忆,只听过恭亲王在晚清政局里的赫赫威名,至于僧王是谁还不知道窝哪个角落里去了。

吴可发下命令,同时又被刘铭传去了一封密信,要他带人增援过去后,如果不能第一时间冲进圆明园的话,就先紧着临近的长春园和万春园,千万不要让洋人再祸害了这两座园子。

有些话在外人跟前不好说,跟自己人就没那个必要藏着掩着了。反正圆明园已经落入洋人之手,不知道被祸害成什么样子,清军又不能第一时间将洋人赶走的话,也就只能先紧着另外两处园子,免得出了差错罪过更大。

吩咐完了给刘铭传派下的命令,吴可又招来手下几位信服干将,又商讨了一会针对城外列强联军的作战布置,直到将各营人马的出战次序全部排定下来,这才算松了口气清闲下来。

作为后世穿越之人,除了刚开始起家之时他事必躬亲之外,等到地位上来了他便将手头事务分片给手下得力干将们。

而眼下他更是贵为两江总督,手下文武齐备更不需他亲自处理实务,只需掌总拿大就好,他倒也乐得轻松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会客访友。

好不容易忙完了这些,任务都分派下去,接下来他能做的就是等待,等待各处消息传来,或是清军进展顺利再派后援加把劲,或是进展不顺调整计划再做其它安排等等不一而足。

他刚刚消停下来本想松口气,谁想这时身边幕僚突然出声提醒,言道刚才恭亲王的表现很不对劲,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最好能弄个清楚明白,不然无意中得罪了这位可不好。

经过幕僚一提醒吴可立即反应过来,难怪刚才老是觉得哪里不对,现在一回想却不正是恭亲王的表现不正常么?

这厮表现得太过焦虑了些,从过来再到离开眉头一直紧锁,显然心中担着什么心事才让他如此表情。

吴可跟几位幕僚仔细商议了一阵,可就是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恭亲王担的哪门子心?

他自问没表现出什么过火地方,肯定没有得罪了这位恭六王爷。可是人家的表现又摆在那儿,他又不愿意因为粗心大意得罪了人去,只好找个知情人士指点迷津。

于是,刚刚离开没有多久的桂良桂大中堂,在半路上便被吴可派来的亲兵截住,又被请到了刚刚才离开的临时城防指挥所。

“哎,我还当出了什么麻烦呢,原来是这事儿啊,这个我倒是清楚!”

桂良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见吴可如此行为难免有些担忧,谁知道听了吴可的解释后忍不住笑出声来,一脸轻松的调侃道。

“哦,愿闻其详!”

吴可眉头轻轻一挑,倒是来了点兴趣想知道具体原因……

第517章心病

男人也是很八卦的。

尤其在没有啥娱乐活动的清代,除了正经的工作之外,空闲时间里的娱乐活动真的少到贫乏。

吴可前世就是在场子上混灰道的,自然对对赌博玩国粹之类的一点兴趣都无。

他这么‘严于律己’,搞得手下一帮大小官员上行下效没几个敢沉迷牌桌的,就是私下里玩玩都非常有节制,除非不想要头顶的官帽子了倒是可以无所谓。

如此一来,倒是让江苏和淮北官场颇有那么点清净味道。

吴可平日里没事也喜欢听鞋八卦传闻,尤其是涉及到那些高官显贵的八卦,他从来都不嫌多,只要能打探到的他就愿意听。

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现代灵魂,说老实话对与清代的很多风俗和习惯都不怎么了解。从这些百姓们喜闻乐见的八卦中,除了换来开心一笑之外,自然少不得琢磨一番其中透露出来的官场和民俗风情,收获虽说不大但也不可小觑。

谁曾想,他为了以防万一不小心招惹了恭亲王,这才派人半路截来了桂良,竟从这厮口中得了一段宫闱秘闻。

他俩关系真的不错,桂良见吴可一直在外任官,也怕他不明京中情况,一不小心犯了忌讳得罪了皇帝就不好了。

有吴可这位封疆大吏在外为援,他这个中堂才能坐得安稳坐得顺当,而且还有份战友情在想不亲近都难。

此时既然吴可问到了他也不会什么都不说,虽然都是宫闱秘事但这些年民间也没少流传,很多传言可都是货真价实的事儿,只要说得隐晦些也不怕出螺丝帽乱子。

“这是真的么,这些都是真的么?”

吴可也震惊了,他怎么也没想到,后世影视小说中的情节竟然都是真的。

原来前世在电视上看到的‘南菀春狩’,还有“御前奏对”都是真实存在的啊,啧啧啧,咸丰帝真真拜了个好老师,竟是将道光帝的心思猜得八,九不离十。

也难怪恭亲王与当今的关系如此微妙,皇位竞争者的身份足够让咸丰帝警惕一世。而且说老实话,咸丰作为一个身有残疾的皇帝,而且身体也不怎么样,治政的手段还一般般得很,比起善骑射的恭亲王还真有些差距。

按说如此争斗应该还不至于让咸丰帝致恭亲王于死地,毕竟他早早的就得了皇太子之位,登上皇位也是顺顺当当没出什么波折,正好拿失败者恭亲王来表现宽容大度。

可是桂良小声跟他说的一桩秘事,却让他终于明白了恭亲王之前为何不对劲。

原来这两兄弟之间,却是龌龊不断还有间接的杀母之仇,以及皇贵妃的位份之争,就差没白刀自进红刀子出了。

原来当今咸丰帝还是四皇子时,他的生母原为贵妃,在她趁先皇后逝世的机会,刚被升为皇后的不久后就突然暴亡。

皇室对外宣称其死因不详。桂良却是告诉吴可一个惊人秘辛,原来这位咸丰帝的生母,却是因为蓄谋毒害当时还是皇六子的恭亲王,意欲独揽储位事发被当今太后赐死。

吴可听得好一阵乍舌,感觉真实的宫斗可比那些影视小说所言惨烈得多,稍一不慎就是万劫不复的凄惨下场。

既然都说到这份上了,桂良也不介意多说一点。

别看这是所谓的宫闱秘事,却早在京城传得沸沸扬扬,就算他不说只要吴可派人稍微一打探,便能探听得清清楚楚。

当然,从他这位中堂大人口中说出,这些事情的可信度上升了不止一个台阶,也省却了吴可一番揣摩真假的时间和精力。

话说待咸丰帝的生母孝全崩后,道光帝未再立后。其时妃嫔中,名位最高的是静皇贵妃,幼殇的皇二子、皇三子,都是她所出,再生一子,就是原来的皇六子奕眼下的恭亲王。

先皇后孝全崩时,当今咸丰帝那时的皇四子奕裕从删不使箦а

对这一点,朝野多有传闻:“恭忠王母,当今慈母也。全太后以托康慈贵妃,贵妃舍其子而乳当今,故与王如亲昆弟。”

桂良表示,当时两位皇帝的感情还非常不错。

静皇贵妃在咸丰帝即位后,被尊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当然所谓“乳当今”的“乳”字,如作哺育解其实不实,“舍其子”那就更不实了。

养子怎么也比不上亲字的,静皇贵妃多少是偏爱亲子一些的。

但当今与恭亲王奕年幼为皇子时如“亲昆弟”则可信,因不独同在一母照拂之下,且年龄相仿,同在书房,兼之皇五子奕淙出嗣为敦亲王后,不在宫中,皇七子奕澴还小,不足为侣,除此以外,宫中别无可以谈得来的弟兄,感情自然而然就亲密了。

可惜,什么兄弟友情,在皇位面前瑞若得如同一张白纸,根本就经不起波折。

而吴可猜测的一样,恭亲王奕还是皇六时表现出的才智,无疑胜过当时还是皇四子的咸丰帝奕裕拦獾垡嘧钪影飧隽印

这从道光为其二人选择姻亲上就可看出,因为姻亲事关皇子的运势,所以历来都是很受人重视的一件大事。

道光帝给当时还是皇六子的恭亲王所定亲事,无论是其亲家的权势、还是名位等等各方面都比当时作为皇四子的咸丰帝亲家要强,当时朝野上下谁都看出了道光帝对老六恭亲王的偏爱和重视。

说到这些的时候,桂良忍不住连连摇头感叹:“可惜恭亲王虽受宠,但在争位之时连连落于后手,大位终归于当今所得,”

要问缘故,自然因为当今的跑路皇帝咸丰有个好师傅名唤杜受田。

从咸丰帝和恭亲王入上书房读书可是,两人的储位之争便已拉开帷幕,直到最后作为皇四子的咸丰帝胜出,之前的那点子兄弟之情早就消磨得差不多了。

吴可怎么说都在官场混了这么多年,哪里听不出桂良话里的隐晦之言?

还不就是说当今咸丰得位不无巧取之嫌,而失败者恭亲王的内心不甚甘服,亦可想而知。

此时兄弟各有心病,种下了猜嫌不和的根由。

而以静皇贵妃的封号一事为导火线,兄弟俩积嫌到了咸丰五年,终于出现了明显的裂痕。

要是换做以往,以桂良的精明和谨慎,绝没胆子跟吴可唠叨皇帝的不是。

可惜咸丰帝一朝跑路,将皇帝在大臣们心中的威仪不说损失怠尽,那也是大幅度降低。

要说留守京中大佬们心中没有怨气怎么可能,桂良自然也是其中之一,眼下又是十分私密的环境,说一些犯忌讳的话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咸丰帝做得了初一,难道还不许他们做十五?

吴可又是地方封疆,能有如今地位全靠战场一刀一枪拼杀而来,根本就没有在京任职经历,要说对当今咸丰帝有多忠心也不见得,不然吴可也不会率援军直奔危险的京城而来,而不去承德行宫‘护驾’。

再说了两人关系莫逆,都有借重对方的意思,说些隐秘之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正好可以拉近关系。

直到听了桂良的述说,吴可才知道原来咸丰刚刚继位之时,恭亲王还当过一段时间的军机行走,可惜后来被咸丰帝找机会弄了下去。

原来当今咸丰帝的生母孝全成皇后,初封全嫔,逐步晋封,成为继后,至道光二十年,以三十三岁的盛年,忽然暴崩,传说是因为婆媳不和,皇后之死,出于自尽。

其时还是皇四子的咸丰帝年方十岁,由还是皇六子的恭亲王生母静贵妃所抚养。之后静贵妃晋为皇贵妃,却不曾象孝全皇后那样,正位中宫,据说亦因道光痛孝全死于非命,所以不再立后。

道光三十年正月,道光帝崩逝,遗旨封皇六子为恭亲王。

之后咸丰帝即位,尊养母皇贵妃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居寿康宫。

皇贵太妃大为失望,因为她本来可望继位为皇后,只以道光帝对孝全皇后有那么一般隐痛,以致受屈。

如今她不能正位的障碍已不存在,而咸丰帝又该报答抚养之恩,尊之为皇太后情理允当,而于礼亦无不合,可是最后结果居然如此,岂不令人寒心。

桂良跟八卦的表示咸丰帝继位后与比他小一岁的恭亲王,因为争储早有心病,后来又不肯尊养母为太后,多少有些意气在内。

这样到了咸丰五年,皇贵太妃身染沉疴,一天咸丰帝去探病,迎面遇见先来一步的恭亲王自内而出,便问养母病势如何?

恭亲王跪奏,且泣且言,道是病已不救,看样子是要等有了封号,才会咽气。

桂良描述这些宫闱内幕之时,一时眉飞色舞又一时沉音哑调,说得惟妙惟肖如同亲眼所见,吴可只听得好一阵目瞪口呆。

也难怪恭亲王会有之前那般表现,这厮明明犯了心病啊,还不是害怕因为圆明园的事儿被咸丰帝抓住把柄恶整。

对此,他只能说一句‘恭亲王’太过多心,咸丰帝真要敢拿着个借口整人的话,眼下留守京城的一干京中大佬绝不会同意……

第518章剪不断理还乱

桂良继续讲述咸丰帝跟恭亲王之间的恩怨八卦……

恭亲王生母已经贵为皇贵太妃,再要有别的封号,当然是尊为后宫大意的皇太后之位了。

也不知当时咸丰帝有没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