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园园不满道:“导演,干嘛要理他们。《妻子》播出的这一个多月里,也没见他们南方报社为我们说什么好话。我们《妻子》还把他们《南方周末》当第一合作媒体呢,批评起我们来却毫不留情,一点情面也不讲!”
秦天柱有点好笑,这个高园园还真是个小心眼的女生。
“南方报社又不是我们梅花公司开的,人家媒体自然有自己的报导角度。对我们梅花公司来说,无论是弹是赞,都是宣传。我们《妻子》的收视能够高开,他们南方报社也是有功劳的!”
高园园白了白双眼,不屑道:“你就是个滥好人!”
冯少峰却大点齐头,赞同道:“我觉得导演说得很好啊,做人就得大气。我以后要像导演好好学习!”
高园园向冯少峰向下比了比中指:“呸,马屁精!冯少峰,我鄙视你!”
“怎么能叫马屁精呢,我对导演那是发至内心的景仰。无论在感情上,还是事业上,导演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还是那句话,导演就像是一本厚厚的教科书,值得我用一生的时间去研读……”
即使以秦天柱的厚脸皮,以抵挡不住他的屁话连天。
秦天柱摆摆手,讨饶道:“行了行了,峰哥,我真是怕了你了,起码在脸皮厚度一项上你已经可以出师了。你们几个也去准备准备吧,一起到会客厅接受采访!”
冯少峰委屈了:“我是个真诚的老实人哪,你们怎么就不信我呢?”
在会客厅,秦天柱和四大主演一同接受了姚记者的访问。
彼此间也算是熟人了,简单寒暄几句后,就进入了采访主题。
姚记:“秦导,《妻子》这部剧到如今,也算是尘埃落定,可以盖棺定论了,你自己对《妻子》这样的结果满意吗?”
秦天柱沉思了一会儿后,回道:“不管你信不信,《妻子》的收视成绩其实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不是出乎意料的差,而是出乎意料的好。《妻子》在申海市的最高收视飙高到了56%,换做开播前,你能预料到吗?”
姚记者提醒道:“你应该知道,这个收视率有水分的。”
秦天柱:“可能有所夸大吧,但现在的收视数据,大家都不太精确,拿来做个参考,也没什么不妥的。”
姚记者:“听秦导的意思,似乎对《妻子》现在的成绩已经很满意了。可我在《妻子》的拍摄期间,一直看你信心满满的样子,以为你对这部剧期望值非常高的!”
秦天柱道:“高和低,都是比较出来的。我现在也不否认,但拍摄期间的胸有成竹,不排除有强作镇定的成分,毕竟当时的媒体一片看衰声,我不可能不受一点影响。”
姚记者:“我们南方社旗下的《南方*都市报》,曾对你们剧中大量的植入广告,提过过批评,对此,秦导有什么说法?”
秦天柱:“对于植入性广告没必要大惊小怪!
你们媒体不是说艺术要来源与生活吗?我们的《妻子》是部现代剧,难道现代的人们不是生活在形形色色的商品大潮中吗?我在剧中出现商家的产品,那也是向真实的现代都市生活致敬!
更何况,这些植入性广告,还大大降低了剧集的制作费用。
看过《妻子》的观众,大都为剧中精美的画面和时尚的服装所倾倒,但我可以明白的告诉你,如果没有这些赞助广告的支持,《妻子》的画面质量不可能有现在的效果。
对观众有利,对制作方有利,对作品本身也没有不利的影响,我为什么不可以去做。如果仅仅是出于对艺术创作的某种清高,而对植入广告不屑一顾。那么,我觉得这些人的老观念需要改改了。”
姚记:“秦导倒是能言善辩,好吧,这个问题我们就算过去了。下一个问题,媒体对《妻子》剧中演员的表演都颇有微词,尤其是剧中的一号主角,许多业内人士都认为海青年纪太轻,秦导这样用她,有拔苗助长的弊端,秦导你怎么说?”
秦天柱:“《妻子》剧中启用了大量的年轻演员,尤其是四大主角,都是新人。
我承认,这有拔苗助长的弊端,海青的表演受到很多业内人士的批评,这方面的责任主要在我,作为导演,我没有把演员调教好利用好。
但事实上,直到现在我本人也不后悔,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在一定程度上是放纵乃至推动这种拔苗助长。”
姚记者有点兴趣:“你是说,你有意放纵这种行为?你确定,不是你自己在用人失败后的一种自我辩护?”
秦天柱没有理会她语气中的奚落之意,继续道:“我们可以看看国内的演员,他们一般的职业生涯轨迹。
首先,他们要在艺术院校学习个三四年的表演,然后在各个剧组跑龙套演配角或者在地方话剧团中打磨几年。等积累了足够的演技后,可以担纲些小制作电影或电视剧的主演。
最后可能有几个机遇不错,演技不错,人际关系也不错的演员出来,成为国内文艺圈中的大腕。”
姚记者点点头道:“不错,可这没什么问题啊,干哪行哪业不都是要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秦天柱:“别的行业我不知道,可我们这行,我觉得这样做有问题。
国内是有不少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实力派演员,但他们哪个不都是四五十岁的年纪了,他们的职业黄金期还能有几年?
难道观众对青年演员偶像不在乎不感冒吗?
不是的,青年演员的市场,你不去抢,别人会来抢。你也看到了,国内观众现在追捧港台明星,以前改开初期,又热捧日剧追捧日本明星。
难道国内那么多的人,就选不出几个有实力有气质的青年明星出来吗?这怎么可能。
关键还是他们太缺少机会,要光靠演员们自己的力量去打拼出头实在是太艰难了。
既然以前的老路没走好,那就不妨试试我的新方法。
我希望能用公司的力量,挖掘出有潜力的青年演员,用公司的资源来热捧他们。让他们能尽早的迎来自己艺术生涯的黄金期,延长他们的艺术生命,哪怕为此牺牲了几部好作品,也在所不惜。”
坐在秦天柱周边的几个主演听了后,都非常感动,觉得跟了这样的老板真的不亏。他们能够一跑而红,就是托了梅花传媒“拔苗助长”计划的福。
姚记者听了后也很动容:“秦导的思维想法,似乎总是与国内搞艺术的那些文人们不太相符?”
秦天柱笑道:“你虽然称我为导演,但我一直当自己是个商人居多。商人与搞艺术的思维习惯确实是有不同的地方。
他们考虑的可能是要对一部艺术作品负责,而我,作为一个商人,我考虑更多的是要填补市场空白。我既然发现了国内青年明星市场的空白,那就一定要想方设法去争夺这个市场。”
姚记者又问四个主演当中的吴修波:“吴修波,媒体虽然对《妻子》剧中演员的演技颇有微词,唯独对你非常肯定。许多媒体评论员或是艺校的专家教授都给你打出了90分以上的高分。第一部作品,就能取得如此高分,你自己内心激动吗?”
吴修波还是那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我是把演戏当做事业,当做生命。如果你想给我的生命打分,你觉得我会在乎吗?如果我只把它当做一种招摇撞骗的本事,我当然会在乎,越虚伪越浮华越好。但这个就是我的生命,我才不在乎你给他打多少分,这是我自已。”
姚记者一愣,真是个了不得的回答,或许是觉得这个吴修波不太好对付的样子,它又把问题抛给了秦天柱。
“秦导,还是说说《还珠》与《妻子》的这一场收视大战吧,对于这场历时一个多月的战斗,你有什么感想。”
秦天柱:“也不只《还珠》和《妻子》,还有一开始的《将爱》。我觉得,这三部都是不可多得的好剧,只是不幸地凑在了一起火拼。既然有竞争,就有成功也有失败。
对与《还珠》笑到了最后,我表示祝贺,我承认《妻子》在与《还珠》的这场战斗中竞争失利。”
姚记者有点感慨,秦天柱年少得志,心高气傲,想让他低头认输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还珠格格》果然是实力不凡啊。
不料,她刚刚这么想,就被秦天柱接下来的话语说打断了。
“但是,我是个不会轻易低头的人,那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非常高兴的事情是,琼遥奶奶给了我这个机会,我听说他们《还珠格格》要拍续集,很好,很好,非常好!”
姚记者敏锐的扑捉到了秦天柱将要表达的信息:“秦导的意思,是想明年与《还珠》再战一场?”
“不错,就有劳你们《南方*周末》,给我发一则消息,就说,秦天柱向《还珠》发出挑战,明年再战荧屏!”
秦天柱暗暗给自己鼓劲,下次是有备而来,绝不会再输!
第一二九章 为秦天柱叫好
秦天柱的挑战宣言一发,国内新闻媒体立即沸腾。
秦天柱vs琼遥,明年还有第二季,还有比这更让这些媒体激动的事吗?
有媒体当即就采访了作为《还珠》出品人之一的琼遥。
琼遥回道:“我当然已经知道谁是秦天柱了,真是难以想象,才十五岁的年纪,就已经是两部热播剧的导演了,只能说内地真是人才济济,英才辈出。
他的《妻子》我也看过,很精彩,我很喜欢,我也有介绍给我在台湾的朋友看。他的挑战书嘛,我接了。秦天柱是个值得重视的竞争对手,我会认真准备《还珠》续集的,很期待与他明年再战荧屏!”
她说完,又忍不住建议道:“秦天柱小朋友,以后还是叫我琼遥阿姨吧。我今年才六十岁,正是花一样的年纪,叫奶奶就太见外了!”
其实,《妻子》与《还珠》的这一番长达一个多月的大战,也成就了国内各个新闻媒体。
在此期间,他们根本不用担心报纸文艺版块没内容可写。国内纸媒在这一波电视剧热潮的炒作中,销量大涨。只是大战一结束,这些报纸的销量都大幅回落,这让他们都失望不少
还是秦天柱好啊,真是媒体的贴心人,知道他们缺什么,就给什么。
投挑报李之下,秦天柱的挑战宣言赢得了媒体记者的一致称赞。称赞他不屈不挠,像个斗士一样,勇敢顽强。新闻媒体对秦天柱以及梅花公司的褒扬文章也是一篇接着一篇。
就连《妻子》开播以来,一向对此关注不多的《人民*日报》,也专门发了一篇评论员文章,力挺秦天柱。
《人民*日报》是份严肃类报纸,对于《恰同学少年》这样既是红色主旋律,又能触及现实的文艺作品有极大兴趣。对《妻子》和《还珠》这类纯粹的娱乐作品,倒是关注不多。就连《妻子》和《还珠》战斗最火热的10月末11月初那段时间,也没见《人民*日报》发表什么评论文章。
秦天柱的挑战宣言一发,《人民*日报》却是立即来了兴趣。
《为秦天柱大声叫好!》,这是《人民*日报》署名艺文的评论员文章,
【首先,要为秦天柱的《妻子》大声叫好。
无论国内的媒体罗列了多少《妻子》的缺点与不足,说它故事情节机巧不真实也罢,说它题材早熟也罢,说它商业过度也罢,都不能否认《妻子》是一部优秀的电视剧。
《妻子》在画面质量以及音乐制作上,已经明显高过国内电视剧一个档次,也超过收视率更胜一筹的《还珠》。
撇除各部电视剧情节内容的差异,可以说,一部《妻子》几乎代表了国内电视剧硬件制作的最高水平。
其次,我们要为秦天柱的创新精神叫好。
在《妻子》之前,国内电视制作者们有谁会去想着拍一部都市时尚剧?没有。他们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旧有的电视剧套路,按部就班的完成上级交代下的拍摄任务。他们不屑于创新,懒于创新,不敢创新。
而恰恰是秦天柱,一个未成年人,扛起了国内电视剧制作开拓创新的大旗。拍摄了一部国内从未有过的时尚大剧,让还是对都市时尚懵懵懂懂的国内观众大开眼界。市场也给了勇于开拓,勇于创新的梅花传媒丰厚的回报。据笔者的了解,《妻子》光是在东方台,之江台和粤东台三个地方的首播,就收入了每集近100万元的收益。
国内同行看了这些耀眼的收益数据,肯定会羡慕乃至嫉妒。但我想说的是,这是梅花传媒应得的。许多电视剧从业人员总是抱怨国内市场小,赚不了钱,没有施展的舞台。但是秦天柱的《妻子》告诉我们,只要你给电视机前的观众带来了欢乐,让他们开拓了眼界,他们会给他们丰厚的回报。所以,于其在家抱怨,不如想想如何取悦观众才是正事。
最后,我们要为秦天柱的坚强不屈大声鼓掌。
《妻子》已足够优秀,但老天似乎不想让秦天柱这个天才少年太过一帆风顺,又安排了《还珠格格》来半途截杀,生生夺走了本该属于《妻子》的风光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