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千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明朝做千户-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商人的纷纷到来使现在的五寨堡已经有了一些舟楫车马的味道。粮食、棉花、食盐、布匹、煤炭、竹木、茶叶、桐油、生漆、药材、曲酒等各种物资汇集在此贸易,让五寨堡越来越热闹。
    除了店铺外,街上还有许多衣着俭朴,满脸皱纹,神情憨厚的乡民买卖人,担着自己的一些土特产,满怀希望地在街上吆喝买卖着。
    他们多卖一些青菜、大蒜、葱、韭菜、茴子白、丝瓜、苦瓜等。或是抓来了自己的鱼、鸭、鹅、鸡、猪等,希望能卖一些钱,换一些食盐、布匹等生活用品回去。
    商人的纷纷到来虽然使五寨堡内的粮食、棉花、食盐等生活物质不用愁,但这些青菜,肉食等生活食用的东西,他们却不方便押运,这就给五寨堡附近的民堡们提供了一条新的生活希望之路。
    本来这几个月中,看着今年的年景又不好,田中的粮食看来到年底又要收成不佳,这日子真是过不了。附近民堡中的民户们是个个愁容满面,一些家中有在五寨堡各个农场做事的人还可混个衣食饱足,另一些人怎么办。
    他们都后悔以前为什么不去五寨堡各个农场内招募屯丁。白白便宜了那些外乡的流民们,不管怎么说,他们也是五寨堡人啊。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这些民堡的人已经将自己视为五寨堡人了。以前的他们,可是很鄙视五寨堡内那些穷军户的。
    可惜现在五寨堡各个农场的屯丁招募工作已经停了下来,人们多方打听,得知五寨堡的黄来福大少爷再次招募屯丁,要到年底或是明年初了。其实黄来福是很想再招募屯丁的,他胸中可是有大计划的。
    可惜,他的钱用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银子,他得放着以备不时之需,这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要有钱,也要等到秋收后看怎么样了。
    不过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于粮食,食盐、布匹等,民堡乡农们没办法提供,他们很快发现了五寨堡内另一个庞大的需求,那就是这些时间五寨堡内的青菜和肉食价格不断上涨。因此,附近的一些民堡的民户们都开始大力种植起蔬菜,养殖起家畜来。
    每月逢五寨堡三、六、九的集日时,他们便担着自己的农产品,每天走个十几里路,甚至几十里路,到五寨堡内来卖东西,或此以谋生,或是卖一些钱换一些盐布等生活物质。
    ※※※
    “三子,等把些菜都卖了,就给娘和你媳妇儿都扯几尺花布,做身新衣裳。”
    大东街的一个晋商米铺旁,三子爹脸上满是满足的神情,撩起衣袖擦了擦汗,对旁边不停东张西望的儿子张大三笑道。
    三子爹有笑的理由,他今天担来的一些青菜,萝卜,还有一些鸡、鸭、蛋等,早上来时没过多久,就卖得差不多了。想必最多再过一个时辰,他今天和儿子担来的东西,就可以全部卖完了。怀里沉甸甸的碎银和铜板,让他的心也是喜滋滋的。
    想起自己的婆姨跟了自己几十年,还没有换过几身新衣裳,媳妇儿三年前进门后,也没过过什么好日子,三子爹决定,今日无论如何,也要给婆媳二人做身新衣裳,让二人高兴高兴。
    他的儿子张大三却是对老爹的话恍若未觉,只是贪婪地看着街上的景象。比起自己所住的杏岭子小山村,五寨堡真是大地方啊,特别是这大东街,怎么都让人看不够。
    街上各种店铺林立,不断还有新开业的店铺放鞭炮的声音传来,夹着伙计们的卖力的吆喝声,街头到处都是热气腾腾的杂烩面摊,羊肉骨头摊。猪肉、豆腐、粉条、茴子白烩在一起,满满的一大碗的杂烩面,一大碗才三文钱,一碗吃下去,决对吃饱。
    还有那羊肉骨头汤,羊肉带骨一起剁成块加萌萝卜炖在一起,热腾腾的,香气到处弥漫,让人闻了馋涎欲滴,一大碗也不过四文钱,张大三下定决心,今天杂烩面和羊肉骨头汤一定都要吃一碗。
    还有大东街街头那边的大乐楼,今天是集日,不知道是哪个商客请了戏班在唱戏,那戏真好看啊,看得张大三都舍不得移开脚步。
    他心里感叹,这才是自己梦想中的生活,象以前那样,每天在地里刨食,有什么出息?象老爹一样,刨了几十年,还是衣食不周,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头?张大三打定主意,有机会一定要留在五寨堡内,听说黄来福大少爷明年还要招募屯丁,自己到时无论如何,可不能错过了。
    三子爹看了自家儿子一眼,眼中有一些无奈,他这个儿子,从小就不安份,脑中老是稀奇古怪地想着什么,和自已想的完全不一样,三子爹都不知该如何和儿子“沟通”是好。其实他二人这种情形在后世也是普遍存在,不是有一个词叫“代沟”吗?
    “这位老倌,你这菜怎么卖?”一个五寨堡的军户妇女昂首阔步地走过来问道。
    三子爹忙满脸堆笑,恭敬地道:“好让这位大婶知道,韭菜每斤一文钱,青菜一斤三文钱,大蒜每三个一文钱,茴子白每斤二文钱。”
    “太贵了,便宜点就每样买五斤。”军户妇女熟练地讨价还价。
    三子爹满是皱纹的脸上笑开了花,道:“看您真会还价,也好,俺这菜也卖得差不多了,早日卖完,早日收摊,就便宜些卖给您。”
    二人在称菜卖菜,张大三则是有些不耐烦地在一旁看着,又用一些比较嫉妒的眼神看着妇女那红光满面的神情,身上显是新剪不久的新衣裳。心中哼了一声,心想:“不就是一个军户吗?现在过上好日子了,以前哪有这么得意。”
    黄来福在五寨堡各个农场屯丁中,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军户和民户的屯丁待遇是不同的,在外招募屯丁时,也是优先五寨堡各军堡的军户们,这样不免让五寨堡的军户们产生了一种优越感。也让一些外地民堡的民户屯丁们有种放弃民户户籍,加入五寨堡军户户籍的想法。
    这种想法的产生可说是五寨堡历史中的第一次,以前民堡的民户们,听得最多的就是什么时候堡内的军户们又逃跑了多少,什么时候听说过现在这种“黑白颠倒”的事情发生了?不过事实摆在眼前,虽是矛盾不愿,也让许多人的思想慢慢发生了改变。





    正文 第28章 德润布庄
     更新时间:2009…3…15 19:07:48 本章字数:2772

    “二位请走好。”
    德润布庄的杜茂真掌柜深深地作了个躬,送走了三子爹二人。虽说这二人一看就是乡下民堡来的,买的又是很普通的花布。
    但杜掌柜向来奉行:“至诚至上、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经营宗旨,平时非常注重客人的口碑,不论客人是穷是富,买多买少,他都坚持以礼待客,平时也是这样教导店中的伙计。
    所以他的德润布庄才在五寨堡内营业一个多月,生意就很快做大,连千户宅的黄老夫人和几位太太,最近都常常光顾。
    “掌柜的,我们店中的各色花布又卖得差不多了,您是,是不是又要添些货了?”
    一个名叫张万初的老伙计喜滋滋地道,作为和杜茂真掌柜一起到五寨堡来打天下的老人,张万初一向是作为杜掌柜的心腹来看,与杜掌柜休戚与共。见店中生意好,他当然也是心中喜悦。
    “嗯,不错。”杜掌柜抚着自己的两撇鼠须,满脸笑容地道:“没想到这五寨堡的生意如此好做,看来我们要多多进货了,万初老兄弟,这事情又要你去办了。”
    这几个月中,五寨堡的各军户们解决了生存问题后,手中有了些闲钱,自然就要装点自己的生活,修盖新房,各人暂时没这个能力,但给老婆孩子添几身新衣裳,大家还是可以办到的。
    而且有这种想法的人遍布五寨堡各地,这样,这几个月中,五寨堡的各布店就迎来了一个购置布匹的热潮。生意红火,自然让各布庄的掌柜们笑歪了嘴,大感自己来五寨堡设店营业是个不错的选择。
    听杜掌柜这样说,老伙计张万初也有些感动,他恳切地道:“掌柜的说的哪话,这还不是小的应尽的本份?”说到这里,他忽然神情有些神秘,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道:“掌柜的,您最近没有听到什么风声吗?”
    杜掌柜喝了一口茶,奇怪地道:“什么风声?”
    张万初道:“小的最近打听到了,说是千户宅的黄大少,有意将秋收的粮食全部包销于那位祁县来的渠掌柜,您老也知道那位黄大少,不知整些什么手段,今年五寨堡的秋粮怕是要大丰收了,那可是几十万石粮啊,您老就没一点想法?我们不敢说包销,但如能分一杯羹,再开个米铺,怕是利润也不少于这德润布庄吧?”
    杜掌柜神情微动,握着茶杯沉吟不语,张万初见状更是添油加醋:“小的可听说了,这五寨堡内的东容记茶庄的李老板,德记皮货店的侯老板,鸿记绸布店的潘老板,都去拜访过了堡内的千户大人和那位黄大少,最近他们还频频去祁县会馆拜会那位渠源锐渠掌柜。”
    “掌柜的,我们可不能落在人后,不然到时连一口汤都没得喝了。几十万石粮啊,小的还去各个农场了解过了,他们还喂养了许多猪羊等物,这些又是一个大财源啊。”
    杜掌柜打定了主意,放下了茶杯:“万初,你替我准备好名刺和礼单,我要去拜会千户大人和祁县会馆的渠掌柜。”
    ※※※
    商人们对商机的感觉是敏锐的,五寨堡的变化不会引不起他们的关注,先是不断有商人到五寨堡各个农场的田间地头去考察,考察后的结果都是去拜访千户大人,和黄来福大少爷。
    无一例外,黄思豪和黄来福招待了他们,但一说起将来粮食外销之事,黄思豪和黄来福都说自己已和渠源锐渠掌柜签定契约,让他们去找渠掌柜,这样,不知什么时候,祁县会馆前拜访的人流多了起来。
    “四少爷,您可回来了,您看,又有许多商客们递了名刺和礼单过来,这些都是。”
    渠源锐一回到祁县会馆,四十多岁的德叔便迎了上来,满脸笑容地对渠源锐道,作为渠源锐的心腹,德叔负责在馆内接待客人,这段时间,商客们的奉承讨好让这个憨厚的汉子颇有些飘飘然。陪同四少爷这些年中,这还是第一次受到如此的讨好重视。
    “一帮势利的东西。”渠源锐笑骂了一声,脸上却颇有扬眉吐气的神情,终于也有别人求到他头上的时候了。
    他先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一饮而尽,才道:“将名刺给我看看,都是一些什么人?”
    德叔恭敬地将一叠厚厚的名刺递给了渠源锐。
    渠源锐一张一张地翻看着,半响,冷笑了几声:“平遥的李家,介休的侯家,万荣的潘家,阳城的杨家,榆次的常家,哼,都是些大角色啊,以前他们可是正眼也不会瞧我一眼,现在巴巴地求上门来了,哦,还有这个,临汾的亢家……好家伙……鱼儿闻到血腥味,都上门了。”
    这些平遥的李家,介休的侯家,万荣的潘家,阳城的杨家等,都是后世清季晋商中的大鄂,既是大商人、又是大地主,都拥有极为雄厚的资本。眼下虽没后世那么显赫,但在北方的势力也不可小看。
    特别是临汾的亢家,即是大粮商,又是大典当商,拥有大量的田宅,亢氏曾扬言:“上有老苍天,下有亢百万,三年不下雨,陈粮有万石。”虽说这个大话是清初时说的,但此时万历时,他们家族中经营九边的粮草也有几十年了,同样拥有大量的土地,储藏有大量的粮食,势力庞大。
    虽说此时这些递名刺的人,都是上面几家外地分号的掌柜或是族中各商号的偏房子侄,放到五寨堡这个现在还不显眼的地方来,并不是他们家族中的大人物,但想到他们身后的势力,渠源锐想了想,还是决定现在更衣会客。
    ……
    “各位慢走,恕之信就不远送了。”
    “岂敢,岂敢……留步,留步。”
    将上面那些家族中的商客送走后,渠源锐站在会馆的大门上,渠源锐脸上的笑容慢慢敛去。今天的会客初步达到双方的目的,如果五寨堡秋粮确实大丰收的话,双方愿意合作外销粮食。当然,今天只是初步达成一些意向,具体的条款,还要再时再详细拟定。
    和这些家族合作是毕然,一方向,渠源锐得罪不起这些人身后的家族势力,一方面,渠源锐的势力和能力都是太小,需要借助这些家族们的势力。
    比如说,刚才亢家在五寨堡设的商号管事亢世银就拍着胸脯说,如果渠掌柜愿意将粮食分销给他们,他们亢家甚至可以将粮食远销到辽东镇去,这是渠源锐做不到的。
    于是,双方的合作就成了毕然。
    这时,站在会馆大门的渠源锐忽然看到黄来福大少正骑着马,向会馆这边而来,身旁永远跟着江大忠,杨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