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列强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列强时代- 第2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时湖南西路战事打响,湘军大将刘坤一率军西援,祁阳清军实力锐减。

24日,两军激战于过水坪、双桥一带,太平军追斩清军千总罗士荣,外委张友元及清军数百人。

其后数日,湘军援军云集祁阳:肖翰庆统带水师营沿江巡截;廖洪顺的长胜军,陈缇的吉字营,阳安臣的阳字营,黄三清的清字营分据城外各险要;何绍彩的何字昔以及刘岳昭九个营分驻熊罴岭灵官殿一带,企图围困太平军。

5月3日,新任永镇总兵周宽世驰援祁阳,太平军乔装清军往迎,对周部进行突袭,周军伤亡惨重,湖南巡抚骆秉章闻讯大惊又飞调魏喻义的质字营,赵焕联的和字营进援熊罴岭。

太平军与湘军在熊罴岭地区展开会战,互有胜负,5月中旬,傅忠信、赖裕新两军已按计划回师,石达开决定速战速决,尽快前往宝庆,遂于5月17日分兵十路向熊罴岭发动总攻。

双方激战十小时,太平军佯退引清军追赶,另以一军迂回侧袭;清军大乱,弃甲倒戈而逃;太平军一路切断清军退路,一路直捣清军大本营;清军弃守熊罴岭,退据宝庆44里外之洪桥,沿途死伤甚众。

太平军取得熊罴岭会战胜利后,随即向宝庆移师,清军留何绍彩、黄三清两个营守洪桥,以刘岳昭的九个营驰援宝庆,太平军乘洪桥兵力虚弱,于5月21日杀了个回马枪,一举摧毁清军营垒,又于24日和26日分别击败拦截和追赶的清军,从而冲破清军的尾追堵截,达成了与赖裕新、傅忠信部会师于宝庆城下的战略目标。

石达开部太平军主力抵达宝庆后,石达开命赖裕新驻扎城西,傅忠义驻扎城东,他本人与张遂谋驻扎城南,不久又派兵在东北和北路筑营。

太平军五月底起连续对宝庆城发动攻势,城外清军各路援军也多次对围城太平军实施攻击,但始终未能对太平军造成实质性打击。

到6月中旬,太平军已在宝庆外围扎下层层营垒,筑起长濠,使宝庆彻底断绝了与城外的联系,粮饷来源也全部被切断,6月17日,太平军完成了对宝庆的四面合围。

就在太平军到达宝庆之初,湖南驯服骆秉章等即令宝庆坚壁清野,将宝庆城外的的民房街市庙宇全部焚毁,以使太平军不能以之作为进攻的屏障与掩护。

然而,清军将帅对于湖南会战重要性的认识起初是存在很大分歧的。湘系集团的骆秉章和胡林翼等一开始就主张全力应对,湖广集团的官文、都兴阿、多隆阿、舒保等则不甚以为然。

他们认为,游荡与安徽南部的陈玉成部一直对湖北虎视眈眈,以湖北现有兵力与陈玉成相抗,鄂东防御已经可虞,何况按照既定计划,此时湘军正当分兵三路进图安庆,尤须厚结兵力。

因此,他们对胡林翼从湖北调兵增援湖南的意图相当不满,认为是“不援皖而唯湘是图”,“湘人以空虚而致贼,鄂人奈何效尤?”

而针对湖北官方的埋怨,湘军大佬胡林翼却很明白表示陈玉成于三河大捷后在安徽二郎河遭受重挫损失严重,非经休整蓄锐,无力发动凌厉攻势。

而石达开即使不打永州、衡州、宝庆,也未始不能重施咸丰二年太平军东进之故伎,绕过三郡直导湖北。

一但“湖南不能追”,则“湖北势不能堵”,由是石达开不止将“由西路窥伺巴蜀”,而且“附鄂之背,必在夏秋之间”。

湖南不支,则“湖北御此大股,必须再添两万人。饷力固不能任,将才又不能多”,彼时湖南“非全境肃清三、五月后”必不能援鄂,所以为湖北计,“自守于境内不如助剿于境外,助剿则兵少而功倍,自守则备多而势分”。

在胡林翼的再三陈说利弊下,湘鄂集团终于统一了思想。先由官文俱折呈奏保蜀之困难性及必要性:“湖南各军,皆百战之余,尚不能决其必胜;蜀中承平日久,额兵多半调拨他省,猝欲御此强悍之寇,深恐力不能支”。

“查蜀中富庶为时下财赋之区,中外皆资其力。若贼得肆志入蜀,其(氐鸟)陷张必数倍于湖南,不特贻患于两楚,防无虚日;并恐蚁附蜂屯,西出关中,为秦晋之大害。历观史书所载,蜀之安危,关系中原大局。盖土沃民众,能善用之,则可御外侮;不善用之,亦足借寇兵也。查天下之势,西北足以控东南,东南不足抗西北。故贼踞江皖,而楚省尚可复完备,因得上游之势”。

继而要求“饬令曾国藩酌带江西、湖北、湖南、四川水陆精锐将士,由楚江驶入蜀中,限五十日到夔州,责以守蜀之任”,至于江西太平军“不过万余,或请饬李定泰守饶州,饶廷选守抚州,吴水牛守九江,自能保固疆圉。俟南省肃清,蜀事果定,则楚军得以专意东征,即江西余孽,亦不难殄灭矣。”

十日后又由官文和胡林翼会奏,更加明确地提出“并两楚之力先除西南之患,庶可专力东征,无瞻前顾后之忧”的全局战略。

湖北带头做出榜样,尽管本省“马步水师各营,既以全力规画院江南北,更复西顾荆州,北防商固,而粤匪捻匪窥伺多端,水师马步各军应接不暇”,仍“以湖南异常紧急,于万难筹拨之个,勉力抽调重兵,以全大局,挖肉补疮,移缓就急”,抽调援兵一万五千人,而且用饷全由湖北负担,不烦湖南,确是全力支援。

就这样,清军投入宝庆会战的兵力,包括在籍湘军官兵士兵四万人和从皖赣鄂等省陆续调集的约三万人在内,总数不下七万。

其中除之前提到的刘长佑、刘坤一及祁阳城下各路援军外,先后还有曾国藩调萧启江、张运兰部往援。

湖南巡抚骆秉章调援黔之副将田兴恕军往援;官文、胡林翼调马队二百,总兵王明山、陈金鳌、知府萧翰庆、副将孙昌凯率水师四营携炮船一百余号往援;续调安庆水师参将杨明万、游击曾绍霖、副将刘国斌携炮船九十余号,水师游击左光培部、炮船二十八号及已革总兵李续焘所募新勇往援。又续调荆宜施道李续宜自黄州、武昌往援。

此外,还令在海南一带机动的都兴阿、多隆阿、鲍超部停止深入淮南腹地,作为援湘预备队随时待命。

也就在这时候,由两江总督吴可统筹指挥的金陵战役也正式开打。

同时进行两场超过十万人数的大战,就算朝廷也有些承受不起。

幸好两处战场大部分军费都由各自省份筹措,朝廷再提供一部分倒也勉强凑合,起码没闹出因粮饷短缺而出现的军中不稳迹象。

吴可也是等到金陵战役陷入焦灼僵持之势,又将后方的后勤供应体系梳理清楚,将任务细化分派下去,这才有时间和空闲关注湖南宝庆的大战。

“湖南和湖南官场倒是联系紧密!”

看着手下幕僚收集整理的情报,吴可忍不住连连冷笑不已。

“呵呵,还想将江西也化入他们的势力范围,真真是狼子野心!”

他没有要身边幕僚回答的意思,只是看着手头情报一会皱眉一会撇嘴表示不屑,看到不爽的地方更是忍不住开口嘲讽一二。

“传我命令,让江西本地清军给我老实本分一些,不管境内湘军如何动作,他们得把辖区的防务搞好,不然本督不介意让他们知道后果有多严重!”

看完情报汇总,吴可随手将东西扔在一旁,冲着身边的信服幕僚张松吩咐道……

第442章消耗战

“大人,是不是有些太过了?”

心腹幕僚张松面露迟疑,有些不确定道。

“人家都把手伸到两江地盘上了,哪还有客气不客气的!”

吴可却是没好气的摆了摆手。

见幕僚脸色纠结,他撇了撇嘴不屑的说了句:“难道你没发现曾国藩的表现有些古怪吗?”

“曾国藩的表现?”张松先是一愣,而后恍然大悟。

对于宝庆会战,湘鄂集团中有一个人的态度始终暧昧,那就是湘军主帅曾国藩。按理说,作为湘系集团的一员,他与骆秉章和胡林翼等人具有共同的根本利益,不该“众人皆醉我独醒”,何况后来连湖广集团都转为支持湘系集团的战略。曾国藩的暧昧显然与他肚子里的小九九不无关系。

“大人怎么看?”张松回过神来问道。

“我能怎么看,不过一野心之辈罢了!”

吴可连连冷笑,嘴角满满都是不屑之意:“从曾国藩本人在石达开进军湖南后发出的“早知如此,自去冬令萧张并力南路(石达开部),不令凯章(张运兰)图景德镇(杨辅清部)也”的自悔之词,亦已承认了在未消除石达开部威胁前进攻安庆是不明智的,他这是心中明白装糊涂啊!”

张松点头附和:“是啊,曾国藩今年那么着急攻打景德镇杨辅清部,不就是为围剿安庆做准备么,这人野心确实不小!”

“嘿嘿,他的野心何止是不小,本督看来那是大得很!”吴可摇了摇头轻笑道:“可惜他不是两江总督,想要加入两江战事还得问本督答不答应!”

因为湖南的局势不利,湘军主力的注意力大部分都被吸引过去,根本没暇北顾增援两江战场,就连之前对安庆的试探都很快缩了回去。

……

吴大总督有闲情逸致与身边幕僚关注湖南的战事,同时还兼顾了金陵方面的清军后勤统筹,苏州城里的盐商们就没这么好的心情了。

自从两江总督吴可在一干属下官员面前,说了想要插手盐田事务搞钱后,消息很快就从与会文武官员口中传了出去。

这一下可就捅了马蜂窝,苏州城里那些住着奢侈园林的盐商们吓了一跳,一个个惊慌失措的找关系打探具体情况。

最后一打听,才知道因为军费短缺吴大总督才想从盐利上捞点银子补贴不足。

这下盐商们更是急得不行,如果只是吴大总督个人想要搜刮银子的话,他们还可以主动送‘货’上门,打消吴大总督直接插手盐务的想法,以保障他们自己在盐务上的巨大利益。

可问题是,吴大总督如此迫不及待搜刮银子却是为了军费,金陵之战打得那么激烈他们又不是瞎子看不到,几十万清军与数量更多的长毛战了个昏天黑地,每天都要消耗巨额钱粮。

军费就是一个无底洞!

就算盐商们一个个家财万贯,也经受不起二十来万清军的疯狂消耗。

再说了,两江之地经过这么长时间大战,盐税之利已大不如前,盐商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一边要防备长毛军队突然打过来将他们打了土豪,一边又得花费不菲代价打点上下关系,能够得到的收益比之往年可是缩水太多。

当然,就算再缩水那也是一大块肥肉,能够参与其中的无不是江苏的大豪商,个个实力雄厚财势通天,要不是如今天下动荡局势不稳,以他们的势力联合起来真不一定怕了两江总督。

盐商们还没商量出个对策来,听到消息的苏南富豪们,自觉有那实力的无不蠢蠢欲动,希望加入盐业的圈子之中。

商人们的行动效率真不是开玩笑的,特别是在财富盛宴的过程中,一个个都积极活动两江衙门的属官们家里一时门庭若市,无数或相熟或不熟的商人带着丰厚礼物上门,希望能从官员们口中知道更多的消息和内幕。

……

“诸位,最近日子过得很潇洒啊!”

吴可高坐总督衙门大堂,望着堂下文武官员忍不住打趣道。

今日是衙门里三天一次的例会,一边听取属下官员们的情况汇报,一边商量着解决遇到的棘手问题,同时也兼交流同僚们之间的‘感情’。

堂下一干官员不由得连连苦笑,他们倒是十分享受每日宾客临门的日子,可是商人们那丰厚的礼物也不是那么好收的。

俗话说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他们也得替商人们问清楚吴大总督心中的章程。

吴可也没隐瞒什么,将心中想法一五一十道出,然后征求了手下官员们的意见,看有没有什么重大疏漏和改,进的余地。

盐利作为大清主要财政收入之一,自然由国家垄断买卖。

就算放在后世食盐也是国家专营,吴可没打算破坏这一规矩,他主要改变的不过就是盐业的分销商制度。

之前他特意了解过,由国家专营的盐场所出食盐,基本上都被那些势力庞大的皇商和官商门瓜分干净,按照省份或者区域采购食盐然后分摊到更下一级的分销商手里销售至普通百姓家。

说白了就和后世的地区代,理商和二级三级甚至更下一级分销商的情况差不多,他要做的就是增加地区代,理商的数量。

因为食盐买卖带着极其浓郁的官方色彩,贩,卖食盐中的猫腻不小利润更是极其丰厚,某些富商就是有钱也入不了门,只要放开口子愿意假如盐商行列的富商大贾真的不要太多,悟可却是一点都不担心捞不到足够银子。

官员们对此倒没多大意见,相反还个个红光满面高兴不已。

对他们来说,能够参与盐业的商人自然是越多越好,这样他们能够从中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