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表演系这一届的新生有没有特别帅的?”走在校园里,林晓玲八卦道。
“我怎么知道,你想知道自己去看好了。”徐晶蕾无所谓的说道。
“你也太不关心师弟师妹了,听说有个叫陈昆的还不错。”林晓玲说笑道。
在学校里,男生聊女生,女生聊男生,都是很正常的事儿。
能进电影学院表演系的一般都是帅哥美女,自然会引人关注,有的在没考上电影学院之前就演过影视剧,很受欢迎。
这一届的新生是京城电影学院九六级。
林晓玲和徐晶蕾聊聊八卦,这样能让自己不那么担心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两人来到放映厅才两点十分,放映厅里已经来了不少人,还有一部分新生。
新生们刚刚结束半个月的军训,正以饱满的热情融入到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来,其实就是爱凑热闹,听说这儿有一场本校学生导演的影片,就想看个新鲜。
这间小型的放映厅能容纳一两百人,到两点半的时候基本上都坐满了。
这得益于林晓玲在电影学院的名气,倒不是说大家都想过来骂她。
“师姐,不用担心,我们找了其他系的同学帮咱们说好话,那帮学理论的家伙今天来的不多。”一位导演系的师弟给林晓玲打气道。
在电影学院,导演系的学生自然站在林晓玲这边,学习电影理论的和摄影系的同学是批判的主力军,因为从这两个角度分析影片比较容易。
特别是理论派,说起来头头是道,非常专业,能连续批判几个小时,战斗力极强。
提起理论派,林晓玲想起了贾章柯,听说老贾回老家去拍片子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等到这一年过去,大家就会离开学校,各奔东西。
两点半,《我们俩》开始放映。
林晓玲和徐晶蕾坐在下面,看着她们这一年的成果,一幕幕熟悉的画面从眼前晃过。
………………………………
第三百三十章 可遇而不可求
《我们俩》的粗剪版有两个小时的片长。
在电影院上映的电影一般是九十分钟,剧组拍摄的素材要远超这个时间,每个镜头需要拍几次,取决于拍摄时允许的耗片比。
目前国内的影视圈,电影的耗片比大概在一比五左右。
在胶片供应紧张的八十年代,规定更为严格,达到一比三,也就是说,一个镜头最多拍三遍就要过,否则就是浪费国家资源。
大家都知道,一部电影想要精益求精,就要多拍几遍,从中选取最好的镜头。
然而,不是谁都能这么奢侈,和影片的投资有很大关系,像张亿谋拍的那种大制作,他不怕浪费,耗片比达到一比十都没问题。
姜闻拍《阳光灿烂的日子》,耗片比高达一比十五,创下了国内导演耗片比的纪录。
这是他们的片子高质量的原因之一。
当然,不是说耗片比越高,越浪费钱片子就一定拍的越好,那样就没有小成本影片的生存空间了,小成本影片往往通过严格控制耗片比来节省资金。
《我们俩》投资不过三十万,没有浪费的机会,只能把耗片比尽量控制在一比三之内。
在拍戏的过程中,演员会先排演几遍,再正式拍摄,争取一遍就过。
林晓玲总共拍了大概三百二十分钟的素材,她要从中剪出九十分钟的影像,现在的粗剪版已经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了,不影响学生们的观影效果。
林晓玲和负责剪辑的同学忙活了半个月,对影片早就没有了新鲜感。
她不关注电影,关注的是学生们的反应。
一部片子九十分钟,前三十分钟是关键,这和人的耐性有关,除非是那种连十分钟都等不了的急性子,一般人对一部影片的忍耐程度是二十到三十分钟之间。
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没有出现吸引人的情节,枯燥乏味,观众提前退场的可能性极大。
所以,对一位导演来说,如何在影片的前三十分钟勾起观众的兴趣非常重要。
那么,怎么吸引观众呢?
要么制造悬疑氛围,要么抛出各种笑点,要么展现人物的矛盾冲突等等。
《我们俩》一开始就着重表现老太太和女孩子之间的各种矛盾,从租房子的房租到生活中的难题,两人吵来吵去,都觉得自己有道理。
这是一个能吸引人的开场。
不过有人觉得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太过无聊,没有意思,就这么退场,但大部分人留了下来,期待着下面的剧情。
这部电影极为对称。
在粗剪版里,春夏秋冬四季,每个季节情节的安排大概在三十分钟左右,总共两个小时。
经过冬天里前三十分钟戏份的铺垫,当观众对剧中人物争吵厌倦的时候,春天来了,老太太和女孩子的关系有了新的进展。
她们不再争吵,而是缓和了矛盾,互相试探着了解。
一篇好的文章,讲究起承转合,就是说一个事件要有开端、经过、转折和结尾。
电影就是讲故事,和写文章是一个道理,在《我们俩》里,冬春夏秋正对应着起承转合,这是非常规矩的一篇文章。
只要导演能够熟练掌握这种叙事手法,拍出的片子想必不会太差。
《我们俩》不是那种寻求革新和突破的片子,它在形式上很规矩,像是学生写作文一样,一板一眼,按照教科书上的要求来。
正是这种规矩,让观众看的很舒服,没有什么突然的惊喜,就那么自然而然的叙述下去。
对于电影学院的学生来说,就不是这样了,他们是学电影的,往往看不起以前的电影,总觉得自己是天才,会给空洞无趣的电影行业带来变革。
年少轻狂,谁都有过。
影片放映到一半的时候,就有学生不耐烦了,觉得这不过是一部平庸的剧情片,毫无新意可言,和社会上的那些片子没什么两样。
一个小时同样是一个节点,对普通人来说耐心即将消磨殆尽。
一部电影设定在九十分钟很有道理,经过一个小时的铺垫后,在观众就要昏昏欲睡的时候,最后的三十分钟往往是一个大高氵朝。
如果一部电影的片长超过两个小时,观众就会觉得冗长乏味。
这里指的是一般的影片,而不是那些惊险刺激的好莱坞大片。
《我们俩》是一部低成本的文艺片,在形式上没有突破,更多的是以情动人,把情和景交织在一起,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
有人觉得感人,有人觉得无趣,对于小众的文艺片来说,这很正常。
看着一批学生离开放映室,林晓玲更为担心,她算是经过风浪了,不能说是新人导演,可这毕竟是她的第一部长片,还是希望能获得认同。
徐晶蕾握着林晓玲的手,心里同样紧张,不过她是演员,能很好的控制住情绪。
在表演课上,老师说过,不要想着能够一举成名,演一个角色就能得到认可,那不现实。
那样的演员有,但非常少。
不少演员都要经过几年或者十几年的磨练,才能遇到属于自己的角色,才能名利双收,更多的演员一辈子都没有碰到过那样的机会,从而默默无闻。
想到这儿,徐晶蕾慢慢的放松下来。
她看着《我们俩》这部片子,能看到自己表演上的不足,有些地方过于生硬,不够自然,尤其是和老演员金亚琴比较起来,很容易看出差距。
徐晶蕾想起了林子轩给她的剧本。
她清楚《小城之春》这个剧本里最出彩的角色是周玉纹,林子轩给她的角色却是戴秀,那是一个没有太大发挥的配角。
徐晶蕾当然想演周玉纹,然而她知道自己现在还演不好周玉纹。
对于一名演员来说,在合适的时间碰上合适的角色,那就出名了。
你要是让二十岁的葛尤演《活着》里的福贵,他肯定给演砸了,只有三十五岁的葛尤来演正合适,这就是机遇,可遇而不可求。
徐晶蕾在等待着自己的机遇,她能感觉到林子轩对《卧虎藏龙》的重视。
也许几年后,玉娇龙这个角色就是她的机遇。
………………………………
第三百三十一章 套路
林晓玲比较幸运,能坚持看完的学生大多都被结尾的剧情所感染。
经过前面的铺垫,老太太和女孩子的感情故事在最后一刻有了一丝升华,从房东和租客到互相关怀的忘年之交,女孩子终于懂得了老太太的心思。
批评这部片子的学生不多,赞扬的倒是不少。
林晓玲觉得那些人应该是导演系找来的托,片子存在着问题,也有着显著的优点。
能把四季的景色和人物之间的感情变化交织在一起,就是了不起的拍摄手法了。
那些新生相当诧异,他们没想到刚入学就看到了一部这么出众的影片,据说导演和演员都是大四的师姐,这增强了他们对于电影学院的信心。
和大家交流结束,林晓玲和徐晶蕾走出放映室。
林晓玲接下来就是继续努力,完成剪辑和后期制作,比如配乐和字幕等等。
由于要参加十月份的东京国际电影节,这部片子要配上英文和日文的字幕。
“到时候咱们俩一起去东京,我还是第一次参加电影节呢。”林晓玲憧憬道。
“我不去,应该让金奶奶过去,她演的多好啊。”徐晶蕾称赞道。
“都过去,郑教授不愿意出钱咱们就自费,你不是刚拿了片酬么?连呼机都买上了啊。”林晓玲理所当然的说道。
“我就那么点片酬还被你惦记上了,你也太贼了吧。”徐晶蕾哭笑不得道。
徐晶蕾今年拍了赵宝钢的一部剧,作为女主角,片酬涨到了两千一集,总共拿了三万多块,作为还没毕业的学生,算是小有身家了。
“你比我强多了,我忙活了一年都是白干。”林晓玲无奈道,“要不我找老哥赞助,鼓动他带上嫂子一起到日本旅游,顺便就把咱们的路费给报销了。”
林晓玲为自己想到的好主意而沾沾自喜,徐晶蕾在一旁羡慕不已。
此时的林子轩正在公司里和张国粒闲聊。
张国粒答应出演《小城之春》中仆人老黄这个角色,不过有个要求,那就是林子轩要给他写一个本子,弄一个有挑战性的角色。
这两年,由于出演了多部戏说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张国粒在影视圈里很红,片酬很高。
高到什么程度,在电视圈里,他的片酬是三万一集,要是出演戏说历史剧,那可能就是四万到五万,因为他能导能演,拿到的片酬更高。
这在国内的男演员里算是顶尖了的,葛尤演电视剧也就是这个片酬。
当然,在电影行业那要另算。
以前他不愿意投资,怕担风险,现在他尝试着投资自己拍的电视剧,还能拿到分成。
张国粒不缺钱,在京城光是房子都买了两三套,他想的是怎么突破目前的困境。
这个困境指的是演艺事业上的,皇帝不能演一辈子,但凡有点追求的演员都想有所突破。
《小城之春》是部好片子,张国粒很喜欢,无论是心如死灰的戴礼言,还是满怀希望的章志忱,都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他想演的是戴礼言,这个旧式的知识分子很有意思。
戴家原本是个书香门第的大家族,但家族在战火中毁掉了,老宅残破不堪,戴礼言的内心和这座宅子一样破碎了,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希望。
不过他仍然督促妹妹读书,让妹妹充满希望的活下去。
他在知道周玉纹和章志忱有旧情后,为了成全他们,甘愿服药自杀,他的所作所为都带着悲剧色彩,是旧时代的殉道者。
只是,既然这个角色被陈导明拿去了,张国粒就不好插手了。
“咱们可是老交情了,自打拍《顽主》的时候起就认识。”张国粒叙旧道,“这个角色就算了,你得给你琢磨一个差不多的,让我过过戏瘾。”
两人相识于九零年,张国粒来京城拍《顽主》,葛尤和冯晓刚都是那段时间碰到的。
现在葛尤拿了戛纳影帝,在电影表演上获得专家的认可,冯晓刚的贺岁片虽然饱受争议,但票房大卖,在国内导演行业站稳了脚跟。
张国粒觉得林子轩应该考虑他了,以他们的交情,提这个要求相当正常。
“那这样,咱们换个方式。”林子轩想了想,讲述道,“把《小城之春》的故事搬到现在,改头换面,还是三个人,这回是一男两女。一对夫妻,丈夫有了外遇,碰到一个善解人意的女孩,当妻子发现真相提出离婚的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