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须卜都督无意强攻,臣愿为说客,进城劝降!”这时,行军主簿李历出列禀道。
与闵纯共投晋阳,如今闵纯已经外放为上党太守,而他心有顾虑,刘渊哪儿能委以重任,也未表现出多少信任。想他李历,之前怎么也是一州高官,就算落魄至此,也不想一直沉沦为一条“咸鱼”。
对李历的主动,刘渊心中生起些讶异,看向须卜赤弇,示意他做主。
“这位先生,如今时机还未成熟,给城中守军的压力还不够大!”须卜赤弇不认识李历,以先生呼之,对其道:“再等几日,先生可入城!”
接下来,在须卜赤弇的统筹指挥下,夏军果断围了城,西、北、东三面皆以重兵立寨监视。也不攻城,每日早中晚,分三次三面列阵,站个一个多时辰,权当整军训练,大军肃声。时而摆出似攻不攻的态势,让守军紧张一番,而后回寨造饭。
被夏军这种“诡异”的动作,搅得很是摸不着头脑。北城楼上,张绣有些心浮气躁:“这夏军,攻又不攻,撤又不撤,是何道理!”
“张兄,太师之死,军心动荡,有兵卒逃亡,这些时日,城中又流言四起,再不想法应对,我军就散了。”杨定面色凝重,对张济道。
“此必是夏军的动作!”张济叹了口气:“城中亦是暗流涌动,那些豪强,动作不断,以为吾不知吗!”
“叔父,再这样下去,我们会被夏军拖死的。兵无战心,又无外援,莫若我们弃城而逃吧!”张绣突然建议道。
张济还未回话,杨定就在旁摇头不已:“太师死讯方传来时,若我们果断南撤,那还有机会。如今夏军兵临城下,再谈弃城,只怕在野外,我军会被消灭灭得更快。两条腿,哪里跑得过四条腿!夏军三面围城,独留南门,恐怕就期待着我们出城南逃,好趁势掩杀了!”
“那须卜赤弇,当真不可小瞧啊,如此果断,进军如此迅速,完全打了我们个措手不及!”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我们就在此待死吗?”张绣恨恨道。
面对此局,三个人都没什么办法,互相张望了几眼,张济道:“你们好好安抚士卒,尽量稳住军心,再有兵卒逃亡,行连坐之法,一人逃亡,全什皆杀!”
说道这儿,张济也拿出了西凉将领的狠辣:“至于城中,我亲自督查,那干世家,平常放过他们也就罢了,我军危急存亡之秋,还敢放肆,真当我西军刀剑不利乎?”
“其实还有一条路可走!”杨定突然低声道,眼神闪烁。
张济与张绣看向他,对视一眼,很快明白他指得是什么了。张济一偏头,悠悠答道:“听天由命吧!”
……
城外的夏军营寨中,须卜赤弇的重心除了在安邑城上,另放在对白波的整顿上。虽然杨奉、李乐二首领降了,但麾下的士卒仍未收心。
长安事变,来得太突然,兵贵神速,在没有彻底消化白波军的情况下,须卜赤弇便南下了。如今,大局在握,南边屯于弘农的牛辅大军又西进,至于其他河东县邑,坐看两方交战,对夏军、对董军,他们都没什么好感。
干脆临阵整军,在刘渊领来的万骑配合下,更加得心应手。不少白波弱卒被裁汰为辅兵,用来配合民夫。精简过后,白波步卒气势看起来雄壮不少,但战力,依旧堪忧,且武器不全,已经派人往晋阳调集些军械南来。不过,须卜赤弇倒也享受将弱兵刮练成强军的感觉。
河东的夏军,步卒本就不多,加上前次消耗,若不是有这些白波的补足,夏军纵使带上万铁骑,也只能于城下坐望。安邑不比其他,以骑军为主,除了困城,想要强攻,几乎不可能。
即使如此,须卜赤弇依旧不认为,凭着这些白波就能攻破安邑。城中的数千董军精锐,纵使军心涣散,该有的基本战斗力还是有的。
。。。。。。
在贴身侍宦的陪伴下,刘琤漫步在偌大的军营中,一路随刘渊南下河东,十分辛苦。大军行军,远没有想象中的那般轻松,策马飞驰,纵横山河。枯躁而乏味的行军下来,不敢上刘渊王驾,常坐马鞍,双股之间竟磨出了血,方结痂,如今走来,仍感生疼。
一路观察营中将士,默默记在心中,扎营布阵,与书本中记载大有出入。这些时日,默默看着须卜赤弇,整军经武,刘琤渐有体会,不是看了几本兵书,就能统军作战的。
在北营的一块校场中,此时热闹地很,两队夏军士卒正在交手,周边围着数百士卒欢呼。军中枯躁,士卒也只能籍此以为调剂。
两队士卒皆持木刀,拼杀起来,却是毫不留情,那是真往身上砍。纵使木刀加身,也够疼的,伤痕也不会小。
刘琤来了兴趣,靠近着观摩,眼前仿佛就是一场真正的厮杀,双方已经倒下不少人。其中一方领头的看起来极为凶悍,另外一方带头的是个年轻人,勇武不比对手,但看起来很沉稳,冷静地指挥着手下应对,双方倒是有来有回。
没过太长时间,这场“战斗”结束,胜利者是那个年轻人。刘琤眼神微眯,让近侍唤其上前。
其人带着疑惑过来,解下头巾擦了擦汗,盯着不甚高大的刘琤。在旁侍宦立刻道:“这是三王子,还不拜见!”
周边的士卒一听,立刻散开对刘琤行礼。刘琤不管他人,只是微微抬头望着年轻人:“你是何人?”
其人当即拱手弯腰拜倒:“队率拓跋力微,拜见王子!”
………………………………
第229章 投降
王帐之中,刘渊正听着低下人汇报三个儿子在军中的表现,能吃苦,这倒令刘渊心中满意,至于其他,还有待观察。
“赤弇,孤这三子,若挑一为太子,你觉得当许何人?”过了片刻,刘渊突然问道。
须卜赤弇在下,当即一惊,慌忙起身:“太子之事,事关国本,岂是臣所能赘言的?”
“你没回答孤的问题!孤之后,何人可承大业?”
“大王正春秋鼎盛,足可再掌大夏数十载,三位王子还小,大王大可继续观察诸子,何必急于立嗣?”须卜赤弇依旧不敢道出任何想法。
刘渊闻言摇了摇头,轻笑一声:“孤乃马上君王,战阵之事,说个不准,哪天就战殁了。到时候若未定储位,我夏国必乱!”
“大王切莫出此言!”须卜赤弇直接跪倒在地。
“你还是没回到孤的问题!”
“请大王独断此事,臣不敢多言!”
“罢了!”刘渊玩味地看着须卜赤弇,不再为难他,令其起身。须卜赤弇是个聪明人,若其真道出个名字,只怕刘渊的猜忌之心就起了。
“大王,琤王子求见!”隆頡在帐外禀道。
刘渊闻声心思一动,这方提起储位之事,这儿子便到了,吩咐道:“让他进来!”
刘琤跨入帐门,环视一眼,只得刘渊与须卜赤弇两人,几步上前对刘渊拜倒:“父王!”起身又对须卜赤弇一礼,持礼甚恭。
“你有何事?”
“启禀父王,儿臣在军中看上一队率,恳请父王将之赐与儿臣,以为侍卫长!”刘琤道明来意。
“哦?”刘渊眼中精光一闪,打量着这个一向沉默寡言的儿子,盯得他有些不自在,许久方道:“孤准了!”
“谢父王!”
说道几句,刘琤告退。
“你觉得刘琤此求如何?”刘渊又问须卜赤弇了。
须卜赤弇眉头一蹙,暗思今日大王是怎么了,怎生一直要难为自己呢。但刘渊发问,不得不答,只得道:“战阵凶险,三位王子是该有忠臣勇士护卫!”
刘渊对须卜赤弇的反应似有所料一般,不置可否,只是眼中露出思索之意思。
当日,刘渊下令了,赐三位王子各百骑精锐之士,充当侍卫。
……
安邑城中,在张济三人的强力弹压之下,似乎安定了不少。但手段越强硬,却更显得董军外强中干。张济以强硬手段抄了些世家,所得皆赏赐于兵士,方稍稍稳定住军心。
只是,只有张济等人自己知道,如今的“稳定”有多不牢靠。
“进退无路,前途渺茫啊!”府内,张济叹道。
府中,空荡地很,他所信任的亲兵几乎都派出去巡视城内,以为监军了。哪怕亲兵,张济亦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彷徨无措,脑海中浮现出杨定先前之语,或者,真就降了?
没让张济等人苦熬多久,李历这日,受令入城,劝降来了。张济等人心有计较,没做什么驱使、杀使的蠢事,派人,恭恭敬敬地将李历迎接入城中。
“先生此来何意?”将李历迎入府中,张济发问。
“将军何必明知故问?”李历直视张济双眼,扫视了旁边的张绣、杨定一圈,对三人道:“在下也不绕圈,说那些交涉辞令了。此来,就是劝各位降服夏王!”
“如今董卓被杀,关中动乱,诸位在安邑已无所凭,孤城一座,面对数万夏军,仅靠城中军兵数千,纵使精锐,是否能挡,各位心中也清楚吧!”李历以一种就事论事的口吻娓娓道来:“诸位跟随董卓祸乱朝纲,早不容于天下,降服大夏,不失为一条出路。须卜都督的意思,只要各位愿降,当委以将军位,重用之!”
张绣闻言有些意动的表现,倒还是张济与杨定稳得住,由杨定出声道:“你家须卜都督有这权力?让我等怎么相信?”
“夏王亲至,已全权委须卜都督河东战事,给诸位的条件也是经过夏王首肯的。诸位心存疑虑在下理解,但夏国正处用人之际,对几位这样的人才,自会重视!”
“夏王亲至安邑了?”张济眼神一亮问道。
“几位难道不知?前些时日,上万夏骑南来,乃夏王亲自领军!”倒是李历疑惑了。
张济与杨定对视一眼,不说话了,他们可不认得刘渊的大纛王旗,刘渊南来又未大张旗鼓,前次只以为是夏军普通的加强兵力。
“几位可知阎柔?其人胡族奴隶出身,在北疆一名不文,但自投效夏王之后,这两、三年,就已经成为夏王亲封的黑山中郎将。领军数千,镇守太行,封侯亦不远了。而两位,跟随董卓也不算久了,依旧只得小小校尉之职,董氏族将皆以将军事,心中可有不甘?”李历给几人讲了一段颇为“励志”的故事。
眼中异色一闪,对于李历所言,张济心中嘀咕一声:“夏国的将军,能与大汉的校尉相比吗!”
不管心里作何想法,面上还得礼待李历,对其道:“烦请先生,回禀夏王与须卜都督,容我等再考虑考虑!”
李历眼睑低垂,他已经看出来了,张济等人,已有投效的意向。只是心存犹疑,抑或还想端着,想要些更厚的承诺。
听完李历的汇报,刘渊不由冷笑几声,直接回复道:“给他们一日的考虑时间,明日此时,其若不降,就以武力破城吧!”
“赤弇,你去准备吧!”
“诺!”
也未再派李历入城,只令骑士往城上射一封书信。面对换了副态度的夏军,张济有些无所适从,与杨定面面相觑,但依旧未多果断,再等等看,这是他们的想法。
不管张济等人的反应如何,须卜赤弇这边则有条不紊地调度兵马,准备攻城。一直到第二日,距离刘渊口中之时还差一个多时辰,夏军已然在须卜赤弇的统率下出寨、列阵,一架架攻城器械,一排排强弓,一丛丛枪林,这是真要进攻了,令北关城楼上的张济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再无心作他想,没有多有犹豫,一个字,降。
城门大开,张济叔侄二人与杨定出城献降,臣服于刘渊脚下。张济、杨定被拜为裨将军,位在校尉之上,张绣则以其英勇受封校尉。
数千董军,被完全打散,编入夏军作战蓄力,毫无商量余地。张、杨二人有心反对,却无力反抗,只留了两三百亲信部曲,也不好做得太过,再抽调了些白波将士与他们统率,以做安抚。
安邑毫发无损地收入囊中,未有损耗多少兵力,算是个喜事。安邑拿下,河东其余县邑,更无什么抵抗能力,迅速沦落在夏军铁蹄之下。腥风血雨在河东境内刮起,夏军缺粮,刘渊目光早早地便放到了那干世家豪强身上了。
………………………………
第230章 卫氏
夏国密布于三辅的密探早早将那边波诡云谲的形势报告给刘渊,三日一报,从不间断。李、郭等人起兵向西,长安的朝廷正忙着对付他们,刘渊闻讯只有一个反应,大喜,干得漂亮。
悠然地梳理着河东事,这个时候不急西进了,关中,有李、郭等人打生打死,想要安定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