咐,需办之事我自会让姜乙转告。事情办好会有重赏,事情办砸会有重罚,你等好自为之。”
第一卷姜述篇第14章偶得卞家
管承应诺一声,恭声答道:“小的谨遵公子之令。”
姜述道:“听说你手头甚是拮据,此案又破费不少,姜家伤者费用便不需付了,我会替你垫付。回去时从府中取十金回去,将手下伤者安顿妥当。”
管承是出名泼皮,进项虽多,但性喜交友,花费亦大,手头并不宽裕,正愁医药费如何应付,闻得姜述之言,如久旱而逢甘霖,叩首便拜道:“多谢公子赏赐,若公子不弃,此后管承这条性命便交予公子。”
收了管承一伙,姜述除了族人之外,有了正式的嫡系人马,虽然人员不多,能耐不大,毕竟是个良好开端。实则管承史上并非无名之辈,此人后来成为青州巨寇,被袁绍长子袁谭招安,官至郎将,跟随袁谭与曹操争夺青州时战死。
管承出身市井,读过数年书,武艺不错,头脑机敏,江湖朋友甚多,最适合打探消息。姜述急需谋士武将,尽管记得许多三国名人姓名,但除少数名人之外,大多记不起其籍贯、年纪、家境等情况。姜述拟出一份名单交给管承,让其全力打探诸人情况。
送走管承,周氏使人前来相告,族学开兵课十日,让姜述明日前去学习。次日一早,十余家丁簇拥着姜述,前去族学上课。刚出大门,却见不远处十余老幼当街而卧,从穿着来看却非流民,似是家遭横祸,长者满面病容,幼者呼喊腹饥,场面甚是凄惨。
姜述询问门房,门房熟知街面事情,伶牙俐齿,道:“此户人家姓卞,为琅琊开阳人。户主名唤卞广,曾任白亭县长,因县城失火,殃及仓库损失惨重,以渎职去官。卞广虽出仕多年,但为官清廉,家无余财,去职之后家用不足。白亭百姓感其恩,众人凑些钱粮奉养其家。卞广最重声名,因之为耻,举家迁来临淄,以为大户西席为生,家人在对面北侧胡同租房安顿。卞广时运不济,搬来此地之后,屡遭灾祸。先是父亲卧病在床数月,已是花尽家中积蓄。父亲亡后,母亲又病重,捱了数月亡故。卞广所得薪金,延医买药尚且不足,已从主家预支不少银钱。前些时日,次子、三子相继又亡,家中只余长子卞远、四子卞喜、幼子卞秉。卞远也有文名,平时替人书写文书信函补贴家用,怎奈上月又生病卧床。卞家连遭凶事,家中值钱物事早已变卖干净,又欠了主家不少银钱,房租也有数月未交。昨日房主前来催租,说些不雅之言,卞广甚有志气,昨夜举家搬到街上,一早出去借钱,至今未归。”
姜述略一思忖,吩咐姜丁道:“打扫一处别院,请卞家老小暂且安置,再取十金相赠,以解其目前困境。”
处理此事花费不多,于姜家来讲不过是小事一桩,姜述说出话来,自有家丁安排妥当,当下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径去族学听讲。汉朝从武帝始,重视军功,姜家兵法大家,族人文武双修,入仕者半数为军职。族学每季度均开十日兵课,由军队致仕归乡的族人授课,除了传授武艺,还讲授兵法、兵阵等将兵交战事宜。许多知识是姜家历代先祖所总结出的精辟,兵法战阵皆有实例佐证,姜述听得津津有味,与空读兵书大不相同,感觉眼界大开,受益非浅。
姜述聚精会神听讲一日,联想到现代战争,却是大相径庭。不提核武器、生化武器、光学武器等高科技尖端武器,即使现代常规武器与冷兵器也是两个概念。冷兵器时代以近战为主,热兵器时代以中远距离战斗为主,武器性质决定了其战法战术完全不同。姜述原来以为对战争了解甚深,见识古代兵课之后,这才发现自己是冷武器时代的门外汉。这些现代已经失传的战阵,虽然繁琐异常,但是集无数兵家之大成,威力非同不可。
姜述感谓万分,心想幸亏生在兵法世家,明晓古代军制之合理性,认识到古代战阵的巨大威力,若按原先设想依照现代军制打造军队,恐怕日后会让对手打得满地找牙。
姜述回府之后,寻出家传《太公兵法》,结合今日心得从头细读,体味其中的博大玄妙。读得正入神之时,姜丁来报:“卞广求见。”
姜述一怔,一时想不起卞广来历,道:“卞广是何人?”
姜丁道:“今晨少主出手救助卞家,卞广是卞家之主,今晨出外求贷,因此未能谋面。”
姜丁说到一半,姜述便触起此事,道:“卞家现下安顿好了?”
姜丁答道:“卞家已于上午搬到别院安置,夫人听闻此事心生怜悯,依公子之言赠送十金之外,又使人送去粮米诸物,还请卜怀医师为其家人诊病。”
姜述略一考虑,道:“本属偶遇之事,不过举手之劳。既然卞广前来,不见反有看轻之意,你引他到客厅等候。”
姜述让婢女收好竹简,整理衣装前去客厅。卞广年约五十,在汉代来讲已属老人,须发全白,衣着陈旧,浑身透着书卷气,双眼炯炯有神。卞广见姜述进来,站直施礼,道:“老夫见过公子,多谢公子救助之恩。”
姜述还礼道:“先生为官多年,两袖清风,品德高洁如莲,出淤泥而不染,让小子敬重。先生但有所需,但请直言无妨,姜家薄有家财,先生家口不多,倒可奉养得起。”
卞广昨日受了房东之气,今晨四处告借,却无果而终,往回走时愁苦不堪,甚或有轻生之念,但想起家中老小,却又不能不管不顾。卞广求贷无门,想到长孙女卞玉儿年方十一,生得甚是美艳,若是卖给大户人家,或能得数十金,偿还欠债足够。所谓人穷志短,到了卖孙女这种地步,卞广心中苦涩难言,正思如何说服长子之时,却见四子卞喜寻将过来,道姜家出手相助,已腾出别院安置,又赠送银钱米粮。卞广此时已到绝境,姜家出手正是雪中送炭,自是万分感激。
姜述整治管承一事,早已闹得满城风雨,众人皆言姜家子少年老成,出手狠辣,非同常人,日后必能振兴姜家。近日又传出姜述《悯农》之诗,诗作文字通俗,寓意深远,却是不可多见之佳作,姜述文名又起。卞广与姜家邻里,往日听说姜述事迹,认为姜述为大族嫡子,事迹乃至诗作,应是背后有高人指点或代笔,因此并不以为然。不想今日走投无路之际,正是姜述出手,解了合家困厄之苦。
姜述出口成章,其“品德高洁如莲,出淤泥而不染”一句,触及卞广内心深处,一语便引为知已。卞广听得此语,联想此时窘境,不由有些痴了,良久怔然不语。
姜述方才说话之时,根本没有想到《爱莲说》为后世名作,引用此文精辟之言,确实符合卞广品德,但是此句诚为千古妙语,一语足以扬名天下。待见卞广失魂落魄一般,姜述一时还不知其中缘故,以为卞广绝境逢生,此时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姜述笑请卞广落座,卞广这才回过神来,道:“城中传出公子所做《悯农》佳作,老夫尚以为有人代笔所为,方才闻公子出言成章,妙句发人深省,方知所思之谬,望公子见谅。”
姜述回思方才所语,知晓无意之中又剽窃了名作妙语,笑道:“方才在书房临窗观莲,触及先生故事,深有所触,写成《爱莲说》一文,择其中一句言之,并非什么妙句,先生过誉了。”
卞广文人心性,闻有好文,不免猎奇之心,道:“公子既有大作,能否让老夫拜读一下。”
姜述道:“能得先生指点,求之不得。”
姜述说完,招呼婢女磨墨铺纸,《爱莲说》文字精短,一气呵成。卞广上前吟诵:“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战国莒人忡远独爱菊。艳丽雍容之花,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忡远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卞广读完此文,叹道:“此文一出,公子名扬天下也。此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谓莲之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若非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之君子,断难写出如此佳作。公子字体亦与众不同,字如其文,雄厚中不失典雅,却似君子之隐而不发。”
姜述谦道:“小子尚在求学之际,著些短文抒发情怀而已。先生过誉,小子实不敢受之。”
卞广叹道:“今番受公子大恩,本想自荐为师,以报恩德。今观公子之才,老夫才学不足为师。老夫孙女卞玉儿,自小识文断字,知书达礼,使其侍奉公子左右,研墨铺纸,诚表卞家谢意。”
姜述道:“先生孙女岂能辱没?好意已是心领,此事断不可为。若先生有意,可聘为姜家族学老师,请先生应允。”
第一卷姜述篇第15章青州笔会1
卞广略一思忖,道:“教书育人老夫推辞不得,必会全力施教,以报公子之恩。让玉儿服侍左右,是卞家一点心意,若是公子推拒,合家上下如何心安?”
姜述道:“既然如此,就请令孙女随小子一同读书,服侍之言不可再提。”
卞广忽道:“玉儿出生时有黄气满室移日,卜者王旦占算,言为大吉大贵之兆。公子才学,日后定登高位,玉儿随于左右,未免不是幸事。”
姜述猛然触起一事,《三国志》记载魏武宣卞皇后,生于齐郡白亭,出生之时天象生异,难道卞玉儿是此女不成?史载卞皇后出身娼家,为娼数年方被曹操纳为妾,而卞玉儿出身官宦门弟,现在卞家虽然穷困,也不至于没落为娼。姜述心中犹疑不定,恨不能寻出《三国志》查阅一番。他心中存了疑意,担心错失争夺三国美女的机会,再未出言推拒。
实则卞玉儿确是史上武宣卞皇后,是曹丕、曹彰、曹植的生身之母。卞广魏明帝时追谥开阳恭侯,卞远封为敬侯,祖母周氏封阳都君,卞玉儿之弟卞秉以功封开阳侯、昭烈将军,皆赠印绶。
卞广四子卞喜也非常人,《三国演义》关羽走五关斩六将,其中汜水关守将便是此人。史上言卞喜武艺不错,善使流星锤,家族败落以后北上并州,后来成为并州黄巾头领,担心辱没祖上,自称出身并州。
次日卞玉儿得了嘱咐,前来侍奉姜述,姜述不以奴婢身份待之,敬重若同长姐。卞家上下皆感念姜述恩德,卞远病愈之后,卞广引领合家上下,一齐来见姜述,举家拜姜述为主。
姜述此次意外所得甚是丰厚,半路劫了一位曹操夫人,还收得两位文臣、一员勇将。虽然卞广、卞远并非大才,卞喜却为著名武师黄猛弟子,虽非闻名勇将,父子三人皆算得上二流角色,对于缺少文武的姜述来讲,已经足以喜出望外。
姜述集中精力学习兵课,比照家传兵法,十日时间大有长进,这下起了兴致,放下文事,专攻武学兵法。此日姜战忽然上门,说今日青州文友笔会,田希使人通知姜战带着姜述同赴盛会。
文会地点设在城内和富楼,这和富楼乃河北甄氏产业,在各州总共开设六十余家,经营模式类同于后世的酒店宾馆连锁。甄家巨富,有套与众不同的管理模式,比姜家、田家这等以田租为主流的家族大不相同。
甄家原籍无极县,是冀州著名望族,为甄邯后人,世吏二千石。百年来子弟渐次没落,家主甄逸曾任上蔡令,因病归乡不久便亡。嫡长子甄豫,少时夭折;次子甄俨、三子甄尧皆好读书,不理家务。其长女甄姜精明干练,十三岁接掌甄氏家业,甄氏商业非但没有衰败,反而蒸蒸而上。
甄姜于年丰时广储粮谷,年欠时以粮谷换兑金银珠玉,数年间得利若干。甄家产业众多,粮铺、酒楼、银铺、车行开遍大江南北,为天下著名巨商。甄家幼女甄宓,此时年方六岁,史上曾为魏文昭皇后,魏明帝之母。
姜述收了管承以后,信息渠道已是畅通,早已探知天下巨商底细。姜述前世曾经下海经商,心中早已有了算计,已经布下许多伏笔,想在未来与巨商合作,谋取暴利奠定财富基础。
姜述、姜战相携同行,一路上谈天说地,欣赏沿路风景。不远处有一条小河,河边绿柳翠碧可爱,过了一座古雅的石拱桥,沿河一溜儿青砖红瓦古色古香的楼宇,都是和富楼的产业。
姜述细细看去,不由暗暗称奇,酒楼气派而不落俗套,选址独具匠心,深得闹中取静之雅意。沿河走不多远,一座高大红楼矗立,两串大红灯笼挂于门楼两侧,黑底招牌上书三个古朴大气的金色篆书“和富楼”。此时尚未到饭时,楼内客人稀少,伙计整齐站成两排,雁式站于门口迎客,给姜述一种到了现代酒店的错觉。姜述心中暗自赞叹,吩咐护卫在外等候,与姜战一起走进酒楼。
姜述快要进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