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尤其是大型媒体,总是有一个错觉,仿佛所有的思想和思路,都是诞生于己,最起码是从自己这里传播出去的。
为了这个世界的美好与真诚,媒体记者们不惜以身犯险,对抗权贵,歪曲事实,粉饰语言……
同行的媒体记者,望着意志坚定的美女同事,恨不得站出来,为杨锐承担这份麻烦。
回到报社,两人各自散去,开始撰写文章,整理照片。
作为严谨的新闻工作者,这项工作自然要仔细做出来才行。摄影记者的工作尚好,胶卷交到暗房就可以了,美女记者就要斟字酌句的撰写文章了。
而且,比起以往的文章,她今天还想写的更有“内涵”一些。
闭关码字,一个下午的时间,迅速的就消失了。
快到下班时间,美女记者才算是勉强完成了文章,再踩着十厘米长的细跟,骄傲的来到主编面前。
“杨锐的采访,他会想要再要一次的。”美女记者根本不用掩饰她的自信,这是她写的最好的文章之一。
“我看看。”主编中止了收拾东西的步骤,先将稿件拿起来,细细阅读起来。
上报纸的报道,都不会太长,但是,其中蕴含的信息量从来都是不少的。
较好的报道,是随便看看能抓住主要信息,仔细阅读能察觉到深层想法的文章。
当然,这样的报道,向来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就是在《泰晤士报》里,也不是每天都能见到的。
眼前的这篇却是难得的妙文。
有理有据,内涵丰富,浅显易懂,还带着一点点的猎奇和调侃。
只用两三千词,就表现这么多的内容出来,还真是很不容易呢。
对于报纸来说,更是称得上深度报道了。
看到这里,主编却是奇怪的抬起头来,道:“维亚纳,你没有看电视是吗?”
“什么节目?”美女记者刚刚写完稿子,脑袋还有点发懵。
“BBC的专项采访,关于杨锐和中国的代表团。”主编道。
维亚纳皱皱眉,道:“他们这时候报道杨锐吗?太早了吧。”
“你应该问,他们报道了什么内容。”
“报道了什么内容?”维亚纳轻盈的坐在了对面的椅子上。
“杨锐和中国代表团,大受欢迎。”主编一句话就将记者需要知道的信息说了出来。
维亚纳愣了片刻,再次露出笑容,道:“那不是正好,我可以修改一下文章,然后趁着热度还在的时候,发表出来。”
主编低头看了眼文章的脉络,苦笑摇头,道:“我大概说的不太清楚,杨锐等人的大受欢迎,是指非常,非常的受欢迎。”
“恩?”
“金融公司不喜欢穷人,没错,但你想不到,金融公司有多喜欢杨锐。”主编摇摇头,道:“他们几乎是无限的放钱给中国企业,只要有杨锐的认可。”
“无限?”维亚纳笑了:“无限是多少钱?一千万英镑?两千万英镑?”
“无限的意思,他们想要多少,金融公司就能提供多少。”
“怎么可能。”维亚纳不相信。
“他们是用资金购买设备和机器,然后用机器生产。”主编道:“如果他们愿意为此而贷款的话,也没什么奇怪的吧。”
正如主编所言,金融机构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吹捧还是厌恶,都是可能的选择。
只是,这样的选择,与维亚纳的文章截然相反。
“我去重写一份。”维亚纳有些挂不住面子了。
“也许你可以先休息一下。”主编站起来,将稿子递还给了维亚纳。
………………………………
第1402章 留下来
曾经发起工业革命的英国,在结束了70年代的黄金增长之后,已经渐渐的变成了一个金融国。
使他们引以为傲的,战胜了无敌舰队、创立了日不落帝国,打赢了日德兰海战,抵御了狼群的大英帝国的造船业,如今已是人去厂空,变成了半废墟状态,以至于铁娘子毅然发动的马岛战争,打的也是蛇头蛇尾。
技术精湛的造船工人变成了下岗工人,不得不拿着救济金过活,英国的金融街,却是开始了持续多年的狂欢。
被称作“一平方英里”(square…mile)的伦敦金融城,是仅次于华尔街的金融重镇,此处的交易量大到什么程度呢,后世的英国明明没有加入欧元区,保持着对欧债危机的警惕,却因为一平方英里交易的欧债太多,以至于将整个英国都拖入了债务深水区中难以自拔。
银行家和金融家的节操无需赘言,而他们同样出名的,还有敏锐的嗅觉,其对金钱的追逐,就像是鲨鱼对血腥味的敏感一样。
杨锐毕竟是太年轻了,他还以为自己需要《泰晤士报》之类的媒体来宣传自己的观点,哪里想到,做完采访的当天,金融家们就为他考虑好了一切。
杨锐的酒店房间内。
金发女郎踩着金融城特有的铿锵声,先是欣赏了一番杨锐起床的模样,接着又巡视了一番杨锐的房间,才坐到了沙发上。
那镇定自若的态度,精致漂亮的脸蛋,唬的杨锐当时就说不出话来了。
英国的美女还真多啊——杨锐发出这样的赞叹,他哪里知道,英国是出了名的少美女的欧洲国家。
不过,考虑到杨锐年少可能轻狂,金融家们还是毫不犹豫的派出了美女经理。然后一群脸皮都皱成黄土高原的老家伙,就藏在俱乐部里,一边抽雪茄喝威士忌,一边畅想美好的未来。
中国市场……中国市场哪里需要杨锐宣传,就像是30年后的中国人,对东南亚、中东和非洲市场垂涎三尺一样,英国人对于刚刚开放的中国,早就看在眼里了。
他们可是两百年前,就将印度称作是女王皇冠上的明珠的不列颠人。为了中国长江流域的利益,他们光是战争就发动了两次,直到49年依旧恋栈不去。
在鸦片战争的年代,黑船远赴万多里,带着尊贵的大英帝国的士兵,也不是件轻松的事。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英国企业就开始了不间断的试探。捷利康也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医药企业。
他们对中国太熟悉了。
不是因为中国的历史,英国人也不关心中国的文化和文明。
他们只是想找一个合适的切入口来赚钱而已。
比起官方的代表团,或者带着种种任务的大使们,杨锐的身份简直绝妙。
他不是政治人物,又没有高层背景,但他的身份又足以影响到中国的官方判断。另一方面,他的专业能力,也让双方的合作漆上了一层保护色。
美女经理几乎是用看大熊猫的眼神看杨锐,她对中国的印象,也就仅止于此了,但没关系,金融城出身的人,做什么事都先想着用钱来开道,只听美女经理豪气万千的道:“杨锐先生,我建议您,不要放过这次的好机会,银行团不是每次都这么大方的……”
“你今天都跑三趟了,不累吗?”杨锐答非所问。
“我是为了您着想,我实在不能看着贵司放弃这样的好机会。”美女经理用着英语,缓缓的坐在了杨锐面前,两条光滑的小腿并拢起来,一侧向着杨锐,展示着美好身材,一边用真挚的语气道:“许多中国企业家,对于从英国贷款,都抱有抵触心理,或者只愿意贷款少少的一点,但是,这样的机会放过,从商业的角度来说,就太浪费了……”
“贷款的具体数额,是由各单位把控的,另外,他们要受到外贸部门的管理,并不由我决定。”杨锐说话,同样是斟字酌句,眼睛从对方的小腿上一闪而过。
三次元的美女虽然立体,但是,多看二次元的,还是能有一些抵抗力的。另外,那些修片修的过分的美女照片,不管怎么样,还是让男人们练出了相当的定力。
望着眼前诱人的场景,杨锐自不可能像是对方幻想的那样,轻易的就色授魂与了。
美女经理有些懊恼的道:“我知道贵方的做事方法,但是,现在各家企业的负责人,还有你们的外贸部门的负责人,都不愿意提高贷款额度,我说的多了,他们就说要向您来询问……”
她重新站了起来,在酒店的地毯上转了一圈,笑道:“所以您看,我来了。”
是的,美女经理是在想方设法的让中国代表团多贷款,而不是相反。
中国企业的确很喜欢外汇,为了外汇,连命都可以不要。
但是,从国外贷款这件事,并不是每家企业都有多多益善的心态。虽然他们在国内的时候,可能没少坑银行的钱,可以,外国银行的钱是那么好坑的吗?
若是友邦惊诧了,岂不是大事不妙。
所以,大家一方面舍不得外汇,为了能上新设备,都硬着头皮从外国银行团里面要贷款,另一方面,大家也害怕贷的太多还不上,又都指着别人出头。
包括外贸部门的干部们,此时也是有些慌神。
87年的国家外汇储备,也就是百亿的水平,以汇丰为首的银行团,一口气就想贷给一个代表团上亿英镑的外汇,几个三十来岁的外汇小将,又怎么敢答应。
这样的数额,原本应当是他们的老大的老大的老大,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谈下来的数额,非得郑重其事的来几场不见硝烟的外事谈判才还确认,又怎么能轻易的点头呢。
杨锐脑子一转,就想到了症结所在,却是笑着摇摇头,道:“我也许可以改变他们的想法,但是,我无意于此。”
从杨锐的角度来看,仅仅目前的外汇数额,也都是够用了。对这些国企来说,也还真不存在多多益善的情况。
到时候,真的到账的钱多了,来打秋风的和尚也就多了,到了还钱的时候,利息再少,本金总是不能少的,一来二去,说不定真的会倒闭了。
所以,企业不要多贷款,杨锐也不可能逼迫他们去贷。
另一方面,杨锐也不觉得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只要有了先例,之后贷款是越来越好贷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头,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好用的,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旁的不说,杨锐现在跑去日本贷款,随便就能获得高规格的待遇,能贷多少不好说,邀请任何一家银行或者金融团体来谈一谈,都是没问题的。
因此,代表团是一定要抓住在英国贷款的机会的,但是,贷很多,倒不是必须的。
英国金融城,更像是欧洲的金融大门,而非是全部的金库所在。
美女经理却是有些误会了杨锐的话,盯着他看了两秒钟,展演一笑,自然而然的脱掉外套,露出洁白的双肩和锁骨,微笑道:“那么,我留下来,是否能改变您的想法呢?”
这两天遇到一些事,更新不好,都不敢看评论。今天下午窥了一眼,发现竟然没有骂我的……当然,说短的说水的说慢的还是有,但基本都是带着文艺腔的……一时之间,激动不已,奋发图强码了一章,如果对应公司文化,有一个读者文化的话,观鸟团的文化还是很正能量的,感谢感谢,心情都好了许多……
(本章完)
………………………………
第1403章 汇合
杨锐的脑海中,仿佛响起了铿锵有力的音乐:斟满美酒让你留下来……留下来!
紧接着,杨锐又回忆起了经常看到的标语:打下来,流下来,就是不能留下来……
杨锐猛的打了一个激灵,摇摇头,道:“我是不会干涉企业家们的自主决定的,你找错人了。”
“yang教授,您是最能说服中国代表团的人,另外,各家金融机构,也跟愿意信任一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判断。”美女经理微笑着走近了杨锐,道:“您只要开口,贷款就会源源不断的到来。”
说话间,美女经理微启红唇,舌尖在外面轻轻的绕了一圈。
“各家企业是有他们的考虑的。”杨锐道:“我是一名科学家,并不是经济学家,你们不应该信任我的判断。”
“我们不是信任科学家,我们是信任您的诺贝尔奖。”美女经理微笑着,道:“据我所知,您是目前中国唯一得到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我们相信,您的承诺和判断,具有超乎普通科学家的意义。”
“此前杨振宁李政道,还有其他华人得到诺贝尔奖了……”
“他们的国籍都不是中国了嘛。”美女经理微微一笑,道:“教授的前途远大,我们汇丰银行,也愿意相信您的判断,支持您所带领的代表团的信贷计划……”
“我要再考虑一下。”杨锐说着,打开了酒店房间的大门。
美女经理愣了一下,若无其事的拿起了外套,重新穿好,临走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