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冷静的思考以后,达尔贝科的思路显然发生了变化,道:“我认为,没有任何一个学者是孤立的,尤其是在当今世界,以目前的学术发展水平来说,杨锐能够成功,至少意味着他的身边已经聚拢起了准世界级的团队,当然,我要亲自看看才能决定。”
“好的,我会在中国做一些准备。”托拜尔斯不知道怎么说。
达尔贝科却很明确的道:“你要了解杨锐的团队,更多的了解中国的顶尖团队。”
………………………………
第854章 价格双轨制
“咯咯咯咯”的公鸡叫声,将沉睡中的杨锐唤醒。
他看看表,才刚刚6点,有心睡个回笼觉,但杨锐还是爬了起来。
“今天去开发区呀。”杨锐到隔壁房间拍拍门,用英语喊了一句。
里面传来托拜尔斯想死的哼哼声。
他最近白天晚上都要打电话,找资料,询问人,一天都睡不了四个小时。
杨锐只要听见声音就行了,他出到客厅,杨峰同志更是穿戴整齐,正襟危坐了。
“准备好了没?昨天休息的怎么样?”杨峰用老爹特有的苛刻眼神审视杨锐。
杨锐活动着肩膀道:“等等美国人,我睡的还行,就是公鸡太吵,天不亮就打鸣了吧?”
“地主家让长工干活,为什么要鸡叫三遍就上工?要是天都亮了,要公鸡做什么。”杨峰说完,对着厨房里忙活的锐妈道:“我们晚上回来吃公鸡。”
锐妈答应了一声,又道:“我买了猪肉,晚上还做肉呢。”
“都做,那个美国人不是吃嘛。”杨峰说完扭过头来,道:“你认识的这个美国人,是真能吃。”
杨锐耸耸肩,无言以对。
等了几分钟,托拜尔斯终于爬了起来,睡眼朦胧的坐上车,前往开发区。
尽管依旧没有天亮,尽管春节依旧未曾结束,但开发区里,轰隆轰隆的开工声已经有了。
托拜尔斯看到这一幕,有些惊讶的睁大眼睛。
同行的开发区干部则是踌躇满志混合着自信,道:“省里的重点项目,春节都是不休息的。现在春节快结束了,修的就更快了。”
按照节气来看,春节还剩下个尾巴,但就河东省的习俗,春节什么时间结束,基本取决于假期什么时候结束,以及年猪什么时间吃完。
杨峰也是同样的认识,因此,他坐着车一路走一路看,期间三次叮嘱:“食堂里一定要有肉,咱们做不到猪肉管够,猪肉粉条和肉汤是一定要有的,还有土豆白菜这些蔬菜,能买到的都运过来,大家吃好了才能干活。”
同坐一辆车的开发区干部认真的做笔记。
80年代的国内,基本没有多少大棚蔬菜,就是有,在平江市也就消耗的差不多了,普通人到了过年的时候永远是老三样――萝卜白菜土豆,要是再买点红薯粉条就算是加餐了,买不到就买土豆粉,再提前弄两块豆腐,称得上圆满。
不过,工人的待遇,尤其是技术工人的待遇还是非常好的,尤其是会开车或者挖掘机之类的机械的工人,拿的比公务员多五六倍都很常见,拿多十倍也不奇怪。
河东省的医药技术开发区用的都是国企的建筑公司,许多工人拿的是类似于公务员的固定工资,这种时候,就要在烟酒茶上面下功夫了,否则,工程继续进行是没错,想做的快是不容易的。
不管是大干100天,还是大干30分钟,总都是得有好处的,给不了钱就给荣誉,什么都没有的讲情怀,什么时候都不容易。
不过,杨峰同志的工作虽然辛苦,却称不上复杂,事实上,正好相反,由于掌握了最大投资方的代表,杨峰在开发区的工作如鱼得水。
杨峰得意瞥一眼杨锐,心情很是不错。
尽管刚开始的时候,杨峰有些不适应这种依靠自己儿子来谋取政治进步的工作,但杨峰同志的适应能力还是很强的。
做乡党委书记的时候,杨峰就不是铁面无私秉笔直书的官员,年纪大了以后,自然只会更加圆滑。
依靠自己儿子上位,说出去是有些不好听,但杨峰的想法也很简单:有本事你也下一个这样的崽啊。
除了小小的心理调整,杨峰再没有遇到太麻烦的问题。
“春节结束,华锐的制药厂就可以开始建了,我让人优先整理这边的道路,到时候,你们的工厂建好,开发区的基础条件也就可以了。”杨峰拉着杨锐绕了一圈,很有些贵族巡游领地的得意。
“剩下的工程什么时间能完成?”
“到能用,半年,主体做完一年半吧,剩下的细活三四年。”杨峰道:“你不要担心有首尾,崔省长亲自向我说保证,让我在开发区任上做四年以上,保证给你保驾护航到满意。”
“三四年也不一定能收回成本。”杨锐按照计划书上的估计来说,如果单纯生产大输液产品的,这样的利润率也是很惊人了,至于药品的话,就要看药物的销量和成本了。
杨峰撇撇嘴:“保驾护航三四年就行了,以后的事,谁说得上。”
“省里领导急着让我们开建?我们设备不是都运过来了,他们怕什么?”
“设备运过来还是有运走的可能嘛,基建投资就牢靠了。”
“就算我们走了,基建也带不走。”
“要不然呢?开发区的政策可是大省长和书记一起去才要过来的,也到你们投入的时间了。”
“做基建也不是不行。”杨锐点点头,道:“我有两个要求。”
“记下来。”杨峰立即向后面的人吩咐一句。他虽然是当爹的,但在工作方面还是很分得清楚的,从不胡搅蛮缠,安心的做好省政府和华锐公司之间润滑剂的角色。
跟车的工作人员立即掏出笔记本,又将钢笔取出来,用舌头一舔,两下在本子上划出了字。
“第一点,我要物资充沛,不管是水泥、刚才还是漆料、木头,甚至是一张草席,都要提前备好。”杨锐对着跟车的工作人员说。因为开发区是省级开发区,而且是省管的,所以,开发区先期调来的工作人员都是省里的干部,这些人想来也负有一定制衡的作用。
杨锐的老爹杨峰归根结底还是会支持杨锐的,所以,向这些人提出要求容易直接达成。
开发区的省管身份也是西寨子乡和西堡镇,乃至溪县的官员们频繁拜访杨家的原因之一,从乡镇干部到省委干部,又岂止是一步登天那么简单。毕竟,在许多干部眼里,省政府里的一条狗也比乡镇干部亲切有用。从乡镇到省属部门,即使平调也是很难得了。
省管干部相对市县的干部也算是见多识广了,尽管如此,杨锐的要求还是令人惊讶。
“您想提前备好多少?”做记录的干部不得不多问一句。
杨锐道:“全部,从建地基所需要的材料,一直到建成以后用的拖把,我都要提前备好。”
85年是计划双轨制的年代,也就是物资计划和物资市场化的过渡期。
到88年的价格闯关为止,中国各种物资都处于价格飞涨的状态,为了不让工厂建设成本超预算,提前付出些仓储和金融成本是应该的,赚到一笔也说不定。
………………………………
第855章 稳如泰山
中午。
蔡教授和刘院长盯着冬日的太阳,优哉游哉的从燕园骑到清华园。
现在还没有大学校园游这样的旅游项目,所以大学的校门都是敞开的,学生随进随出,只有少数人才会被叫住询问,像是蔡教授和刘院长这样子在校园里长了几十年的老脸,虽然是北大的,那天然也带着骨子大学教师的酸味,门房瞅一眼就放过去了。
两人一路骑行到杨锐的临时办公室,门前却是铁将军把门。
“找杨锐的?”在附近伸展腰腿,溜溜达达的老师看到了,主动走过来道:“杨锐去东山玩了,要上班时间才回来,他每天中午都要逛园子,你们怎么来这么早。”
刘院长笑两声,说:“我们不是清华的,不知道这个事。”
“哦,怪不得,那等等吧,要不来我屋里坐坐。”这位老师很是热情的道:“外面怪冷的,进来坐吧,最近来找杨锐的人可是不少,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了不得。”
“有好多外校的人来清华找杨锐?他平时不是在北大的离子通道实验室?”蔡教授发觉这位细长胳膊细长腿的清华老师并不是生物系的,也就不用藏着脸了。
清华初建生物系,分给杨锐的临时办公室自然是见缝插针,细长胳膊的清华老师是历史系的,完全不懂自然科学,但却与有荣焉的道:“杨锐在北大还是学生,离子通道实验室也不待客不是?所以啊,我看找杨锐的人,都是到我们清华来找他的。”
上下打量一番蔡教授和刘院长,细长胳膊的清华老师又笑道:“都说北大开放,依我看,我们清华也是很开放的,或许更开放,您说是不。”
“清华是挺好的。”蔡教授端着人家给的茶杯,只能这么说。
“是中国最好的。”细长胳膊的历史老师很有荣誉感的道:“我们不说教学本身,就说校园,你知道吗,杨锐一周起码有两个中午在清华园里逛,现在有一个月了吧,他还没逛完。”
细长胳膊的历史老师指了一下窗外,道:“你比如说杨锐今天去的东山。东山在近春园,近春园又是熙春园的西半部分,东半部分呢,清代就叫清华园了,现在的清华,是既包括了清华园,又包括了近春园。再说近春园的东山,东山有什么?东山有荷塘月色亭,就是朱自清先生当年写荷塘月色的地方,前年吧,82年,清华为了纪念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特意在东山立了一个亭子,当年的清华园,1927年吧,是没有这个荷塘月色亭的,但荷塘是很漂亮的,这种用文章名而制匾建厅的事儿,也是很罕见的,你比如北大,他们有钱穆,有胡适,却是踪迹全无,气度不够。”
蔡教授气结,他看的出来,这位细长胳膊的历史老师是位老牛棚,不仅未曾好好的改造思想,说话还不经大脑,原本置之不理是最好的选择,可涉及北大的名声,蔡教授不得不多说一句:“不宣传钱穆和胡适,是因为政治,不是因为气度。建荷塘月色亭不是因为气度,而是近春园重建,适逢其会。”
“学术就是学术,政治就是政治。钱穆一代国学大师,乃是宗师的地位,现在的书里竟是提都不提,令人痛心……”这位历史老师已是自怜自伤起来。
蔡教授懒得和他去说。钱穆自然是一代宗师,但他本人在49年后去了香港,且多次赴台,是常凯申的座上宾。胡适更不用说,他抗日期间是国民政府的驻美大使,其后又是台湾研究员的院长,以建国后的政治环境,又如何宣传。
蔡教授是搞自然科学的,向来不喜欢搞人文的自怜自伤,放下手里的茶杯,道:“我还是出去等杨锐吧,房间里面闷得慌。”
“好。”刘院长更不喜欢这种气氛,立即推门出去。
细长胳膊的历史老师愣了愣神,见两人转眼间就出去了,也只是摇头:“这些人啊,都没有耐心……”
没多久,杨锐和小白牙骑着自行车回来。
远远的看到两人说说笑笑,到了跟前,杨锐瞅见蔡院士和刘院长,连忙跳下来打招呼。
小白牙自然而然的将杨锐的自行车接管了,她一手推一只自行车,到了停车棚跟前,又同时举起两辆自行车,越过狭小的单车栅栏,并将之轻轻的放在离门不远的位置。
蔡教授和刘院长默默对视片刻,默契的转过目光。
“我是来看你写的《基因组学》,老刘说你写了一个英文版的,你想在国外出版?”蔡教授见面就问。
蔡教授猜到了,杨锐自觉不用掩饰,遂道:“有这个想法,我放在房间里了。”
开门进房,杨锐将写了大半的《基因组学》交给蔡教授,然后捣开火炉烧水。
水开,刘院长安心的坐旁边喝茶,三五不时的看看表,与杨锐聊聊天,状态悠闲。
但很快,刘院长就悠闲不起来了。
“两点钟了。”刘院长来到蔡教授身边,轻轻的提醒。
“再看一会,再看一会。”蔡教授揉揉脖子,看了一下手表,道:“你打个电话回去,就说我晚点到,让实验室里先自己做起来。”
“好吧……”刘院长迟疑的去打电话。
随后又是漫长的等待时间。
三点钟,在已经超过了预定返回的时间后,刘院长再次提醒蔡教授。
蔡教授不得不抬起头道:“我的时间不够了,恩,杨锐,你写的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