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其中有问题。
这也难怪,这个假丁老板已经骗了大半个中国,见到雷鸣年纪轻轻,但牛皮哄哄,就存心诈他一把,让自己在辉煌的诈骗史上添上浓重的一笔,他已经骗取过政府官员、执法人员,就差雷鸣这种自以为是的大学生了。不曾想,他落在了雷鸣的手下。
雷鸣取出两万元钱是有深意的,警方万一查了这个案,他可以按协议上说的5元一斤的标准,以四千斤干辣椒充当赃物,如果以2万元现金为赃款被没收,雷鸣可就一分不赚,所以他要马上将这两万元钱转移掉。
当然,他已经要求王海最好不要报警察。
第三十三章 破案任务
雷鸣已经好多天没有回家了,西院的生意让他放心不下。要是让他重新选择,他不会做干货生意,太累了,村里有个人卖成衣,听说都发财了,做成衣生意就比做干货加工销售省力多了。
雷鸣就在西院前下车,见花生榨油坊有几个人围在门前,有机器声音和油香传出来,雷鸣提着的心就放松许多。
少武见到雷鸣走进来,高兴坏了,连忙叫他到里间去汇报这几天的情况。
这几天生意不错,榨油收入一万多元了,关键是有一个老板拉来了几车因为下雨没法晒干的龙眼,在西院烤房里继续烘干成龙眼干,扣除煤成本,也有一万元多元的收入。那老板也正好在西院,他过来见到雷鸣,惊异不已。当时能做生意的人不多,而且一个刚刚出大学校门的还没有参加工作的学生能做这么大的生意更少。
所总之,这几天西院就有近三万元的毛收入,钱都交给雷鸣的妈妈了。
有收入,雷鸣当然高兴了,他卖力表扬了少武他们两人,顺便把他们的工资发下去了。
少武还掏出一张纸条,说“诺,上次那个老板又找来了,没见到你,人家好失望,留下了话号码,说请你务必给他打个话”。
雷鸣接过纸条,只见上面写了一个人的姓名,叫魏真铭,下面有手机号码、固定话号码和机号码,都是池州地区的号码,这个魏真铭应该是池州人。
雷鸣这才想起来,就把几张名片留给少武他们,少武一见到“纳怀实业公司办事处”字样,都很兴奋,就知道小老板这几天不会没事干瞎逛。
雷鸣又交代他们以后有大事就向他爷爷或者妈妈汇报,或者去镇里给他打话。说完就去爷爷的代销店。
爷爷见到雷鸣,就问他近段时间生意怎么样,雷鸣不敢说十里亭的生意,就说收入有近三万元了。爷爷知道近段西院有些小生意,但他认为生意不在于大小,而在于长远,所以他还是告诫雷鸣要找长久生意做。
刚刚从爷爷那边出来,雷鸣的机就响了,是王海在呼他,他匆匆地回到家中,见妈妈没什么要交代,就赶到县城去复机了。
雷鸣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有点急,因为上午他从菜市出来时,就有事没有处理完。
王海在话中告诉雷鸣,有一个城北公安局的人有急事找他,说他是黄新龙的警校同学加铁哥们,叫沈田。
接着沈田和雷鸣通话。自报家门后,沈田说,他想查“丁则明”的诈骗案,因为他有破案任务。
雷鸣没有立即表态,叫他让王海接话,问王海道“丁还在你手中吗?”
王海说“在”。
雷鸣又交代“别乱讲话,我马上回去,见面再说”。说完挂话。
雷鸣是担心他那两万元钱被当赃款没收,所以没有马上答应公安立案。
雷鸣马上打黄新龙的机,后面加上了321的代号。
321是公安特别情报人员的代号,90年代,江宁市公安部门的缉毒、缉私、缉赌、缉黄等工作中,从群众中发展了一批“特别情报人员”,这些人员由公安机关领导批准,Qīshūωǎng配合公安机关进行破案工作,说白了就是眼线。这些人在工作中只说代号,统称“321”。
黄新龙接到加了“321”代号的传呼,兴奋异常,他以为又有案件线索送上门来,马上去复机,听到是雷鸣的声音,心里就冷了一半。
雷鸣哈哈大笑起来,他感觉到了黄新龙的失落。因为黄新龙的破案和罚款任务还没有完成,心里很急。
“新龙,你是正宗的重财轻友了,我雷鸣就不能给你案件线索吗?”
“呵呵,你的线索一般都小不了,你有什么指示就说吧,我听候您的命令!”
雷鸣要他马上到话亭来,有急事商量。本来黄新龙正在值班,他马上向领导亮出机上的代号,说是有特情人员要见面,领导立刻找人帮他顶班。
见了面,雷鸣就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都说给黄新龙听,黄新龙听说是沈田在找案,就说“沈田是我兄弟,我经常和他提起你的,如果方便,可以让机会给他,我们是新手,破案任务很重的”。
雷鸣很为难地说“兄弟,我不是不知道你们难,但你想,如果这个案要公了,那我那两万元钱就要当赃款上缴了,这两万元钱我已经花出去了,我现在生意淡得要命,还欠人家一大堆货款呢”。
这下,黄新龙也为难了。黄新龙给沈田打了话,沈田说,他和刑侦大队大队长是一个办案小组,这个季度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如果能把这个案归到他们名下办理,他们就轻松多了。黄新龙又不好说雷鸣的情况,只好推托说找雷鸣商量一下再说。
沈田是黄新龙的好兄弟,况且沈田在城北区公安局刑侦支队,就管辖十里亭菜市那一带,如果雷鸣给他们一个面,以后就好打交道了。
雷鸣也想到这一层,也已经有所防备,就说“不过”。雷鸣故意卖关。
黄新龙估计雷鸣有办法了,雷鸣不仅仅是有名的智多星,还是法律专业大专生。就卡着雷鸣的脖说“有屁快放,我等不及了!”
雷鸣其实也怕战机失去,就说“你先看协议”,说完把协议拿出来。
雷鸣就说“如果沈田的领导同意用两三千斤干辣椒作赃物,不没收我提得的两万元,我们可以合作,而且你也有立功机会,我可以引诱他的同伙来我家装货,然后我们就直接控制他们”。
黄新龙也觉得可行,就马上给沈田打话,刑侦队长就在他旁边,两人商量一下,同意了雷鸣的要求。
雷鸣马上叫王海交人给沈田他们。一方面打上午“丁老板”打给他同伙的ALL机号码。
打完号码,雷鸣就笑着对黄新龙说“如果对方不上当,你可别怪我不给你机会哦”。话还没说完,话就响起来了。
雷鸣拿起话,说“你们怎么搞的?丁老板说你们来装货,到现在都没过来,你再不过来我就不等了,你们还过不过来?”
其实对方已经请了两部加长东风货车在城郊的停车场等候很久了,但一直没有接到“丁老板”的话,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如果再没有消息,估计就是骗局漏馅了,他们可能要溜掉了。
对方的警惕性很高,说“你是谁?老丁呢”?
雷鸣说“我是小雷,就是丁老板的朋友,老丁他去吃饭了,刚才我们去银行排队取钱,耽误了,我们厂也没有通话,所以没办法通知你们,我为了出来打话,饭都没吃上,如果你们今天不装车,那明天再装也行,两万斤货,不是那么容易装车的,我的工人都等得不耐烦了”。
欺骗,到手才是财,所以雷鸣一说可以装车,那些人仿佛见到了人民币在向他们招手,所以也没考虑什么了,说“我们已经在仙湖这里了,你在哪里等我?”
“我在城北镇三叉路口等你们,路口有个话亭,我在话亭等你们,我背一个挎包,这里人不多,很好找的”。
打完话,雷鸣就冲黄新龙作一个成功的手势。两人商量好黄新龙回去叫人,然后去纳怀村,等他们装好车以后连人带车一起带走。
下午四点多,雷鸣接到“丁老板”的两个同伙以及两部请来的加长车,“丁老板”的两个同伙同样能说会道,雷鸣一看就知道是老江湖,他们千方百计试探雷鸣,雷鸣就装傻,他们见雷鸣傻呼呼的,而且还是一个人,所以就没有再怀疑。雷鸣上了他们的货车,带他们到西院,就指挥少武和那个技术工人把近两千斤质量最差的干辣椒装上车,两千斤,已经很大一堆了,干辣椒比重很小。
这时,黄新龙带五个干警出现了,两个同伙一个也没跑掉。
这个案,让黄新龙和沈田他们大大缓解了案件和创收压力,市内总共起获赃款5万多元,还据“丁老板”及其同伙交代,破了多个诈骗案件,涉及数额特别巨大,达一百多万元。案件虽然由城北公安局主办,但也算武县公安局的指标,黄新龙也得到局领导的表扬。
按照当时的政策,在市内起获赃款5万多元是无主的赃款,应该充国库,又按市财政政策,全额返还给办案的局、所作经费。等于沈田他们给单位增加了5万多元的经费,让他们领导高兴极了,
雷鸣的两万元也没有被收缴,只是那一千多斤的干辣椒,被当做赃物收缴后,又按一斤一元钱处理卖给雷鸣。
此外,黄新龙还从领导那里领到了一千元的“特情费”。【奇﹕qisuu】
王海所在的十里亭市场保安服务大队也得到了市工商局的通报表扬。
这都是后话了。
雷鸣配合公安机关录完笔录后,就给魏真铭打话,但手机打不通,不在服务区,呼机不回复,打固定话,他家人说他不在家,雷鸣无奈,只好留下雷鸣自己的话号码给他家人,让他回来后再联系了。
这时候,雷鸣收到了“城关农中铁杆校友会”的聚会通知。
第三十四章 四大金刚
城关农中是“武县城关镇农业中学”的简称,是雷鸣初中时上的学校,学校就在城关镇仙湖村原“五七干校”。
不过,城关农中已经成为历史名词,学校已经在雷鸣毕业时解散了,学校的房几乎已经全部倒下,剩下的几间烂房,已经成为盲流的乐园。
学校从1983年开始招生,到1989年解散,存在7年时间,每年招一个班初中学生,总共招了7个班,解散时,还有两个班学生没有毕业,都转学到别的学校去了。
学校只有6个教职工,校长姓谭,上政治课,还有语文教师、数学教师、物理教师、化学教师各一名,没有英语教师,英语和副科都由各班班主任自己上。
雷鸣在这个学校上了三年学,他伟大的英语老师自己不会英语,不会英语的教师上英语课,所以说他是伟大的。雷鸣因此也与英语无缘,高中时也无法补过来,就好象一个先天发育不良的女,后天怎么补,也不会长出让人频频回头的身材一样。因此高考时,雷鸣的英语科考了26分,老师说,说是只填一个字母,也应该得20分(单项选择总共有80题80分,四选一,押对概率是25%),当之无愧地全校垫底,估计他的成绩在市三中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城关农中教工中的名人是学校工友,专门蒸饭的,叫马全,校友会也是由马全主持。
马全是部队复员军人,他除开要给全校学生蒸饭,还兼学校的保卫干事。可以说,农中一半的历史,是由他主导或者完成的。
农中位于县城郊区的仙湖村,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学生来源最复杂。每年中小考后,市一级的重点初中先录取一小批人,其次到县级初中录取,再次到镇中学录取,还有一大批没人要的小孩,这时公办学校中,就是农中最后录取了,如果农中不录取,那就只有到私立中学上学或者回家放牛了。
雷鸣的父母管教太松,雷鸣对学习也不上心,所以雷鸣也有幸成为农中的一名学生。
农中每年只招一个班,按说应该只有三个班级,但学校却有四个班级,老师为了创收,办了一个补习班。
80年代,是一个疯狂的考学年代,经济困难,只要哪个小孩在中考时考上中专,他就有出息了,他就成了“天之娇”,会有干部身份,国家会包分配,从此衣食无忧。
曾经有很多的说法,雷鸣记得谭校长曾经多次说过“万般皆下品,唯有中专业高”,说法虽然很偏激,但也说明当年考中专的热情。上高中要多花三年精力不说,高考录取率也只有10%左右,所以,当年很多优秀学生经常放弃上高中。
因此农中办的补习班人满为患,每年中考成绩也是很不错,一些正规学校因为没有补习班,中考成绩还不如农中好,因此农中也名声在外。
农中除了“小”“陋”“高”(升学率高)以外,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乱。
农中可以说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学校,学校虽然有围墙,但没有大门,围墙也很低矮,有几个地方还破了大洞,形同虚设。
这也有个好处,学校被流氓从大门攻进来时,护校队可以从低矮的围墙越过,对流氓实施反包围。
农中是一个奇怪的地方,其中一怪是有一支由工友带队的由本校初中学生组成的护校队。
农中的补习班有的学生年龄很大,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