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关靠近河套蒙古部落,这些年,兵火不兴,偏头关各地,也和蒙古部落,形成了一个个的民市,相互进行贸易,不过一年地收益下来,却是和五寨堡相差太远。
那个清瘦阴冷的汉子冷笑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怪只怪黄家父子不会做人,有这么多粮米,也不知道要孝敬我们高大人和总兵大人。”
那个长得胖大粗黑的汉子道:“齐先生,难道你想让高大人……只是,我看过五寨堡旗军,可不象是其它卫所的老弱军士,硬来的话,就算能说动吴参将,怕我们也讨不了好啊。”
那个清瘦阴冷的汉子冷笑道:“王兄弟,谁说我们要动粗了?这五寨堡旗军这么强壮,正好调入营兵中,然后说动总兵大人,一纸调令,将他调到别的军堡守备,再将我们的兄弟调防来五寨堡,这五寨堡地一切,不就由高大人等任取了吗?”
“果然读过书的人,就是读过书的人,齐先生这脑子,就不是我们这些老粗所能比的。”
两人相对大笑起来。
“福儿,岢岚州的刘景春大人派人前来了,说是有事和你商议。”
黄来福刚送走了渠源锐等商人,和何副千户等老军官们,自己的父亲黄思豪就满面笑容地走进厅来,对黄来福说道。
“哦,原来是义父派人来了,是为了粮地事吧。”黄来福微微一笑。
此次他进京替职时,随便在岢岚州城拜了个便宜干爹,回来后,和父亲说起,他也很是赞同,和指挥使大人搞好关系,这是有必要的,虽然每年要送便宜干爹四千石粮食,让黄思豪有些肉疼,不过最后他还是没说什么,反正儿子长大了,什么事,就让他拿主意吧。事实证明,自家儿子这一年接手来,将五寨堡打理得井井有条,远超于往常自己治理的五寨堡,并不用自己担心。
父子二人迎了出去,在大门口,就见孙师爷几人正站在那,打量着千户宅四周的情形。
见到黄思豪和黄来福父子,孙师爷忙拱手道:“小地孙万敖,见过黄老大人,见过黄少爷。”
此次来五寨堡之前,刘景春大人早已和孙万敖师爷说过自己和黄来福的关系,不管自己怎么受指挥使大人的宠爱,但明面上,自己可是刘家的下人,现在黄来福又是指挥使大人的义子,这礼节上,自己可不能让人说什么。
“呵呵,原来是孙师爷,一路辛苦了,义父他老人家还好吧?”黄来福热情地道。
“托黄少爷的福,刘大人还好,就是想念少爷得紧。”孙师爷满面笑容地道。
“来福也是同样想念义父大人,只恨公务繁忙,无力分身,不能前往岢岚州侍候他老人家。”黄来福感慨地道。
二人寒暄了几句,黄思豪笑道:“福儿,孙师爷一路辛苦,还不请他进去?”
黄来福拍拍额头道:“你看我,光顾着说话,都忘了请孙师爷进去了。”
当下众人一起进入千户宅内,各人分宾主坐下,献了茶。
孙师爷感慨地道:“一路前来,五寨堡的变化真是让人不可想象,记得前些年时,小地也来过五寨堡,若不是亲眼见到,真是说什么也不会相信眼前地变化。”说到这里,他只是连连摇头感慨。黄思豪父子听了都是心中得意,五寨堡眼前的一切,是和他们地辛苦努力分不开的,而成绩得到他人的肯定,说心中不得豪,是不可能的。
黄来福道:“孙师爷过奖了,五寨堡说起来,还是个小地方,不能和岢岚州比啊。”
孙师爷只是连连摇头感慨,连道不可思议,半响,他叹了口气,道:“五寨堡能取得如此的发展,想必刘大人见了,定是内心欢喜。只是和五寨堡不一样,今年岢岚州却是年景不好,屯田无收,想必刘大人又要为镇西卫军士们的衣食担忧了。”
黄来福和黄思豪互视一眼,黄来福脸色沉重地道:“义父大人的忧戚,来福一直放在心上,恰好我五寨堡今年有一个好收成,来福在岢岚州城时,曾和义父大人说过,愿献上粮草数千石,以解义父之苦,今日正和父亲大人说起这事,明日要派心腹往岢岚州城一行,解去粮米四千石,孙师爷来得正好,正好和粮米一起前往。”
孙师爷听了大喜,自己此次来的任务顺利完成,说不欢喜是假的。他连连道:“大人一直和小的说,少爷宅心仁厚,是个一等一的人才,今日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
此时更是宾主皆欢,当下黄来福唤人来请孙师爷去沐浴更衣,又设了晚宴为孙师爷等人接风洗尘,在宴上时,孙师爷尝试地问起羊绒之事,黄来福沉吟道:“此事我已和一干商贾商定,建厂设房的时间,定在九月中旬,请孙师爷回去转告义父大人,此事请他老人家不用忧虑,来福自有计效,让他老人家高枕无忧便是。”
孙师爷更是欢喜,道:“如此就好,如此就好。”
孙师爷在五寨堡待了两天后,九月五日时,黄来福便抽选几百名屯田押解四千石粮米,随孙师爷一起前往岢岚州城,父亲黄思豪亲自前往。
依他的说法,他是正好顺路往岢岚州城一行,见见自己的亲家兼世兄弟顾千户。不过黄来福却可看出父亲对自己事情的关心。当众人起行时,他亲自将父亲,孙师爷一行人送到了堡外。
在一行人远去后,与此同时,受户部尚书王遴的指令,户部在太原的一管粮主事张文保带着几个小吏,从太原前往了五寨堡。五寨堡的锦衣校尉杨大为,也接到了密令,立刻前往京师,面圣!
正文 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
更新时间:2009…3…15 19:07:59 本章字数:3522
公元1590年9月7日,上午。
经过几天的谋划,五寨堡的街道修葺工作,已经开始。主管的就是杨安章杨百户主理的五寨堡修路委员会。杨安章杨百户向上负责的,就是何副千户监督和主理的五寨堡城市街道管理局。
事实上,在3日那天,在得到黄来福的建议和授权后,何副千户,杨百户等人都是非常感兴趣,当天回去后,几人就开始了谋划,很快,经过一系列的扯皮和商议后,这个管理局和修路委员会的架子就了起来。办公室就是选了五寨堡官署内的二间空房子,至于具体的一些管理人员,就是由几人的一些亲信自筹了。
管理局和委员会筹备好后,何副千户,杨百户等人就开始了对五寨堡各街道的勘测工作。事实上,五寨堡这么小,再加上何副千户等人都是五寨堡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对五寨堡熟悉无比,这街道路面,并不需要怎么勘测。
再加上渠源锐等商人的协助,又有一千多两的建路资金。很快,具体的五寨堡街道路面的修葺方案就拿了出来,到了9月日上午的时候,各人就开始了修葺街道路面的民夫工匠等招募工作。
告示一贴出去,每天三分银的报酬,立时就吸了无数的流民前来应募。此次的五寨堡街道路面的修葺,黄来福有意不让自己各个农场的屯丁们出来做工,宁可让他们农闲休息,随便让青壮屯丁们操操练。一方面的考虑是五寨堡的流民越来越多,为了五寨堡地治安和安全问题。让这些流民们有口饭食吃也好,一方面,是因为到九月中后,自己又要开始了五寨堡的大开荒工作,那时自己的屯丁们又是有大用。
从七号上午开始。除了每天络绎不绝的工匠和流民们来应募外,何副千户等人就是忙着购买各修葺路面所需要的原料,很快,大五寨堡水泥厂出产地水泥,便被一扫而空。
中国自古以来,修建街道路面的经验就非常丰富,早在汉朝时,城市的修建中。就有了完整的下水道系统,到了大明朝时,各处修路铺桥的经验就更是丰富。一般此时修一条街道。最低层由大块石头组成,再上面是小石子或砾石,最后路面是大块的青石,或是鹅卵石。
当然。这种街道,都是一些大城市或是重要富裕的乡镇中,才有这种青石板路,一些普通的城镇路面,都是一些尘土飞扬地土路。林雷五寨堡中除了大东街外。大部分就是这种土路。
在黄来福的印象中,这种青石板路较为幽雅,配上中国传统的飞檐翘角地建筑,颇有一种浓浓的中国味。不过显然这种街道路面的修葺,需要的人力物力较多,耗费地时间也较长。不说别的,单单这个青石板的运输采集。就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用水泥路修建的路面。虽然较为单调克板,但胜在方便快捷。路面地状况,虽然没有青石板街道幽雅美观,但比起尘土飞扬的土路,总归好上许多。
水泥街道的修葺,低层同样是由大块石头或是小石子与砾石组成,路面的修建,则是需要用石子,细砂与水泥三者密切搅拌,才能形成水泥路面。
依黄来福的意思,五寨堡街道的路面,都是用水泥铺成,因此,这些天中,除了五寨堡各人大力到各河边去挖取细砂与小石外,就是大力从大五寨堡水泥厂采购水泥,形成了一种繁忙的情景。
除了这种忙碌地气氛外,整个五寨堡还沉浸在喜庆之中,因为千户大人黄来福很快就要和岢岚州城地顾家小姐成亲了。五寨堡这些时间的发展,都离不开千户大人黄来福,军户屯丁们都是记在心中,黄来福地喜事,同样也是整个五寨堡军民的喜事。
因此这些天中,除了千户宅内张灯结彩,忙于筹备黄来福的婚事外,从五寨堡到各个农场,各个军户屯丁们也是自发地张灯结彩,各地不时响起鞭炮声,各人都是喜气洋洋,议论着几天后将要到来的千户大人喜事。
在一片繁忙喜庆的气氛中,户部在太原管粮主事张文保带着几个小吏往五寨堡而来。
在大明山西的军政结构中,有提督雁门等关兼巡抚都御史一员,驻扎山西省城。镇宁总兵官一员,驻扎宁武关。兵备三员,一驻偏头关,一驻宁武关,一驻代州。户部管粮主事一员,或驻扎在山西省城,或驻守在代州。
山西户部管粮主事虽说官不大,只有正五品,和黄来福同品,但整个山西镇的营兵和都指挥使司的军士粮饷发放和屯粮征收,都要经手过这个户部管粮主事,三关之命脉系焉,其兵马粮饷胥仰给于此,所以说他的实权还是很大的。
眼下户部在太原管粮主事正是张文保。张文保,今年四十五岁,字望贞,隆庆元年进士,人长得高瘦,因性情耿直,为上峰所不喜,所以在山西镇管粮主事的位子上一直干了十几年,未得升官。
九月四日时,他正在代州,得到户部尚书王遴的急令,让他前往五寨堡调查屯粮之事,文书上说,户部得到消息,说是镇西卫五寨堡千户所今年极有可能大丰收,产粮数十万石,让他到五寨堡核实,是否有这个事情。
看了文书后,张文保有些不以为然,他是怎么也不相信,区区一个苦寒的边镇军堡,能产粮这么多石,他主管山西镇粮饷的发放,自然知道,山西镇一镇马步官军五万多人,一年的军饷不过二十二万三千多两银,依户部尚书王遴的话,这五寨堡今年产粮已达43万石。似乎还有余力,难道说,那个叫什么五寨堡的一个千户军堡,以区区一堡之力,就可以养活整个山西镇地军兵不成?这真是一个笑话。
怀着这样的心情。张文保带着几个小吏家人,往五寨堡而来,他走的是从代州到宁武,又从宁武到五寨堡的路线。一路而来,道路上的情况和张文保估计不差,城镇还好,农村普遍灾荒,特别是进入宁武关后。更到处是逃荒地流民,或往太原方向,或往五寨堡方向而去。
经过一个个军堡时。也是冷冷清清,营兵们还好些,一些军户们则是个个衣衫褴褛,无精打采的样子。他们的家小,也是个个衣不蔽体,脸上神情麻木。
不过从宁武到神池口,神池口到义井屯堡,进入五寨堡路面时。张文保则是大吃一惊。只见路的两面,到处是连绵的麦田,连绵的麦田中,有几个颇为热闹的村镇,和自己一路看过来的农村破产情况,真是形成了鲜明地对比,显然出五寨堡如没受过大旱灾的影响似的。他仔细地观察。他看到。在进出农场地各个路口中,是最热闹的地方。周围形成了一个个类似小集市的地方,小集市里,摊贩众多,而买卖的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这些人中,有五寨堡当地人,也有往五寨堡而来地流民们。当然,要区分是五寨堡本地人,还是外地的流民们,还是很容易的。一般来说,五寨堡的当地人都是个个脸上红润,有着营养的光泽,而外地地流民们,则是个个脸有菜色,衣衫褴褛,神情疲惫憔悴的样子。
张文保总感觉这些村镇比较奇怪,因为这些地方象军堡而多过象民堡,一问,才知道这些村镇原来是五寨堡的各个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